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娟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腹壁血管外科,重庆 400010)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的术中配合
王玉娟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腹壁血管外科,重庆 400010)
目的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术中配合护理干预,分析其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5年4月~2016年4月所收治的6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66例患者术中配合措施以及护理效果进行深入探析。结果66例患者经过术中配合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较为理想,介入治疗成功率是90.90%(60/66)。结论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术中配合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较为显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术中配合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属于全身性动脉内膜以及其中层退行性改变以及增生性改变,临床表现是动脉管壁增厚以及僵硬[1],失去弹性,导致患者形成继发性血栓并引起动脉管腔狭窄或者阻塞等临床症状,使患者肢体出现对应性缺血症状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介入治疗是临床上用于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疾病的手术疗法[2],属于微创疗法,具有安全性和高效性,在临床上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为了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中应用术中配合护理措施的护理效果进行进一步明确,笔者进行了如下探究。
1.1 基础资料
对我院自2015年4月~2016年4月所收治的6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对本次探究的相关内容(探究目的、探究过程以及相关护理方法)进行了充分了解,均表示愿意配合本次探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次探究中男女患者比例是40:26,最大年龄是82岁,最小年龄是548岁,中位年龄为(68.58±4.12)岁。本次探究中存在糖尿病患者例数是35例,存在高血压患者例数是15例,存在脑梗死病史的患者例数是6例,存在冠心病的患者例数是18例,存在吸烟史的患者例数是50例,所有患者均存在患肢麻木以及患肢发凉、静息痛等临床表现,均利用经下肢动脉造影证实并确诊。
1.2 方法
1.2.1 准备术中常用器材并做好患者的术前准备工作,器械包括穿刺针、支架、导丝以及导管。
1.2.2 在DSA室内协助患者摆放平卧位并将其放置于治疗床上,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并遵医嘱给予患者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如罗氏芬,用药剂量是2.0 g,用药方法是将其与100 mL生理盐水混合溶解,同时还需要给予患者静脉推注五水头孢且给予患者氧气治疗和心电监护。
1.2.3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将穿刺包打开并在碟子中放入3块碘伏纱布以利于医师消毒患者皮肤,在小治疗杯中倒入20 mL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并在另一个治疗碗中倒入造影剂,在另外2个碗中倒入500 mL以及250 mL生理盐水并分别在其中加入25 mg肝素钠,打开无菌包并铺好治疗巾,将以下物品递给医生:手套、一次性手术大单以及球管套等,给予医生常规器械准备以及术前准备。
1.2.4 常规使用20ml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在患者腹股沟处行局部麻醉并经过对侧股动脉行逆行穿刺操作,将SF动脉套鞘插入并使用SF普通造影导管对患者患肢行动脉造影操作,对狭窄部位、狭窄范围以及狭窄程度进行明确并在手术过程中注意遵医嘱用药和用物,如药物剂量以及不同型号的导丝等。待导丝以及导管到达指定病变血管位置时需要遵医嘱给予患者球囊导管及压力泵,然后遵医嘱给予患者静脉推注20~25 mg肝素钠,待患者球囊导管扩张成功后遵医嘱给予患者对应型号的支架置入血管并在最后给予患者血管造影操作,对患者血管内支架通畅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并在证实血流通畅后将手术结束。
本次探究中,经过术中配合护理干预,66例患者的介入治疗成功率是90.90%(60/66),护理效果较为理想。
3.1 做好患者的术前准备工作
术前给予患者常规检查血常规并对患者的心肺肾功能进行全面检查,监测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告知患者用药副反应以及给予患者用药指导等,做好患者的皮肤准备以及药物准备等,告知患者戒烟。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为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疾病知识健康宣教,告知患者手术疗法、目的、护理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通过增加患者对于疾病知识的知晓率来显著提升治疗依从性。
3.2 做好患者的术中护理工作
由于患者对于手术流程以及疾病知识缺乏了解易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紧张等负面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在术中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及时了解患者的内心情绪变化并给予科学性心理疏导[3],有效缓解甚至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患者术中配合度;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并给予患者心电监护,做好患者的基础性护理以及并发症预防护理,避免患者形成血栓以及出现出血症状等,避免发生操作不当的情况,若患者出现异常症状时需要立即报告医生并给予对症性处理。
3.3 做好患者的术后护理工作
在拔鞘前协助患者摆放平卧位并制动患者穿刺肢体[4],在拔鞘后利用止血器止血,制动患者穿刺肢体12 h并保证患者平卧24 h,待48 h后允许患者下床活动;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是否存在渗血症状以及出血症状等,对患者患肢皮肤颜色以及体温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监测并记录患者24h尿量,术后给予患者常规抗生素感染治疗并做好患者的饮食护理干预,保证患者食用清淡易消化食物并遵循少量多餐原则进食[5]。
本次探究中,66例患者的介入治疗成功率是90.90%。
综合以上理论可知,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术中配合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较为理想,可显著提升患者的介入治疗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1] 张慎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的术中配合及护理[J].医药前沿,2014(10):320-321.
[2] 凌 蓉,陈云涛,李 立,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J].四川医学,2013,34(3):446-448.
[3] 肖秋香,张志成,欧阳英,等.分期同步护理在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17):1-3.
[4] 朱志萍,王 瑛.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后应用VSD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6,15(9):864-866.
[5] 李 萌,孙秀琳.经肱动脉入路行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0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4(8):83-84.
本文编辑:王 琦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03.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