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平 孟庆伟
加强农机维修管理与服务工作调研报告
江平 孟庆伟
我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农机生产、使用大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1.3%。目前,全省大中型拖拉机达到57万台,联合收获机达到29万台,与之相配套的各类机具达110万套,农机化涵盖了农、林、牧、渔、农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农业机械在现代农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做好农机维修工作对于保障农业机械服务我省农业生产、提升农业机械整体效能、保障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意义重大。加强对农机维修知识的认知、掌握农机维修发展现状、提升农机维修行业管理与服务水平,是当务之急。
近年来,我省各级农机部门按照省局提出的“三位一体、政策扶持、市场引导、科学发展、提高效益、提升能力”农机维修发展思路,通过开展区域农机维修中心建设和星级文明维修网点创建,不断加强农机维修网点规范化建设,扶持发展了一大批区域维修中心和星级文明维修网点,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在保障农机良好技术状态、推动农机节本增效、实现安全生产和绿色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农机维修面临的一系列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农机维修行业总体比较落后的局面没有根本改观。农机维修管理机构不健全、行业指导管理能力水平不高,工作缺少有效抓手。全省维修网点普遍存在规模小、档次低,厂房简陋、设施陈旧,技术条件差,承修能力低,维修质量难保证等问题,人才、技术、专用设备及配件储备等方面不足日益凸显。特别是随着国二改国三的全面推进、大型高新机械的大量增加,农机维修行业滞后于农机化发展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亟需加以解决。
(一)农业机械维修网点数目较多,但是单体规模不大
目前我省农机维修站点部分是农民开设的,部分是农机生产厂家委托个人或者在销售农机较多的地区安排企业内的员工开设的。农机维修点散布广泛、数目众多,然而农机维修监管机制尚不完善,导致出现了较多无证经营的农业机械维修站点,部分站点农机维修设备简陋,维修场所的条件差,从而导致农机维修不规范,维修质量不高,这种状况无法完全满足农机维修发展的需求。
(二)农机维修从业人员技能水平不高
农机维修人员学历普遍较低,对农机维修技术缺乏深层次的了解和掌握,对农机维修规范和标准认知程度不够。他们有的没有经过农机维修相应的技术培训,只凭借短暂的农机操作经验和对农机维修较为浅显的理解,便成立了农机维修部,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农机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农业机械拆卸装配、零部件的配合精度等相关事项没有系统的掌握,所以农机维修的质量得不到很好的保障。
农机维修从业人员维修技术更新较慢。随着国二升国三的全面推进,国三发动机的维修将越来越多。由于国三发动机全部采用电控技术,国三标准和国二标准的发动机构造上有所区别,维修方法上也会有很大不同,然而,过去国二发动机一般小维修店可以修。改国三之后,维修则需要专用仪器检测,需要生产企业提供的解码器等,一般维修点不能修理了。部分农机维修从业人员的维修水平还停留在国二标准,不能满足未来农机维修市场的需要。
(三)农机维修零部件缺乏统一标准
各地生产的农机多种多样,耕地、播种、施肥、打药、收获等相关的农业机械一应俱全,而且农业生产每个环节涉及了不同的农机品牌,由于各个农业生产厂家按照自己制定的规范和标准进行生产,在农机产业中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格,农机配件失效或者损坏后只能使用同一个生产厂家生产的农机配件,而应用其他厂家的配件存在装配困难的问题。所以,农机维修站点为了能够修理更多品牌的农业机械,不得不增加更多种类的农机配件的库存,导致维修成本增加,而且有可能由于农业机械的相应配件不全造成农机维修不及时,农机故障排除不了,从而耽误农时并造成农机的闲置浪费。
(一)完善相应法规制度,整顿规范农机维修市场秩序
我国是法治国家,应当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立足长远,科学制定农机维修的法规,为农机维修市场的健康运行提供法律保障,规范农机维修的经营活动。根据放管服改革要求,加强对农机维修事中、事后监管,对农机维修经营活动开展专项的监督检查,整顿农机维修服务市场的秩序。对农机维修网点是否具有营业相关证件、农机从业人员是否具备相关专业素质、农机维修的零部件是否合格以及是否有以伪劣零配件拼装、改装农机具等行为进行检查,为农机维修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二)明确农机维修工作定位,并给予政策支持
十二五期间,我国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等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提升,这也使农机维修行业面临着重要机遇。在农忙季节,农机出现问题后,维修人员及时解决问题清除故障,使之能够迅速地投入生产当中,对确保农业生产、不误农时有着重要作用。要进一步明确农机维修服务定位,特点是季节性强、比较效益低,但对农业生产意义重大,完全依靠市场化发展,很难做强做大。因此,应将农机维修服务确定为一项公益性事业来对待,在制定政策、财政补贴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促进农机维修行业的发展进步。对于维修技术精湛、群众口碑较好的农机维修企业,按照维修农机的工作量给予相应的补贴,重点表彰奖励在农机维修方面做出相应贡献的企业和个人,促进农机维修产业做大做强;整合农机维修企业资源,可以考虑按照升级一批、改造一批、淘汰一批的原则,对于信誉良好、服务优质的农机维修企业支持其升级一批先进的农机维修设备、专业的检测设备,对于发展状况一般的农机维修企业进行合并改造,对于无证经营维修技术水平低下的农机维修网点依法予以取缔,争取发展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的农机维修企业,不过度追求农机维修企业的数量,提升整体的维修质量,真正实现农机维修行业的提质增效。
(三)加强维修队伍建设,注重从业人员的培训
加强农机维修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为从业人员深造、提高维修水平提供相应的平台,努力培养出一批维修经验丰富、理论素养过硬、技术水平精湛、恪守职业道德的专职农机维修人员,提升农机维修行业的“软实力”。结合正在开展的农机手使用技术培训和农机合作社带头人培训项目,重点搞好国三标准发动机和大型农机具维修技术培训,更新农机从业人员维修理论水平和技能,熟练掌握国三发动机和大型农机具的维修技术和方法;创新农机维修培训方法,做到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注重现场实践,确保能培养一批理论知识扎实、操作能力强的实用性农机维修人才;可以考虑与职业技能考试相结合,设立农机维修职业技能考试,对考试合格的人员发放相应证件,实现从业人员的持证上岗。
(四)提高农机配件标准,保障维修服务质量
农机配件标准的高低决定着农机维修质量的好坏,所以提高农机配件标准意义重大。应当加强源头治理,加强农机配件生产厂家的监督检查,对生产不合格农机配件的生产厂家加大处罚力度,确保其生产优质的农机配件;提高销售者和经营者的质量意识,转变思想意识,主动销售和使用合格的农机配件,同时加强对销售者和经营者的监督,对销售和使用不符合相关标准的农机配件的企业或者个人予以严厉处罚;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机配件的使用者认识到使用符合标准的农机配件的意义,引导用户去正规的、信誉较好的农机维修站进行维修,发现假冒伪劣产品立刻向相关部门举报。让高标准的农机配件占领生产、销售、经营、使用等各个环节,让不合格的农机配件失去市场,促进农机维修服务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改进农机维修设备,夯实农机维修基础
农机维修设备是提高维修质量的有力支撑。要支持优秀的农机维修站点购置先进的农机维修设备,打造农机维修的硬件设施,配备国三发动机维修设备,提升农机维修服务能力。扶持大型农机具维修重点示范企业,鼓励其配备先进的维修设备和检测设备,支持其建设大型的农机维修场地,推进区域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建设,争创四、五星级文明维修网点,不断提升农机维修综合服务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