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301900)宁学松
分泌性中耳炎是在耳鼻喉科较为常见的一种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耳内有闷胀感、耳鸣、听力下降等,若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则会导致患者听力损失、言语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现为探讨鼓室内注射盐酸氨溴索和曲安奈德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本研究特选取76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将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76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其中男42例,女34例;年龄21~58岁,平均(38.02±1.76)岁;病程2~38天,平均(17.46±1.05)天;所有患者均符合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标准,鼓室导抗图均呈B型,近7天内未曾治疗过该病;排除严重脏器疾病、鼻窦炎、恶性肿瘤或伴有噪声性听力损伤史的患者。将上述7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进行鼓膜穿刺抽液,待鼓室内积液抽取后,对照组在注射部位单纯注入曲安奈德注射液(国药准字J20130146,昆明积大制药,1ml:40mg),每次40mg,每周1次。实验组在注射部位联合注射盐酸氨溴索+曲安奈德,盐酸氨溴索(国药准字H20113358,国药集团国瑞药业,2ml:15mg),每次30mg,每周1次;曲安奈德用法用量与对照组相同。两组患者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鼓室压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定[1]明显好转:患者耳内积液基本消失,听力恢复正常,鼓室导抗图呈A型;好转: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有所减轻,鼓室导抗图呈A或C型;无效:病情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临床总有效率=明显好转率+好转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数据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数据以(±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实验组21例明显好转,14例好转,3例无效,其临床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17例明显好转,14例好转,7例无效,其临床总有效率为81.58%,组间比较,χ2=7.013,P=0.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治疗前后平均鼓室压比较 治疗前,实验组平均鼓室压为(-140.59±4.16)dapa,对照组为(-140.08±5.43)dapa,组间比较,t=1.738,P=0.0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平均鼓室压为(-89.67±2.72)dapa,显著高于对照组(-103.49±3.55)da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15,P=0.017)。
分泌性中耳炎在耳科属于高发性、常见性疾病,其发生机制虽然尚不明确,但是普遍认为与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内微生物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上,多采用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或鼓膜穿刺抽液法治疗,但由于地塞米松吸收较快,需多次穿刺,极易造成鼓室内分泌物继发纤维粘连,复发率升高,导致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盐酸氨溴索为新型的黏液溶解剂,能够有效加速黏膜纤毛摆动,刺激肺表面的活性物质合成及分泌,而且该药耐受性极好,可反复应用,较少发生急性过敏性反应。曲安奈德为长效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其具有较强的抗过敏、抗炎作用。同时,该药药效较为持久,一般可维持2~3周,可弥补地塞米松持续药效时间短的缺点。
相关研究指出[2],鼓室内联合注射盐酸氨溴索和曲安奈德,通过不同的作用机理而发挥作用,可更有效地促进耳内分泌物溶解及排出,更有利于患者康复。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平均鼓室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证实了联合应用盐酸氨溴索和曲安奈德鼓室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鼓室压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