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24小时尿标本留取错误原因分析与对策

2017-04-02 11:39:14刘丽娟
关键词:尿液容器标本

刘丽娟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儿内科,江苏 连云港 222000)

·综 述·

儿童24小时尿标本留取错误原因分析与对策

刘丽娟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儿内科,江苏 连云港 222000)

对儿童24 h尿标本留取现状进行调查,针对问题,分析原因,拟定对策并实施,保证标本采集规范,有利于患儿的尿标本规范化管理和安全管理,从而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儿童;24小时尿标本;留取;对策

24 h尿标本留取是儿童肾脏疾病非常重要的检查,对于评估肾功能情况有重要价值[1]。但在24 h尿标本的留取过程中,部分患儿家属操作不当,导致准确性差,甚至要重新留取,导致结果延迟,对诊断与治疗造成重要影响[2]。本科进行资料统计,建立登记本,登记并分析了患儿留取24 h尿标本过程中出现的缺陷,并提出具体对策,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共有患儿210例留取24 h尿标本,其中,年龄2个月~15岁,男140例,女70例;陪护家属,文化程度小学15人,初中25人,高中30人,文盲5人,其中30例患儿为再次住院。

2 24 h尿液留取错误原因分析

2.1 患儿因素

15例患儿外出检查或玩耍时解尿在外;10例患儿因腹泻,尿液随大便一并解在容器外;10例患儿夜间遗尿,尿液漏解入容器;6例14岁女患儿月经未完全干净,便留取;10例女婴由于尿道短、会阴亦短,外阴皮肤皱褶不平,传统一次性集尿袋,由于袋粘胶层底部无法与皮肤紧密贴合,排尿后尿液易从这一凹陷处溢出集尿袋、被大便污染等导致留取失败,成功率低[3]。

2.2 家属因素

2.2.1 理解错误:24 h尿标本的正确留取方法,应该是在早上7:00解尿弃去而后开始计时,其后,24 h内的尿液均解入特定容器内,并添加防腐剂,直至次日7:00为止,并送检。而部分患者在留取时,理解错误,例如,5例患儿家属未计开始时间,留取时间不符合要求;3例家属将容器内的防腐剂倒掉;4例直接留取随意尿液(非24 h尿);2例家属忘记及时送检,留取时间>24h。

2.2.2 对化验认识不足个别家属认为24小时尿液检验无助于患儿疾病的诊断、治疗、用药,且留取时间长,流程繁琐。2例家属直接拒绝标本留取;4例患儿家属未正确掌握检测24 h尿标本的意义,认为部分尿液到桶外没有关,少一次或多一次没问题,患儿夜间不留取也没关系,反正小儿尿量少,对检测结果影响不大。

2.2.3 情绪抵触等因素:患儿刚入院时,各种化验、检查项目多,导致家属凌乱、未能安排妥当,加之刚入院时检查费用较多,患儿症状又未明显缓解,容易产生抱怨心理[4];对医生的诊疗水平将信将疑,有些家属还担心检查会给患儿带来痛苦,不愿配合护士工作;不按护士指导方法正确及时留取;部分家属文化程度不高,难以理解24 h尿的留取事项,3例由于患儿长辈反感、抵触,在第二次留取错误后便拒绝再次留取;2例家属因费用问题,拒绝留取。

2.3 护士原因

2.3.1 责任心不强:部分忽视对此项检查的重视不够,宣教力度不够,导致患儿家属未正确领悟;或宣教后未正确指导患儿家属进行留取;在与下一班交接时,未交代清楚24 h尿液的留取事项,导致下一班护士未能及时督促指导,导致留取标本不合格,检验结果错误,延误诊断、治疗、给药,增加住院日数及医疗费用。

2.3.2 查对及交接班制度落实不到位:1名护士未查对医嘱,漏发放标本留取容器,直至医生查看检测结果才发现;遇特殊情况未作为交接班内容,致使标本延迟或忘记留取;患儿留取标本后置于病房时间长,未及时送检。

2.3.4 与患儿家属有交流障碍:在有患儿家属进行沟通、宣教时,未能认真督促,导致家属重视力度不够,错过留取时间解[5]。

3 对 策

评估患儿的年龄、性别;家属的心理、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情况;家属的配合能力;既往是否有留取24 h尿标本的操作经验。在进行操作宣教时,要注意用恰当的语言,特别强调24 h尿检查对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参考价值,避免引起其抵触情绪。

改变传统的宣教方式,制定留取24 h尿标本示意图,同时提供书面留取资料,采用多种宣教形式,如口头、书面、图式、反问,并及时评估和考核家属掌握情况,让留取过程通俗易懂[6],提高重视程度。并要求患儿及家属各复述一遍,以确认是否正确理解,如不清楚、忘记,随时询问;每班询问留取情况,掌握标本留取的进展情况。

制定工作流程,建立登记本,改变留取的起始时间,将24 h尿标本留取纳入交接班内容,班班交接,责任到个人,如发现未留取的患儿查找原因并及时督促,排除干扰因素,符合留取条件者,及时督促患儿解尿弃去,并计开始时间,在检验单上备注送检日期和时间。床尾发放提示卡,包括标本留取意义、留取方法及注意事项。交班时再次查看24 h尿标本留取登记本,对已经留取尿标本者,督促解最后一次小便入容器内,及时送检。工作流程在关键时间点上都有责任护士在场,便于协调及监督。

排除干扰因素,如标本容器口径是否符合要求、集尿袋是否实用、添加防腐剂有无变色等;有无影响留取的因素,如患儿外出检查、特殊治疗、伴随疾病、婴幼儿留取方法、有无使用利尿药、特殊药物等不利于留取的因素。

个别家属更信赖于医生,对医生的要求比较重视。加强与医生之间的沟通,让医生到床旁查房、开医嘱时,先告知家属认真留取24 h尿标本的重要性及留取注意事项。

对各个环节严格把关,选择正确的容器,大小合适,放置在阴凉处,规范送检制度,做好登记,杜绝非医务人员送检标本。及时在登记本中查询各标本是否完成或失败。

科室修订24 h尿标本留取制规章制度,并纳入常规工作。排除特殊因素,医嘱开出3天内责任护士必须协助完成该标本的正确留取和送检,否则视为护理缺陷处理[7]。

[1] 彭巧君,王梅新,杜丽霞,等.24小时尿标本留取方法的改进[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5):325-326.

[2] 傅伟霞,涂文婷.24小时尿标本留取错误原因分析与对策[J].福建医药杂志,2008,30(1):162-163.

[3] 胡玉萍.改良式小儿尿袋在新生儿女婴尿液标本采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13):1503.

[4] 陈芬菲.住院患儿家属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30(1):163-164.

[5] 陶 宁.基层医院儿科护理中的护患沟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9):214-215.

[6] 蔡美笑.两种方法指导患儿留取24小时尿标本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4,12(07):602-603.

[7] 吴素清.护理安全重在细节管理[J].中国临床研究,2015,7(30): 140-141.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46.1

A

ISSN.2096-2479.2017.01.182.02

于爱萍(1977-),女,山东高密人,主管护师,本科,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临床护理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尿液容器标本
昆虫标本制作——以蝴蝶标本为例
没听错吧?用污泥和尿液制水泥
军事文摘(2022年16期)2022-08-24 01:50:52
Different Containers不同的容器
尿液检测可能会发现侵袭性前列腺癌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难以置信的事情
跟踪导练(三)
取米
尿液NT-proBNP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