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志霞,李士芝,宋 蕾,马雅楠
(火箭军总医院,北京 100088)
·儿科护理·
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葛志霞,李士芝,宋 蕾,马雅楠
(火箭军总医院,北京 100088)
目的 探讨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使用腋静脉留置针患儿的资料,进行临床观察,并分析原因,总结方法,积极采取相应护理对策,观察效果。结果 所有患儿均完成相应护理措施,患儿家长对护理效果较为满意。结论 要求护士熟练掌握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方法,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积极采取护理措施对应并发症的发生。
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并发症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新生儿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为患儿进行补液、输血、紧急抢救及完全胃肠外营养的主要途径。在使用留置针时会出现静脉炎、液体外渗、导管堵塞、脂肪液化、穿刺部位感染等并发症,因此,针对并发症的发生,积极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研究对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使用腋静脉留置针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选择100例腋静脉留置针患儿进行分析,其中男57例,女43例,出生体重1.5~4.7 kg,胎龄28~41周,日龄0.5小时~28天。本次研究中,入组患儿输注的液体成分相似,输液量相差较小。本研究中14例患儿皮肤散在红疹,5例全身散在出血点,34例皮肤黄染,其余患儿皮肤评估结果均正常,所有患儿腋下皮肤完整,无感染及炎症反应,腋静脉完好。
①静脉留置针的选择:采用德国贝朗安全留置针或美国BD公司生产的24G留置针。②静脉穿刺:3M透明敷料,5号头皮针,肝素帽,输液连接管,无菌治疗巾,2.5 mL注射器抽注2.5 mL生理盐水,输液贴。
采用德国贝朗留置针,将注射器与输液连接管连接,排气备用;采用BD公司留置针则将注射器与头皮针连接,直接插入肝素帽中排气备用。将患儿至于新生儿辐射台,注意保暖,两人配合操作,操作者站于患儿穿刺侧头部,患儿取仰卧位,头偏向穿刺肢体对侧,将穿刺手臂轻轻拉直外展,切记不可用力过猛,腋窝呈水平暴露,穿刺者左手拇指及其余四指轻握该侧三角肌下缘,绷紧腋窝皮肤,腋静脉位于腋动脉搏动点的内侧,外观蓝色无搏动,助手用无菌干棉签按压腋静脉近心端,不使用止血带,使腋静脉充盈暴露,常规消毒皮肤待干,穿刺者右手持针在腋静脉暴露最明显处下0.5 cm以10°~25°角进针,见回血后,顺着腋静脉走向调整方向继续进针少许,送留置针软管同时撤针芯,回抽回血顺利,并推入2 mL生理盐水,观察有无渗出及堵塞,注入是否顺畅,如推注时患儿安静无哭闹,液体注入顺畅无渗血、无渗液、无肿胀,则用3M透明敷贴固定,并注明穿刺日期及时间,以及操作者姓名。
将患儿置于已预热的新生儿辐射台,注意保暖,避免因寒冷刺激血管收缩,导致穿刺困难。操作者动作轻柔,暴露腋静脉时应将患儿穿刺侧手臂轻轻拉至背伸位,不可用力过猛,导致意外伤害。穿刺时应严加防范,避免患儿因哭闹等其他原因导致坠床等意外的发生。
穿刺前先用温毛巾轻轻擦拭患儿腋下,清洁皮肤。将无菌治疗巾垫于患儿穿刺侧腋下,应用0.5%碘伏消毒整个腋窝及手臂的1/3[1],待干后进行穿刺。留置后保持腋下清洁干燥,避免呕吐物及分泌物污染,3M透明敷料至少每3天更换1次,若穿刺处出现渗血、渗液时应立即更换贴膜,消毒时棉签沾取碘伏不宜过多,防止消毒液通过穿刺针眼进入血管,引起化学性静脉炎。如穿刺点出现红肿、针眼扩大、静脉硬化等异常时,应立即拔除留置针,常规消毒,并用50%硫酸镁湿敷。如果穿刺部位出现硬肿,可粘贴水胶体敷料减压。如患儿需长期输液,连接管及头皮针需每24 h更换1次,肝素帽常规消毒。
腋静脉位置相对隐蔽,腋窝组织松软,少量渗液时不易发现。因此,责任护士应加强巡视,经常对比、触摸两侧腋窝、腋下至腰际间范围的质感,观察测量两上臂的周径,以便及时发现渗漏[2]。当液体外渗时,应立即拔除留置针,用无菌棉球按压2~3 min,然后常规消毒皮肤,用50%硫酸镁湿敷,外敷塑料薄膜以减少硫酸镁的蒸发。如果皮肤红肿,可用喜疗妥外用,然后将患肢抬高,制动。
穿刺时留置针角度不宜>30°角,以免误入腋动脉。若误入动脉,则回血鲜红,呈冲击状,且随动脉搏动一进一出,生理盐水推注有困难,且推注时穿刺点周围发白,腋下局部皮肤呈树枝分叉状苍白,患儿哭闹,应立即拔除留置针,按压穿刺部位5 min以上,按压力度不宜过大,以免造成肢端缺血,见无出血后解除按压。仇淑真等[3]研究的1例腋静脉留置针误置于腋动脉致上肢缺血的原因分析表明可能为冷生理盐水推注致动脉痉挛及局部用力按压暂时阻断动脉血流而引起上肢缺血。我科出现1例误入腋动脉穿刺患儿,由于及时发现并拔除留置针,采取积极护理措施,未发现有不良影响。
留置针反复穿刺易造成机械性静脉炎,患儿输注静脉高营养液以及对血管刺激性较大的液体易造成化学性静脉炎,出现静脉炎后应立即拔除留置针,当天用50%硫酸镁湿敷,可用红外线照射局部5 min/d,直到条索感消失,一般3~4天可以达到效果[4]。入组患儿由于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巡视及时,出现红肿时立即拔管,并采取积极护理措施,因此,未出现静脉炎。
正确的封管方法可以避免导管堵塞,延长留置时间,傅春红等研究显示,封管时用5 mL注射器,取肝素盐水3 mL,严格无菌操作,先脉冲式封管1 mL,再正压封管,即边缓慢推注剩余药液边拔出针头,留置针套腔内充满封管液,可避免血液反流,减少堵管发生率,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我院留置针封管时用2.5 m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2.5 mL,先采用脉冲式封管,剩余1 mL时正压封管,拔针时应边推边退,避免负压造成血液回流,导致堵管。
新生儿静脉血管壁较薄,管腔窄,留置过程中易造成管壁机械性损伤,经头皮静脉或四肢静脉输注刺激性大的药物,均可引起局部的发红或苍白,发生静脉炎。而腋静脉相对粗直,管壁厚、血流量大、流速快,易于穿刺,可承受长时间输液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且腋静脉位置相对隐蔽,安全性高,可延长留置时间,因此,有研究报道,NICU内患儿静脉留置针应首选腋静脉[5],留置时间较长,患儿不易抓脱,静脉炎发生率较低等优点,但因腋静脉位置隐蔽,不易观察,因此,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做到勤观察,交班清,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发生,应及时对患儿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有效保障新生儿在输液过程中的生命安全。
[1] 黄荣静,赖 峰.双侧腋静脉交替留置套针替代PICC置管在NICU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5):38.
[2] 赵传霞,李晓红,赵希俊.腋下表浅静脉留置针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0,1:81-83.
[3] 仇淑真,刘文焕.1例腋静脉留置针误置于腋动脉致上肢缺血的处理及原因分析[J].全科护理,2013,11(13):1248.
[4] 何秀英,李付小.腋静脉留置针在危重新生儿输注静脉营养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1):93-94.
[5] 胡永群,喻玲芳,陈 瑛.NICU患儿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研究[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11):8-9.
R473.72
B
ISSN.2096-2479.2017.46.105.02
葛志霞,女,本科,河北人,研究方向:新生儿护理(NICU)
本文编辑:张 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