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迪, 王俐稔, 曹艳佩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1. 普外科; 2. 护理部, 上海, 200041)
PICC非计划性拔管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性干预对策
孙 迪1, 王俐稔1, 曹艳佩2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1. 普外科; 2. 护理部, 上海, 200041)
PICC; 非计划拔管;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PICC是指由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送入上腔静脉(SVC)的方法,用于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是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置管技术[1-2]。但由于护士护理、操作不当或者并发症等原因,在治疗未结束前,可发生导管功能丧失,导致不得不提前拔管,即非计划性拔管情形,这种反复穿刺不仅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也增加了治疗成本和家属的经济压力[3]。为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减轻患者负担,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35例PICC置管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非计划拔管原因,并采取相应护理干预对策,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2月在本科行PICC置管的2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肺癌113例、乳腺癌65例、食管癌37例,鼻咽癌2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PICC 4Fr导管,长度55 cm,固定敷贴使用10 cm×12 cm的透明贴膜。治疗期间,本组发生非计划性拔管21例,其中男12例,年龄(48.5±8.2)岁,体质量指数(24.9±2.8) kg/m2, 置管时间(10.0±4.0) d; 女9例,年龄(45.1±7.9)岁,体质量指数(24.7±2.3) kg/m2, 置管时间(9.0±5.0) d。
1.2 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回顾性分析显示, 21例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具体如下: 导管堵塞8例(38.1%), 相关感染6例(28.6%), 导管脱落4例(19.0%), 皮肤过敏2例(9.5%),静脉炎1例(4.8%)。
2.1 导管堵塞
① 危险因素分析: 本研究资料显示,导管堵塞是造成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首要原因,发生率最高,表现为输液速度减慢甚至停止,轻推注射器阻力加大,肉眼可见导管外露部分有血液,抽不出回血[4]。导管堵塞有两大原因,即血栓性堵塞和非血栓性堵塞。血栓性堵塞主要是由于血液反流造成,如用力屏气或剧烈咳嗽都可引起反流; 其次是护士在封管时方法不当,未采用脉冲式封管或正压封管,引起血液回流时间长而致导管堵塞; 此外, PICC头端位于锁骨下静脉、头静脉等非中心静脉时,会明显增加血栓形成,导致导管阻塞[5]。非血栓性堵塞主要是由于患者治疗药物较多,不同药物在经过PICC导管时,可能会发生作用,产生结晶、颗粒或其他沉淀物等,使导管堵塞[6]。② 干预措施: 预防血栓性堵塞,首先要对护士进行PICC导管维护的培训,使其正确掌握正压脉冲式封管方法,合理利用导管,切记无菌操作,同时熟悉患者治疗所用药物的pH值和浓度,避免药物混合后产成结晶或沉淀[7], 在输注完全肠外营养时,应4 h清洗1次导管,务必保持导管畅通; 其次,护士需对患者做好宣传工作,避免剧烈咳嗽和屏气; 注意PICC头端位于锁骨下静脉、头静脉等非中心静脉时,应准确预测导管头端长度,如发现滴注缓慢、抽不出回血、冲管困难等异位高危因素时,应在B超或X线引导下及时调整位置,确保头端到位[8]。
2.2 相关性感染
① 危险因素分析: 导管造成的相关性感染有局部的,也有全身性的[9]。本研究中有3例局部性感染, 3例全身性感染。局部表现为红肿、疼痛,可能会有脓性分泌物,全身性则是发热、寒战[10]。引起感染的主要原因是无菌操作不严格或换药不及时。② 干预措施: 首先要加强护理人员的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穿刺部位采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贴膜,便于观察局部变化情况,贴膜出现潮湿、松动或污染时,需随时消毒、更换; 对于全身性感染患者,必要时口服抗生素。如后期护理得当,感染被有效控制,可不用拔管[11]。
2.3 导管脱落
① 危险因素分析: 本次研究中,2例是由于贴膜固定不牢,松动滑脱导致; 1例是由于上肢活动较多,出汗导致贴膜松脱致导管脱落; 1例是由于夜间睡觉,意识不清,不经意拉脱导管。② 干预措施: 首先选择专职护理人员定期对导管进行维护,更换贴膜时严格按照由远心端向近心端撕下,避免撕贴膜时将导管带出[12]。同时,在置管前做好患者和家属关于PICC知识的宣教工作,耐心讲解,加强患者自我防护意识,特别要提醒患者及家属上肢尽量不要活动太多,夜间睡觉尽量固定好导管,穿脱衣时也要多注意,不能拉扯到导管,发现导管有松脱迹象,应及时通知护士维护。
2.4 皮肤过敏
① 危险因素分析: 本次研究中2例患者由于本身严重过敏体质造成局部皮肤红、痒,甚至起水泡,特别是贴膜处,进行抗过敏处理后,仍不能缓解,甚至水泡破溃,患者强烈要求拔管。② 干预措施: 置管前,了解患者是否为过敏体质,是否对塑料、乳胶、薄膜等过敏,消毒液尽量不用刺激性大的乙醇,可采用2%葡萄糖酸氯已定。饮食上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瘦肉等,增强抵抗力。
2.5 静脉炎
① 危险因素分析: 本次研究中,有1例患者由于静脉炎导致拔管,这与PICC置管时穿刺针机械损伤血管内膜,药物的化学刺激以及导管尖端未到达上腔静脉有关,表现为局部组织红肿、疼痛、静脉呈条索状,发生在置管后1~3 d,症状明显,局部冷敷、涂抹喜疗妥膏后亦无改善[13]。② 干预措施: 加强护理人员穿刺技能,穿刺前应选择合适的血管和导管,避免细血管、粗导管,尽量一次性穿刺成功,同时掌握穿刺技巧,穿刺后避免按压针尖而造成血管内膜损伤[14]。
PICC导管可为重症患者解决长期输液、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医疗护理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但由于当前部分医院护士责任心不强、护理技能弱,可导致提前拔管,甚至造成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本次研究235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21例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主要危险因素有导管堵塞、感染、脱落、皮肤过敏、静脉炎,对此本研究提出相应护理干预措施预防导管堵塞,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加强护理技能的培训和对患者及家属的宣传,保证导管时时通畅; 预防导管相关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预防导管脱落现象,护理人员加强护理力度,不得让患者随意碰触导管,导致松动、滑脱; 对于过敏性肤质患者,提前做好准备和预防工作; 预防静脉炎并发症,尽量保证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避免血管内膜受损。总之,为防止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人员需加强对PICC置管知识的学习,熟练掌握置管操作和维护技能,针对各种潜在的危险因素提前做好预防对策,同时取得患者和家属配合,将非计划性拔管率降到最低,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 Song C, Oh H. Burn patients' experience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insertion: Analysis of focus group interviews from a South Korean burn center[J]. Burns, 2016, 42(7): 1439-1444.
[2] 高雪杉, 刘云, 左小信, 等. 老年胃肠肿瘤患者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感染的临床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 25(21): 4922-4924.
[3] 马金秀, 李燕, 陶利英, 等. 老年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防治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24(13): 3231-3232, 3239.
[4] Kim-Saechao SJ, Almario E, Rubin ZA. A novel infection prevention approach: Leveraging a mandatory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tool to decrease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infections, complications, and cost[J]. Am J Infect Control, 2016, 44(11): 1335-1345.
[5] 韩艳, 魏丽丽. 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 2015, 50(5): 598-602.
[6] 毕娟, 唐丽梅, 王娟.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ICU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效果分析[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1(10): 97-97.
[7] 张晓静, 张会芝, 周玉洁, 等. 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J]. 中华护理杂志, 2015, 50(11): 1331-1334.
[8] 周蓓. 品管圈在降低ICU中心静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J]. 中华全科医学, 2015, 13(9): 1537-1540.
[9] 周雅虹, 赵惠芬, 肖娓珠, 等. 血液透析患者临时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 26(15): 3585-3587.
[10] 刘莉, 王海明, 陈松宽. 静脉导管相关感染预防规范化护理流程的应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 25(8): 1803-1804, 1807.
[11] 张华芳, 冯志仙, 邵乐文, 等. 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构建[J]. 中华护理杂志, 2015, 50(3): 287-291.
[12] 杨秀芹, 杨君东, 刘兰英. 透明贴联合藻酸盐银预防PICC置管穿刺部位感染的临床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 25(11): 2526-2528.
[13] 赵洪俊, 王丽红, 葛艳红, 等.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应用痊愈妥敷料预防穿刺点感染的效果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 25(22): 5198-5199, 5211.
[14] Kawada K, Ohta T, Tanaka K, et al. Risk Factors of Nicardipine-Related Phlebitis in Acute Stroke Patients[J]. J Stroke Cerebrovasc Dis, 2016, 25(10): 2513-2518.
R 473.6
A
1672-2353(2017)22-135-02
10.7619/jcmp.201722053
2017-06-22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级课题(2016QD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