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途径结构探析

2017-04-04 03:42吕世辰
关键词:途径科技传统

贺 静,刘 慧,吕世辰

(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4)

创新途径结构探析

贺 静,刘 慧,吕世辰

(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创新途径是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由传承创新、采借创新和原始创新构成。本文主要探析创新途径结构的研究意义,创新途径的结构和创新途径结构的内在联系,推动以原创为核心的创新发展,把中国建成创新型国家。

创新途径结构;传承创新;采借创新;原始创新

一、创新途径结构的研究意义

创新是研究主体在特定的时间、环境条件下,根据自己及社会的愿望和需求,运用所拥有的物质、能量和知识在实践中进行的求索和探究,以求达到新的发明和发现。创新具有探索性、实践性、能动性、新颖性和艰难性等特点。探索性是指对事物内在规律的探索和探究;实践性是指无论何种创新都必须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并经过实践的检验;能动性是说创新是对事物的能动反映,是一种悟性的展示;新颖性是指创新过程中有新的发明和发现;艰难性是指创新需要一种超常的内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去攻克。

创新途径是实现创新的路径,创新途径是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由传承创新、采借创新和原始创新所构成。正如习近平所说,“创新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1](P3)“在一些科技领域,我国正在由‘跟跑者’变为‘同行者’,甚至是‘领跑者’”。[1](P24)就是说我们要发扬民族创新的禀赋,在创新发展中实现传承、采借和原始创新相结合。传承创新是对传统的扬弃和超越;采借创新是对自己没有的东西的借鉴与再创新;原始创新是对新事物的能动反映,以实现新的发明和发现。

党和政府领导人对创新途径结构有充分的认识。胡锦涛指出:“要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2]要求我们用扬弃的方式实现传承创新。胡锦涛还指出:“要积极提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给予政策支持。”[3]习近平指出:不能走“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恶性循环”的老路,要实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1](P42)指明了采借创新在科技进步中的作用和意义,强调采借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再创新。胡锦涛指出:“要积极提升原始创新能力。”[2]我国处在由追赶型向赶超型国家发展的历史阶段,原始创新应走上创新发展的前台。《决定》指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3]习近平指出,要“提高原始创新水平”,[1](P37)“取得原创性的重大成果”,[1](P58)当创新发展的领跑者。就是说,原始创新是自主创新和首创,是创新结构的核心所在。

创新途径结构研究意义重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创新过程中有利于本民族形成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科学发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有利于实现科技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途径结构研究有利于根据人类认识发展的规律,处理好创新途径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根据创新发展阶段的需要及时调整创新战略;有利于在创新过程中少走弯路,减少创新成本。

二、创新途径的结构

创新途径结构是由传承创新、采借创新和原始创新组成的内在结构体系,呈现一种创新程度不断攀升的状况。

传承创新是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传统的文化、科技、理论和制度等进行审视和扬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扬弃旧义、创立新知、推陈出新,做到古为今用。对传统要根据时代的要求和其在现实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决定取舍。要做到对传统的科学扬弃,就要深度了解和诠释传统。在传承创新的过程中要找到传统与现实的结合点,要找到传统在原创时的思想过程和创造轨迹,以便找到其原创时创造模式的张力,为推陈出新寻找空间和方法。

采借创新是对现有的成果进行甄别、选择、引进、吸收、消化和再创新的过程,即所谓的博采众长、洋为中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都是在交流、借鉴、融合和创新的过程中进行的。在全球化的今天,特别是对相对落后的国家来说,采借创新是最快实现科技、经济赶超发展的有效途径。采借创新主要通过游学、商旅、宗教、战争和交流的途径实现。现阶段主要通过留学、访学、交流等方式实现。采借创新一方面要引进、吸收和消化发达国家的先进成果,另一方面要学习和借鉴其创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结合本国国情找到再创新的“点”,实现再创新。我国很少参与一二次科技革命的创新活动,我们的科技进步在许多方面是采借的结果。近年来,我国的科技、经济等有了较快的发展,但采借创新的任务仍然繁重。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对外交流,实现在采借中赶超,在采借中再创新。

原始创新是在传承创新和采借创新的基础上的首创和自主创新,是终点的超越、平衡的打破、动态的延伸和高度的提升,是创新的本质所在。要以厚实宽博的学识为基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在原创的实践活动中,要有敢于超越、敢为人先、敢于求异、敢于竞争的精神,通过质疑、探索、联想、组合、灵感、非逻辑思维等方法,以较高的悟性对事物进行能动的反映,洞察其内在的规律,突破不适应新的实践和发展的定论,有新的发明和发现。我国的科技和经济已经由追赶型发展为赶超型,我国已进入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正如党的第十八大报告所指出:“提高自立创新能力,建立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4](P20)

创新途径结构是一个错落有序、难度不同的有机整体,不同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选择不同的侧重点。一般来说,对比较落后的国家来说,发展之初应选择以传承创新和采借创新为主的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应坚持三者有机结合的模式;有了一定发展基础之后,应选择以原始创新为主的发展模式。我国现阶段应以自主创新的原创为核心推动科技经济的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1](P35)“提高原始创新水平”。[1](P58)

三、创新途径结构的内在联系

传承创新、采借创新和原始创新是以创新为共同目的、有内在联系的完备的结构体系,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江泽民指出:“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最好的继承。”[5](P532)传承创新是采借创新和原创创新的基础。采借创新是科技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是再创新和原始创新的前提。原始创新是创新的本质所在,是创新的核心。具体来说,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

首先,三者作为创新舞台的主角具有历史阶段性。人类社会早期的主要创新形式是传承创新,如在技术传承方面,一般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且具有一定的封闭性,技术传承在行会中进行,传男不传女,创新幅度小,传播速度慢。由于战争、游学、移民、商务活动等,各国的交流频率增加,交流面扩大,交流学习的机会增多,采借创新逐步走向创新的前台。跨国游学是当初采借创新的主要形式,如毕达哥拉斯、柏拉图等横跨地中海到埃及游学,使希腊成为世界文明的摇篮之一。产业革命之后,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竞争压力增大,原始创新开始引领科技、经济发展的潮流。近年来,原始创新已发展为集成创新和协作创新。可见,传承创新、采借创新和原始创新是渐次走向历史前台的。

其次,三者之间具有逻辑的统一性。传承创新是基础,也是创新的逻辑起点,传承创新要诠释传统文明,要了解传统文明的优缺点。传承创新向采借创新和原始创新提出要求,并提供一定的社会条件。采借创新是向别的民族或国家学习借鉴先进成果,这样做对实施采借的国家付出的成本低,见效快。采借创新属于创新结构中的中间环节。当一国所需的科技和经济发展要求无法通过采借实现时,原始创新就受到充分重视。原始创新是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下,运用先进的方法进行探索,以期实现新的发明和发现。原始创新是创新结构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引领创新的潮流,是创新结构体系中的逻辑归结点。

第三,原始创新是创新途径结构的核心。原始创新是在传承创新和采借创新的基础上,独辟蹊径创立新的原理、理论,有新的发明和发现,是创新的最高境界,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原始创新统领着传承创新和采借创新,传承创新和采借创新服从并服务于原始创新。原始创新现已成为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我国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创造良好的条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等支持和鼓励原始创新。

总之,要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适时调整创新发展的类型,有利于推动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四、推动以原始创新为核心的创新发展

首先,提高对创新发展战略的认识。《决定》指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4](P22)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原始创新”,[1](P37)“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占据战略制高点”。[1](P83)包括基层党建工作、社会管理、行政管理、开放模式、商业模式、金融以及利用外资、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的创新。将创新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进入科技、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其次,聚集宏大的具有创新活力的人才队伍。习近平指出,“推进自主创新,人才是关键”,“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培养宏大的具有创新活力的青年创新型人才队伍”。[1](P107-108)坚持培养一批,吸引回归一批,从国外引进一批优秀人才,形成创新人才的团队。“要放手使用人才,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既要重视成功,更要宽容失败,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1](P116-119)对为创新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才和团队给予褒奖和鼓励。

第三,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做到推陈出新。对传统的东西要认真的挖掘、整理、诠释、审视和扬弃。对已失去现实性和社会需要的传统要彻底扬弃,切不可食古不化或以传统压人;对该由专家研讨的传统交由专家打理;对有普遍需要的传统要弘扬和升华,并以道德和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深入探究那些有现实意义的传统在初创时的背景、过程和轨迹,寻找其初创时创新模式的张力,为推陈出新探寻方法支持。既要使光荣的传统得以传承和升华,又要让青年一代轻装上阵,积极创新。

第四,实现在采借中的再创新。采借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现阶段采借创新主要通过留学、访学、学术交流、项目合作、购买科技成果等方式实现。要经过甄别、选择、引进、吸收、消化等实现再创新。采借的内容一般要代表某领域的发展方向,并能够满足本国当前的需要,更主要的是要实现再创新。即通过学习借鉴别国的先进成果,实现举一反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目的。我国社会现阶段处于由追赶型向赶超型发展的历史时期,引进先进科技、管理方法等的主要目的是在此基础上实现再创新,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开创原始创新的新局面。原始创新是创新的最高层次和本质所在。我国已经进入必须更多地依靠原始创新推动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要在传承创新、采借创新的基础上,开创原始创新的新局面。大力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养创新精神;大力营造勇于创新、尊重创新和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加大对原始创新的投入力度,集中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原始创新;加强对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人才的培养,鼓励具有一定基因优势、知识宽厚渊博,对原始创新有兴趣、有激情和有毅力的人从事原始创新工作;鼓励人们大胆质疑、能动反映、深入观察,悟出新的发明和发现。提倡大胆探究,允许尝试和宽容失败。通过努力,争取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并引领世界创新的潮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2]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4-24.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EB/OL].http://www.gov.cn/jrzg/2006-02/09/content_183929.htm, 2006-02-09.

[4]编写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6]李娟琴,吕世辰.创新思维的结构体系及培养创新[N].光明日报,2012-08-27.

[7]祝智庭等.教育技术与教育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8]刘承华.原典阅读:培养原创力的重要途径[J].教育与现代化,1997(02):28-31.

[9]魏传宪.创新思维方法培养[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Analysis on the Structure of Innovative Ways

HE Jing,LIU Hui,LV Shi-chen
(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Shanxi Normal University,Linfen Shanxi,041004)

Innovation is the soul of a nation's soul and the motive of a country's prosperity.The innovative way is the path to achieve innovation.It is a complete structural system,which consists of inheritance innovation,borrowing innovation and original innovation.This paper mainly explores the significance of innovative path structure,the structure of innovative ways and it’s internal relations,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with the original as the core,and try to construct China into an innovation-oriented country.

innovative path structure;inheritance innovation;borrowing innovation;original innovation

C916.1

A

〔责任编辑 赵晓洁〕

2017-01-10

山西省教改项目“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J2014048);山西师范大学优质课程项目(2016YZKC-09)

贺 静(1995-),女,陕西榆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学;刘 慧(1991-),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学;吕世辰(1956-),男,山西大同人,教授,研究方向:社会学。

1674-0882(2017)03-0001-03

猜你喜欢
途径科技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老传统当传承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科技助我来看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