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利,赵 莉
(山西大同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英语存在句的结构形式
——基于认知语言学视角
张建利,赵 莉
(山西大同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在认知语言学框架内,运用象似性原则、语法化理论、原型范畴理论,进一步解析了英语存在句的生成环节、演变环节等。英语存在句的结构生成离不开象似性原则及认知经济原则的应用。语法化演示了英语存在句的发展过程,原型范畴理论以及隐喻拓展说明了存在句的多义性机制。通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方法及理论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解释英语存在句的产生、发展及演变过程。
存在句;认知;象似性原则;语法化;原型范畴
在国内外语言学界,英语存在句一直是广受瞩目的焦点。英语存在句现象在日常交际中普通却又特殊,它在英语中常来表示事物或者人的出现,是英语语法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类,是国内外语言学界的理论研究的重难点。笔者将从英语存在句研究的背景,象似性原则下的英语存在句理论框架,英语存在句的生成理论总结,语法化背景下的存在句历史发展进程,原型范畴理论下的英语存在句多义性概念五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一)描写语言学、生成语言学对英语存在句的探索 纵观世界语言史,存在句是一种很普遍的语言现象,它具备一种独特而普遍的结构。历年来,英语存在句一直是各个语言学派的研究重点。在整个语言学的发展过程中,描写语言学、生成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等学派都曾经对英语存在句进行过较为详细的论述。比如,描写语言学的研究重点是对英语存在句的性质、功能、分类进行归纳总结,该学派解决了英语存在句的概念问题,但是并非解决英语存在句的结构生成问题。相对于描写语言学,生成语言学进行了英语存在句的结构生成分析,这类学者认为英语存在句是基于there的插入性及其移位性,通过对表层结构there的应用,进行深层结构实义主语位置的填充,从而进行实义主语的右移。
(二)功能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向的差异性 类似于描写语言学,生成语言学有其自身的缺陷,它局限于语言结构内部的存在句成因探究问题,不能解决英语存在句成因的根本问题。相对于生成语言学,功能语言学更加强调存在句的语言功能,它延伸到非语言的外部环境去陈述存在句的语言功能,该学派认为there置于存在句的句首,目的是提出某一个话题。从信息传递的方面出发,它将信息焦点放于句末,这种存在结构类似于信息整合结构。
通过对这种概念的理解及其具体探究,系统功能语言学派则认为there be结构是一种存在小句,它涉及到及物性系统网络的具体应用过程,而这个过程正是存在过程,存在过程也是及物性系统网络中的六个过程之一。
相对于生成语言学派,功能语言学派的英语存在句研究涉及到非语言因素的研究,它所研究的理论细节是非语言环境。由此可见,它过分忽略了非常必要的语言外部因素,如人的心理、感知、认知等,这些因素在存在句的形成过程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正是因为如此,生成语言学派未能实现对英语存在句结构生成的彻底解释。
在生成语言学派发展的基础上,认知语言学派崛起,认知语言学系统致力于人的感知认知、语言结构及其人的心理关系的探究,其不仅实现了非语言因素的研究,也实现了语言外部因素的探究。实践证明,在认知语言学框架内对英语存在句做进一步研究,必然能够弥补传统研究方式的不足,彻底解释英语存在句的结构生成问题。
(一)时间顺序象似性原则下的英语存在句研究 从认知语言学派的理论角度进行英语存在句的研究,的确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模式。这些年来,我国的一些学者也开始从认知角度进行英语存在句的研究。但是总的来说,这一类研究是比较少的。从客观上来说,认知语言学中的很多理论都对研究英语存在句提供一些借鉴,比如象似性原则、语法化等理论能够为研究英语存在句提供新视角。在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分析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认知语言学的最基本的理论观点,认知语言学将语言看作是认知的一部分,并且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认为语法的存在是有意义的。
语言是认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说语法并非是独立的,语言学与语法的联系非常密切,并且语法与我们的生活也是密切的,认知语言学学派认为语法诞生于人的认知、心理活动、日常生活实践,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及其认知方式具备语言学的基本特征,通过对语言结构的分析,能够剖析人类的基本心理活动及其现象。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法是有意义的,这就是说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看,语法担当着象征符号的作用,每一种语法结构都具有某些概念意义。英语存在句是语法的一种,它具备这种普遍而特殊的结构,它也完全体现了人类的认知规律。从象似性原则中,可以看到客观现实与语言表现之间有具体的联系。
象似性原则指的是语言等号的能指与所指的具体联系,这两者可以进行结合论证。通过对上述概念的理解,可以得知任何的英语语法规则及其结构都是有理由存在的,并非任意的,可以这样说,语法结构和人的经验结构存在着一种必然的关系。任何语言的语法,在一定规则的指引下,都具备象似性,并且这种象似性非常科学,具备逻辑性。
象似性具体表现在顺序象似性、距离象似性、数量象似性等原则上。有两种结构表示英语存在句中,其中一种是,地点状语+VP+NP,如例1:On the table is an apple,例2:On the wall is a picture,分别表示:“桌上有个苹果”,“墙上有张画”,这些都表示在某地存在着某物。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在英语存在句结构中,语言成分的具体顺序与人感知这一存在的经验顺序是一致的。可以说思维的先后顺序照应语言符号的顺序,之所以呈现这种形式,是因为它符合顺序象似原则,这种结构具备较强的象似性。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就是,在认识事物的初级阶段,对事物总会有一个直观形象的认识。随着认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该存在现象逐渐熟悉,人类的认知能力随之提高,因此产生了存在句的另一种结构:There+VP+ NP+地点状语。在这种结构中,There表示一种具体抽象方位,我们也可以将其理解为心理空间,它的存在地点通过后面的地点状语来表达。
There表示的是一种抽象方位或者是心理空间,它代表某一个存在地点。由此可以得知,整个句子的顺序依旧是按照某地存在某物进行排列的。在这个环节中,需要明确的是这里的某地并非是具体地点的表达,它代表一种抽象地点。从整个结构上来说,There+VP+NP+地点状语遵循着顺序象似的原则,就是思维次序对应语法的次序。英语存在句的这种词序排列方式纯粹是由人们在认识存在的客观现象时的思维次序决定的。
(二)空间顺序象似性原则下的英语存在句研究通过对上文的分析,可以得知英语存在句与人的感知存在认识密切相关。从人类的思维次序认识,可以得出英语存在句的存在,是对人类的思维顺序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英语存在句体现了人类感知存在现象时的视觉感知经验。
之所以会出现上面的现象,是因为英语存在句遵守了空间顺序象似性原则。空间顺序象似原则体现了人类的视觉感知性。从人类的感知系统及其感知习惯分析,人们进行事物观察时,会按照从上到下,从大到小,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进行观察。这一点也体现在语言学的应用上,语言的描述也遵循类似的空间顺序。
观察上文的例1及其例2,table表示的是大范围,apple表现的是大范围前提下的小范围。同样,wall代表着大空间,picture是大空间前提下的小空间。在there引导的存在句中,there代表着一种抽象方位,它的范围是比较广泛的,它后面的名词可以理解为属于该范围内。由此可以看到存在句的语序排列也遵循了大空间中的小空间,大范围中的小范围的空间顺序原则。之所以存在句呈现出空间顺序原则,是由于人类的视觉感知经验对生成存在句的结构产生具体的影响。
(三)距离象似性原则下的英语存在句研究 通过对存在句结构There+VP+NP+Adverbial的分析,可以得知:VP代表着存在方式,NP代表着存在物,Adverbial代表着存在地点,在NP,VP、Adverbial三者之间,NP与VP具备更为密切的联系,毕竟存在物存在形式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其存在于何种位置,这两者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在语言结构中,NP和VP的距离比较近,而和Adverbial的距离比较远。在存在句的结构中,可以看到距离象似性原则的具体体现。这种概念意义上的距离远近,类似于其语言结构上的远近关系。人们需要了解到距离象似性原则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在认识事物时,会遵循距离象似性原则。
人们之所以会遵循这种距离象似性规律,是由于人们进行事物认识时需要联想思维以及记忆,这也符合人类的认知经济原则。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倘若一个概念的激活能够引起类似概念的激活,神经元就可同时被激活,就可以提升认知处理的效率,从而促进认知效益的提升,这也是省力原则的一种体现。
(四)英语存在句的生成理论总结 结合上文,可以总结出英语存在句的生成理据。英语存在句是人们对存在现象的思维顺序的语言体现;存在句在语言上也体现出人们感知存在过程中的视觉感知经验顺序;存在句也是人们在认识客观现象时,遵循认知经济原则以及省力原则而产生的结果。
语法化的普遍意义是词汇成分向语法成分的过度。语法化也是语言中实在意义词向无实在意义词的转换,它代表着语法功能过程及现象的意义。语法化是语言发展变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具备普遍性的特点。无论是哪一种语言,它都会进行语法化。这种过程的演变体现在语言的各个方面,例如词汇方面、句法方面、语义方面、语音方面等。英语存在句的结构变化代表着一种语法化的过程,比如从地点状语+ VP+NP结构到There+VP+NP+A结构的变化。
依照这种观点,不难进行想象:例1中的on the table是双方所达成的共识,如果table距离交际双方较远,由于遵循交际省力原则,说话者的一方可能边指着桌子,边说:There is an apple(那里有个苹果),这是非常具备象似性的句子。在这个句子中,there代表着明确的词汇含义,它是用来指明地点和方向的,表示的意思是“在那里,在那个地点”,在句子中需要重读。
如果该例中的on the table不是双方的共识,为了进行苹果具体位置的描述,其中一方会说:There is an apple on the table。这里的空间位置由on the table来表达,there不再象征具体的空间位置,它代表着一种抽象方位。此时可以看到其词汇意义弱化了,它在句子中也不能重读。这也就是there be结构语法化的开端,它的词汇意义部分丧失,并且出现语音弱化的现象。
“There”这个表空间位置的词汇意义有时会发生变化,比如加入doubt后,它完全丧失了表达空间位置的词汇意义,从而变成一种表示存在的语法标记,可以看到它由词汇意义转变到语法意义,由具体意义转变为抽象意义。人们在日常交流中对there be结构的使用频率逐渐提高,意味着这一结构可能会被进一步的语法化。
随着there be结构在交流交际中的重复率提升,基于省力原则,人们会逐渐简化它的语言形式,并对它进行语义的扩充。因此人们把there is/are简写为there’s/there’re。进行语义扩展后,正如下文的例一中的“there be”表示实体在空间中的具体存在;例四中的“there be”则表示事件在抽象时间上的存在;而例五中的“there be”表示情感、思想在抽象的情感域的存在。
结合上文,可以看到英语存在句的结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语法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其地点状语+VP+NP结构实现了向there be结构过程的转变。在这一个过程中,其经过了语言弱化阶段、功能改变阶段、语言扩展阶段。语言中的这种语法化过程很大程度上降低了there be结构的象似性,这也使它具备了更强的抽象性,可以从侧面看出,随着语言的发展,人类的认知能力也在不断发展。
从上文的具体陈述中,可以明确英语存在句经过语义扩展后,其具备多种含义,以下就是常见的英语存在句用法。例 3:There is an apple on the table。例 4:There were many interesting stories in history。例 5:There is a doubt in my mind。例 6:There springs up a mountain at night。例 7:There goes a bus。可以进行这样的思考:存在句的不同意义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多义性之间的扩展机制是如何体现的?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借助原型范畴理论,该理论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新的角度,以此探究存在句语义扩展及意义的关系。
通过对上面例句的观察,可以得知这些句子在语义及其结构上具备相似性,属于存在句的范畴。例3里的存在句结构是非常基本、自然、普遍的用法,它表现某一空间存在着某一物体,这里的存在物是可以触摸的实体。
同时可以看到,从例3到例4的转变,就是一种隐喻拓展,它实现了具体空间概念到抽象时间概念的映射,这也说明某一时间存在某件事,存在物是一种无形的抽象事件。从例4到例5隐喻拓展再一次被重复,这次的重复是对抽象时间概念的拓展,将其拓展为非常抽象的情感概念,代表某个人心中的某种情感,存在物具备抽象性、复杂性,令人难以捉摸。从例3到例5,地点状语则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由空间域映射转变为抽象的时间域,再由抽象的时间域转变为更加抽象的情感域。同时,随之变化的还有存在物,它是由具体的物质名词向抽象的事件名词变换,又进一步变化为非常抽象的情感名词。
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可以看到there be结构经过了几个扩展程序。在整个扩展过程中依次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实到虚,由虚到更虚的原则。隐喻在这一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隐喻思维的存在,there be结构的意义经过投射,到达目标域,再经过二次投射,到达另一目标域,实现了其意义扩展。
例3的句子结构则是存在句范畴的形式之一,经过一系列的隐喻拓展,产生了等级性很高的两个部分,分别是例4及例5。虽然它们在意义上有所差别,但是都表示存在。也因此决定了它在存在句范畴中的地位。
例6和例7区别于例4与例5,它们在结构及语义上的差别很大。在结构上,出现了类动词、消失类动词,进行了动词be的取代。在语义上,不再表示存在,而是表示发生或者消失。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虽然它们都属于存在句的范畴,它们却处于边缘化的地位,范畴隶属度比较弱,范畴等级低。由此可以看出,英语存在句的各种句式共同构成了一个原型范畴,它也具备原型范畴的基本特点,存在句的用法与意义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隐喻拓展是多义性产生的结果。
纵观全文,在认知语言学框架内,运用象似性原则、语法化理论、原型范畴理论,进一步解析了英语存在句的生成环节、演变环节等。英语存在句的结构生成离不开象似性原则及认知经济原则的应用。语法化演示了英语存在句的发展过程,原型范畴理论以及隐喻拓展说明了存在句的多义性机制。通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方法及理论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解释英语存在句的产生、发展及演变过程。
[1]宋 阳.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英文写作中There-be结构习得的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3):77-81.
[2]郁步利.表示存在的“there be”和“有”字句及翻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100-104
[3]刘 惟,赵雪爱.浅谈主位结构与信息结构的不对等[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174-175
[4]黄金德.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英语“there”存在结构[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03):58-62
[5]郑银芳.英语存在句的认知语言学解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03):28-30
The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nglish Existential Sentences from Cognitive Linguistics Perspective
ZHANG Jian-li,ZHAO L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hanxi 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037009)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analyze English existential sentences from a cognitive perspective,with a view to exploring their 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linguistics,the study of meaning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language study,people continue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language deeply.In this paper,within the framework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significance of English existential sentences would be analyzed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as iconicity principle,the grammaticalization and prototype concepts.
existential sentences;cognition;iconicity principle;grammaticalization;prototype
H314.3
A
〔责任编辑 冯喜梅〕
2017-02-11
张建利(1979-),女,山西大同人,助教,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英语教学;赵 莉(1978-),女,山西阳高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1674-0882(2017)03-008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