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云
【摘 要】要让一所薄弱学校发生转变,关键就是要转变教师工作的中不良习惯,培养教师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只有把良好的工作习惯通过长时间坚持植根于每位老师的行动上,才能营造优秀的育人环境,才能真正让老师育人不倦。才能从根本上转变薄弱学校。
【关键词】转变;薄弱学校;培养;良好;工作习惯
成为“薄弱”学校是多种原因导致的,教学工作是中心工作,所以“薄弱”学校主要是指教学质量不高的学校。一所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了这所学校教学质量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就可以确定是否是“薄弱”学校。我们还可以通过直观的观察来进行判断,例如,我们只要通过观察这所学校的老师有没有良好的工作习惯,通过观察学生有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就可以初步判断这所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是否合格。很显然,一所具有优良育人环境的学校,各项教学常规管理管理工作的开展必然秩序井然,课堂教学效率高,教育教学质量优异。“薄弱”学校常常表现为教师工作随意性大,课堂教学效率低,教育教学质量普遍不高。
“薄弱”学校自身有成为好学校的迫切愿望,希望尽快脱掉薄弱的帽子,进入到好学校的行列。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从低水平的循环里解脱出来并非易事,主要是苦于找不到努力的方向,不知道要從哪里入手来进行转变。高大上的培训参加了不少,专家们的各种先进经验学了不少,一开始觉得热血沸腾,信心满满,可是一回到学校具体实施的时候,发现那些先进的经验很难学以致用,导致所做的努力往往半途而废,无功而返。最后只能为自己找了很多失败的客观原因。学校又回到原来的老样子,继续带着薄弱的帽子。
如果我们深入的观察研究,不难发现成长为优秀的学校是有规律可循的,他们必然经历了从注重教师良好工作习惯开始,逐步完善和规范教学常规管理,营造优良教人环境而成为好学校的途径。如果我们不注重这个过程,只在那里唉声叹气是注定会失败的。因此要让薄弱学校发生转变,就要找准学校自身存在的根本问题。比如:从培养教师良好的工作习惯着手。
一、养成好习惯的意义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习惯受益终身。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还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教育家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一个人的成长,好习惯的培养是多么的重要。一所学校的成长,也不外乎如此。
一种行为只要不断地重复,就会成为一种习惯。有的人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有的人每天有锻炼身体的习惯;有的人有喝茶的习惯。同样一个人思考问题的方式,不断地被运用,也会成为思维定式,形成思考的习惯。这些行为一旦形成习惯,几乎不需要经过我们大脑的思考,就会很容易的去执行。就像一个养成了早睡早起习惯的人,到睡觉的时间他就想睡,到该起床的时间,他就睡不着了。
习惯当然有好坏,好的习惯让人终生受益,越来越好。不好的习惯将会成为一个人成功的绊脚石。
好习惯要养成,就是要改变原来的不好的习惯,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明了一个人的行为习惯要改变,十分困难。但不是不可能,需要下定决心,付出切实的努力。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吃饭的时候我们一般用右手拿筷子,如果我们要改变这个习惯,用左手拿筷子,你觉得这个改变的过程容易吗?虽然不容易改变,但是也是可以做到的,让一个人改变原来的习惯,况且如此,一所学校要让那么多人发生改变,这个过程当然是艰巨的。需要管理工作者和老师们共同付出艰辛的努力,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心理准备。管理工作者和广大教师既要明确管理工作的目标和方向,科学的规划每一个细节,又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让老师们克服困难,取得预期的管理效益。
二、用科学的常规管理培养老师好习惯
如果说优秀的学校是因为教师们具备了良好的工作习惯,我们也可以这样说,薄弱学校是因为老师们没有养成好的工作习惯。有一个专家讲了这样的一个有趣的现象,国人一般没有自觉排队的习惯。而大多数国家的人是有自觉排队的良好习惯的。专家通过研究对比发现,大多数没有自觉排队习惯的国人到国外生活了一段时间,很快养成了自觉排队的好习惯。而相当一部分有自觉排队习惯的外国人,到中国生活了一段时间,竟然也学会不排队了。还有这样的一个实例,同一个学校毕业的水平相同的两个学生,一个到了优秀的学校,一个到了薄弱学校后。几年后,前一个毕业生成了小有名气的教育专家,后一个毕业生的专业水平却没有发生太大的提高,成了被培训的对象。两个人见面讨论起这件事,成为专家的那位同学认真的想了想说:“如果非要说什么地方不一样,就是在我的学校里,我和大多数的老师一样,每天工作之余读一读教育专著,看看教学上有什么能用的”,专家的话让人顿然醒悟。看起来很一个简单的习惯,却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差异,是多么的不可思议,足以让他的同学目瞪口呆。一个老师们共同具有的良好习惯,成就了一个老师的职业之路。这个良好习惯,其实就是优秀学校里的大多数老师,所具备的良好的工作习惯。因此,薄弱学校的教师要具备这样的工作状态和能力,管理者就要注重用科学的管理来培养老师们的好习惯。并且必须从具体的事件入手、从小事做起、从能做的开始,千万不能好高骛远。如果盲目的制定一些看起来光鲜亮丽,自己却领悟和把握不了的制度,往往让工作成效走向反面。其次要不断巩固已有的成果,并且长期坚持,不能指望几天几个月就能够发生巨大的变化。再就要运用适当的激励机制,让好的做法和习惯得到及时的鼓励。
1.从小事做起,从能做的开始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所以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能做的开始。开始的第一步一定要具体,越具体越好;越细致越好;越小越好。我们要从众多的工作中,选择一项或者几项比较简单,容易落实的来进行实施。这样一方面容易获得成功,增加信心。另一方面通过这些成功的工作,积累下一步工作的方法。
有一位校长为了确保四十分钟的有效课堂,制定了一条提前五分钟到课堂的规定,这条规定看起来已经比较具体了,老师们也应该容易做得到。但是执行了一段时间却发现,只有小部分的老师能够按时做到这项规定。校长及时进行了反思,发现学校没有设置预备铃,于是采购了设备设置了预备铃。过了一段时间,约有一半的老师还是不能做到提前五分钟进课堂。于是校长感到有点愤怒了,还好他没有表露出来,通过冷静思考,又做了如下的规定。老师提前五分钟进课堂,要求做好以下课前预备工作,一是让吵闹的学生安静下来,二是检查学生到齐了没有,三是督促学生准备好课前的教材和用具。经过这样的改进,大部分老师做到了课前五分钟到课堂,这是由于改进后的工作更加具体化了。目的更加明确了,课前五分钟到课堂的老师有了具体的工作。通过这项工作的改进不仅保证了四十分钟的有效课堂时间,还养成了的老师们提前五分钟为课堂做准备的习惯。为此有的老师还自己增加了一些课前准备,让课堂效率更高了。这件事说明了我们看起来已经很小的一件措施,其实还不够具体。所以要做好一件事情,如果能够把工作分的越具体越细致,将大大提高成功的几率。
2.巩固已有的成果,并且长期坚持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明让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发生改变,其实是非常困难的,需要不断的进行强化。如果不能做到强化巩固,长期坚持,往往会半途而废。同样用上面的例子,一段时间后,校长忙于其他工作,忽略了这件事的检查。有一天他去巡课,发现有几个老师没有能够提前五分钟到课堂。老师争辩说:虽然我们没有按时到课堂,但是学生也没有吵闹,我们已经让学生提前五分钟按时到课堂,并保持了安静等待上课。做到这样就可以了,老师不必那么认真。校长做了深入的思考,一方面感到高兴,教师的行为习惯已经开始影响到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又感到,如果不能持續的坚持。固化老师们的工作行为习惯,取得的成果,时间长了就会前功尽弃。
为此,校长做了一个决定,把办公室搬到了跟教学楼较近的位置,自己坚持最早到校,最后一个离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身体力行,用模范的力量来影响老师们。经过一个学年,预备铃一响,老师们就自觉的提前5分钟到课堂上开始准备工作。这个习惯性动作,已经成为这个学校的老师们的工作常态。有其他学校的老师为此感到不能理解,老师们却反而觉得奇怪,反问道:上课不都应该这样做吗?很显然老师们已经把这个过程当做早晨刷牙一样正常的事情了,而不认为这是一项工作。
3.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
发扬好的,鼓励优秀的不但让老师们坚持遵循形成的好习惯,而且才能更好的激励老师们把工作做得更好,让老师们加上前进的发条、创新的动力。所以不断完善激励制度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这位校长制定了提前五分钟进教室这个工作的积分机制,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指标。
通过这位校长的管理工作,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三年期间,逐步完善了各项类似的管理机制,老师们养成了十多项优良的工作习惯。老师们做起来很顺手、自然、熟练,完全不认为这是一些烦人工作。一切看起来都那么顺其自然。打下了成为一所好学校的坚实基础,这也是转变薄弱学校的必然路径和规律。
三、这只是一种习惯,而不是一项工作
一种习惯一旦养成,是不需要经过大脑去思考的,会自然而然的,条件反射的去执行。不光行为习惯如此,一个人的思考方式也如此。就像一堂高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怎么教学,对于一个优秀的老师说,是那么的轻而易举。他一定不假思索的跟你罗列一大堆上好一堂课应该准备的工作,从什么方面开始准备;上课时应该注意什么;课堂上怎样跟学生进行沟通等等。因为对于一个优秀的老师来说,上好一堂课只是一种习惯,而不是一项工作。
记得习近平主席,刚上任的时候说过:“治大国,如烹小鲜”,他的一些治国理念,方法。同样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启发,例如:国八条,就是来规范国人的行为习惯的,就是来扭转中国长期遗留的封建观念“官本位”这些坏习惯的。现在全面深化改革,已经逐渐在各个行业已经形成了千万条具体的行为准则。为中国梦,强国梦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国人逐渐养成了人人遵纪守法的思维好习惯这时候。自觉排队就会成为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治理一个大国尚且如此,管理一所学校,何尝不是如此。
当好的行为一旦形成了习惯,同样会变得很顽固,不容易被改变。这些好习惯将深深地植根于老师们的行动上。当老师们严谨,认真工作的态度只是一种习惯的时候,老师们就不会把它看成是一个枯燥的工作而只一个是轻松愉快的过程,由此就会爱上老师这个光荣的职业,才能确立把这份职业作为自己的事业的信念。一所学校才能营造出一个优良的育人环境,才能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参考文献:
[1][美]查尔斯·都希格.习惯的力量.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李素香.“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验.福建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