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我国排版技术发展史

2017-04-01 20:39:28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激光照排活字印刷术

李 金 雨

(东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 沈阳 110819)

简述我国排版技术发展史

李 金 雨

(东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 沈阳 110819)

论述了我国排版技术发展的历史。指出:蔡伦造纸术为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雕版印刷简化了书籍的复制;毕昇活字印刷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印刷术的重大贡献;王祯转轮排字法大大提高了排版效率;铅字代替泥字、木字,使排版进入了热排时代;王选的激光照排是排版技术的一场革命,跨越了汉字计算机排版的难关;数字化出版前景广阔。

蔡伦造纸; 雕版印刷; 毕昇活字印刷; 王祯转轮排字; 铅字排版; 激光照排; 数字化排版

我国印刷排版技术发展史是伴随着人类发展过程中传播信息、记录文字等需求而诞生的,并且排版技术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充分了解我国排版技术发展史,对于探究我国几千年文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文字且持续发展时间最长的国家。此外,体现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以造纸术、活字印刷术为代表的四大发明,为人类历史进步与推动全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人类自产生后,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文字,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对文字载体的必然要求。

文字运用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两河流域。上古时代的人们利用在绳子上打结的方法对事务进行记录,但是这种方法精确度不够,绳子也不能长久保存。不过虽然结绳记事的方法本身与文字无关,但这种方式推动了文字的产生,为文字的产生和运用奠定了基础。直到公元前16世纪至前11世纪,人们在龟甲上雕刻的卜辞、纪事和商周时期的钟鼎铭文及约始于春秋的石刻文,便是文字的产生和使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文明时代[1]。自从有了文字以来,我国古代人民便将自己的思维思想、言行举止、生产生活等社会活动中方方面面的事情通过龟甲、兽骨、竹片等载体进行广泛记录,留下了大量宝贵的资料。与此同时,为了满足这种记录与查阅的需求,书籍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起来。

一、 蔡伦造纸术为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纸张的发明,是我国古代重大的科学成就。公元105年,蔡伦发明造纸术,东汉和帝下令在全国推广,纸成为竹简、本牍、绢帛的有力竞争者,逐渐成为主要的文字载体[2]。纸张的大量生产及刻印技术的进步为印刷术的出现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

造纸术的发明大大推动了我国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后汉书·宦者列传·蔡伦》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纸张的出现,完全取代了以往那些体型庞大且外表粗糙,携带、传播及使用均非常不便的甲骨和竹片,同时也替代了造价十分高昂且书写困难的丝绸,成为文字最重要的载体。随着人们对于思想传播、经验教训记载的需求日益增大,纸张以其轻薄、书写方便、成本低廉等特点,大大促进了书籍的产生与发展。 由于纸张的出现,著书编史及抄录复写的风气在当时一度盛行, 一些学者将以往的知识加以归纳整理,著书立说。 也正因此, 当时的书籍均是由作者撰写出来后, 再由其他人进行抄誊, 形成抄写本来实现书籍的进一步推广和传播。 虽然抄誊的方式效率低下, 但在当时广为流行, 也正是由于此原因,排版的概念还尚未产生。

二、 雕版印刷简化了书籍复制过程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开启了我国印刷术的先河。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随着知识分子的增多,单靠抄书誊写已经越来越难满足文化知识传播的需要,在印章与石刻、拓片的基础上,雕版印刷术出现了。关于雕版印刷术发明的确切时间,学术界虽尚未有明确定论,但大部分学者将其定在7世纪中期,也就是隋朝。明代学者胡应麟也对雕版印刷术有过“肇自隋时,行于唐世,扩于五代,精于宋人”的概括。

隋朝时期,木板刻印技术开始流行。在唐代,随着雕版印刷的发明,印刷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不断扩大。到了宋代,雕版印刷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宋代也被称为印刷的黄金时代。雕版印刷术的出现,使得书籍的大量复制成为可能,完全改变了书籍的形成方式与来源,解决了人们对书籍大量需求的矛盾。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促进了文化艺术和科学的发展,推动了思想及社会变革,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3]。但因雕版所需原料多、成本大、技术难度大、刻字时间长、不易保存,且出现刻印错误以后只能将刻板打废重来,成版之后不能修改等缺点,雕版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局限性。

三、 毕昇的活字印刷是中国对世界印刷术的伟大贡献

北宋庆历年间,毕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是印刷史上一次重要的进步。泥活字印刷术的原理和雕版印刷有许多相同的地方:都是先刻成凸出的反体字,而后刷上墨,把它印在纸上。不同的地方是:雕版印刷是用整块的木板,而泥活字印刷用的是一个个单泥字。印书时,重新排版后就可印刷,印完后再把书版拆开为一个个单字,以备下次排印。这样,根据不同的书排不同的版,既省钱、又省力,印刷又快,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4]。此时,排版的概念正式出现。活字的出现和这种排版印刷方法对于雕版印刷来说是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变革。

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不仅规避了雕版印刷的诸多缺陷,而且套版印刷技术也推动了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活字印刷因其每个单字字符可以重新编排替换,而使纠正错版变得十分容易。活字印刷术在元朝时期又得到了创新发展。随着冶金工艺的不断成熟,活字也由泥活字逐步演化变成了木活字与锡活字,而且随之产生了套版印刷技术,其排版与印刷原理已与现代印刷原理有很大相似之处。可以说,活字印刷术对于人类历史文明的传承发展和思想的传播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四、 王祯的转轮排字盘大大提高了排版效率

元朝著名的科学家王祯于公元1298年设计出我国第一副木活字,并成功印刷出《大德旌德县志》,同时规范了木活字的规格,不过他最大的贡献是发明了转轮排字盘,将排字法由“人就字”改为了“字就人”。根据不同文字的发音,借助机械手段,大大提高了排版的效率,同时王祯还将自身的研究发明及排版印刷的经验进行总结归纳,编撰了著名的《造活字印书法》。

王祯的转轮排版印刷法是我国排版印刷史上一次重大的革新,他所创造的方法在王祯之后一直延续到了明清两代。我国清代的《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可谓木活字印刷的巅峰水平。清代排版印刷专家金简将印刷过程中的摆书、垫板、校对等工序进行了有序的安排,并且制定了相应的轮转法则“十日轮转法”,更进一步提升了活字的应用效率,规范了作业流程。同时,金简也将《武英殿聚珍版》详细的排版、印刷方法记录在书中。《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是我国历史上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木活字印刷应用,共刻成活字近30万。成书135种,有近2 500卷之多。

在印刷术发展的进程中,排版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印刷的效率。印刷术与排版技术两者是很难分开存在的,但又有着本质性的区别。排版技术主要指的是在印刷之前按照格式需求对文字进行制版处理的工艺。以活字印刷术为例,在印刷过程中所经历的贮字、拣字及拆板等工艺过程都属于排版范畴。也正是从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之后,排版的重要性逐渐为人们所认知,为了进一步满足人们的印刷需求,排版技术得到了不断改进和发展。

五、 铅字排版代替泥字、木字,使排版进入了热排时代

随着航海技术和海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在我国明朝后期,西方现代印刷术传入我国,机器开始逐步应用到印刷行业。随着科技发展,泥活字、木活字逐步被铅活字代替,机器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印刷业逐步向机械化进化发展,书籍等出版物也逐步由手工印刷过渡到机器印刷。至此,大规模印刷所需要的技术要求算是基本达到了。显然,这一技术在完成机械化大规模生产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汉字和文化接受的不同特点加以改良,需要得到相关机械技术、动力等多方面的发明配合[5]。铅字排版技术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以往泥活字排版、木活字排版中活字易损、效率较低下的缺点,但同时也对印刷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机器需要专业化的人员进行操作,这就需要将整个印刷工艺流程细化并且派生出更多细小的工序分支。各个工序之间需要更好的相互衔接和协调,才能保证最终生产的完成。这个特点,使得出版物的排版印刷逐渐向专业化和产业化发展。与此同时,随着铅排印刷专业化与工业化发展,印刷效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大批的出版物能够在短时期内印刷出来并进行传播扩散。在这个过程当中,随着印刷工厂机械化效率的提升及手工书坊的转型变革,出版商和印刷工厂之间更加详细的社会化分工也逐渐形成,对于排版的具体要求也就更加趋于规范化与标准化。另外,活字排版容易出现的错误,通过一系列方式可以避免,比如活字排版后需印刷样本进行校对,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正式出版物的错误。经过审核修改后,才进行批量化生产。

六、 王选的激光照排是排版技术的一场革命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排版印刷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相对落后。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绝大多数的报纸、杂志等刊物都是采用较为原始的铅字排版技术印刷成品的。按照前文阐述可知,铅字排版技术已有上百年的历史。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铅字排版技术因其工序复杂、效率低、成本高、污染重等缺点已不再适应我国当时的发展需求。为了抓紧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间排版印刷技术的差距,我国开始研制文字照排技术与设备。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专家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在20世纪50年代末,成功研发出我国第一代适合汉字排版的手动照排机。它的研制成功标志了我国正式步入冷排工艺时代,照相排版技术正式代替熔铅铸字为代表的热排工艺技术。1972年,文化部投资50万元,由北京新华印刷厂、清华大学等单位合作研制第二代照排机。随后又推出了多种汉字自动照相排字机,对当时的书刊排版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6]。照排设备主要的原理是利用照相成像的方法从字模版上将所需要的文字在胶片上成像,经过排版后再通过拍照及拷贝制作形成晒版胶片。这种照排机主要为人工操作,对于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很高,并且生产效率相对低下。经过我国专家学者的不断努力,很快自动照排机被研发出来,但是这种照排机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进一步提高汉字排版技术,解决汉字信息处理问题是关键中的关键。1974年,国务院建立了“748”汉字信息处理工程,开始了破解汉字信息处理、汉字检索及汉字通信和精密照排问题的科研工作。1978年8月,国家出版总局对于我国排印产业发展作出了明确的指示,以“电子排版、电子制版、书刊高速胶印、装订联动化”为印刷科研的主攻方向,这预示着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和胶印将会逐步取代传统铅印[6]。至此,我国也正式进入了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发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经过不懈努力,北京大学王选教授团队终于研发成功,并且直接跨越了第二、第三代激光照排机技术,第四代数字存储式激光照排机面世,并成功研制出适用于中西文兼排的计算机排版系统。这标志着我国在激光照排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979年7月,我国自主研发的华光Ⅰ型排版系统试验成功。1985年,华光Ⅱ型系统获得了国家认可,并且正式在新华社投入使用。华光Ⅲ型系统也在同一时期被研发出来,并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实用科技排版系统,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超过90%的报纸与书刊杂志都抛弃了传统的铅字排版工艺。采用激光照排系统,排版印刷业告别了“铅与火”,进入了“光与电”的信息时代。

七、 计算机排版技术的普及及数字化出版系统的前景

1986年,计算机桌面出版系统的出现,预示着排版印刷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紧扣时代发展脉搏,1991年,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与北大新技术公司合作推出了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代电子出版系统——北大方正电子出版系统。该系统一经推出,便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反响。之后的几年里,我国其他一些科技公司也相继推出了多种国产排版系统,赢得了国内众多出版商与相关行业同仁的好评。随着计算机硬件、软件及配套设备的完善,相关的软件管理功能也越来越智能化。目前,我国的中文刊物和报纸基本上都在使用方正书版排版软件、方正飞腾排版软件进行排版制作。计算机排版软件的普及不仅大大提升了排版效率,也使得汉字处理、排版等操作便捷化、实用化,报纸、书刊的印刷质量也有显著的提高。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印刷排版技术的变革,同时,排版技术也需要根据电子出版的特点来调整完善。两者需要相辅相成,互相适应,才能跟得上信息传递的需求[7]。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技术得到更广泛的普及。以数字化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介正在对传统出版印刷业产生巨大影响。各种新型数字化媒体不断渗透到出版业中,越来越多的数字化图书制作平台显现,国内也已经出现了一批数字化刊物出版营运组织和网站。出版印刷业必须借助数字化技术,努力开拓数字化出版系统。

随着网络印刷技术的应用,这种高效、低成本,能够极大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现代印刷技术也得到了普遍认可和发展,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网络印刷协同排版系统也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可以说,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为排版印刷业带来了新的变革与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无论如何,笔者相信数字化刊物与传统刊物必将能共同发挥其各自的特点,为知识、文化及精神的传播弘扬发挥作用。

[1] 盛小鸥. 我国排版技术发展史概述[J]. 湖南社会科学, 1999(2):82.

[2] 潘舜琼,李益群. 论蔡伦及其造纸术的发明[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6,27(2):48.

[3] 胥思省. 浅谈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影响[J]. 中国报业, 2011(7下):75-76.

[4] 云利英. 简述中国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J]. 科技信息, 2010(36):272-273.

[5] 雷启立. 晚清民初的印刷技术与文化生产[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5):54-62.

[6] 张桂兰. 书刊排版技术发展印记[J]. 印刷技术, 2008(13):21-22.

[7] 黄照,于卉. 网络时代印刷排版技术对电子出版影响[J]. 广东印刷, 2015(1):28-30.

【责任编辑刘晓鸥】

BrieflyonHistoryofChina’sTypesettingTechnology

LiJinyu

(School of Marxism,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 110819, China)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ypesetting technology in China is discussed. It points out that, Cai Lun’s papermaking technology has laid a material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inting; engraving printing simplified the reproduction of books; Bi Sheng’s invention of movable type printing was China’s major contribution to the printing of the world; Wang Zhen’s wheel typography greatly improved the efficiency of typography; the type took the place of mud word and wood word, so that typography got into the hot type era; Wang Xuan’s laser phototypesetting was a revolution in typography technology, which crossed the difficulti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computer typesetting; digital publishing has broad prospects.

Cai Lun’s papermaking technology; engraving printing; Bi Sheng’s movable type printing; Wang Zhen’s wheel typography; letterpress; laser phototypesetting; digital typesetting

2017-07-30

李金雨(1993-),女,辽宁沈阳人,东北大学硕士研究生。

2095-5464(2017)06-0716-04

K 207

A

猜你喜欢
激光照排活字印刷术
一种侧板及轮胎模具
轮胎工业(2024年1期)2024-04-11 18:26:47
印刷术的发展
1979年7月27日: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诞生的那一刻
百科知识(2019年9期)2019-06-05 18:02:06
时代楷模 创新典范
——王选与我国第二次印刷技术革命
印刷工业(2019年5期)2019-02-26 09:27:36
印刷术
德国的印刷术与禁书展
图书馆建设(2018年5期)2018-07-10 09:46:32
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
活字蹦跳
作品(2016年8期)2016-11-26 11:21:29
进“门”填字
神奇的印刷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