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静 彭文安
(利川市柏杨坝镇畜牧服务中心,湖北利川 445418)
一起急性猪丹毒的诊治
周 静 彭文安
(利川市柏杨坝镇畜牧服务中心,湖北利川 445418)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猪的急性传染病,利川市柏杨坝镇某猪场出现猪急性死亡的情况,经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的观察和流行病学诊断证实为急性猪丹毒,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对猪群进行治疗,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急性猪丹毒;诊治
猪丹毒是由红斑丹毒丝菌,俗称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急性型呈败血症,亚急性型在皮肤上出现紫红色疹块,慢性则主要发生心内膜炎和关节炎。该病以炎热多雨季节多发,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常为散发或地方流行性,偶呈爆发性。主要发生于猪,偶尔见于其他家禽,有1~7d的潜伏期,集约化养猪场较为少见,但未得到完全控制,且呈世界性分布。猪丹毒杆菌是一种革兰仕阳性菌,为平直或微弯的纤细小杆菌,有明显的形成长丝的倾向;显微镜观察下单在、成对或成丛排列,在白细胞内一般成丛存在;对盐腌、火熏、干燥、腐败和日光等自然环境和热的抵抗力较弱,耐酸性较强,因此可经猪胃进入肠道;本菌在一般消毒药,如2%福尔马林、1%氢氧化钠等中很快死亡。该猪场的猪群发病,呈暴发性,且是由其中一个猪栏发生,迅速感染其它猪栏,4d内的死亡率高达84%,经临床症状观察初步确诊为急性猪丹毒,立即将病猪进行隔离观察,对猪舍进行彻底消毒。后经病理解剖和实验室诊断证实确为急性猪丹毒,因此采取对症措施进行治疗,并对健康猪群紧急接种猪三联苗,5d后使病情得到控制。
该猪厂发生的猪丹毒临床症状为:突然爆发,多头病猪于3~4d内死亡,病死率高达84%。病猪出现精神抑郁,高烧41~42℃,一直不退;食欲不振或者直接不进食,出现呕吐情况;观察结膜有出血;粪便干硬,并有粘液附着;1d后耳、颈、背部皮肤呈潮红、发紫,有大面积淤血;腋下、股内、腹内有大小不一、界限明显的鲜红色斑块,指压后褪色且会融合到一起。小猪后期出现下痢。从临床症状和死亡情况看,该猪场发生的为急性猪丹毒,其中未死亡的病猪逐渐转为亚急性型或慢性型。关节出现肿大、变形,病退僵硬、疼痛,跛行或卧地不起,食欲无明显变化,但身体逐渐虚弱,消瘦,呈现慢性关节炎型猪丹毒症状。
经病理解剖发现:病猪胃底及幽门部粘膜出现弥漫性出血,心脏内外膜均有小出血点;肠道有不同程度的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脾肿大,呈现典型的败血脾;肾部肿大、淤血,常称作“大紫肾”;淋巴结节充血、肿大,切面外翻、多汁;肺脏水肿、淤血。
鉴于基层畜牧服务中心的条件限制和服务人员的水平限制,在进行疾病的诊断时主要采取流行病学检查和临床解剖做初步诊断,后续可采集病死猪样本送至专业机构进行实验室诊断。
经调查发现,该病只发生于猪,没有感染其他动物或人,发病率最高的为2~6个月的幼猪;发病时是夏季,病猪出现明显的不耐高温的现象;初步判断可能是通过皮肤破损处相互接触感染,不排除蚊子等吸血昆虫的传播可能。观察发现病猪出现精神抑郁,高烧41~42℃不退;食欲不振或者直接不进食,出现呕吐情况;粪便干硬,有粘液附着;耳、颈、背部皮肤呈潮红、发紫,有大面积淤血;腋下、股内、腹部有大小不一、界限明显的鲜红色斑块,指压后褪色且会融合到一起。
对病死猪进行解剖发现病猪胃部粘膜出现弥漫性出血,心脏内外膜均有小出血点;肠道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脾肿大,呈现典型的败血脾;肾部肿大、淤血;淋巴结节充血、肿大,切面外翻、多汁;肺脏水肿、淤血。
将纯化培养的菌株利用药敏纸片作药敏试验,包括头孢噻呋、氧氟沙星、青霉素G、庆大霉素、阿莫西林、恩诺沙星、阿米卡星、强力霉素8种药敏纸片。结果证实:该菌对头孢噻呋、青霉素G和阿莫西林高度敏感;对氧氟沙星、恩诺沙星中等敏感;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强力霉素不敏感。通过药敏试验结果,对病猪肌肉注射青霉素G(浓度为5万单位/kg)+黄芪多糖20ml,一天2次,持续3d;另外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阿莫西林,持续喂养一周。
对猪群进行弱毒苗免疫接种,在每头份的弱毒活疫苗中加入20%的氢氧化铝生理盐水稀释液1ml,采用皮下注射,每头猪1mL;要注意种猪每年春秋季要各接种一次,商品猪在2月左右时接种一次。
发现病猪时要及时隔离,避免扩大传染范围;对猪场进行定期消毒,特别是出现病死猪的猪栏,需要进行彻底消毒,可用百毒杀消毒,连续一周;同时还要及时打扫猪舍卫生,销毁病猪留下的饲料和饮水;经过治疗的猪群要连续观察半个月,无新病猪出现才可放回原来的猪栏。在此期间要避免高温高热,注意通风。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以炎热多雨季节多发,常为散发或地方流行性,因此在夏季要特别注意猪群的预防。猪丹毒的致病原因包括圈舍肮脏潮湿、饲料湿喂、水源遭到病原污染、摄入粪便、猪只转移、混群饲养、夏季高温或温度突变、其他病毒感染等多种,因此预防猪丹毒要从方方面面做起,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预防猪丹毒或其他猪病的发生。例如,加强饲养管理:要加强猪群的饲养管理,增强猪群抵抗力,减少应激;加强对防疫的重视:猪场负责人应加强对猪群的防疫,定期按照专业人士要求进行疫苗免疫;注意健康猪带菌现象,可在免疫力降低时引起自体内源性传染而发病;在猪群获其他疾病时,尽量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避免出现耐药性,或产生变异菌株。
[1] 王兆美,李鼎禄.一起急性猪丹毒的诊治[J].贵州畜牧兽医,2014,38(5):43-44.
[2] 朱清妹.张家港市一起猪丹毒的诊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29(1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