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芳 祁尚绥 徐化凌 吕桂霞 朱建华 毕云霞 卢 迎
(①山东省东营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257100 ①山东省东营市畜牧局 ③山东昌泰牧业有限公司)
犊牛大肠杆菌病的诊疗报告
陈小芳①祁尚绥①徐化凌①吕桂霞①朱建华①毕云霞①卢 迎③
(①山东省东营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257100 ①山东省东营市畜牧局 ③山东昌泰牧业有限公司)
东营市某规模肉牛繁育场,2016年冬季以来,哺乳犊牛陆续发生严重腹泻,经临床和实验室检验综合诊断为犊牛大肠杆菌病,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1 发病日龄 主要发生于5~15日龄的新生犊牛。
1.2 发病季节 从12月初开始流行,发生于寒冷季节。
1.3 饲养管理 该牛场为半开放双列式牛舍结构,牛舍南北走向,中央为饲喂通道,舍外为运动场,设保温饮水槽。冬季牛舍无保温设施,无专用产房。新生犊牛与母牛同栏饲养,未设犊牛专用饮水设施。
个别犊牛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最常见的是急性肠炎症状,粪便病初为淡黄粥样恶臭便,继之为灰白色或水样便,有时带有泡沫,随后排便频繁且多带腥臭味,有的呈腐臭味。病程中期则肛门失禁,常有腹痛,体温升高到40℃以上,脉搏急速,呼吸增数。结膜潮红或暗红,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由于剧烈腹泻,患病犊牛脱水而迅速消瘦,眼窝凹陷,皮肤干燥,弹力减退,排尿减少,血液浓缩。后期体温降到常温以下,昏睡,经2~3d衰竭死亡。有病程长的可持续7d,出现肺炎和关节炎症状,治愈后发育迟缓。
剖检病死犊牛,真胃黏膜充血、水肿,胃内有大量黄灰色液体,内含有凝乳块。小肠黏膜充血,散在针尖样出血点,肠壁菲薄,部分黏膜上皮脱落,内覆有胶样粘液。大肠内容物气味恶臭,充满水样物,常混有血液和气泡。直肠黏膜充血、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肝脏质地脆弱,胆囊内充满粘稠暗绿色胆汁。
取病死犊牛小肠内容物送实验室检查,经培养鉴定为大肠杆菌。药敏试验对头孢类、沙星类、土霉素类、氟苯尼考等临床常用抗生素均不敏感,仅对林可霉素、利福平敏感。
林可霉素肌肉注射,内服白陶土中成药吸附保护剂,配合强心、补液、纠正酸中毒等对症治疗,取得较好效果。
(1)犊牛大肠杆菌病是由一定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2周龄以内的新生犊牛,冬春季节多发,发病急,病程短,死淘率高,是规模牛场影响犊牛生产成绩的主要疾病。(2)保持清洁卫生是预防犊牛大肠杆菌病的基本条件。大肠杆菌广泛地分布于自然界,动物出生后很短时间即可随乳汁或其他食物进入胃肠道,成为正常菌。新生犊牛当其抵抗力降低或发生消化障碍时,均可引起发病。大肠杆菌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子宫内感染和脐带感染。产房要彻底消毒,接产时,母畜外阴部及助产人员手臂用消毒剂清洗消毒。严格处理脐带,应距腹壁5cm处剪断,断端用10%碘酚浸泡1min或灌注,防止因脐带感染而发生败血症。要经常擦洗母牛乳头。(3)保证犊牛及时足量饲喂初乳:为使犊牛尽早获得抗病的母源抗体,在产后30min内(至少不迟于1h)应帮助犊牛吃上初乳。在有条件的肉牛繁育场,实行母犊分开饲养管理制度,经检验合格初乳巴氏消毒后饲喂犊牛,第1次灌服3~4L,8~10h后第2次灌服2L。常乳也必须经过巴氏消毒后饲喂。设置犊牛专用饮水器具。(4)加强犊牛饲养管理:初生犊牛的体温调节不健全,对潮湿和寒冷适应能力很弱,最易发生消化不良性腹泻;饲喂犊牛的乳汁不洁,饲槽、饲具污秽不洁,牛舍不清洁,从而增加了发病机会;人工哺乳不定时、不定量、不定牛乳的温度,可妨碍消化机能的正常活动而致病。(5)养好妊娠母牛:改善妊娠母牛的饲养管理,保证胎儿正常发育,产后能分泌良好的乳汁,以满足新生犊牛的生理需要。(6)治疗:由于大肠杆菌抗药性的普遍存在,应通过实验室及时筛选敏感药物用于临床治疗。大型牧场应制定抗生素轮换使用计划,以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
S858.23
B
1007-1733(2017)10-0046-01
2017–05–18)
资金资助:山东省牛产业创新团队东营综合试验站,项目编号:SDAIT-21-0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