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洪,袁 颖
(南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50)
URI: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5.1210.C.20171213.1133.034.html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究】
论习近平的家国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付 洪,袁 颖
(南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5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治国理家的重要论述,形成了融家庭、国家、人民为一体的丰富的家国思想。这些思想既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是受良好家风家教熏陶的结果,同时也是对家庭和国家发展现实诉求的积极回应。总体上看,习近平的家国思想包括了从家出发、国家为重、民生为先等主要内容,蕴含了深刻的家庭建设与国家发展的辩证关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习、研究习近平的家国思想,可为当今的家庭建设和国家治理提供有益的启迪。
习近平;家庭;国家;人民;意义
D610
A
1671-0304(2017)06-0001-05
2017-07-20
时间]2017-12-13 13:23
2016年度天津市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德育叙事视角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研究”(TJKS16-001)。
付洪,女,河北大城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袁颖,女,河南商丘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Discussion on Xi Jinping’s Thoughts of Family-State and Their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U Hong,YUAN Ying
(Marxist College,Nankai University,300350,Tianjin,China)
Since the Eighteenth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the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has published a series of important speeches about governing state and family,forming rich thoughts of family-state,which melt the family,the country and the people as a whole.These thoughts which are rooted in the heritag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re not only influenced by Xi’s good family tradition,but positively respond to the real demands of the family and the country’s development.On the whole,Xi Jinping’s thoughts of Family-State include the main contents of starting from home,emphasizing the state and considering people’s livelihood firstly.They contain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construction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In the new era,the study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thoughts of Family-State can provide useful inspiration for family construction and national governance.
Xi Jinping;family;state;people;significance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深入每个中国人心中。《礼记》中强调,“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1]26。孟子也十分明确地概括了个人、家庭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在他看来,修身立德、德性塑造是家庭建设的基础,而良好的家庭秩序则是国家有序运行的基础,形成了以修身为起点,家庭建设为基础,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为目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传统家国观。这种将家庭建设与国家发展联系起来的文化传统,根源于中国人总体性的思维方式。与西方倡导个人主体性的思维方式不同,中国人习惯把个体纳入整体之中,希望通过群体寻求安全感和社会认同。先将个人归属于家庭或家族,再延伸至国家。从整体的角度看待家庭和国家的职能,家隶属于国,是国发展的基础;而国是放大的“家”,每个小家又依附于“国”这个大家。正因为如此,中国人形成了对家庭和国家的特殊情感,“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成为中国人的行为准则。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与北京大学师生交流时指出,“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2]169。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这种家国一体的文化传统成为习近平治国理家的重要思想来源。
习近平对家风、家教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人民、国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是从其成长的家庭中孕育形成的。习家有着从严教子、勤俭持家的优良家风。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同志认为,作为党的高级干部,端正党风首先要从自己做起,从自己的家属做起。在其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多次对儿女们说:“我没给你们留下什么财富,但给你们留了个好名声!”[3]正是在这样良好家风的耳濡目染中,习近平在担任领导干部后,每到一个地方工作都会告诫亲朋好友,“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从事任何商业活动,不能打我的旗号办任何事,否则别怪我六亲不认”[4]。在习近平看来,“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5]。正是在家庭这个课堂中,他从父母那里获得了让他受用一生的教育。习近平曾在给父亲的一封拜寿信中列举五条从父亲身上继承和学习的高尚品质:一是学父亲做人;二是学父亲做事;三是学父亲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四是学父亲的赤子情怀;五是学父亲的俭朴生活。这些都为习近平家国思想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所以,他特别强调“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5]。
当前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家的结构、国的内容、家与国之间的关系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人口的频繁流动冲击着传统的家庭,传统累世同居的家庭模式被逐渐打破,家的规模趋于小型化,家的结构趋于单一化和扁平化。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家国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一方面为构建现代的新型家国关系奠定了基础,同时也相应地带来了一些新问题。例如,人们对家庭功能的认识和理解趋于片面化和窄化,家庭的道德教育功能弱化,家庭观念、乡土亲缘逐渐淡化,家风、家规等传统伦理认同缺失。在价值观念上,金钱崇拜淡薄了亲情血缘,个人至上淡化了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邻里之间的关系冷漠疏离,进而影响到国家的凝聚力与向心力。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增强新时代家庭的教育功能,如何将中华民族优秀的家国传统文化传承下来,如何处理好新时代的家国关系,进而提高当前的家庭建设与国家治理的水平等,成为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另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强调家庭建设也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现实需求。近年来,党的一些高级领导干部,都带有“全家腐”甚至是“家族式腐败”的特征。根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15年2月13日至12月31日,中央纪委共发布34份省部级及以上领导干部纪律处分通报,其中有21人的违纪案件涉及亲属、家属,多数为利用职务之便为家属经营活动谋利,比例高达62%。可见,“家族式腐败”已成为腐败行为呈现的一种新趋势。因此,良好的家风建设,是新常态下构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的有力保障。
总体上看,习近平的家国思想强调的是一种融家庭、国家和人民为一体的新型家国关系。也就是说,一方面强调家庭建设与国家发展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另一方面强调无论是家庭还是国家,都要以人民的幸福为旨归,进而从整体上促进全社会的文明进步。如果没有人民的认可,一切都等于零。
作为社会结构的基本细胞,家庭是人类生命繁衍的场所,也是品德塑造、文化传递的“课堂”。家庭的稳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和谐稳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相反,倘若家庭这个小系统出了问题,必将引起国家大系统的紊乱。因此,管理好小家才能建设好“国”这个大家,正如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礼记·大学》)。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强调了家的重要性。2015年2月17日,在春节团拜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6]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指出,“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5]。
习近平特别强调要重视家教和家风建设。在现实生活中,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优良的家风传承,对于每个家庭成员的道德品质、价值追求和生活方式等都会产生重要影响,进而也会影响到国风世风的形成。首先,良好的家教、家风有助于个人良好品德、涵养的形成。习近平认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庭作为人出生后面对的第一个环境,对个人的成长、发展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教育具有任何教育无法取代的地位。而“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5]。正如中国俗语所说: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家庭教育必须立足于修身立德的基础之上。因此,习近平指出:“要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5]其次,良好的家教、家风有助于时代新风的培育。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相传沿袭下来,承载着其精神风貌、价值追求、道德品质、生活方式等的传统风尚或风格。习近平特别重视家风建设,曾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家风对于个人教化和熏陶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家风关系民风、世风。家风和社会风气具有一种动态的呼应关系。家风受一定时期内社会风气的影响,与此同时,家风又反过来影响社会风气,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基点。良好的家风不但可以让置于其中的家庭成员受到感染和熏陶,而且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风气一直流传下来。比如,父慈子孝、尊老爱幼、邻里团结等传统家庭美德,最终都以家风的方式延续下去,并影响着整个社会风气的形成。正如习近平所强调,“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5]。另一方面,家风关系党风、国风。习近平认为,优良的家风不仅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谐,而且还会影响到党风乃至国风。家风清则国正,良好的家风是促进政风“清醇”的重要方式。习近平对领导干部的家风问题作了最集中的论述。他多次强调,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其家风既不是个人小事,也不是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晴雨表”。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明确规定党员领导干部要“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首次将家风建设列为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在《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也明确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2016年1月12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再一次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做到“廉以修身、廉洁齐家”,进一步指出家风建设在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内政治生态中的重要意义。
总之,在习近平看来,“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5]。社会文明体系的形成需要建立在一个个家庭文明的基础之上,因为家庭不仅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更是国家的。
家是国的最基本单位,家庭建设是国家顺利运转的前提。同样,国是家庭和个人获得安全和安宁的保障,是人民权利的堡垒,从这个意义上讲,有国才有家。习近平对此进行了智慧性总结,强调家庭与国家的内在统一,“我们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我们还要认识到,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5]。
中国自古就有“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之说。历史经验昭示我们,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国是家之主干,只有国家富强、社会和谐,家庭和个人才能得到幸福安康。反之,国家贫穷,社会动乱,家庭和个人必然会受到影响。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乱世之局岂能独善其身”,“国荣家荣,国败家衰”,就是这种情况的写照。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更是强调,“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密切关联。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7]。习近平一语道出了国家的重要地位,同时彰显了其始终坚持以国为重的政治情怀。
当前,中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关键阶段,如何走好每一步,需要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共同的付出和努力。为此,需要将爱国与爱家结合起来,将个人梦、家庭梦融入中国梦。正如习近平所说,“只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家庭梦才能梦想成真”[5],我们只有兼顾小家与国家,把个人、家庭利益与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才能凝心聚力,真正实现国家富强安定。
家庭和国家都是由个人组成,每个人的发展又是家庭建设和国家治理中最基础的一环。国家的强大需要无数家庭支持和拥护,而要得到家庭的认同,国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赋予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让人民真正成为这个国家的主人。而儒家传统家国思想是建立在封建伦理纲常基础之上,强调君主国家的权威性,其最终目标是靠宗法和血缘维持人们对君主的绝对忠诚。与传统家国一体的目标不同,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习近平的家国思想的最终目标是忠诚于人民,在处理家与国关系的问题上,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原则也就成为了必然。“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5]。家庭建设、国家发展总的价值定位在于以民为本,总体目标是建立一个和谐社会,而社会和谐必须体现在每一个个体发展的基础之上。可见,人民是习近平治国理家思想的支撑点。
“以民为本”是国家发展的关键,习近平将“以民为本”与“强国兴邦”结合起来。2015年10月20日,习近平在英国议会发表讲话时,指出《尚书·五子之歌》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鲜明特色的思想体系[8]。2016年11月21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征引了《淮南子》当中“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的观点[9],认为“国以民为本”,人民才是国家的根本,人民安居乐业是衡量社会和谐、国家发展的重要标准,并在之后的系列讲话中多次强调“执政为民”是执政者治国理念的集中体现,执政者必须转变成为“以天下之心为心”的人民的勤务员。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0]。这样,就决定了国家是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利、保障人民切身利益的政治结构。
民生为先是习近平家国思想的核心理念。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着医疗卫生、贫富差距、教育公平等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问题,着力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共享发展。正所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人民在共享发展成果的同时,国家的凝聚力也得到了提升,从而将国家的各项事业推向前进。在这种情况下,就形成了身在家中,家中有国,国中有家,国、家、民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互动关系体系。
习近平的家国思想,既是基于历史和现实而形成的一种家国认同,又是对家庭和顺、社会和谐、国家富强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更是对改善民生的人本关怀。其对于新时期重构家庭道德教育的地位,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涵养当代人的家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家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文明的构建首先需要以家作为共同体的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了人口的频繁流动,削弱了传统的由血缘纽带连接而成的“熟人社会”的局限性,对传统家国关系造成很大冲击。在新的家国关系体系中,家与国之间不再是单向的归属或对立关系,家、国、民之间的关系较以往更为复杂,由此也带来了家庭道德教育功能弱化等一系列问题。习近平站在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强调家庭教育、良好家风的传承,对于个人道德品质的培育,对于党风、政风、国风等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对于巩固家庭在公共生活秩序中的地位,重构家庭道德教育的功能等具有重要意义。
纵观中华民族的历史,从传统封建君主专制国家到现代人民民主专政国家,能否处理好家与国、民与国的关系事关国家和整个社会的治与乱、兴与衰。中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家国同构的历史传统,这种“始于家邦,终于四海”的家国关系传统,强调“国”是“家”的统领,“家”依附于“国”,主张以家治国。事实上,家国关系是一种充满张力的结构,我们在汲取传统家国文化中的优秀成分的同时,也必须正视其存在的问题,修正对家国关系的认识,既反对将家与国混为一谈,又要避免将二者完全隔离。习近平在传承“以民为本”与“天下为公”的文化精髓的基础上,重构了从家出发、国家为重和民生为先的国家治理模式。习近平的家国思想融家庭、国家、人民于一体,最终落脚点在于人民,为新时期国家治理模式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实现了从传统家国二元结构向现代家、国、民的三元结构的转变,从根本上强调了家庭建设对国家发展的推动力以及国家发展对家庭的重要影响,又肯定了人民在治国理家中的作用。
习近平对家国关系的定位、态度以及自身践行,也反映了其深厚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由正确的家国意识积淀而生,是个人、家庭与国家三者关系的一种表征。在我国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家与国具有根本利益的一致性。现代社会对家国情怀的定义需要从家庭和国家之间的良性互动出发,是个人对家庭美满、社会和谐与国家富强的理想追求,在当今具体表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从历史发展角度讲,习近平家国思想与传统家国思想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从根本上克服了后者在调解家与国、爱家与爱国、保家与卫国、人民权益与国家利益等多重关系上的矛盾,成为与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相契合的全新家国意识,成为凝聚民力,振奋民心,唤起爱国情怀的动力之源。
总之,习近平的家国思想已经深深烙印在其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实践之中。他不仅从理论上强调家庭建设、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而且在实践上也为全国人民作出了表率。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以及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习近平家国思想还会不断丰富和完善。
[1]王国轩.中华经典藏书——大学·中庸[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齐心.忆仲勋——纪念习仲勋同志100周年诞辰[N].人民日报,2013-10-18(6).
[4]冯文雅.从家出发:习近平总书记的“家国情怀”[EB/OL].[2016-12-14].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c_120 119204_2.htm.
[5]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16(2).
[6]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2-18(2).
[7]张烁.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12-11-30(1).
[8]杜尚泽,李应齐.习近平在英国议会发表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21(1).
[9]习近平.深化伙伴关系,增强发展动力[N].人民日报,2016-11-21(3).
[10]姚润萍,孙扬.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EB/OL].新华网,[2012-11-15].http://news.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15/c_123957816.htm.
李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