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什么颠覆,只有对常识的更深刻理解

2017-04-05 20:47谭保罗
南风窗 2017年6期
关键词:公号常识奶粉

谭保罗

这是个什么都可能被颠覆的时代,但有些东西,暂时是没有办法颠覆的。比如,一些基本的常识。

我的一个朋友在做微信公号,做起来了,也有一定数量的忠实读者。他和我讨论说,未来打算收费订阅,而不是依靠广告。他想一心搞创作,“内容为王”,怕广告“伤”内容。

但他最大的顾虑是,收费可能引发读者大量流失。因为,读者关注的公号几十个,一个手机屏根本装不下。如果收费,谁还愿意看你的?

我直接告诉他,如果你对内容有自信,那么收费非但不会导致流失读者,反而能大大提高读者的粘性。

为什么?因为,从本质上讲,收费是一种提高消费者转换成本(Conversion Cost)的最有效方式。什么是转换成本?它指的是,消费者从一个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者转向另一个提供者时,所产生的成本。这种成本可能是有形的,也可能是无形的。

当转换成本升高,那么消费者转换之前,便会三思而后行。因此,很多厂家最热衷的事不是创新,而是想方设法提高消费者转换成本,从而让消费者被动地“忠实”于这个品牌。

举个例子,在中国一些医院的产妇病房门口,多半会贴着一个告示,不是“谢绝医药代表”而是“谢绝奶粉推销。”为什么?

因为,新生儿对奶粉的口感极度敏感,吃了第一口某个口味的奶粉,从此以后就基本上会爱上这张口味。如果父母要更换奶粉,那么转换成本(孩子哭闹,父母的“痛苦成本”)太高了。因此,奶粉銷售人员会想方设法“免费”让孩子吃自己的“第一口奶”,从而提高转换成本,让消费者变得“忠诚”。

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比如飞机制造商,它们互相之间其实早已达成了某种默契,互相设置转换成本,以避免航空公司搞“两桃杀三士”,故意压低飞机采购价格,引发飞机制造商之间的恶性竞争。

在不同的飞机制造商之间要实现转换,机械师重新培训、零部件重新采购的成本都很高。这是一种转换成本的壁垒,对小型的航空公司非常有用。不过,对于大型的国有航空公司而言,这种设置壁垒的策略用处不大。因为,它们的飞机采购在本质上不过是一桩和政治有关的生意。

在奶粉的案例中,转换成本是无形的。在飞机的案例中,转换成本是有形的。

在互联网行业,通过利用转换成本这一常识获得成功最典型的例子是QQ和微信。

QQ在发展过程中,曾有相当多的社交或者即时通讯工具与之竞争。但QQ的最大优势是,它提供的功能太丰富,比如QQ空间可能成为了一个人的“门面”,年轻人无不苦心经营。在那个通讯费高昂,并缺乏移动终端的时代,QQ中跳动的好友头像一度成为年轻人情感寄托。

总之,放弃使用QQ,而转用其他同类工具的转换成本太高了。当然,主要是无形的成本——失去苦心经营的“网络社会关系”:情感交流的网友、打网络游戏的队友、一起挑灯夜战的牌友等等。

在微信时代,同样利用了这种转换成本来推动微信的扩张和用户的粘性。比如,微信可以直接添加QQ好友,这其实就是腾讯公司在降低自家公司两个产品之间的转换成本。

回到公号创业的时代,用户的转换成本应该是什么?是钱,是订阅费。

在微信天天刷屏的时代,读者的关注力是最稀缺的资源,而且他们非常挑剔,任何一个内容出色的公号,都可能产生一两篇烂文章,或者不对读者口味的文章。如果没有一点转换成本,读者很容易瞬间离开。但是,如果有一定的转换成本,那么读者便会三思而后行。

读者因为转换成本而产生的犹豫,其实刚好是给你改善内容的时间。当你重新推出的一篇好文章,瞬间打动了他,那么他便会留下来。

实际上,在纸媒的黄金年代,去邮局交钱订阅的读者往往都比报摊购买的读者要忠实。“读者订阅一年”,这并非忠实的结果,而是之所以忠实的原因。

任何时代,商业上成功的原因,颠覆只是表现,而对常识认知的不断深化,才是内核。

猜你喜欢
公号常识奶粉
靠不住的常识
阅读数、点赞量齐跌,公号们如何自救?
——出版机构新媒体影响力指数排行榜(7月~8月)
拒绝“标题党”,时政类公号还能怎么拟标题?——北青报政知系列公号操作经验谈
公号界的“世纪难题”,如何破解?——以“政已阅”公号标题制作为例
奶粉危机
近视600度以上,这5条常识务必知道
妹妹的奶粉钱
你家奶粉只能冲着喝?这些妈妈们把奶粉做成了这个样子!
回归常识
洋奶粉的罪与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