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2例患者实施俯卧位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

2017-04-01 00:50:17李玲娣冯敏妍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48期
关键词:综合症低氧血症

李玲娣,冯敏妍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

总结2例患者实施俯卧位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

李玲娣,冯敏妍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

目的对2例接受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以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2例接受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例为急性胰腺炎致严重低氧血症患者,1例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给予两例患者针对性优质护理,分析护理效果,总结护理要点。结果两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期间未见任何不良护理事件。急性胰腺炎致严重低氧血症患者治疗后的APCHEⅡ评分为20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总俯卧位通气时间为35.67 h。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通气期间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波动,相较于通气前未见显著差异(P>0.05);患者通气60 min后的各项血气指标显著优于通气治疗前(P<0.05)。结论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是治疗多种呼吸窘迫症的有效途径,有效的护理对于患者治疗质量的提升意义重大,通气治疗时,术前应做好充分准备、术中应密切监测患者体征变化。

俯卧位机械通气;严重低氧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护理体会

俯卧位机械通气是指通过俯卧式体位来完成治疗的一种通气治疗方式,相较于传统体位的机械通气,俯卧位机械通气可进一步增加患者功能残气量,加速分泌物引流、改变胸壁顺应性,进而实现改善氧合、提升疗效的目的[1-2]。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2例接受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为对象,通过给予患者针对性的优质护理,分析总结了通气治疗过程中护理要点与重点。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收治的2例接受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家属对于本次研究内容均知情同意,在详细了解各项注意事项后自愿签署同意书;本次研究获得伦理会批准同意并全程接受监督和指导。急性胰腺炎致严重低氧血症患者为男性,年龄为48岁,之前从未接受过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为女性,胎龄37周,出生体重2.15kg,剖宫产分娩,出生后24h入院,临床上可见气促、青紫等症状,胸部X线检查可见两肺浸润影。

1.2 方法

给予两例患者针对性优质护理:①术前准备。协助其摆出正确的卧姿,高浓度氧气吸入,必要时加压给氧;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检查管道是否有效固定,通气前120 min停止营养支持,清理胃内潴留物,夹闭胃管;调整呼吸机管道支架位置。② 术中护理。密切检测各项生理指标变化,持续24 h监测动脉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定时翻身防止褥疮,选择合适的翻身方法;根据病情变化给予适当镇静剂,减少耗氧量;通气30 min后,根据患者血气分析结果,调整频率、潮气量等参数,保证通气效果;加强气管插管固定情况检查频率,防止意外脱管等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每间隔30 min检查一次患者呼吸情况,必要时行吸痰处理,保证护理通畅;通过静脉给予营养支持,应及时补充热量、脂肪。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急性胰腺炎致严重低氧血症患者:①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CHEⅡ)[3]。患者在接受机械辅助通气前,首先接受了肺复张(RM)治疗,但氧合指数未得到明显改善;之后,根据患者病情变化给予了其及时的俯卧位通气,实施俯卧位通气后,APCHEⅡ评分显著改善,治疗前,患者APCHEⅡ评分为37分;治疗后,患者APCHE评分降低至20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②俯卧位通气时间。患者总俯卧位机械通气时间为35.67 h,期间未出现不良护理事件。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①血流动力学指标。治疗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HR为113次/min、CVP为8.5 cmH2O、MAP为83 mmHg;通气60 min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上述各项指标值分别为115次/min、CVP为7.9 cmH2O、MAP为85 mmHg。比较可知,通气期间患者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幅度较小,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② 血气指标。通气治疗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PO2为66 mmHg、PCO2为39 mmHg、SPO2为90.00%、PO2/FiO2为235 mmHg;通气60 min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上述各项指标值分别为117 mmHg、PCO2为28 mmHg、SPO2为95.00%、PO2/FiO2为255 mmHg。通气60min后患者各项血气指标进一步优化,比较可知,通气60min后的各项血气指标值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与成熟,作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一种,俯卧位机械通气的临床疗效在临床得到了广泛认可,研究证实[4],其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氧合指标,促进患者病情改善;同时,见效快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同时要注意到,尽管价值显著,俯卧位机械通气过程中仍具有一定的危险性[5],因此,有效的临床护理必不可少。

本次研究数据显示,两例患者在护理期间均未出现任何不良护理事件,护理有效,护理结束后,病情得到有效缓解,住院一段时间后痊愈出院。

综上所述,俯卧位机械通气对于人体呼吸的改善有重要作用,适用范围广,只要术中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有效护理,其可用于多种呼吸窘迫症的治疗中。为保证俯卧位通气治疗效果和效率,应注意以下几点,通气治疗前,充分做好各项护理评估与术前准备,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体征变化、及时动态的解决各类突发问题是保证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

[1] 唐 燕.25例严重低氧血症患者实施俯卧位机械通气的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2):192-194.

[2] 陈军华,肖翠萍,江 燕,等.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机械通气的临床监护[J].护理学杂志,2014,29(13):18-20.

[3] 唐 燕.严重低氧血症患者实施俯卧位机械通气25例的护理体会[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6,22(6):725-726.

[4] 江 燕,陈军华,徐素琴,等.俯卧位机械通气应用于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的效果评价1)[J].护理研究,2014,(28):3514-3516.

[5] 金丽花,蒋玉兰.严重ARDS患者俯卧位机械通气的应用与护理[J].医学临床研究,2013,(11):2279-2281.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48.154.02

李 豆

猜你喜欢
综合症低氧血症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 07:07:36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认识高氨血症
关注夹腿综合症
论“血不利则为水”在眼底血症中的应用探讨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低氧促进hBMSCs体外增殖中的作用
闹闹的“吃什么”综合症
瓜氨酸血症II型1例
裸鼹鼠不同组织中低氧相关基因的表达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及其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