张丽
“自我调节的轮流分享”比“强制分享”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女儿彤彤在2周岁的时候,爷爷给她买了一辆可以开的遥控玩具电动小汽车作为生日礼物,这可把她高兴坏了,每天在客厅里开来开去,无论谁都不让碰。
一天,隔壁的軒轩来家里玩,也被这辆“小汽车”吸引了,但是彤彤却不同意给轩轩玩,奶奶劝说了很长的时间,她还是不肯。这时,大人们开始批评彤彤了:“怎么这么小气,让轩轩开一下都不肯,真是个小气鬼!”孩子噘着嘴巴,依旧不让。接着,轩轩奶奶又开始想方设法说服她,彤彤依然不买账。大人拗不过孩子,就开始“强行抢夺”,轩轩奶奶直接把孩子的车拉走了,边拉边说:“小气鬼,你不给我们玩,我们把你的车拉走。”这下,孩子发怒了,情绪也失控了,尖叫踢腿,放声大哭。
对这事我进行了思考:孩子并不明白什么是“分享”。当大人抱走她心爱的车离开时,她不会明白为什么她要放弃自己宝贵的“财产”,所以,强迫孩子是无法帮她学会慷慨地“分享”的。
下次可能还会碰到类似的问题,那我该如何做才能让彤彤学会分享呢?
我查阅了相关的专业书籍,重新理解了分享行为的内涵:“分享”是孩子将自己所拥有的、能支配的物质与别人一起使用,将自己的欢乐、幸福、好处、机会等与别人一同体验的行为。专家还特别指出,“强制分享”不可取。
看了专家的话我又进行了反思:在彤彤的事例中,大人是强迫她分享,她从中学会了什么?她明白什么是“分享”了吗?没有。她会感到敌意,开她车的轩轩显然已经成了她的敌人。事实上,比她更强大的人把她珍视的财富夺走,她是看不到一点“分享”的意义的。
强制分享的弊端在于,我们作出了抢夺的榜样。当孩子知道大人会抢走玩具,他会变得更加有占有欲。
通过学习,我终于知道该如何引导孩子分享了,正想试试学来的本领时,没想到,机会还真来了。
那天是星期六,闺蜜突然打来电话说要带她女儿茜茜过来玩。我想,今天两个小家伙在一起玩,说不定又要抢玩具了,我就不妨按书上说的试试。
为了避免上次那种尴尬局面,在茜茜来之前,我给彤彤打了“预防针”。我说:“宝贝,等会燕子阿姨家的茜茜姐姐来我们家玩,你开不开心呀?”彤彤一边拍手一边说:“哈哈,真好。”我接下去说:“宝贝,茜茜姐姐来玩的时候,你把你的电动汽车借给她玩一下好吗?”彤彤听完这句话就不高兴了,头摇得像个拨浪鼓。我继续做她工作:“宝贝,如果你的电动小汽车不给她玩,茜茜姐姐肯定会觉得我们家不好玩,下次再也不来了。”听完这句话,彤彤忙摆手说:“妈妈,茜茜姐姐不要回家,小汽车给她玩下。”哈哈,第一次小试成功。
茜茜来了,彤彤如约把心爱的小汽车让给茜茜玩了。正在我暗暗得意时,新问题又出现了。茜茜玩了一分钟不到,彤彤就跑上去抢夺小汽车了,嘴里还不停地喊着“我的,我的”。我忙迎上去继续做彤彤的工作,可彤彤说什么也不肯了。
这时,我想起专家的一句话:拥有玩具的孩子有权决定轮流的时间长短。于是,我试着做茜茜的工作。“茜茜,这个小汽车你们两个好朋友轮流玩,你玩一下,彤彤玩一下,好不好?”茜茜眼睛一直盯着我,不表态。闺蜜看见了,也过来劝说茜茜,茜茜终于同意下车了。接下来两个好朋友玩得很开心,你一会儿,我一会儿,我也舒了口气,彤彤终于会和别人分享了。虽然时间不是很长,但孩子总算有了进步。我想,学会“主动分享”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要平时抓住生活中每个“分享”的机会,不厌其烦地去引导孩子,我相信总有一天,孩子会学会的。
这件事让我发现,“自我调节的轮流分享”比“强制分享”更容易让孩子接受,这样,小朋友既可以充分享受它,又可以开心地让给别的孩子玩。孩子会体验到给予别人想要的东西,看到对方开心的样子后的那种温暖和美好的情感。
通过对彤彤分享经历的思考,我对孩子的分享问题能更从容面对了。其实,孩子的每一种行为背后,都藏有值得我们去探究的秘密,切忌用粗暴简单的方式解决,我们应该多了解、多思考,让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