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刚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 264400)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诊断与防治
王 刚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 264400)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感染引起的的一种血液传染病,临床症状以高热、贫血、黄疸为主,同时伴发发热、呼吸困难、流产、便秘、尿液黄色等症状。本病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年龄群体中均可发生,在临床上缺乏诊断手段而很难做出确诊,因而在治疗上易产生失误,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本文对近期就诊的15起猪附红细胞体病病例,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临床诊断、综合防控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探讨猪附红细胞体病准确有效的诊断方法以及防治措施,探索猪附红细胞体病合理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2016年年初至今,据统计来我处就诊并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例,共计18个。总结其临床症状主要都表现为发热、嗜睡、全身发红、食欲减退、粪便较干等症状,经过综合的分析,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细心治疗,病猪全部痊愈。
对该18例临床病例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猪均易感该病,其中20~30日龄的仔猪、60~90日龄的育肥猪多发,成年猪多为隐形感染,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其中仔猪6个,育肥猪病例为10个,怀孕母猪1个,产后母猪1个。猪附红细胞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中夏季发病率最高,主要以蚊、蝇等吸血昆虫为传播媒介进行传染,同时由于天气闷热、潮湿等因素也可引起本病方式。统计显示,自2016年6月中旬以来,经本处确诊的猪附红细胞体病18例,其中仔猪、育肥猪、怀孕母猪、产后母猪分别为6、10、1、1例。
发生该病的病猪体温普遍升至42℃左右,出现精神萎靡、全身颤抖、四肢无力、反应迟钝、食欲废绝、大便干燥,后期拉灰黄色稀便或水泄、小便黄褐色,眼结膜苍白,耳廓、腹股沟、脊背、四肢的皮肤大面积发绀并指压不褪色等临床症状。患病母猪出现过流产、无乳、空怀、屡配不孕等症状。
主要病理变化表现为病猪贫血和黄疸,全身皮肤及皮下脂肪黄染、肌肉松驰、有大小不等的紫色出血点或出血斑,血液稀薄、色淡、凝固不良;肝肿大、色黄、质脆;脾肿大、呈蓝灰色; 肺水肿;心包积液,心外膜有出血点;颌下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胃底部黏膜充血。
5.1 鲜血悬滴镜检 采集高热病猪耳缘静脉血,滴一滴于载玻片上,加等量的生理盐水稀释,盖上盖玻片,在400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红细胞边缘不整,变形为齿轮状、星芒状或不规则形。数量不等的附红细胞体聚集在红细胞表面,使红细胞在血浆中振颤或上下、左右摆动。
5.2 血涂片染色镜检 采集病猪耳缘静脉血,第一滴血弃掉不用,用载玻片沾取一滴血于另一块载玻片一边,使血液均匀铺开,然后呈30°角从载玻片的一边缓慢推到另一边,形成一层很薄的血膜,待干燥后,采用瑞氏染色法和姬姆萨染色法对其染色镜检,可见附红细体呈多态性,在红细胞表面寄生一个附红细胞体,并呈各种形式排列。瑞氏染色后,在同一视野中可见红细胞边缘凹凸不平,呈齿轮状,附着其上的附红细胞体呈紫红色并具有折光性。
6.1 西药疗法 选用血虫净、土霉素等对其进行治疗,都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其中血虫净按5mg/kg体重肌肉注射,1次/d,连用3d;选用土霉素按体重10mg/kg进行灌服,2次/d,连用6d。同时,采取肌肉注射维生素VB12、安乃近,口服葡萄糖补液盐等辅助性治疗措施。以控制继发感染。
6.2 中药疗法 以泻肝胆实火,清三焦湿热,采用中药龙胆泻肝散加减龙胆草6g、栀子10g、黄芩10g、黄连4g、泽泻12g、当归8g、生地黄20g、柴胡10g、生甘草6g、连翘10、大黄4g。为末,按0.1g/kg体重,混饲。
目前,对该病的预防还没有有效疫苗,对该病的有效防控需要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注意通风保温,保持猪舍、饲养用具卫生,饲料营养要配比全面,夏天要消灭蚊蝇、蚤与虱子等吸血昆虫,加强外购或售出的生猪检疫,对防疫器具、手术器械要进行严格的灭菌消毒,定期对生猪采用盐酸土霉素或伊维菌素等药物进行预防。
8.1 诊断 由于猪附红细胞体病与猪链球菌病、猪瘟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在临床症状上较类似,在病猪腹下、四肢内侧、末端、脊背、耳阔等都会出现紫红色出血点,故在临床诊断上应特别注意区分。链球菌感染的猪常见瘸腿和关节、淋巴结肿大,涂片镜检可见链球菌。猪瘟,全身浆膜、黏膜和心脏、肺脏、膀胧、胆囊均可见明显的出血点,在回肠末端、盲肠和结肠常有特征性的坏死和溃疡变化,呈扣状溃疡。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以临床表现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病理剖检可见肺脏充血、出血,肺小叶间质增宽,质地坚硬。
8.2 血液镜检 鲜血悬滴镜检和血液涂片染色镜检锯是临床诊断中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但是,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例变化进行综合判断后,发现镜检会出现“假阳性”现象。分析原因,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应该与天气状况、空气湿度、血片是否干燥、维生素是否缺乏、脂蛋白是否缺乏、病猪个体差异、营养状况差异、染色方法选择,以及在血液压片时造成液体流动,使血小板及乳糜微粒的游动等原因有关。
8.3 药物 在目前没有有效的疫苗的情况下,药物是控制本病的首选,但是过分依赖药物对生猪的养殖并没有好处。临床针对此病的治疗主要以西药为主,中药为辅。西药能较快地抑制或消除本病的症状,中药对于急性病例可以配合西药使用,可以更快的控制病情。另外,在本病的流行蔓延期间要使用药物进行预防控制,尤其是对周边猪场的健康猪更应采用药物预防这是控制本并蔓延的有效手段。
8.4 饲养管理 猪猪舍的环境对本病的发生、流行、控制是不能忽视的,药物治疗的充分发挥需要有良好的饲养管理制度作基础。全进全出制度,健康生育母猪群,严格隔离新购入猪,合理的猪群饲养密度,严格的防疫制度, 舒适的温度控制,都对本病的控制和预防有较大的影响。另外,要注意改善空气质量,二氧化碳与氨气的浓度与本病有关。
8.5 净化 在自繁自养的猪场一定要做好净化工作; 实行严格检疫制度,对有病的病猪要及早隔离,淘汰无治疗价值的病猪,特别是种猪;严格卫生、管理、防疫等措施,保持健康猪群,结合药物防治最终净化该病。
[1] 马海利, 琚玮, 韩慧等. 山西省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兽医科技, 2003, 33(1): 28-30.
[2] 臧荣鑫, 刘兴发, 田红等. 猪附红细胞体感染情况调查[J]. 甘肃畜牧兽医, 1997(4): 10-11.
[3] 蒲祖松, 田应学, 李刚等.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诊断与防治[J].湖南畜牧兽医, 2004(4): 34,39.
[4] 徐洪忠, 肖芳萍, 李家国等. 贵州省铜仁地区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病学调查[J]. 贵州农业科学, 2008, 36(2): 119-120.
[5] 王国永, 潘耀谦, 刘志军等. 猪附红细胞体检测方法研究概况[J].动物医学进展, 2006, 27(5): 9-12.
S858.28
B
1007-1733(2017)10-0035-02
2017–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