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娱乐功能与错谬理论

2017-12-14 08:13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娱乐形式语言

黄 兵

(1. 淮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 安徽 淮北 235000; 2. 复旦大学 中文系, 上海 200433)

语言的娱乐功能与错谬理论

黄 兵1,2

(1. 淮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 安徽 淮北 235000; 2. 复旦大学 中文系, 上海 200433)

论述了娱乐功能是语言的一种重要功能;语言可以以多种方式参与娱乐活动;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的错谬结合,是语言娱乐作品致“笑”的原因;语言的娱乐功能与人们的精神生活、社会文化密切相关。认为从理论上探讨语言的娱乐功能,结合新老媒体语言娱乐作品具体分析语言娱乐功能实现的机制,可以深入了解当前社会情绪,为构建和谐语言生态提供一种理论支撑。

语言的娱乐功能; 语言娱乐作品; 新媒体语言; 错谬理论

在语言的诸多功能中,有一种是娱乐功能。人们一般重视研究语言的交际功能和思维功能,对语言娱乐功能的研究往往重视不够。本文拟从宏观上对语言的娱乐功能进行研究,尝试运用“错谬理论”对之进行解释,并结合当前新媒体语言中的娱乐现象探讨语言娱乐功能与人们精神生活、社会心理的关系。

一、 语言的功能和语言的娱乐功能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1]教科书中的这个表述指出了语言的最重要功能。

现代语言学对语言的功能作了很多探索,比较著名的是雅柯布森、韩礼德和叶斯柏森的语言功能观。

雅柯布森认为任何言语活动都有六个基本要素:说话者、受话者、语境、信息、语码、接触。他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著名的语言功能框架,即有所指、有诗意、有情感、有意图、有寒暄及元语言功能[2]。

韩礼德认为,语言具有概念、人际、语篇三大纯理功能。韩礼德已经意识到语言的娱乐作用,他说:“结构处于语言的表层,所以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供人们把玩;但由于它不是任意性的,这种把玩对创造意义的全程都起作用。在所有的人类系统中,语言所起的‘娱乐’作用很可能是最大的。”[3]

叶斯柏森认为,语言除完成传递信息承担智力工具的功能之外,还帮助人类完成了情感功能、娱乐功能、寒暄功能和工具功能等。对于语言的娱乐功能,叶斯柏森认为:“我们决不可忘记,除了用于传达思想之外,在用于这一目的之前,它们是人类最为珍贵的玩物,在文明和未开化的群体里,不仅儿童,而且成人也一样,都会让他们的声带和舌头作各种口技取乐。”[4]

那么,“语言的娱乐功能”在雅柯布森、韩礼德和叶斯柏森的语言功能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呢?

语言的娱乐功能,是把语言作为娱乐手段和娱乐对象,目的是要达到语言使用者精神上的愉悦,与雅柯布森的语言的情感功能相契合。语言的娱乐功能包括“娱人”与“娱己(自娱自乐)”,通过语言达到人的精神上的愉悦,对应于韩礼德的语言的人际功能。叶斯柏森直接提到了语言的娱乐功能,并进行了论述,与笔者论题最接近。

二、 错谬理论与致“笑”机制

语言娱乐功能的实现与致“笑”机制密切相关。西方哲学家对“笑”作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很多理论来解释“笑”,比较重要的有“优越论”“释放论”“意味论”“错谬论”等。其中“错谬论”强调概念与客体的关系,跟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的关系相对应,很适合用来解释语言娱乐作品,人们主要采用“错谬论”来解释语言娱乐作品的致“笑”机制。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研究了“笑”:“在一切引起活泼的撼动人的大笑里必须有某种荒谬悖理的东西存在着。(对于这些东西自身,悟性是不会有何种愉快的。)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感情。正是这一对于悟性绝不愉快的转化却间接地在一瞬间极活跃地引起欢快之感。”[5]

叔本华认为,“可笑之事的根源总是错谬地(因此是出人预料的)把一个对象放在一个在其他方面与这对象不同的概念之下,因此笑这种现象总是标志着我们突然意识到这个概念与这个对象之间的错谬,因此那也是抽象概念与具体对象之间的错谬。对笑的领悟中,这种不协调性越大,越出乎意外,它引起的笑便越强烈。”[6]

康德与叔本华对“笑”的解释的表述虽然不一样,但其精神实质是一致的。康德认为“笑”里有“荒谬悖理的东西”,叔本华认为“笑”里有“错谬”,并指出是“对象”与“概念”之间的错谬。康德后面的话“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实际上说出了概念与对象之间的错谬造成的人的接受效果。人心理上的持续紧张突然消失,引起心理和生理上的突然舒适,于是产生“笑”。

叔本华进一步给出了“对象”与“概念”之间错谬的三种情形:“一种情况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在客体用一个概念来思维而把这概念的同一性套在这些客体上,可是这样做了之后,各个客体在别的方面的差异又突出地使人注意到这概念不过仅仅是在某一方面同客体相应而已。又一种情况是单一的实在客体,从一方面说是正确地包含在这一概念之内,却突然(在另一方面)又感到它和概念不相称。还有这种情形也是同样常有的:一方面是这样总括实物于一概念愈是正确,另一方面实物不符于概念的广泛程度愈是突出,那么,从这一对照产生的发笑效果也就愈强烈。所以任何笑的发生,每次都是由于一种似是而非的,从而也是意料之外的概括作用所促成的,而不管这是由语言文字或是由举止动作表示出来的。”[7]

叔本华对“笑”的解释,主要是客体与概念的错谬结合,对于语言而言,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的错谬结合,是语言能使人发笑的基本方式。

根据康德、叔本华对“笑”的解释,可以初步总结出语言娱乐作品致“笑”的机制:言语形式与言语意义的错谬结合。这种结合从一方面(形式)来看似乎正确,但从别的方面(实质)来看极其荒谬;这种结合不符合人的正常期待,让人感到意外。

叔本华正确地指出“笑”可以由语言文字造成,也可以由举止动作造成。本文主要讨论由语言文字造成的“笑”(语言娱乐作品)。语言的娱乐功能就是人们使用语言造成的娱乐效果,突出表现就是使人感到愉悦以至发笑。

三、 语言与娱乐的关系

人类的娱乐活动是多种多样的,有语言参与的,也有如跳舞、哑剧、小丑戏、滑稽剧等没有语言参与的。语言参与娱乐活动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语言与娱乐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语言与娱乐的关系

四、 语言参与娱乐活动的方式

1. 以语言为传达娱乐事实的媒介

以语言作为传达娱乐事实的媒介,指的是用语言来叙述一个事件来让人感到快乐。例如:

有个小偷去一户人家偷东西,就在他拧保险箱的时候,保险箱发出了很大的声音,后来才知道,他拧的是音响……

这个故事中小偷的行为愚蠢、滑稽,令人发笑,语言起到讲述娱乐事实的作用。

2. 语言逻辑出人意料或违背常理

很多笑话,叙述语言或其中的人物对话语言逻辑出人意料或看似违背常理,但仔细一想又有道理。例如:

以前有一个老头有四个儿子,他的朋友问:“你的四个儿子都是干什么活的?”老头回答:“有三个是干杂活的,有一个从小不好好学习,当了小偷。”朋友说:“那你还不把他赶出去!”老头回答:“可赶不得,他是我们家唯一一个会赚钱的。”

老头前面的话“有三个是干杂活的,有一个从小不好好学习,当了小偷”好像是表扬三个干杂活的儿子,贬斥那个当小偷的儿子,常理也应该是这样;但老头后面的话“可赶不得,他是我们家唯一一个会赚钱的”,完全颠覆了前面话的褒贬倾向,也违背了常理。这个笑话中人物语言与事理的错谬结合,既出人意料,又似乎“有理”,让人感到可笑。

3. 叙述对象是语言的娱乐作品

这类娱乐作品,“语言”只是故事叙述中的一个对象。例如《蹩脚的英语》:

甲:你那蹩脚的英语在英国一定给你带来不少麻烦吧?

乙:不,我倒不感到麻烦,感到麻烦的是英国人。

这个作品的致“笑”点主要在于人情事理方面。一个说“蹩脚的英语”的人在英国遇到的“麻烦”,一般是指“说者的麻烦”,但这个故事中人物的回答却意外引向了“听者的麻烦”。本来应与说者结合的“麻烦”却意外与听者结合了起来,形式与内容的乖谬结合,让人爆笑。在这个娱乐作品中,语言“英语”只是事件参与要素之一。

4. 言语表达的超常造成的娱乐效果

言语表达的超常,使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出现了某种错谬,经常会产生娱乐效果。

(1) 语言类型。

① 外语。不同语言的特征对比,可以在某个言语形式上得到突显,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的错谬结合,令人发笑。比如一个外国人说的带有他母语某些特征的不标准汉语。 “外国人”(身份)与汉语(所操语言)的结合,也是形式与内容的错谬结合,更增添一层致“笑”因素。例如:

一个中国教师参加一个英语培训班,授课的英国老师每堂课见到她,都说go home! 她很纳闷:为什么老师总让我回家呢?后来恍然大悟,老师是在喊她的名字“高虹”。

这个笑话中,外国人说的汉语“高虹”,因为发音不标准,被错误解读为英语go home,两种语言语音形式与语言意义的缠绕,出人意料,令人发笑。

②方言。不同方言的特征,常被用来创作娱乐作品。例如合肥方言“洗”与“死”同音,于是夏天妈妈喊孩子回家洗澡是这样的:

妈妈:伢们,回家死(洗)澡啊!

儿:妈妈,你先死(洗),我再死(洗)。

同样的声音形式,在合肥方言中是一种意思,在非合肥方言的人听来是另一种意思,而且这种意思极其荒谬悖理。方言的声音形式与意义的错谬结合和错谬解读,是方言笑话的致“笑”点。

(3) 体裁。在言语体裁的长期发展中,每种都形成了其常见的表达方式,如果体裁与内容出现了错配,往往产生娱乐效果。例如郭冬临、冯巩的相声《旧曲新歌》用快板报天气预报:

竹板这么一打啊,是别的咱不夸,就夸一夸今天的天气还真是顶呱呱!早晨那一朵云啊还催着雨水下,这下了一个小时让咱心里乐开花!中午那小太阳啊还升到了蓝天上,这阳光一晒茶具一摆真是顶呱呱!明天的早晨啊,它还是有小风,左刮右刮刮来刮去刮走咱身上的热啊!哈哈啊哈哈,今天就到这了,要想知道后天的天气咱下回继续唠啊!

快板是一种形式活泼的传统说唱体裁,一般用来说传奇故事;天气预报是现代科技播报体裁,用来客观描述未来天气情况。本来两种体裁各有自己的形式与内容,相声中故意让快板的形式与天气预报的内容搭配在一起,造成语言形式与内容的大幅度错位,让人感到可笑。

(4) 语音。汉语同音词、近音词多,如果将同音词或近音词的语音无意或有意念错或理解错,可造成此词成为彼词,意义反转。例如:

一天下课,老师匆匆走进教室说:“来两个人,我要班花。”大家觉得很好玩,尤其是男生们,很兴奋,表现十分积极,经过一番周折,终于选出两个很漂亮的女生。老师大手一挥:“走,和我到教务处搬花。”

“班”与“搬”音同字异,“班花”与“搬花”, 一字之差,意义大变。在一定语境中,被意外纳入同一言语形式(语音形式)下,似是而非,令人发笑。

网络语言中也多利用同音、谐音、合音、缩音等手法,制造形式与意义的错谬,比如“大虾”(大侠)、“斑竹”(版主)、“酱紫”(这样子)、TMD(他妈的)等。

(5) 词汇。同音或同形多义词的使用,也会产生娱乐效果。例如郭达、蔡明的小品《梦幻家园》:

郭(购房者):你们上面写着买房子送家具,你们送了吗?

蔡(售楼员):您买了吗?

郭:什么叫我买了吗?

蔡:您没买我们怎么送啊?

郭:不,你们怎么个送法啊?

蔡:就是您在家具店买了我们给您送家去。

开发商广告故意拿“买房子送家具”中的“送”做文章,“送”有“赠送”“运送”等含义,购房者解释为“赠送”,开发商偷偷解释为“运送”,两种反差极大的意义瞬间碰撞,让观众开怀大笑。

(6) 语法。汉语的语法构造极其复杂,错谬的语法构造和解读经常会造成笑话。吕叔湘先生很早就注意到语法构造的错谬解读造成的笑话,专门写了《笑话里的语言学》,并经常会引用一些娱乐故事来印证语法现象。例如他在《语文常谈》里引了一个“咸鸭蛋”的故事,说有一个人在一处做客,吃到南京板鸭,感慨地说:“我一直不知道咸鸭蛋是哪来的,现在知道了,是咸鸭下的。”[8]言语片段“咸鸭蛋”的结构层次,除了一般人常规理解中的“咸∣鸭蛋”,理论上也可以切分为“咸鸭∣蛋”,并有“咸鸭下的蛋”的荒谬意义,这个“意义”与形式“咸鸭蛋”的错谬结合,让人意想不到,正常的解释期待“咸∣鸭蛋”突然落空,产生“笑”果。

现在网络语言中出现的很多不合语法的表达,都具有娱乐效果。比如“被就业”“被自杀”,“就业”“自杀”是自主的非及物动词,本来不能与“被”结合,而网民们却强行让它们与“被”结合,形式与意义结合的错谬,产生娱乐效果。

(7) 修辞。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也会产生娱乐效果,即“通过语言要素的变异衍生出效果”[9]。利用修辞手法创作的娱乐作品,往往有偏离幅度大、意外、新奇的特点。例如利用“比喻”的娱乐作品:

作家听到厨师说他的作品淡而无味,就对厨师说:“你没有写过小说,因此你无权批评我的书。”厨师反驳道:“我这辈子没下过一个蛋,可我能品尝炒鸡蛋的味道。母鸡能尝出鸡蛋的味道吗?”

这个厨师用“母鸡下蛋”的言语形式比喻“作家创作小说”的道理,言此意彼,令人忍俊不禁。

(8) 语体。语言在长期使用中,逐渐形成了语言使用环境与语言特征大致对应的倾向,这种倾向就是语言的语体特征。如果故意让语言使用环境与语体错配,就会产生娱乐效果。例如清华大学学生用“新闻联播”形式播报的宿舍新闻:

男:观众朋友们,晚上好!

女:晚上好!

男:今天是12月20日,星期五。

女:欢迎收看796新闻联播节目。下面请看详细内容。

男:12月20日796、795、797三方代表会晤……三方代表侧重就点名形势日益严峻、作业资源共享以及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取得广泛共识。

这里新闻联播的庄重语体与大学生日常琐事的错谬结合,是形式与内容的滑稽错配,极具娱乐效果。

(9) 语言使用者。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物都有符合自己身份的说话方式,如果突然改变,就会造成错谬。大人模仿小孩说话,或者小孩用大人的腔调说话;现代人用古人的口吻说话,或者模拟古人用现代人的口吻说话:都让人感到可笑。例如诸葛亮在街亭战役前分析研判战场形势:

同志们:现在形势非常严峻,司马懿大军正向我方猛扑过来。街亭是南北交通要冲,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我料定敌军必然要夺取街亭。我军必须趁敌军立脚未稳,加急行军,抢占街亭,夺取战场主动权……

这里诸葛亮俨然一位现代战场指挥员,其古人身份与现代战场指挥员的语言错谬结合,让人忍俊不禁。

(10) 文字。语言的书面载体文字,也能成为语言娱乐作品创作可利用的因素。例如:

周先生接过陈先生递过来的名片,看了一下说:“东先生,久仰,久仰。”陈先生接过周先生的名片说:“你是吉先生?”周先生听了不高兴:“我姓周,怎么扒了我的皮,我哪里得罪你了。”陈先生说:“我姓陈,兴你割我耳朵,就不兴我扒你的皮?”

这个笑话利用“周”和“陈”的文字结构做文章,让简单的字型结构与无中生有的字型“意义”搭挂起来,平实处生趣味,令人莞尔。

(11) 标点符号(断句位置)。某些言语形式由于标点符号(断句位置)的“两可”解释,也会造成同一言语形式映射两种意义。例如:

某女在一次相亲会上拐弯抹角地打听男方家底:“你最经常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男方回答:“飞机动车。”女方觉得男方属于高档商务白领,嫁之。婚后却发现男方是个民工,骑一辆破自行车上下班。女怒道:“当初你居然骗我!”男答道:“没骗你啊,我说的就是非机动车。”

同样的语音序列,男方与女方意义解读时标点(断句)位置不同,意义反差极大。语言表面形式的“同”与背后意义的“异”的乖谬结合,产生娱乐效果。

(12) 命名。命名就是给事物一个名称。事物与其名称的错谬结合,会产生娱乐效果。

有些人除了专有的姓名,还有“绰号”。绰号是在人的姓名之外,被强加的一个滑稽的名称,比如“老油条”“独眼龙”“二愣子”等,这些词本身特征突出,再把它与具有类似特征的人强行结合,便显得滑稽乖谬。

动物一般只有通用名称,没有专有名称。很多娱乐作品在动物的名称上做文章,例如:

狗对熊说:嫁给我吧,嫁给我你会幸福。

熊说:才不嫁呢,嫁给你只会生狗熊,我要嫁给猫,生熊猫那才尊贵呢!

这个故事之所以好笑,首先是违背事理,其次是因为动物与动物名称的错谬解读(“狗熊”并不是狗与熊结合的产物名称,“熊猫”也不是熊与猫结合的产物名称;“狗熊”“熊猫”是词,不是词组,不可简单拆开解释)。

(13) 元语言。当讨论一件事物时,所使用的语言被称为对象语言,当谈论一种语言时,所使用的语言被称为元语言。如果对象语言与元语言故意混用,一种言语形式既可作对象语言解释,又可作元语言解释,二者突然在一个言语形式上错配在一起,就会产生娱乐效果。例如脑筋急转弯:“太平洋中间是什么?”“是平。”

这里的言语形式“太平洋”关涉了两种意义,既可作对象语言(海洋名称)解释,又可作元语言(词语)解释。

5. 语言文字游戏

专门以语言文字为娱乐对象的娱乐作品,就是语言文字游戏。这种语言娱乐作品创作出来,纯粹为了取乐,不是为了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交流,是语言娱乐功能的最纯粹体现。常见的语言文字游戏有“绕口令”“回文”“字谜”等。例如绕口令《板凳与扁担》:

板凳宽,扁担长。扁担没有板凳宽,板凳没有扁担长。扁担要绑在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扁担偏要扁担绑在板凳上,板凳偏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你说最后扁担到底绑没绑在板凳上。

这段绕口令中,“板”“绑”“扁”“偏”,“凳”“担”,“长”“上”,这几组或同声或押韵的字混搭出现,形成一段非常绕口的语流。绕口令是集中利用语音的协和与冲突制造的纯粹娱乐作品。

“回文”是一种词序回环往复的语言文字游戏。例如“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顺读倒读,都是同一句话。用回文手法创作的诗歌,是“回文诗”。明末浙江才女吴绛雪的《春景诗》是回文诗中的一篇佳作:

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这首诗顺读倒读,诗句完全一样,且诗意回环萦绕,余味无穷。形式与内容的超常结合,让人赏心悦目,且惊且喜。

“字谜”即字面是一个意思,同时又隐藏一个意思,两种意思总括于一个言语形式。当突然感到这种形式意义结合的意外但又在情理之中时,“笑”就发生了。例如字谜“远看像头牛,近看牛无头”(谜底“午”),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牛”与“午”的细微差异,编成对仗押韵的两句,字面与谜底巧妙结合,既意外又在情理之中。

五、 语言的娱乐功能与社会文化

语言是社会历史文化的集中反映,一种语言的娱乐方式也会被打上它所从属的历史文化的烙印。汉语的娱乐方式也带有深厚的中国文化的烙印。很多汉语娱乐作品,只有知道中国文化中的语言使用习惯,才有可能真正领会它。例如:

有一位外国教授,向学生解释汉语“东西”一词时,说:“中国人称物体为东西,这东西,那东西,都称为东西。但人不是东西,我不是,你们不是,他们不是,我们大家都不是东西!”

在汉语中“东西”指人时带有贬义,“不是东西”更是骂人的话。这个笑话的致“笑”点也是语言形式与内容的乖谬结合:“不是东西”字面意义与在汉语中的特殊意义的乖谬结合。

六、 当前新媒体语言的娱乐化与社会心理

当前新媒体发展迅猛,网络、手机普遍应用,QQ、短信、微信、微博等已成为人们重要的交流方式。人们不仅利用各种新媒体工作、生活,还利用新媒体休闲娱乐。在新媒体语言中,汉字、字母、拼音、标点、符号、图标(图片)等被随心所欲地组合在一起,各种新词新语和离奇的表达方式被迅速推广开来。

新媒体语言的娱乐化倾向,虽然有些驳杂混乱,打破了语言规范,但对语言的发展也能起积极正面的作用。新媒体语言的发展日新月异,一些为了娱乐而流行起来的表达,逐渐进入“线下语言”。许多新奇的表达,经过时间的考验,在日常语言中存活下来,增强了日常语言的表现力。

新媒体语言的娱乐化,既有媒体自身的因素,也有社会环境的因素。信息交流的便捷性、直观性,交际者身份的虚拟性、隐蔽性,花样翻新的交流形式,都使得新媒体成为人们语言狂欢的新宠,不断在语言使用上求新求异[10]。当前社会生产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生存压力空前增大,急需在工作之余休闲娱乐。新媒体语言成为人们情绪宣泄的突破口,使社会压力下淤积在胸的情绪得以宣泄。这种虚拟世界的情绪宣泄,有利于真实世界中情绪的稳定。

[ 1 ] 叶蜚声,徐通锵. 语言学纲要[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13.

[ 2 ] 雅柯布森. 语言学与诗学[M]∥赵毅衡. 符号学文学论文集.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4:169-184.

[ 3 ] 韩礼德. 功能语法导论[M]. 彭宣维,赵秀凤,张征,译.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16.

[ 4 ] 叶斯柏森. 叶斯柏森语言学选集[M]. 张学斌,译.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6:8.

[ 5 ] 康德. 判断力批判:上卷[M]. 宗白华,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9:175.

[ 6 ] SCHOPENHAUER A. The world as will and representation(Vol.2)[M]. PAYNE E F J, Tran.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1966: 91.

[ 7 ] 叔本华.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 石冲白,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9:100.

[ 8 ] 吕叔湘. 语文常谈[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8:50.

[ 9 ] 郭倩,杨真洪. 辞格幽默生成机制及应用的认知研究[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2):118-121.

[10] 房苏敏. 新闻娱乐化对精神生态的影响[J]. 沈阳大学学报, 2007(6):74-76.

【责任编辑祝颖】

EntertainmentFunctionofLanguageandErrorTheory

HuangBing1,2

(1.College of Arts,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ibei 235000, China; 2. Department of Chinese,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Entertainment function is an important function of language. Language can participate in entertainments in a variety of ways. The language form and its meaning in the error of combination lead to a laugh. The entertainment function of language is closely related to people’s spiritual life and social culture. It is important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current social emotion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language ecology to discuss the entertainment function of language and generative mechanism according to traditional and modern entertainment works.

entertainment function of language; language entertainment works; new media discourse;error theory

2017-07-31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4SK04)。

黄 兵(1977-),男,安徽寿县人,淮北师范大学讲师,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

2095-5464(2017)06-0739-06

H 0-06

A

猜你喜欢
娱乐形式语言
语言是刀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娱乐眼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我有我语言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