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雅慧
(长江大学经济学院,湖北 荆州 434000)
(1)农业自身与信贷的矛盾。农产品的生产受自然、周期等影响,加之农产品的价格弹性小、抗风险性小,造成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抑制了各金融机构对农业的信贷投入;再者,金融机构为了防范信贷风险,对农业贷款的制约和门槛都比较高。这样,便造成了农业经济发展的资金不足,阻碍了其发展。
(2)金融支持的资源总量不足。据有关学者测算,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规模的实际情况远远低于理论值,资源总量的支持增速总是慢于农村经济发展总量的增速,且缺口越来越大,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阻碍之一。同时,乡镇企业获得的信贷资金支持并不同等对称于对农村经济的贡献。
(3)金融工具单一。在我国农村,农民的可选择投资项目很少,其中存贷业务占据大量份额。而在城市中发展迅速的各项金融工具,如债券、股票、期货等都未能存在于农村的金融机构中,因而农村金融机构的中介职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进一步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向上发展。又由于农产品的周期性,信贷风险比较高,故造成金融机构的迁出,导致资金的严重外流,金融工具更加单一,对农业经济建设造成不利影响。
(4)农业保险制度不完备。农产品生产的风险性较高、收益性较低,而自然灾害对农产品的影响巨大,这些都导致了农业保险中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不可避免性。在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没有受到立法的保障,而且农业险品种单一,农业保险制度的不完备性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我国农村金融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而且复杂的“三农”问题、金融问题都是利用金融支持农业经济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问题。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还应当发挥市场的调节功能,这就要求正确认识市场导向原则与政府介入之间的关系。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市场化原则优化了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了经济发展,提升了人民生活水平,在大多数领域被人们普遍接受。但是,唯独农村金融市场,市场化思想还不被人们认可。普遍的观点认为,农村金融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需要政府的干预,却忽视了市场的自我调节力量。目前,农村金融市场还是以国有资本为主体,民间资本难以融入其中,国有资本的垄断不利于市场竞争,也就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也应该看到,全面开放农村金融市场在现阶段还不具备条件,政府干预还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有效的对农村金融的支持手段。建议可以在经济发达地区、具备市场化条件的地区先试先行,逐步放开农村金融市场;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现阶段还是主要依靠政府多方面对农村金融市场加大支持和投入力度。
(1)加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体系。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一直都存在很大的滞后性,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我国在制定农业发展政策时有必要侧重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大对服务于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完善农村金融支持体系建设,使农村金融机构能够高效地为农业经济发展服务。比如,可以加大对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支持力度,使之更好地满足农民和农村需要,加强金融服务网点建设,完善其金融支持功能,拓宽农业生产资金来源,从而促进农民积极投身农业生产,并从中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最终实现农业经济的长效发展。
(2)优化农业贷款结构。针对目前我国农村贷款率低、金融机构资金风险较高的问题,我国农村金融机构要不断优化管理模式,大力加强信用评价、贷款审核、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建设,完善农业担保制度,探索新的途径广纳资金,从而改善现阶段金融机构农业贷款服务不完善的问题。另外,为了有效避免农村金融机构承担过大的资金风险,可以转变农业担保方式。比如,可以要求信贷部门用基于保护收购价格将农产品做抵押担保,也可以由政府出资建立农业担保基金,从而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的健康持续发展,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3)强化金融支农政策作用的发挥。政策性金融支农体系是促进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要想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必须强化金融支农政策作用的发挥。首先,要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机制。针对目前我国农业商业保险还比较滞后的现象,我国应该不断完善农业保险机制。比如,可以在农村地区建立农业社会保险和农业生产保障机制,通过各级政府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民间机构的引导,增强农民保险意识,对农业保险给予适当补贴,提高农业保险的覆盖率,进而保证农业安全生产。其次,要拓宽金融支农渠道,加大财政对“三农”资金的投入,专款专用、精准扶贫,优化资金的投入方式,从而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在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提升金融的支持力度,解决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自己问题。
[1]白玉娟,龚曼薇.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5,(11):326-327+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