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志
(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兵团城镇生态景观营造探索
杨学志
(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城镇景观营造的质量和水平不仅是兵团城镇现代文明的象征,也事关兵团职工群众生活品质提升和屯垦戍边事业发展。该文基于城镇景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通过兵团城镇建设的实证研究,认为综合运用系统学、生态学理论指导未来兵团城镇生态景观的营造,是科学、正确的发展之路。兵团要逐步构建稳定与多样化的城镇区域景观生态空间,努力建设好生态景观特色鲜明,富有兵团人文气息和独特景观风貌的城镇。
兵团城镇;空间生态;景观生态体系;营造
城镇景观作为城镇时空积淀下物质与精神的映射,反映着城镇居民的生存环境、生产与生活状态、城镇发展的历史与文明、社会阶层与经济结构的组成关系,是城镇对外重要的“形象”展示。实现城镇景观从形成到规划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城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兵团城镇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蓬勃发展。目前,对于进一步加强城镇景观营造内涵的探索与实践,做到突出特色、完善功能、发挥城镇景观优势与作用的现实需求越来越强。本文围绕城镇生态景观营造,对兵团城镇景观建设作初步的探讨。
城镇生态景观是城镇景观空间聚合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本文泛指城镇区域内的社会、自然等景观要素复合的多维空间生态结构。它不仅指城镇有形的地理和生物景观,还包括城镇无形的区域与整体、内部与外部、过去和未来以及主观与客观之间的系统生态联系[1]。
城镇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2]12。在城镇建设中,城镇生态景观形态是城镇建设特色的主要表现形式,其中城镇原生态自然景观是城镇建设的物质基础,地域特质的人文景观是城镇建设的灵魂。就城镇建设的整体空间而言,城镇生态景观空间的生成也是制约城镇建设空间形态稳定的主要因素。要厘清城镇生态景观与城镇建设的关系,就必须清楚城镇生态景观的特质及形成规律,以及在城镇建设中的特殊作用。
城镇生态景观的形成是人类对城镇空间所处环境从满足生理要求逐步过渡到文化与审美情趣等精神需求的追求过程,并在空间使用过程中实现了城镇整体空间生态体系的聚合,从而生成了城镇区别于其他环境空间的生态特质,其空间聚合的形态直观反映出城镇形象的外观状态与特色。需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城镇生态景观’与‘城镇空间生态’是不同的学科概念,但本质都属于空间范畴。在空间结构上,二者既有从属关系,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从环境学角度而言,这种相互独立和稳定前提下的空间所属关系,体现了自然状态下城镇建设的总体空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可以说,建立在城镇空间基础上的独立性、稳定性、统一性、主从性,是城镇(空间生态)建设与城镇生态景观(空间营造)之间关系的基本特征。因此,城镇建设必须首先从宏观角度分析研究城镇应有的空间生态格局[3]9-20及其形成,它既是城镇建设中面对的最大空间外延,也是城镇生态景观营造中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在自然状态下,城镇稳定的空间生态结构不但是城镇生态景观形成的重要标志,也是城镇建设特色生成与成熟的重要体现。
(一)城镇生态景观营造是兵团城镇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城镇生态景观营造的实质就是如何处理好人(城镇居民)与自然(城镇自然环境)的关系,城镇自然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不但是城镇生态景观营造的物质基础,而且也是支撑特色城镇建设的重要资本。因此,兵团的城镇建设需要重视自然生态资源的发展利用,特别是相对脆弱的城镇自然环境,这在城镇建设和生态景观构建上显得尤为重要。其主要体现在城镇自然生态资源延续和城镇生态景观结构的需要与稳定上。首先,由于兵团多数城镇半干旱、半沙漠气候的特征,生态环境十分贫弱、稳定性极差,原有自然山水、地形地貌、河流沼泽、动植物群落等生态资源一旦破坏很难自我恢复,其生态资源的延续可能终止或消失。城镇生态景观营造可为城镇自然生态资源的延续提供必要的环境保障,这是兵团城镇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物质需要。其次,从建设生态型城镇的视角,实现兵团城镇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保护好原生态自然资源,为城镇生态景观构建打下良好的环境基础。在城镇生态景观结构中,包括大地景观等不同自然地理资源要素支撑起了城镇空间环境的基本骨架,并赋予其不同于其他城镇空间环境的地理位置和独特地貌特征,如同绘画中的底色,这是城镇风貌最朴素的基调,这种基调是城镇特色建设和城镇景观生态结构稳定的前提。有了这个骨架,通过利用城镇区域内的一草一木及自然山水地貌与发展脉络,并结合城镇空间环境特点来规划与营造城镇生态景观的整体格局,能实现兵团城镇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镇生态景观营造是兵团城镇居民精神需求不断增长的需要。人类改造自身居住空间环境的初心是为追求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与精神享受。满足城镇居民不断增长的精神需要是城镇生态景观营造的根本目的,也是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处理好城镇人与人和谐关系发展的必然选择。精神追求是城镇建设永恒的主旋律,其中城镇人文生态景观体现着城镇居民内在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彰显着城镇生态景观特色的主题与灵魂。因此,兵团的城镇建设更要重视人文生态资源的发展利用,特别是兵团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精神和生活印记,在城镇特色建设和生态景观构建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这种人文资源是包括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和历史等几代兵团人活动的产物,其文化思想与审美倾向折射出兵团城镇建设发展进步的历史足迹,体现着兵团人在各个历史时期驾驭自然并与之相处的能力。兵团城镇生态景观的营造必须要紧紧抓住精神传承的主线,这是兵团城镇居民精神需求日益增长的内在需要。
(三)城镇生态景观营造是兵团城镇现代空间环境治理与空间结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良好的城镇空间环境与结构是城镇居民安居乐业、城镇良性发展的条件保障。城镇生态景观营造就是在不断改善城镇居民赖以生存的空间环境结构,以适应城镇发展建设的实际需求。城镇现代空间环境治理与空间结构可持续发展不但是城镇特色建设的重要方面,而且也是城镇生态景观营造的主要手段。从建设生态型城镇的视角,营造井然有序、结构良好的城镇生态景观格局,不仅能给兵团城镇居民带来和谐舒适的生活环境,而且也会使城镇内外的物质、信息、能量等生产生活要素的交流变得高效便捷,能够直观反映出城镇空间环境发展水平和城镇居民生产生活的状态。因此,兵团的城镇建设,既需要重视城镇整体空间环境治理,处理好城镇内外空间的交互关系,又要重视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和谐稳定,这是兵团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要实现兵团城镇现代空间环境治理与空间结构可持续发展,首先就需要树立城镇生态景观的整体意识,将城镇所处的空间环境全部纳入到城镇景观结构中,通过优化城镇空间结构,使得城镇景观整体结构合理、梯次有度、连接有序,以保障城镇总体运行的和谐与稳定。其次,在城镇生态景观营造中,城镇现代空间环境治理要求城镇区域景观要准确把握结构定位,通过结合“点”“线”“面”等多维度建设方法的运用,使区域景观结构更加合理而稳定,这是城镇整体现代空间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
兵团在初期城镇建设中还没有“生态景观”的概念,绿化是大众意义上“生态”的代名词,城镇的发展就是随着“绿量”的增加在自然扩大。如今,随着兵团现代化城镇建设的迅速发展,原先缺乏总体生态景观规划与系统营造的弊端逐渐显露,城镇景观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不完善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病”特征越发明显,总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城镇景观整体空间生态特征较为模糊、区位优势逐渐退化
兵团多数城镇景观的整体空间要素体系构成尚不完整,各局部要素系统之间缺乏内在关联,以至于城镇总体功能效益不高,与城镇快速发展的现代需求不相适应。其体现在:一是空间结构上,城镇区域景观空间单元和城镇整体景观空间之间还缺乏有机的内外生态脉络联系与表现形式上的统一,城镇整体与区域景观空间结构的尺度无序;二是空间形态上,城镇局部区域景观多以独立的空间单元集合而成,受部队建制和自身“气质”影响,聚合方式单一,呈现出秩序统一、简单质朴的景观空间形态特征。同时,兵团在六十余年发展建设中所凝结的兵团精神具备深刻内涵和强烈感染力,但城镇景观所表现出的外化精神形象的表达还过于直白,缺乏应有的韵律美、意境美和含蓄美(如建筑、道路、景观小品、景观格局等外化形象视觉传达的准确性及艺术性的表现),城镇内在精神气质形象艺术化、抽象化的符号表征总体上还不够统一和成熟,其文化艺术品位仍需进一步提升。这两个特征倾向是当前兵团城镇建设中普遍存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城镇景观空间生态结构上的缺陷和形态特征上的模糊,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兵团城镇建设质的提升,部分城镇景观生态效益的竞争力降低,城镇吸引力减弱。
(二)城镇区域景观营造理念不统一,景观生态区位效益不高
在兵团城镇建设中,由于对“生态景观”内涵的理解不统一,导致开发建设出现无序的倾向,使得城镇景观的整体“生态区位”效益降低、城市竞争力变弱,较为突出地体现在城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生态建设上。
1.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兵团城镇一些自然景观要素遭到破坏,自然状态下城镇区域景观生态环境难以维持,如城镇内外原有自然形成的湿地、泉眼、河道、乡土生物等。在某师某市,原城镇区域散布有众多大小不等的自然泉眼、湿地,水量充沛,自然景观条件极为丰富,但随着农田水利和工矿企业的快速发展,这些都难觅踪迹;许多城镇中外来观赏植物、人工草坪等被大量使用,对防风固沙有突出适应能力的本土树种逐步被替代或砍伐,使得当地本土物种数量减少,动物赖以生存的本地植被遭到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在自然状态下,这些城镇区域景观形态长期难以维持,维护成本高,经济效益下降。
2.人文历史景观要素的重要价值被忽视,城镇生态景观的特质难以凸显。一个城市如果缺少了文化便谈不上发展。兵团城镇中许多建筑及景观都有着四五十年以上的历史,是兵团精神与城市文化发展的历史见证,更是城市静态形象展示与历史传承的活化石,其所蕴含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对城镇文化的积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兵团城镇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大都处于危旧行列,甚至影响着城镇现代化发展的步伐,许多遗迹在城镇发展过程中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在城镇人工景观营造上,由于缺乏统一设计,欠缺独特的文化理念致使“模仿”倾向明显,景观营造直接模仿、抄袭的痕迹较重,加上城镇区域景观营造又“各自为政”,造成兵团大多城镇景观整体形象碎片化,区域景观形象的块面分割杂乱无序。在视觉感受上,这不仅缺少美感创意也破坏了原有景观生态面貌,过于功利的使用功能和粗陋的直观表达严重削弱了人文景观的文化属性,造成城镇景观形象缺乏个性,以此为基础的兵团城镇总体形象异质性更难以形成。
为大力推进兵团新型城镇化建设,解决兵团城镇建设中生态景观营造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和探索兵团城镇生态景观系统自身发生、发展与演化的特征和规律,将中国传统景观营造与现代城市发展理念相结合,通过综合运用系统学、生态学发展的理论指导未来兵团城镇生态景观的营造,将是科学、正确的发展之路[4]14-16。这也是兵团城镇区域景观多样化生态体系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和营造方式。
(一)兵团城镇规划与生态景观营造范例——第八师石河子市
第八师石河子市是兵团建设的第一座军垦城,在兵团城市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1958年,经上海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新疆石河子城市计划》方案蓝图完成。按照这一规划,石河子市整个市区的房屋、道路和园林的区划布局都要按照当时城市的要求进行设计。城市总体采用以市中心向外围扩展的‘棋盘式’布局方式,市内道路有内、中、外三环,并由街道和公路呈放射状连接,所有大街都设计有林荫大道。城市功能大体分为三个区域:西区为工业区,中心区为行政、商贸、文化、居住区,东面为开发区,并在城市东、西部各规划有公园,城东还设有学校和医院、城南有商业区、城北邻6个村,北面建有水库。同时,为抵御风沙,在西区与中心区有一条长7公里、宽157米的防护林带,东区与中心区有一条长5公里、宽127米的防护林带,市区南、北分别还有长4公里、宽80米和长15公里、宽25米的防护林[5]。
为了完成这一规划,石河子城建之初采用“先栽树、后修路、再美化,以树定路、以树控制规划”的建设思路和方法,建设过程中虽历经几次调整,但这一规划始终得以执行,没有大的改变。由于准确的“区域定位”(区位),科学的城市布局(格局)以及清新宜人的城市绿量(稳定在40%左右),通过循序渐进的建设,石河子很快聚集了疆内外八方来客,曾长期成为引领兵团乃至新疆城市形象的一张“靓丽名片”。
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石河子市目前虽已完成了最初规划的目标,但其40万人口、50年规划期也超出了设计使用年限。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原先规划的局限和建设带来的问题在城市发展中开始显现。为着眼长远发展,提升石河子城市发展品质,2016年10月,师市第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十三五”未来城市发展定位:将石河子打造成为乌鲁木齐副中心城市。同时,把生态园林作为城市建设的主基调,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构建好“大绿大美、天上人间”的石河子[6]10。目前,“一山、两河、三区、四水、五路”绿化美化的景观格局新蓝图已形成,在城市景观建设上着重突出区域特色,要形成绿化结构相对稳定、树种多样、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城市生态体系。
石河子市自建城伊始就将城市规划与景观营造紧密结合,凸显出城市内涵与特色,树立了兵团城市形象。
(二)现代兵团城镇生态景观营造思路
如何强化城镇景观系统空间生态结构的分析与设计,打造兵团城镇景观应有的生态区位格局以及特色营造,从而有效地规划、组织和管理城镇的区域生态建设,是当前兵团城镇生态景观建设的紧迫任务。
1.梳理和凝练城镇景观整体空间体系构成的最基本内核,努力打造具有独特地貌生态特征的城镇生态景观格局,抢占城镇发展的最佳生态区位。
(1)树立空间形态意识,构建城镇生态景观整体空间结构的基本骨架。城镇空间整体结构的稳定是城镇大生态景观形成的标志,也是城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最佳生态区位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当前,兵团城镇建设首先要树立城镇空间的立体及整体结构意识,从城镇空间的等级结构、空间格局的形成过程、空间尺度、空间的功能与居民活动的关系等多方面入手,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城镇整体空间生态结构的基本骨架。其次,规划先行,要精简凝练出兵团城镇生态景观空间构成的最基本内核,尽量减少和去除碎片特征明显、影响城镇整体形象的内部空间结构。通过对城镇区域景观的生态分类、生态评价、生态设计,厘清城镇区域景观要素的空间生态结构、功能,及其稳定性、特质性形成与演变的规律和动态变化的特点,明晰城镇生态景观的空间格局和空间脉络联系。
(2)完善功能,构建多样化的城镇生态景观空间体系。完善城镇的使用功能始终是城镇建设的首要目标,也是城镇生态景观营造的核心任务。兵团城镇建设就是要按照城镇生态规划学的原理,注重把生态规律和城镇利益统一起来,以城镇整体空间生态区位建设为统领,将城镇空间内一切可视要素都作为城镇生态景观空间体系的组成部分,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努力构建多样化的城镇生态景观空间体系。从构建生态型城镇的角度出发,兵团生态景观营造的核心任务就是要通过整体规划,以城镇区域景观功能建设为抓手促使各景观要素系统结构的优化,使其功能在时空上与区域内外活动的交流更加协调,以保证城镇整体生态景观空间体系结构完整,整体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对于兵团城镇而言,只有当城镇各要素景观生态系统的功能达到了高度协调统一,才能真正称其为新型的生态城镇。这也是兵团“三化”建设中“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发展方向。
(3)善借资源,打造独特地貌生态特征的城镇生态景观形态。地貌是城镇景观结构中相对最稳定、复制率最低、可持续性最强、特征最显著的要素,也是城镇景观体系中最大的空间外延和唯一不具有流动性的景观要素,在城镇生态景观构建中占有首要的核心地位。如今大多数兵团城镇已经从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逐渐转变成绿洲城镇,这些“沙漠中的绿洲城镇”形象及其特殊的地貌特征,也正是兵团城镇生态景观营造中最宝贵的资源。中国传统景观的营造,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营造理论和方法,创造出了多样化、个性化等一系列景观构建的表现形式,可以为兵团城镇景观建设提供很好的借鉴。结合兵团城镇特殊的地貌资源,植根传统,创造和完善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城镇景观营造语境,是兵团城镇景观形态内涵建设重要而成熟的标志。当前,要摆脱直线思维的营造语言方式,尽快凝练出内涵准确、表达含蓄、形象优美、符号及抽象化特征鲜明的城镇景观形象和表达方式,努力打造具有独特地貌生态特征的城镇生态景观总体格局。
2.正确理解和增强城镇景观的‘生态’认知,精心营造特质鲜明的多样化城镇区域生态景观,创建城镇和谐共融的景观最佳区位生态。
(1)强化“生态”意识,正确处理好城镇景观整体空间生态结构与城镇区域景观生态构建的关系。当前,兵团在城镇生态景观营造过程中,要正确理解和增强现代“生态”的概念与认知,消除过去等同于“绿化”“自然环境保护”等简单意识倾向,要把生态放在城镇整体空间结构中统筹考虑。在大的城镇景观总体格局统一有序的背景下,按照各级各类城镇局部区域景观要素特点,因地制宜,不断构建个性鲜明与多样化的城镇区域生态景观体系,完善现代城镇功能,以发挥城镇区域生态景观的最佳区位状态。
(2)注重特色创新,丰富兵团城镇区域景观多样化的生态体系建设。其一,尊重自然,强化绿色生态意识,完善城镇自然景观生态体系建设。兵团城镇分布广,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在城镇绿色生态体系的建设中要有整体与保护意识,按照自然环境的特点营造城镇景观,保护好水体、湿地等景观的原生态系统并努力保证系统内的自然循环和稳定,为生成富有意境的自然景观打下基础。要树立兵团城镇景观整体空间生态营造的网络化结构意识,使城镇区域自然景观结构层次富有变化且梯次有度,以形成网格化和多样化结构的城镇区域自然生态景观空间。在城镇绿化上要反对盲目孤立的整治行为,不能把生态理念简单理解为大量种树、提高绿量。景观树种选择也要多使用当地生长好便于维护的乡土树种,合理搭配种间群落,维护和管理好城镇的自然景观生态系统。例如,城镇荒山的山体绿化,应事先做好植物种间群落自然状态下生长的结构模型,获取有关数据参数后再加以推广。城镇内自然水体、湿地等也都应采取这样的做法,在尊重原貌、注重特色的基础上减少维护成本。其二,追求意境,营造“移步异景、情景交融”的城镇景观人文环境,构建特色鲜明的兵团城镇景观形象体系建设。意境空间塑造是中国传统景观兴造的较高阶段。将城镇景观美感塑造与城镇功能完美结合,营造城镇空间“人在景中、景融于生活”的美好情境,宛如“天上人间”,使城镇空间功能在自然情趣中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创造出精致宜居、和谐共融、充满生机的特色小城镇。当前,兵团城镇生态景观建设特别要补好这一课程,将朴素自然、表达直观的景观形象逐步提升到富有意境特征的城镇景观上来。其三,因地制宜,建设多样共融的人文景观生态体系。兵团城镇遍布南北疆,民风民俗各不相同。在六十余年创业发展中,从八千湘女到各地知青,留下了不同的故事和承载历史信息的景观遗迹,如地窝子、土坯房、砖瓦房等一些富有当年典型特征的建筑物。当前,在规划建设城镇人文景观时,应当尽量保留能够反映过程全貌的重要建筑、景观遗迹等,因地制宜地赋予它们新的功能;要结合城镇自身的风格,将有内涵和深度的人文内容与地域文化、人文风貌等融合起来形成有机整体进行综合设计,同时要把城镇空间生态体系、功能体系、美学形象体系、绿色生态体系等结合起来,以营造和谐共融、相对稳定、延续有度、个性鲜明的人文景观生态体系。
(3)提升品位,时刻关注居民生活体验,不断打造和谐共融的城镇景观环境。“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7]11。当前,在兵团城镇景观规划和营造过程中,城镇建设者要时刻牢记“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要考虑作为个体的人的身体结构和活动规律,更要时刻关注城镇居民群体的生活体验和人文需求,使居民生活与现代城镇景观之间更加融合、体验更加自然舒适,引导和促进城镇形象品位不断提升。
景观的设计与营造实际上反映了设计者对生态与自然的认识,生态与自然始终应是设计的源泉。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兵团城镇景观无论怎样营造,都要与兵团城镇建设发展的总体布局相一致、与城镇的使用功能相适应。从城镇空间生态聚合的需求角度,按照马斯洛人类需求层次理论,城镇景观整体空间体系建设应该回到“从内到外、由小到大与其精神层次需求成正比,自下而上空间生态体系协调共融”的正确轨道上来。在做好城镇整体空间生态这篇“大生态景观”文章的前提下,兵团要逐步构建稳定与多样化的城镇区域景观生态空间,努力建设好生态景观特质鲜明、具有人文特点和景观风貌的兵团城镇。
[1][美]R.f orm an,M.Godron.生态景观学[M].肖笃宁,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2]范云波.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OL].新华网,ht t p: //news.xi nhuanet.com/pol i t i cs/2015-12/22/c_1117545528.ht m. 2015-12-22.
[3]邬建国.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杨学志.关于新疆兵团小城镇景观设计的思考[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5]蔚应斌.石河子城市规划近60年来基本框架未变[EB/OL]. [2014-09-19].ht t p://www.t s.cn/shz/2014-09/19/cont ent_10540 156.ht m
[6]邹跃斌.牢记职责使命,发挥“三大作用”,不断开创师市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新局面[R].石河子: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第八次党代会,2016.
[7]习近平.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R].2014.
[8]新华社.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举行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N/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ht t p://www.gov.cn/l dhd/2013-12/14/cont ent_2547880.ht m.2013-12-14.
(责任编辑:李平)
Exploration on Ecologic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in XPCC
YANG Xue-zhi
(Shihezi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Shihezi,Xinjiang 832000,China)
The quality and level of the urban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s not only the symbol of the modern civilization of XPCC city,but also the quality of the happy life of the staff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order reclamation.Based on the ecological concept of urban landscap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 towns of XPCC.It is the only scientific and correct way to develop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of the future corps of towns and cities,which is to be guided by the concept of systematic science and ecology,and we put forward the basic methods and ways of constructing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of small town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XPCC.XPCC needs to steadily construct stable and varied urban landscape ecological space and to work hard on building special small towns with unique urban ecological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and special XPCC humanistic traits and features.
small towns of XPCC;space ecology;landscape ecological system;construction
Tu984
A
1671-0304(2017)03-0034-06
URI: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5.1210.C.20170616.1242.012.html
2016-11-01[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12:42
杨学志,男,江苏宿迁人,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环艺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