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整合课教学的体会与思考

2017-04-01 00:50:17王娅宁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48期
关键词:免疫学病原生物学

王娅宁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关于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整合课教学的体会与思考

王娅宁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随着医疗事业及教育事业的大力发展,我国现今医学教学模式也出现了质的飞跃,现今对于医学课程教学方面临床教学均是主张采用课程整合的教学方法,较以往传统的“学科”式教学模式而言,“模块”式教学通过结合知识点间所存在的联系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并对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以及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本文现就医学教学中的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两板块开展课程整合教学活动展开探讨研究,并针对其教学模式所得体会和思考进行总结阐述,报道如下。

病原生物学;免疫学;整合课教学

根据我国现今医学院校的教育现状来看,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仍然作为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问题实际解决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往传统的学科式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今医学院校的教学所需,学生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其综合能力的有效提高。为有效贯彻学生综合能力得以高效培养,现今大部分院校主张将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进行课程整合式教学,通过融合独立学科课程间的教学内容来进行实验性教学,不仅有助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还有利于促进其综合素质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具有较为显著的教学价值。本文笔者现就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整合课教学提出一己之见,具体如下所示。

1 增强独立学科课程间的融合性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均的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源于医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及人体寄生虫学等三门独立学科内容整合而来,现今针对其独立学科进行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教师在进行原有课程讲解过程中,在课程教材中常发现有部分教学内容反复出现,例如医学免疫学中的重点教学内容抗感染免疫方面的知识点,却在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的总结部分出现内容概述。此类基础免疫学知识的重复出现,加上其他课程教材内容在缺乏对医学微生物与人体寄生虫的相关比较,会导致学生出现知识混杂,知识体系不完善的现象出现,严重降低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影响其对学科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1]。故医学教育上针对此类教育现象通过增强对应的独立学科课程间的融合性来进行课程整合,通过划分好各学科通识概念分界线以及寻找各知识点间所存在的关联性及逻辑关系进行结构完善,将原有实验项目所存在的概念不明、理论性强以及缺乏概念实验认证的缺点进行完善,同时结合学科教学整合内容参照临床病原学检查流程及“郭霍法则”进行综合实验性设计,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还有利于帮助其明确学科概念,间接性提高学生学科综合素质水平。

2 合理的教材设计是课程整合的核心所在

众所周知的是合理的教材设计是促使课程教学活动高效展开的关键所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整合课教学也不例外。根据目前其教材体例设计能看出基本是以绪论、医学免疫学基础、医学微生物学基础、人体寄生虫学基础、病原生物各论、免疫病理、免疫治疗与预防、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检测技术进行分布划分,后进行相应的内容撰写。其中,绪论部分是以讨论病原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间的关联性为重点内容;医学免疫学基础主要讲解免疫系统如何组成及疫分子、免疫细胞功能等;医学微生物学基础课程主要撰写细菌、病毒形态的生物学性状、感染病机及预防原则等……[2]。上述教材内容的设计基本是基于原有三门课程教学内容基础上进行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整合课教学内容编排,其教材囊括知识的完整性,对促使学生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对确保其学习的循环递进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3 联合课程内容组织教学活动,提高课堂高效性

衍生出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整合课程的相关独立学科任课教师应当结合其学科教学内容来进行综合性教学,同时学科间的任课教师应当秉承教育者最为基础为学生服务的原则,来积极参与整合课程内容的教学过程中,除此之外,任课教师在进行实验内容设计时,对于涉及病原学及病原学免疫诊断等相关内容的实验需结合此专业课程教师一同参与设计,确保其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及科学性,以达到教师课堂教学高效性的最终目的[3]。

4 积极运用病例设置比较教学模式

对于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整合课程教学课程设计通常是以宿主感染的器官、系统为主并结合微生物与寄生虫的教学内容为主要编写原则,为任课教师课堂教学中提供合理的感染病例进行分析讲解,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程度和理解能力[4]。例如,在进行消化道病原体这一内容讲解时,教师通过分析临床表现相似的不同消化道病原体间的异同点,例如抗感染免疫、病原学检查、影像学表现等多方面,来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人体存在的常见寄生虫病会出来的较高误诊率。由此可知,积极运用病例设置比较教学模式加以整合课堂教学中,有利提高学生对病原生物的理解能力。

5 结 论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两门医学课程中应当高效运用课程整合教学模式开展一些列教学设计及活动开展,利用课程整合内容进行教材设计来开展相应的实验教学活动,同时结合病例设置比较教学模式加以运用,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病原生物及免疫学课程的认知能力,还有助于指导其占据课堂学习主体地位,对全面提升学生学科综合素质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望采纳。

[1] 殷祎隆,聂 蕾,赵 晋.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整合课教学的体会与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7(1):8-11.

[2] 王美莲,王 斯,曹雅明,等.PBL教学模式在病原生物学、免疫学及感染病学课程整合改革中的探索与实践[J].微生物学杂志,2012,32(4):106-109.

[3] 张 敏,杨锦荣.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教学改革与探讨[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1(07):557-558.

[4] 刘如意,任会勋.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课程整合教学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06):1032-1034.

R47

A

ISSN.2096-2479.2017.48.193.01

刘欣悦

猜你喜欢
免疫学病原生物学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当代水产(2021年8期)2021-11-04 08:48:54
《现代免疫学》稿约
现代免疫学(2021年5期)2021-10-11 00:30:24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现代免疫学》稿约
现代免疫学(2021年2期)2021-04-01 03:08:56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猪业科学(2018年4期)2018-05-19 02:04:50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的采集和分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