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元,王韦舒
(辽宁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辽宁 沈阳 110122)
大麦科自然保护区位于鞍山市台安县西南部,距台安县城15.0km,距鞍山85.0km,西部隔旧绕阳河与盘锦地区相接,行政属台安县管辖。
保护区包括新台镇、富家镇、新华农场及国营西平林场的一部分(岳家工区)。位于旧绕阳河、小柳河与双台子河交汇处,是辽东湾湿地北线边缘地带的内陆型湿地分布区。南部与盘山县吴家乡相连,西部与盘山县高升镇、陈家乡接壤。地理坐标:122°12′15″—122°25′05″E,41°11′20″—41°18′40″N。
1.2.1 地质地貌 大麦科保护区地处辽河冲积平原中下部,西近辽河三角洲,地势平坦,水网交错。地质构造多以河滩泥沙土、泥炭沼泽土、盐渍水稻土,碳酸盐草甸土等土壤类型构成。全区没有岩石和砾石土分布,北部森林地带有粉沙质土、低沙丘分布。
1.2.2 气候 大麦科自然保护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干冷同季,温度适宜,光照充足,春风大,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8.2 ℃,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10.8 ℃,极端最低气温-28.3 ℃,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是24.5 ℃,极端最高气温35 ℃,≥10 ℃积温4 149 ℃,年平均日照时数2 056.4h。年平均降雨量660mm。雨量分布不均,7—8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52%。无霜期160d左右。气候条件有利于植物、农作物生长。
1.2.3 土壤 保护区旧河道内土壤以腐殖质沼泽土、泥炭沼泽土为主;岳家工区内土壤以固定风沙土为主;其他地区土壤以盐渍水稻土、碳酸盐草甸土为主。保护区内的土壤较肥沃,有机质含量平均在2.4~3.2之间,pH值为6~7。
1.2.4 水文、水利 保护区属辽河水系,保护区南部是辽河下游的双台子河,中部是小柳河,西部是旧绕阳河。内部分布有自然和人工水道,总体形成河泛区型的内陆水网。正常年份水量充沛,流水不断。同时,通过人工提取双台子河水灌溉保护区内大片农田。小柳河水系和旧绕阳河水系则直接注入保护区,从而形成保护区的水系骨架。
保护区内地下水储量丰富,水位较高,尤其是大麦科、小麦科和新华农场地区,地下水很丰富。小柳河常年积水面积达到60%。
大麦科保护区处于东北亚地区鸟类迁徙通道,是迁徙鸟类重要的停歇地和栖息地。主要保护对象是鹳类、鹤类和鹭类等多种珍稀物种和河流湿地生态系统,属于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依据《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标准》(GB/T1459-93),大麦科湿地自然保护区属“自然生态系统类”、“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的主要湿地类型为芦苇沼泽、河流、水田、水淹地等,主要植物有早熟禾、芦苇、香蒲、草蒲、三棱草等。
区内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特有的植被类型与生态环境养育着丰富的动物资源与特有的动物群落,尤其为鸟类提供了良好地生存环境。据调查统计,区内湿地有植物302种,其中有浮游植物27种,药用和经济价值的植物119种。代表植物有芦苇、香蒲、草蒲、三棱草等植物。各种不同结构、不同组合的植被类型为野生动物栖息繁育创造了良好的空间环境。
项目区动物资源十分丰富,有哺乳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鱼类等共计57科267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4种,Ⅱ级保护动物18种,省重点保护动物39种。
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4种:黑鹳(Ciconianigra);白鹳(Ciconiaciconia);金雕(Aquilachrgsaetos);大鸨(Otistarda)。早年分布的丹顶鹤近年已消失。
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8种:鸳鸯、普通夜鹰、大天鹅、苍鹰、赤腹鹰、雀鹰、白尾鹞、大鵟等。
省级保护野生动物39种:刺猬、狼、狐、貉、黄鼬、狗獾、獾、豹猫、鳖、棕黑锦蛇、东北雅罗鱼、大白鹭、黑雁、鸿雁、豆雁、绿翅鸭、黑嘴鸥、四声杜鹃、大杜鹃、中杜鹃、小杜鹃、黑枕绿啄木鸟、小沙百灵、凤头百灵、太平鸟、小太平鸟、黑枕黄鹂、灰喜鹊、红点颏等。
该湿地为鸟类迁徙重要通道,既是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取食地,也是重要的繁殖地。广阔的河面、河岸滩涂,也为西伯利亚-东南亚迁飞的涉禽提供了重要的停歇和取食场所。
2.3.1 自然景观 主要是北部的沙丘、松林,中部的湿地景观和南部的双台子河景观。周边有紧靠保护区的八一水库。
(1)岳家工区森林景观。在保护区北部四台子村内,20世纪60年代建有林场,以油松、杨树为主,经过40年建设已经形成森林生态环境。区内杨树挺拔,松树青翠,郁闭度在0.7以上,林阴郁闭,环境幽静,林内低丘平缓、沙细草平,具有建设森林公园的资源条件。
(2)八一水库。与保护区仅一坝之隔的八一水库,库区面积大,平均水深2.0m。水质良好,清澈见底,是开展水上娱乐活动的最佳场所,可以开辟为湿地的后备水源地。
(3)洪泛区湿地景观。保护区地处辽河冲积平原,这里有辽河水系的双台子河、小柳河、旧绕阳河和纵横交错的给排水工程、沼泽地、水田等形成的湿地景观,生动的水景和植被,大有水乡泽国之灵气。
湿地的开阔、斑斓的色彩和水体的光影为人们展现一派大自然的壮丽和生机,形成了保护区独具特色的景观资源。
2.3.2 人文景观 区内人文景观有陈德生烈士陵园,区外有张学良故居和明长城、大明潭遗址和油田采油区。
(1)陈德生烈士陵园。在保护区内坐落着小英雄陈德生烈士陵园。陵园内高大的杨树肃穆挺拔,环陵而立。陵园墓碑上刻有“为革命而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十三个大字。陈德生烈士陵园已被台安县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张学良故居。千古功臣张学良将军的故居位于台安县枢洞乡张家窝堡,现建有“张学良故居展览馆”,供游人观瞻。
(3)明长城遗址。在保护区东北,有明长城遗址,即明朝东部防线的边城。该段明长城为土城,宽约20m,在新台境内约10km,南台村、大台村和新台镇中的“台”字是指长城上的烽火台。这段长城的走向是先南北(从南台村到新台镇里,新台古称“转弯台”长城在此处转弯),然后转向西北。长城遗址地段至今仍高出周围地面1.0m左右,遗址走向可以清晰辨认。
(4)大明潭。在保护区外东北角南台村,有闻名遐迩的“大明潭”古遗址。《台安县志》记载,“大明滩”原名“大明潭”,此潭在县城南13km。周半里许,深不可测。相传唐太宗东征时,唐朝名将薛仁贵率兵经过此地,正逢大旱,兵马饥渴难耐,薛仁贵在马背上忽见地上有一泉冒泡,下马拔戟劲刺,顿时清泉涌流,很快冲成了一个圆圆的大水池,于是兵将围池饮水解渴。
“大明潭”虽传说于唐代,而真正得名是从明代开始,当时台安西部区域属于明朝政府的东边重要防线。为抵御清兵来犯,曾派大批兵马驻守南台(既“大明潭”所在地)一带,因为明兵在此驻守时间较长,所以人们把明兵用过的水潭叫“大明潭”了。“大明潭”虽然形成年代久远,然而蓄水依然清澈,常年不干涸,当地还流传着“百丈深渊大明潭,千人万马喝不干”的民谣。奇怪的是,大明潭水、草相济,终年积水,但并无蛙类生物。
(5)高升采油区。毗邻保护区便是辽河油田高升采油区。区内井架林立、钻机轰鸣,采油机不停地有规律的运动给人以新奇的观感。因此,采油作业便形成了一种生动的人文景观。
总之,保护区及周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开展生态旅游创造了良好条件,具有很好地发展前景和空间,对保护区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2年8月,经台安县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县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4月,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鞍山大麦科省级自然保护区。扩大知名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1)加强宣传力度和途径。在进入保护区的重要高速交叉口设立大型宣传牌;在保护区内办黑板报、制作宣传手册、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2)定期邀请国内、省内、市内高校、科研单位相关专业的同仁来保护区参观、交流、学习以及进行科普宣教和生态保护活动。(3)尽可能运用各种新媒体手段进行宣传,如微博、微信、公众号、贴吧等;与各级媒体单位积极合作,加大保护区的曝光率。[1]
大麦科自然保护区位于鞍山市台安县的西南部,距台安县城15.0km,保护区管理处设于新台镇,城子屯东约0.5km处路北,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可进入性极强。保护区周边村落较多,保护区内有行政区划的新台镇、富家镇和新华农场等3个乡镇的4个行政村,16个自然屯。考虑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大麦科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应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
3.2.1 建立生态果园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压力却增大了,人们会更倾向于走出家门,走进大自然,享受在土地上耕作、收获的乐趣。生态果园完美地贴合了这一想法。大麦科自然保护区的周边有很多种植园。比如:苹果园、南果梨园、葡萄园等都各具特色。保护区可以统筹资源,合理规划,打造“观景、采摘、散步”特色品牌。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还可以采取定期或承包租地、有偿管理等多种形式,将实验区的部分林地、果林租赁给居民,这样既提高了居民的积极性,使保护区的环境得到了保护,又使居民切实有一定的经济效益。[2]
3.2.2 围绕水库开发生态旅游观光区 与保护区仅一坝之隔的八一水库,库区面积大,平均水深2.0m。水质良好、清澈见底,是开展水上娱乐活动的最佳场所,依托八一水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发:(1)游艇、手划艇、栈道观光等;(2)垂钓休闲、沙滩休闲、野营等;(3)游泳、划水、亲子嬉戏;(4)美食,八一水库区域独特的农家猪、溜达鸡等;(5)湖水浴、日光浴、空气浴等。
该地域生态旅游的兴起必然会带动相关旅游餐饮业的长足发展。在带动生态旅游的同时,也让游客切身感受到“朝可看鱼跃鸟飞,暮可观五彩云霞,夜可赏平湖映月,归可颐田园野味”的乐趣。[3]
3.2.3 开展森林生态旅游 在大麦科保护区岳家工区北部四台子村内,60年代建有林场,林场内杨树挺拔,松树青翠,郁闭度在0.7以上,林阴郁闭,环境幽静,林内低丘平缓、沙细草平,四季分明,纯天然的自然氧吧,是开展生态旅游、环保自驾游、有氧徒步游、科普考察的理想场所。
3.2.4 区内、区外人文景观系列游 组织区内、区外人文景观系列游,区内人文景观有陈德生烈士陵园,区外有张学良故居和明长城、大明潭遗址和油田采油区。众多的人文景观,为开展生态旅游创造了较好的条件,具有很好地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便于游客充分理解大麦科保护区的地域文化、历史成因、民族风情,并从文化传承角度体现人文景观的归属感。
大麦科保护区依托区内优美的自然景观,丰富的人文景观,多样的动植物资源,可吸引大量游客。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区域的资源品位、区位条件、可进入性都有较好的优势,投资条件好,非常有条件进行保护性开发。通过对大麦科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不仅能整合资源,还可以保护当地居民利益,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从而有利于解决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矛盾。大麦科保护区具有广阔生态旅游开发发展前景,其优良的生态旅游资源条件和区域开发条件为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4]
[1] 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自然保护区与生态旅游[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5-40. [J]中国沙漠,2006(6):969-975
[2] 印开浦,鄢和林.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3] 李正波.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几点思考[J].保山师专学报,2002,19(4):4-7
[4] 张金泉.广东省自然保护区[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