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融福/什邡市植保植检站
浅谈如何做好水稻的植物检疫工作
□陈融福/什邡市植保植检站
为防止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发生、蔓延及传播,保障水稻生产安全,维护生产者利益,必须从以下方面严格做好植物检疫工作。
要认真学习农业植物检疫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同时做好农业植物检疫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工作,使群众特别是生产者、经营者自觉守法,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了解掌握域内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农田灌溉情况、主要农作物布局。对区域内水稻种子生产单位(个人)的相关情况建立档案,从而为植物检疫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条件。
什邡市有水稻种子生产单位4家,水稻种子生产面积200hm2,年生产种子600t。按《植物检疫条例》规定,农作物种子的生产必须实行产地检疫。
3.1 基地审查
接到生产单位(个人)要求建立生产基地的申请后指导其选址,应选择土质较肥沃、农田水利设施完善、灌排方便、有较好隔离条件、没有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的地点建立种子生产基地。
3.2 田间调查
田间调查是产地检疫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后期工作的有效性。调查次数水稻病害为秧田1次,本田拔节期至齐穂期2次;水稻虫害为插秧前1次,本田2次,本田调查最好在苗期至齐穂期进行。
3.3 调查方法
在生产基地上逐一巡查,对疑似发生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并不能现场确认的,采用棋盘式方法进行重点调查:0.3hm2以下田块取样数不少于10个点;0.3hm2以上的田块取样数不少于15个点,每个点的面积为0.5~1.0m2,每个点调查20穴,并记录样品品种名称、种植地点、采样时间、采集人等,填入《有害生物调查采样记录表》。
3.4 室内检测
鉴于目前大多县级基层农业植物检疫机构尚不具备室内检测条件,从田间采集回的样品须按相应要求制作成样本送有条件的上一级农业植物检疫机构进行室内检测。
3.5 疫情处理
经田间调查或室内检测发现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要求并指导种子生产单位做检疫处理。
3.6 证书签证
凡经田间调查或室内检测未发现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予以签发《产地检疫合格证》;发现并确认有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经检疫除害处理达到要求的签发《产地检疫合格证》,经检疫除害处理后达不到要求的不予签发,并将情况告知申请单位(个人)。
由于域内种植水稻面积较大,存在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的潜在可能性,为保障水稻生产的安全,必须做好水稻大田生产过程的监测,监测的重点有烂泥田、下湿田地、地势低洼雨后排水不畅易积水田块较多的区域。调查方法同种子生产基地调查方法。
植物检疫机构在受理调运单位(个人)水稻种子调运申请后,派不少于2名专职植物检疫员持证到现场实施检疫,并按以下原则签发《植物检疫证书》:在无植物检疫对象发生区域调运植物、植物产品,经核实后签发植物检疫证书;在零星发生植物检疫对象的地区调运种子、苗木等繁殖材料时,凭产地合格证签发植物检疫证书;对产地植物检疫对象发生情况不清楚的植物、植物产品,必须按照《调运检疫操作规程》进行检疫,证明不带植物检疫对象后,签发植物检疫证书。
对于调运单位从域外调入的种子或需转签植物检疫证书的,签发植物检疫证书前最好进行复检,其原因是可以更有效地监督,可以弥补由于抽样和检疫技术方面的缺陷,加大检疫措施的有效性。调运的种子检疫出证后,在仓储、加工、运输过程中可能被某些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污染;可以防止弄虚作假的不法行为。
调出省外的种子,凭调运申请单位(个人)提供的调入地检疫要求书受理报检并实施检疫。
在以上调运检疫过程中,如发现有植物检疫对象时,必须严格进行除害处理,合格后签发植物检疫证书,否则不予放行。
6.1 稻水象甲
1)危害性。稻水象甲的寄主广泛,尤其喜食水稻和禾本科及莎草科的杂草。成虫多在叶尖、叶喙或叶间沿叶脉方向啃食嫩叶的叶肉,使表皮形成白色条斑,低龄幼虫啃食稻根形成浮秧或影响水稻生长发育造成减产,引起的损失为20%~50%。
2)检疫防控措施。严禁从疫情发生区调运可能携带传播该虫的稻种、秧苗、稻谷、稻壳、稻草等。禁止在发生区内繁殖水稻种子;水稻收获后拔除稻桩并对稻田实行翻耕;铲除周边杂草,与稻草一起作无害处理。利用该虫的驱光性安装杀虫灯诱杀;药物防治,针对秧田、大田及越冬场所以选用除虫菊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进行防治。
6.2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1)危害性。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主要危害水稻叶片,幼龄叶片最易受害,初发期为暗绿色半透明小斑点,很快在叶脉间伸展转化为黄褐色,对光观察病斑部半透明、水浸状,病部菌脓很多、琥珀色呈窜珠状分布在条斑上,不易脱落,苗期到孕穗期都可看见典型症状。病粒播种后病菌侵害幼苗的芽鞘和叶鞘,后病菌通过气孔侵染。病田收获的种子、病残株成为初侵染的主要来源,病菌通过种子等调运作远距离传播。
2)检疫防控措施。在水稻种子收获前严格按规程进行产地检疫,严格禁止从疫情发生区调运种子及水稻的其他产品。播种前采用温汤浸种的办法,稻种在50℃温水中预热3min,然后放入55℃温水中浸泡10min,期间至少翻动或搅拌3次,处理后立即取出放入冷水中降温,可有效地杀死种子上的病菌。避免偏施、迟施氮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忌深水漫灌、串灌。药剂防治,苗期或大田稻叶上看到有条斑出现时,应该立即喷药防治,常用的杀菌农药有噻森铜、叶青双、消菌灵等。
6.3 水稻白叶枯病菌
1)危害性。发病时病株叶间及边缘初生黄绿色斑点,沿叶脉发展成苍白色、黄褐色长条,最后变成灰白色而枯死。病株易倒伏,稻穗不实率增加。病菌在种子和带菌稻草上越冬。播种后病菌由叶片水孔、伤口侵入,形成中心病株,借风雨、灌水等扩散,带菌种子是该病菌重要的远距离传播载体。
2)检疫防控措施。对水稻制种基地严格落实产地检疫措施,以防止该病菌传播,禁止从外调带菌的水稻种子及其产品。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处理,用50倍福尔马林液浸种3h,再闷种12h,洗净后催芽。选用抗病品种;清理田间稻草残桩避免病菌传染;施肥要氮、磷、钾合理搭配。适时灌排、稻田不积深水;秧田和移栽前3~5d用20%叶枯双或20%叶枯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施药,大田要在大雨后立即用50%灭菌成1000倍液喷药防治。
4.1 政府加强领导和支持
绵竹市委、市政府要加强对农业行政执法工作的领导、重视和支持,解决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机构编制、工作经费、人员装备等急需解决的问题。落实《农业法》关于执法监督的法律规定。做到机构有编制、经费有预算、人员有责任、执法有装备,确保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正常开展。
4.2 完善农业行政执法机构
农业部门要按综合执法要求,把绵竹市农业局内部现有执法职能相对集中到执法部门,统一集中行使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职能。农业执法部门要尽快改变现状,成为人员集中固定、职责分工明确的专职机构;执法机构要与履行行政复议、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执法监督机构——法规科在职责和人员上进行分离,做到执法与执法监督分离,确保农业执法工作程序合法、执法公正公平。
4.3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
按照“建一流队伍,树一流形象,创一流业绩,做一流队员”的总体目标,抓好执法队伍建设,树立农业部门依法行政新形象。一是要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加强执法队伍管理,要建立《执法机构办案责任制度》《错案追究制度》《文书档案管理制度》等规范农业行政执法人员行为;二是要努力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严格按照《农业行政执法人员十不准》的要求,建立业务培训和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狠抓有关农业法律法规及业务操作技能的提高;三是要提高行政执法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处理能力,提高农业行政执法效率;四是要抓好执法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提高队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执法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工作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形成团结、和谐、负责、向上的工作氛围。因此,要加强对县级农业行政执法人员的政策水平、法律素养、执法经验、工作责任、敬业精神等方面的培训。
4.4 统一领导,多部门配合
一是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工商、农业部门共同研究一个解决绵竹市部分无证经营行为的办法;二是农业部门要加强与工商、质量监督、公安、广播电视等部门的紧密配合,整合各部门的人力、物力,协同作战,在关键季节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坑农害农行为,同时加大广播电视宣传力度,表彰和弘扬守法经营行为,曝光违法经营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和坑农害农行为;三是农业部门要与工商部门交流联系,严格依照各项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办事,保证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农资市场监管的统一性。
4.5 加大力度,严格执法
农业行政部门要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以“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为标准,以确保农业生产安全,保护群众利益,规范农业生产经营秩序,实现依法治农为目标,加大力度,严格执法。做到有案必立,立案必查,查案必果,公正执法。抓住涉及农业生产安全的重点地区、重要农资产品,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坑农害农行为,对一切扰乱农资市场的违法经营行为,依法扶农护农,促进绵竹市农业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