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雪飞
《论语》中孔子教育学生时讲:“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这告诉人们,不论是制定治学目标还是人生规划,一定要志存高远,才可能达到较理想的效果。但有些事情过犹不及,树立目标重在科学合理,不能一味求“上”。
诸葛亮一生抱着“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宏伟目标,六出祁山以图统一天下,最后只落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莫大憾事;亚历山大远征印度,其目标不可谓不远,但一场疟疾夺取了他的性命,结果偌大个马其顿帝国四分五裂;法俄战争前,拿破仑想重新划定欧洲政治地图,其目标不可谓不大,最终因战线过长、给养不足、风雪袭击等,兵败俄罗斯,为三年后“滑铁卢战役”埋下祸根……上述目标设计者都有鸿鹄之志,却也因为志向过高,最终凄惨收场。这启示我们:取其上未必得其中,甚至可能“无所得矣”,所以,有时候与其想着“取其上”,不如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
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我们党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不断提出可操作性强、富有感召力的目标,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团结带领人民为之奋斗。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首先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 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顺应人民的新要求,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调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刚刚结束的十九大,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系列合理的奋斗目标,逐步绘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蓝图,引领推动着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试想,如果我们一味地“取其上”,制定不切实际的高指标、高目标,还会有今天的辉煌成就吗?
部队建设亦如此。当前,“脖子以下”改革蹄疾步稳、渐次落地,军以下部队普遍是新班子、新部队、新机关、新环境,越是在这样的关口,越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建设目标引领航向、凝聚力量。新调整组建单位,重在整合融合、凝心聚力,要在建章立制、转型发展,贵在平稳开局、稳中求进。然而,有的单位不顾实际,贪大求全,制定目标习惯于“取乎其上”,刚开局就要“处处创一流”,刚组建就要“事事争第一”。提出这样的目标,鼓动性和感召力是有了,但实现起来难上加难,既不利于部队内涵式发展,也容易引发官兵急躁浮躁情绪,一旦(部分)目标不能如期实现,对党委机关的公信力、对官兵的积极性主动性都是一种损伤。
诚然,制定一个贯彻强军思想、融入作战体系、紧贴使命任务的建设目标不容易,但也有思路可循。要把握大势。把握大势才能高屋建瓴、因势而谋,才能明辨方向、应势而动,才能切中要害、顺势而为。当前,部队处于体制调整期,破立并举、安全稳定要求高;处于使命拓展期,练兵备战、以战领建要求高;处于革故鼎新期,需求牵引、创新驱动要求高……只有牢牢把握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定位、更长远的眼光研究谋划,才能确保提出的目标顺应时代、引领发展。要结合实际。每个单位的实际情况都有不同:有的单位刚刚调整组建,处于开局起步期,解放思想、统筹谋划要求高;有的撤改缩编,处于改革阵痛期,稳定思想、凝心聚力要求高;有的受改革影响不大,处于固本开新期,承前启后、提升层次要求高……因此,制定目标前,必须把自身的形势任务搞清楚、特点规律分析透、阶段特征弄明白。要问计官兵。“上下同欲者胜”,但前提是“欲”能使“上下同”。要尊重官兵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官兵参与目标制定的积极性,进一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确保目标制定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感召性,不断凝聚起强军兴军的强大正能量,推进部队建设高标准谋划、高起点开局、高质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