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理护理与护理体会

2017-04-01 16:19:01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4期
关键词:心肌梗塞急性疼痛

魏 伟

(夏津县人民医院,山东 德州 253200)

谈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理护理与护理体会

魏 伟

(夏津县人民医院,山东 德州 253200)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运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抽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到我院诊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14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57例试验组采用心理护理,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结果 比较表明了,试验组实施护理以后的满意度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运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与运用。

护理体会;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患病急迫,疾病情况不平稳,疼痛强烈,因此患者时常会产生惧怕、紧张、焦躁等心理,这一心理能刺激交感神经,提升血液内的儿茶酚胺,引发心肌异位兴奋灶,加重心肌载荷及病情,所以给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意义非凡[1]。本文探讨并研究了心理护理运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来本院就诊的11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7例,男33例,女24例;年龄31~52岁,平均年龄(41±2.18)岁。对照组47例,男41例,女6例;年龄37~61岁,平均年龄(49±3.88)岁。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与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包含有监测身体状况、健康教育等。试验组于对照组护理的前提下开展心理护理,对策如下。

(1)心理方面的护理: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一般会伴随有疼痛或是心衰,会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让患者产生焦躁、惧怕及丧失信心,阻碍了治疗的开展及患者疾病的恢复。所以,医护人员应多关怀患者,认真开展日常生活的护理,同时时刻注意患者心态的改变,辅助患者提升对抗疾病的自信心。在患者住院以后,把握患者的疾病情况,在之后指导患者的同时给其介绍部分成功恢复的例子,以清除其负面心理。

(2)饮食方面的护理: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进食期间以流型或是半流型食品为主,比如富含维生素的豆类、果蔬等,如此不但能让患者身体中的血液黏度下降,提升冠流总量,还能确保身体开展代谢的需求。少吃多餐,如此就不会由于吃太多而提升患者的心理压力,又可供应身体需要的养分及热量。严禁进食刺激类食物及饮品。维持大便顺畅,防止大力排便而致使心脏受损,引发心律不齐及衰竭。

(3)疼痛方面的护理:心肌梗塞疾病中最为普遍的病症即疼痛,其还是心肌梗塞的重要症状。发生疼痛的部位通常自胸骨后持续至咽部、心前区等,或是上腹部、左臂及剑突处,其他部位比如颈部、下颌等偶尔也会产生疼痛,通常是以绞痛或是压迫类疼痛交叉开展,偶尔会出现紧缩类、烧灼类的疼痛,发生疼痛会体会到焦躁不安、大量盗汗甚或是感觉濒临死亡。疼痛的产生时长会大于30 min。所以,医护人员应立即予以患者定量的止疼药,时时检测患者疼痛的改变状况。

(4)连续吸氧1~4 L/min,疾病情况平稳或是疼痛减弱以后间歇性给氧。吸氧是对心肌梗死进行治疗的关键对策,能提升血氧饱和度,改进心肌缺血氧这一状况,把控心梗范围,减弱心脏压力。

(5)卧床方面的护理:患者患病以后一个星期中要增加休息时间,不要下床走动。洗漱、排便、进食等由医护人员辅助患者开展,尽量降低床上活动幅度。一周以后患者可下床走动,运动要适当。2-5周以后,若患者的疾病情况趋于平稳才能去户外运动,伴随其他并发症的患者,应相应地增多患者的休息时长。

1.3 成效评测

评测两组护理以后的满意度,借助百分制:总分超过86分代表满意;总分处于65~85分代表基本满意;总分少于65分代表不满意;总满意度=基本满意度+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经过护理以后,有25例患者满意,19例患者基本满意,13例患者不满意,总满意度77.19%;试验组经过护理以后,有35例患者满意,21例患者基本满意,1例患者不满意,总满意度98.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塞这一疾病的致死率很高,高效的护理对策能够最大程度地辅助患者对抗疾病,尽早恢复。高效的护理对策是在对急性心肌梗塞进行治疗的这一过程内极为重要的环节。而医护人员就是要在患者住院以后,全方位知晓患者的患病原因、临床表现并引导患者更为积极地接受治疗。指导患者合理调节生活方式,舒缓心理压力。使患者于合理正确的指导下进食、运动并把握自行救助的对策。告知患者在出院以后要确保生活规律,定期进行超声、心电等复查。依据患者的心理状况开展有关的心理护理在临床内实施的护理内意义重大,还能让临床上的治疗成效更加显著。本次研究中,试验组实施心理护理,患者经过护理以后的满意度好于对照组,(P<0.05),同侯晓连等[2]调研成果相一致。

总之,心理护理运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有明显的成效,能够很好地改进患者的疾病情况,具备临床方面的运用价值。

[1] 于素君.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入院前急救及住院后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7):276-277.

[2] 侯晓连,刘改祥,黄建力.1例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8):272-273.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24.45.02

猜你喜欢
心肌梗塞急性疼痛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疼痛不简单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疼在疼痛之外
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40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海峡姐妹(2017年11期)2018-01-30 08:57:43
78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治分析
静脉溶栓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中外医疗(2015年5期)2016-01-04 03:57:54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中医研究(2014年5期)2014-03-11 20:28:49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论治30例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