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格林沁:晚清最后的蒙古铁骑

2017-04-02 08:45
新传奇 2017年49期
关键词:英法联军清军咸丰

从放羊娃到“铁帽子王”,从抗击外军侵略到死于农民起义军之手,僧格林沁的一生,犹如坐过山车般跌宕起伏。而他率领蒙古铁骑向着洋人的重炮发起悲壮的冲锋,恰恰是那个时代最好的注解——即使是再英勇无畏的武士,也无法与急速前进的时代潮流所抗争。

人生的逆转:放羊娃变“铁帽子王”

1811年,僧格林沁出生于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虽然他是成吉思汗的后代,出生也算显贵,但到其父亲一辈,家道早已中落。他父亲是四等台吉(台吉是清朝对蒙古贵族的封爵名,分一至四等,四等为最末等),却靠放牧为生。有一天,父亲正在放羊,得到妻子生下双胞胎的消息匆忙赶回,给哥哥取名“朗布林沁”,意思是大象;为他取“僧格林沁”,意思是狮子。僧格林沁从小就随父亲一起辗转多地放牧,可以说尝尽了人间冷暖。

僧格林沁的命运能够发生转变,还得感谢其伯父、在北京雍和宫当喇嘛的布和巴特尔。他12岁时在伯父家住过一段时间,随着伯父去过本旗最为显赫的郡王索特纳木多布斋的家做客。索王侧室韩氏夫人见僧格林沁年少聪慧、仪表堂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索王与嘉庆皇帝之女成亲后没有儿子,按规须从家族近支中选定嗣子。伯父做通了韩氏夫人的工作,把僧格林沁作为候选人报送朝廷。道光皇帝审阅族众,见僧林格沁仪表非常,立为索王嗣子。也就是说,僧格林沁靠着高颜值改变了人生命运,成了世袭郡王,还沾了养母的光,做了道光皇帝的皇亲国戚。自然,他把自己从放牛娃到贵族的命运转变,都归功于朝廷的恩宠,终其一生都绝对效忠于清廷。

1850年2月,道光皇帝去世,咸丰皇帝继位,僧格林沁被选为顾命大臣之一。当年9月,僧格林沁奉命在京郊密云县剿匪,这是他第一次接受实战考验。作战中,他精心排兵布阵,冒着敌军的箭矢勇猛冲锋,显示出较强的军事技能。咸丰皇帝同样对僧格林沁十分信任,多次加官进爵,委以重任。

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派出林凤祥、李开芳等率领2万太平军挥师北伐,一路攻城略地,向直隶进军。在攻占河北深州后,太平军驻扎休整。一时间,北京城内人心惶惶,很多人径自逃走。此时,僧格林沁奉命督办京城巡防,他调集兵马驻守京郊,大力整顿京营旗兵,组织官绅开仓济粮,全力稳定京城秩序,并带队一路追杀,擒斩甚众。

僧格林沁,清朝抗英名将

僧格林沁因平定北伐太平军的功绩,被授予博多勒噶台亲王,且被加恩世袭罔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铁帽子王”,他的父亲被追授贝子,兄弟都受到赏赐。他回到北京后,咸丰皇帝在养心殿与他行抱见礼,赐朝珠及四团龙补褂。一时间僧格林沁声名大噪,和曾国藩被人合称为“南曾北僧”,成为捍卫朝廷的支柱。

从抗夷英雄沦为失陷京城的有罪之人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清军相继失陷广州城和大沽口炮台,陷入了严重的海防危机。僧格林沁是坚定的主战派,向咸丰皇帝奏请,坚决要求撤回和谈代表,主张倾全国之兵抵抗到底。大沽口保卫战由于事先准备充分,加之英法联军轻敌,清军击毁英法战舰3艘,英法联军死伤464人,英海军司令贺布重伤。这也是1840年以来,清军在抵御外辱中所少有的胜仗,有力鼓舞了全国军民的士气。咸丰皇帝龙颜大悦,对僧格林沁和一众官兵都大加封赏,一时间皆大欢喜。

1860年7月,英法联军共约2.5万人、各类船只近200艘,浩浩荡荡向天津进发。这一次,联军避开了防御严固的大沽口,选择从北塘登陆,并占领北塘镇。其后,联军相继攻陷新河、军粮城,进陷唐儿沽。这是一场完全不对称的战斗,当时的英法联军已装备了后膛枪炮,清军还在使用鸟枪、火铳及大刀长矛,无异于羸弱的少年与满身肌肉的壮汉进行搏击。但蒙古骑兵英勇无畏的抵抗精神,也让侵略者们留下深刻印象。在英法随军人员撰写的文章中,有很多关于“鞑靼兵”(即蒙古士兵)勇敢作战的记载。然而,精神的英勇,无法弥补作战指挥的失误和武器装备的落后,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北岸炮台失守,直隶提督乐善等全部战死。

正当僧格林沁在通州一带进行战前准备时,咸丰皇帝却一直在“和”与“战”之间来回摇摆。直到9月17日,与联军的谈判彻底破裂,清政府才最终下定作战决心。9月18日,僧格林沁根据怡亲王载垣通知,将英国谈判代表巴夏礼等一行39人全部截留,送至北京城后囚禁在圆明园等处。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英法联军,大战就此爆发了。

通州是北京的东大门,一旦失守北京就十分危险。僧格林沁知道职责重要,向咸丰皇帝表明了心迹——“奴才等惟有与之以死相拼”。但此战仍以清军溃败而告终。

战败的消息震撼京城,咸丰皇帝仓惶逃亡热河,一边赶紧安排人员前往联军处议和,一边从全国调集军队防守京城。英法联军进城后,得知谈判代表巴夏礼等人被囚禁在圆明园、一半人员被虐待致死的消息,盛怒之下将该园洗劫一空,并放火焚毁。随后,清政府在联军的武力胁迫下,不但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还订立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在丧权辱国的道路上越陷越深。

僧格林沁因为守卫京师不力,被褫去爵、职,所属蒙古骑兵被下令撤归游牧,其余士兵并入其他部队。就这样,只不过一年多时间,他就从人人称赞的抗夷英雄转为失陷京城的有罪之人,从神坛跌落深渊。

死于捻军刀下

就在清政府刚刚完成同英法等侵略者的议和之后,他们就迫不及待地举起屠刀,集中力量对太平军和捻军进行镇压。因山东捻军活动频繁、直接威胁京城安全,刚刚战败褫职的僧格林沁,被咸丰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恢复郡王爵,前往山东剿捻。这也成为僧格林沁生命晚期的主要任务。

1862年,大批捻军先后由山东转入河南活动,僧格林沁随之率骑兵入豫,从2月份起经过连番作战,相继攻破捻军数个城寨,杀死一万余人。8月,朝廷下令,由僧格林沁统辖山东、河南军务,僧格林沁成为统帅一方的重臣。

捻军接连失败后,在河南境内进行整军,共同推举赖文光为首领。他们汲取了多次失败的教训,为应对僧格林沁的骑兵,采取“易步为骑”的方法,扩充捻军的骑兵力量,提高机动作战能力,使之成为一支“善战善走”的武装力量。

此时的僧格林沁,还沉醉在“捻军克星”的光环之中而不能自拔,依旧沿用老战术应对捻军。1864年底,捻军在河南、湖北一带大范围机动,僧格林沁率军一路追赶。双方先后在湖北襄阳、河南邓州、鲁山进行了三次作战,均以清军失利告终。

一连串的失败,让骄纵的僧格林沁失去了理智,发了疯一样要追歼捻军。而捻军则玩起了“躲猫猫”的游戏,在豫西、豫中、豫南、豫东一路机动至山东,让僧格林沁跟在屁股后面猛追几个月时间,路程不下三四千里。清军先后累死数百人,士兵苦不堪言。

1865年5月,赖文光率领捻军在菏泽城西北高楼寨一带聚集,利用当地的有利地形埋下伏兵。僧格林沁以为全歼捻军的机会到来了,率领骑兵孤军冒进,于5月18日向高楼寨发起进攻。捻军先派少数兵马诱敌,稍一接触就作溃逃状,一步步把僧格林沁的军队引入了埋伏圈,经过一番激战后把清军击溃。僧格林沁率领残兵退入高家楼南面的一个荒圩“葭密寨”,被捻军团团围住,终因寡不敌众,僧格林沁最终身受重伤,在一处麦田毙命,时年54岁。

僧格林沁战死的消息传回北京,垂帘听政的两宫太后震悼,下令予以厚葬,祀昭忠祠,于立功地方建专祠,配享太庙。僧格林沁的陵墓位于沈阳郊外,经过150多年的风雨洗礼,目前仅剩一块石碑,还断成了两节。而一户蒙古族的白姓人家,一百多年来始终为其守墓,已经持续了十辈人。

猜你喜欢
英法联军清军咸丰
咸丰帝:当庸人遇见大时代
英法联军侵华之役“通州八里桥之战”探析
乾隆年间清军的第三次出征准噶尔考辨
英法联军为何没烧紫禁城
英法联军为何没烧紫禁城
十里荷香赏荷归来
咸丰:不惜身体爱美女
咸丰妙解写错字
“乌龟壳”遭受“灭顶之灾”
甲午战争中清军败北原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