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开国将军曾一人操三门炮连发240弹

2017-04-02 08:45
新传奇 2017年49期
关键词:迫击炮大渡河炮兵

抗日战争中某役,一二九师与日军鏖战。某部缴获三门迫击炮和一批炮弹,而该部中竟然无一人能操炮。赵章成快马赶至战斗现场,一人操三门炮。三门炮几乎同时进行不间断的射击,连续发射240发炮弹,炮声隆隆,大发神威。

长征:大渡河3发炮弹被称为“神炮手”

赵章成原本是冯玉祥西北军一部改编的国民革命军二十六路军中的迫击炮手,宁都起义后,他随同部队加入红军。作为红军一员,他迅速成长为我军优秀的炮兵指挥员,先后任炮兵连连长、营长,炮兵旅旅长、师长,炮兵第三基地司令员、解放军炮兵第二司令员等职,被刘伯承元帅称为八路军的“神炮”。

1935年,大渡河畔,红军命悬一线。前有川军精锐扼守所有渡口,后有国民党十几万大军穷追。大渡河是红军长征中又一个天然屏障,两岸高山峻岭,地势险要。敌人1个多营在安顺场对岸,企图凭依有利地形,阻止红军过河。赵章成率一军团炮兵营一连,奉命掩护红一团抢渡大渡河。赵章成亲自操炮,迅速、准确地打垮了敌人七八个地堡,又以猛烈炮火掩护十八勇士强渡登陆。十八勇士上岸时因受敌机枪火力压制,只能匍匐滩头,无法展开进攻。杨得志急令赵章成开炮支援。

图为赵章成示范打迫击炮

此时,赵章成手中仅剩3发炮弹,而迫击炮无炮架亦无瞄准镜,不可能试射,更不允许浪费。只见赵章成用左手托起没有炮架的迫击炮,全凭自己的手和经验代替瞄准装置,连发3发炮弹。赴死的决心最终换来了决胜的发射。“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准确无误地摧毁敌人3个机枪火力点。十八勇士借此机会一举夺占工事。

抗战:“花式”打鬼子屡创纪录

1940年,关家垴之战,暴雨天罗。赵章成采用88.5度特大射角,以每分钟四五十发的速度一口气进行超速射击,敌人阵地一片火海。

8个炮兵开箱,4个战友装引信,这样竟还供不上赵章成一个人射击!6分钟内连续发射240发炮弹,而据以往的记录,迫击炮最快发射速度为每分钟30发。

抗日战争中他创造出的“辣椒炮弹”“高粱秆迫击炮”“迫击炮送炸药包”等,无不令人称奇。

百团大战第二阶段,八路军三八五旅奉命攻取管头据点。时任炮兵指挥部主任的赵章成奉命率迫击炮连参加战斗,指挥迫击炮齐击,全部命中目标,却未能毁之。敌龟缩堡垒,我军久攻不克。赵章成连夜动手改装武器,将辣椒粉装进迫击炮弹,制成20发“辣椒炮弹”。次日,“辣椒炮弹”飞向敌阵,爆炸后,黑烟滚滚,刺鼻辣味呛得敌人难以忍受,连滚带爬纷纷弃堡出逃。我攻击部队抓住有利时机迅速发起冲锋,将暴露之敌一举歼灭,终克管头据点。

抗日战争中某役,一二九师与日军鏖战。某部缴获三门迫击炮和一批炮弹,而该部中竟然无一人能操炮。

刘伯承、邓小平急调赵章成快马赶至战斗现场,并且专门选六名战士供其指挥。炮击开始,赵章成将军一人操三门炮,每炮配两名士兵听其口令送炮弹、改装不同药包。三门炮几乎同时进行不间断的射击,连续发射240发炮弹,炮声隆隆,大发神威。

1942年5月,赵章成受刘伯承、邓小平委托,于一二九师全师范围内抽调20余名迫击炮手,组成迫击炮平射击和特种射击研究班。

经三个月研究试验,试制成功迫击炮平射的拉发装置,试验发射一举成功。

1943年11月,中央军委电令一二九师:“闻悉你师研究成功迫击炮平射装置,甚好。请将迫击炮平射装置的构造与使用方法,速派干部带样来延安教授。”此后,迫击炮平射平打于全军推广,成为解放军克敌制胜之重要战法。

解放后:他以将军之身亲手教战士操炮

新中国成立后某日,炮兵某部举行比武演习。时任炮兵第二司令员的赵章成将军端坐阅兵台观摩。其时因场地泥泞,“八二”迫击炮组射击时底盘固定不稳,连发数弹而未中靶。

赵章成将军怒而起,跳下主席台,直奔发射阵地,推开炮手,脱解放鞋垫于泥中作底盘,将炮尾支其上,一手稳住炮身,一手取弹发射,首发即摧毁目标,全场霎时掌声雷动。

1964年6月,在北京举行“大比武”表演中,某师两个班12人汇报“八二”迫击炮简便射击:第一门炮无炮盘,第二门炮无射手,第三门炮无瞄准具。射击时3门炮全部命中目标。射击间,总参谋长罗瑞卿向毛泽东介绍:“这是迫击炮简便射击。战斗中,若炮盘手掉队、射手负伤,或者瞄准具被打坏,单个炮手仍能用此法射击。”毛泽东听后面露微笑。射击毕,罗瑞卿继续对泽东说:“这是当年赵章成发明的。”毛泽东边拍手边说:“好啊,好啊!”

1969年11月,赵章成将军因心脏病突发而病逝。其逝世后,骨灰入奠八宝山革命公墓,灵前祭奠物为两座精制的迫击炮模型。

猜你喜欢
迫击炮大渡河炮兵
大渡河流域降水时空变化及环流特征分析
绝地迫击炮
别惹怒了迫击炮
水电样本:大渡河的智慧化应用
岷江同大渡河相会乐山
格鲁吉亚推出GMM—120型6×6新型自行迫击炮
荷兰拟采购60mm轻型迫击炮
误差函数与炮兵简化拉普拉斯函数计算
试论抗美援朝战争中炮兵的运用
长征中的红军炮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