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增效 促进四川蔬菜产业做大做强

2017-04-04 03:08刘小俊李焕秀帅正彬向承勇先本刚彭善新冉茂林席亚东梁根云李跃建
四川农业科技 2017年11期
关键词:泡菜蔬菜

刘小俊,李焕秀,陈 玲,帅正彬,常 伟,向承勇,先本刚,唐 丽,彭善新,冉茂林,席亚东,秦 文,陈 功,梁根云,李跃建

(四川省蔬菜创新团队,四川 成都 610066)

提质增效促进四川蔬菜产业做大做强

刘小俊,李焕秀,陈 玲,帅正彬,常 伟,向承勇,先本刚,唐 丽,彭善新,冉茂林,席亚东,秦 文,陈 功,梁根云,李跃建

(四川省蔬菜创新团队,四川 成都 610066)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省蔬菜创新团队是由四川省农业厅、四川省财政厅共同组织开展的作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延伸和补充的科技支撑建设项目,是我省2009年第一批建立的创新团队之一。团队主要依托我省蔬菜产业科研力量与科技资源,立足我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和目标,研究领域涵盖蔬菜产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械、新产品的研发、引进、改良和示范推广工作。通过8年多的研发,蔬菜创新团队育成的新品种、集成的新技术、创制的标准化加工工艺等成果,在全省蔬菜产业由2009年的112.95万hm2发展到2016年137.24万hm2,产业地位在全国得到提高的过程中起到了引领和支撑作用。

蔬菜;创新团队;提质增效;产业;做大做强

1 基本情况

四川省蔬菜创新团队成立于2009年,是我省第一批建立的团队之一。本团队第一轮由13名专家和3个基地示范县组成,设顾问1名,岗位专家8名(含首席专家),协助专家4名。第二轮由15名专家和5个基地示范县组成。设顾问1名,岗位专家14名(含首席专家)。成员来自我省农业科研院所和大学,都是我省蔬菜产业研究的主要力量。研究领域基本包括我省主要蔬菜种类,和蔬菜产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同时根据我省蔬菜产业的特殊情况,专家结构分布上加大了产中和产后的力量。

按照为我省蔬菜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的要求,采取理清产业链,找出和解决产业链的瓶颈问题的工作方法。系统分析了我省蔬菜产业的优势与挑战,特别是以山东为代表的北方日光温室在蔬菜上的大面积应用,造成了我省蔬菜产业在全国地位下降。然而,我省生态气候多样、蔬菜种质资丰富,以成都平原为主体的蔬菜主产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以自然发酵为主的加工产品产业庞大、消费者对蔬菜等食品安全意识增强等,为我省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8年多的研发,蔬菜创新团队育成的新品种、集成的新技术、创制的标准化加工工艺等成果,在全省蔬菜产业由2009年的137.24万hm2发展到2016年137.24万hm2,产业地位在全国得到提高的过程中起到了引领和支撑作用。

2 主要工作及成效

2.1 团队建设情况

团队在经过近两轮的建设,岗位专家的研究方向已与蔬菜产业发展要求紧密结合,团队协作已成常态。团队整体实力提升明显,专家成员从最初的28人发展至2016的63人,正高职称人员由7人发展至15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人数由3人增至5人。目前,团队成员中,育种岗位3个,生产技术岗位9个,加工和储藏保鲜2个。

基地示范县是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既是服务对象,也是科研问题的来源和科研进展的试验和示范平台,本团队成立后,分组与基地示范开展对接合作,了解决当前和中长期制约基地县蔬菜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除基地示范县外,各岗位专家还到其它区县蔬菜基地等进行了广泛的调研,进一步了解了全省的蔬菜产业现状。

2.2 以产业链为主线开展了系统技术研发

我省蔬菜产业链由品种、栽培、采后贮运、加工及各生产环节的病虫害绿色防控组成,蔬菜创新团队通过详细调研和分析,摸清了我省蔬菜产业链主要环节的重点问题,根据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技术,制定本团队的研究规划。

2.2.1 产前环节 优良品种选育和应用的总体情况是缺乏突破性新品种和主栽品种,严重影响了生产的标准化及产后贮运和加工业的发展。团队在这方面的近期和中长期研究规划是在黄瓜、番茄、辣椒、大白菜等主要大宗鲜销蔬菜和以青菜、豇豆、萝卜等泡菜原料为主的加工蔬菜上进行突破性新品种选育和引进筛选。对已在生产上表现优异的自育品种进行大力推广和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让这些品种尽快成为生产上的主栽品种。

2009~2016年期间,团队育成新材料73份,育成品种31个,获品种权3个。川绿2号和川翠3号黄瓜、成豇7号豇豆、成豇9号、川腾6号辣椒、蜀萝9号等成为我省主推品种。育成了泡菜用量最大的原料青菜品种宽叶青1号和供彭州基地的耐贮运莴笋品种红尖笋1号等大型蔬菜基地急需的品种。以蜀萝9号萝卜、川腾6号辣椒、川农泡椒1号等为核心的成果获得了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2.2.2 产中环节 我省的主要状况是:露地生产面积大,设施栽培面积和比例偏小;菜田复种指数高,土壤障碍严重,病虫害种类多和危害严重;生产规模化、专业化程度低,标准化栽培技术应用面小,生产成本高、产量和质量波动较大。团队在这方面研究规划是:顺应我省设施栽培面积会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研究出蔬菜主产区高效、优质标准化栽培技术,主要内容有保护地专用品种评价(如早春耐低温弱光品种)、小气候调控技术研究、小型专用机械和水肥一体化等节本增效设备和技术的应用研究等。开展露地蔬菜高效、营养、节本的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明确蔬菜主要病虫害种类、发生特点、危害水平,建立一套适合我省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和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技术体系。

重点研究和完善安全、高效蔬菜生产技术,并进行大面积示范,团队集成的技术由2009年的8项发展至2016的18项。如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和避雨栽培技术、瓜类蔬菜双断根嫁接技术、设施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集成、塑料大棚土壤连作障碍综合治理技术集成研究、菜沼畜循环生产技术、攀西温室蔬菜生产和采后处理关键技术、辣椒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萝卜软腐病防治技术、蔬菜根肿病防治技术、大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大蒜春播反季节栽培技术和大白菜套大蒜的种植技术等。编制技术规程33部。其中,以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和避雨栽培技术、瓜类蔬菜双断根嫁接技术为核心的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高毒农药替代及安全用药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 四川蔬菜提质增效集成技术研究及应用推广”和“川南早春蔬菜优质高效集成技术与应用”2个成果获全国农牧渔丰收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高效、优质和安全生产方面成效显著。

2.2.3 产后环节 重点是放在蔬菜产品的采后贮运和加工上。在这方面,我省绝大部分的蔬菜采后商品化处理率低、贮藏保鲜等环节薄弱,这是我省蔬菜产业链极为明显而严重的瓶颈问题。我省是“中国泡菜之乡”,但存在着专用蔬菜原料品种缺乏和大多数产品附加值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

团队在这方面的近期和中长期研究规划是:利用已有的“科研”“生产”平台,大力研发蔬菜贮藏保鲜技术,减少采后处理和贮运的损失率。通过四川泡菜现代加工技术集成与创新,泡菜新产品开发,标准的研究与制、修订,泡菜加工综合利用研究等环节的建设,为实现标准化现代化生产,全面提升我省泡菜产业发展水平。

团队系统开展了黄瓜、青椒、蒜薹等10种蔬菜贮藏保鲜技术研究,形成了多项实用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9项。研发的3种复合保鲜剂、护色剂,其产品安全性能好,具有良好的防腐、护色效果,已在多家企业示范应用。在蔬菜加工上,开发出3大类10多个泡菜新产品,其中“炒泡菜系列新产品”自2010年7月份上市至今,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达3000余万元。研发出了直投式功能菌技术及泡菜加工废弃物利用技术等共性技术5项,建成中试生产线4条,已获授权专利6件。目前这些技术已应用于吉香居、李记等公司,共计实现经济效益20亿元以上。与泡菜相关的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在采后及加工研发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3 针对发现的蔬菜产业链瓶颈问题,团队组织不同专业岗位的专家,集成技术,提出解决方案,取得明显成效

眉山市东坡区泡菜重要原料之一的青菜,根肿病发生严重,由正常产量5~7t/667m2下降至2~3t/667m2,给该区1.13万hm2原料基地带来了重大损失。结合理县大白菜根肿病、金堂花菜根肿病防治经验,创新团队组织了育种、栽培和植保专家与当地农业局一起,在2年试验和示范的基础上,提出的技术方案有效地缓解了根肿病对加工蔬菜原料区的威胁。在省园艺总站的帮助下,开展了3次现场会。

川南沿江早菜基地出菜早,价格高,整体效益较好。但调查发现,沿江早菜生产虽已规模化,但生产环节全是手工操作,人工成本高。创新团队与江阳区农业局共同试验、示范,研制出了适合我省长江上游早菜区肥水一体化简易实用技术,实现了高产高效。

根据彭州市农发局提出的秋冬蔬菜耐贮运品种缺乏的现状,本团队组织了育种岗位和贮运岗位专家合作研究,成功解决了本地区极具特色的外运大宗蔬菜莴笋无专用耐贮运品种问题。

以豇豆加工特性研究为突破口,育种岗位与加工岗位的专家协作,解决了我省蔬菜泡菜加工量大、但一直没有进行加工品种加工特性的测试问题。

以上瓶颈问题突破和取得的进展,有效提高了蔬菜生产的稳定性和单位面积效益。

2.4 开展的大示范、大培训和扶贫工作情况

团队成立至2016年,建立的示范基地由最初的3个发展到39个,示范面积0.33万hm2;共举办和参与各种培训500多场次,参培人数4万多人次。通过大量的示范和培训工作,促进和带动了本地及周边蔬菜产业的发展。如在彭州,标准化生产基地实现了规范化管理,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率达到80%以上,绿色防控面积达50%以上,蔬菜农产品的无公害率达100%。在江阳区,经过持继的示范和培训,涌现出了许多通过蔬菜产业致富发家的典型,同时许多还培养出了“土专家”“田秀才”,有力提升了江阳区蔬菜科技种植水平,促进了当地农民的增收致富。近3年,团队成员积极参加我省秦巴山区、藏区和乌蒙山区的扶贫开发工作,除参加各级政府的产业扶贫技术支撑外,外帮扶200多户贫困户。

2.5 处理突发性事件,为省领导出谋划策情况

2011年我省川南高温干旱严重,团队与示范县江阳区紧密合作,及时提出了补种保障当地市民所急需的叶菜类的方案,其中引进叶用薯品种受到了泸州市政府的好评。2012~2013年夏季,川东洪害重,团队一是在为当地规划报务时建议把排洪防洪放在重要位置,特别是要远离老河道及根据聚雨面进行排洪系统建设。二是洪灾发生后,积极提供恢复生产的技术方案。2015年8月下旬,我省彭州市40%以上的秋莴笋苗期出现大面积萎蔫、矮化、叶片变褐色等症状,菜农怀疑是由一家大型化工企业引起。应当地政府邀请,本站及时邀请植保专家和土肥专家前往诊断,并田间采样寄给中国农科院植保专家。根据专家的建议和我们的综合诊断,排除了环境污染的因素,初步确诊为病毒性病害,初步化解了困境。

3 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3.1 我省蔬菜产业布局有待进一步完善

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我省贫困区的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和水利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而一些贫困区许的多地方具有良好的光照条件和平坦的耕地资源,通过近几年蔬菜产业在扶贫工作中的应用发现有些地方具有比我省盆地内更好的生产蔬菜的天然条件,蔬菜产量更高、品质更优。建议在省厅的牵头下进行详细的调研,对我省中长期蔬菜产业发展布局进行重新规划。本团队将根据新的布局规划,确定中长斯的研发方向和内容。

3.2 以优质高效为核心开展各项技术研究工作

通过近10年的努力,我省蔬菜产品天然生态优质安全的特点在全国的影响得到扩大,但要从根本上提升产业地位,使蔬菜产业成为我省农增收做更大贡献,还要以优质高效为核心开展各项技术研发工作,特别是优质多抗品种、生物农约和有机肥等生态友好型农业投入品有待进一步的研发和大面积应用。鉴于此,本团队将在辣椒、黄瓜、番茄、莴笋、萝卜等大宗蔬菜上进行多抗优质突破性新品种选育,重点引进和研发防治蚜虫、粉虱等害虫及根肿病、线虫病等病害的生物农药,在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方面加大研发力度。

3.3 积极开展农机农艺结合的生产技术和模式研究

目前我省蔬菜产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近10年劳动成本提升很快,对蔬菜产业的影响越来越大,以农机为主的农业设施的研发滞后于产业发展需要,为了快速提高产业整体水平,团队的研究工作急需与农机结合,开展农机农艺结合的生产技术和模式研究,也建议本项目主管部门增设农机岗位。

3.4 我省蔬菜产地整理、产地遇冷处于起步阶段,与我省蔬菜发展及市场需状况滞后明显

经我们近期的调研,除由于环保等因素会对毛菜入市限制外,多数中央厨房对净菜和鲜切菜的需求很大,越来越多的新型家庭需要即用型鲜切菜,鲜切菜从西式餐厅和高档超市走进普通市场已成趋式,康源、易物购、盛鑫等大型蔬菜运销公司已着手相关产品市场开发和厂房建设工作,但缺乏技术和相应的人才,特别是需要与我省本地大宗蔬菜种类和消费习惯相适应的技术和技术人员。本团队一方面加大本地蔬菜产品相关加工技术研发,另一方面将加强与企业合作,加大大人员培训力度。力促我省主产区蔬菜产品在产地整理,净菜入市,产地预冷及冷链运输,减少城市垃圾,并降耗提质,也有利于蔬菜产品建立可逆追源制。

2017-09-05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蔬菜创新团队2009~2016年工作总结。

刘小俊,男,研究员,专业方向:瓜类蔬菜育种,E-mail:lxjsaas@163.com。

猜你喜欢
泡菜蔬菜
蔬菜“涨疯”,咋了?
“难吃”的蔬菜也有“过人之处”
奇怪的蔬菜
蔬菜
雪花泡菜
六成韩国主妇今冬不愿做泡菜
我只是想吃一碗泡菜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