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英
最近几年,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如雨后春笋般滋润着祖国大地,出现了“百花争鸣”现象。尤其是余映潮的板块教学和郭思乐的生本教育,把实在、有效的课堂推向高潮,让我们这些辛勤耕耘在一线的语文教师有些措手不及,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我在观摩学习中看到了一线教师教学中的优点和缺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特点进行了实践,让板块教学和生本课堂进行有效结合,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余映潮老师的板块教学之所以让广大教师接受认可,是因为他的课堂思路清晰,简洁有效。他把课堂上教师不断问问题、学生不断回答问题的问答式沉闷课堂变为教师设计一个主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读书去寻找答案,把繁琐的提问式课堂变为两三个板块就能弄明白的简单式课堂,让课堂教学流程更加清晰简洁,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在余映潮的板块教学中非常注重课堂问题的简洁有效,尤其是他提出的课堂“主问题”的设计。我们教师要研读文本,找出“主问题”即文本中能够统领全文又能激发学习兴趣的问题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如在设计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新型玻璃》的第二课时,我就是抓住“课文介绍了几种玻璃的特点和用途”这个“主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读书,去画句子体会,去发表自己的见解。设计好每一课的“主问题”,才能让学生学得明白,学得深入,学得有趣。这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上的高要求,在设计中要注重学生对文本的学习,对语言的积累。
又如,我在设计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一块特别的石头》时,在学生理解主要内容(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石头的发现、思考和实践考察研究,发现第四纪冰川的伟大科学成果)后,就直接让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李四光爷爷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从文中找到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这个“主问题”就能把文中的问题“李四光对大石头为什么产生那么多问题?”“从李四光这个研究成果中我体会到了什么?”及课后问题“李四光从这块大石头中取得了什么研究成果?”“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李四光取得这个成果靠的是什么?”统领起来。这样教学,学生学得很轻松,对课文也理解得更深入。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课堂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前置性学习和小组的交流合作,具有现代的团队意识。他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课后自学文本上,提倡大量与文本相关的阅读。在课堂上的交流,注重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组的加分减分奖励,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我在设计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小草之歌》时,课堂教学用三大板块完成一节课的内容:活动一:读一读。(1)小组读正确诗歌。(2)小组有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活动二:说一说。(1)说一说你喜欢的诗句,谈体会。(2)小组比赛背一节自己喜欢的诗。活动三:扩展阅读。(1)你还搜集了哪些与本文内容相似的诗歌?(2)老师介绍王宜振的诗《秋风娃娃》,诗集《摇篮里的歌》。这节课学生通过读、说、背的形式掌握了课文内容。扩展阅读,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这样高效、容量大的扎实课堂得到了同行的一致认可。
又如教学《一块特别的石头》一课时,我们可以借鉴余映潮的板块教学,用10~15分钟学习文本,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体现李四光科学品质的句子。如从“时间一长,李四光对这块石头产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来的呢”的句子中,学生知道了李四光爱思考的品质;从“长大后,李四光到英国学习地质学,考察了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冰川,明白了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的句子中,学生知道了李四光勤于实践的品质。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我还扩展了许多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阅读,学生了解了很多科学家的优秀品质,还知道了第四纪冰川的知识,了解了这块石头的作用。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习了文本知识,还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看到以上分析,你一定会发现,一节高效有趣的课堂,不仅需要一个巧妙设计教学过程的教师,还需要学生课前充分预习,对课堂教材熟悉,能够随时质疑问难,进行举一反三的阅读。板块教学的设计思维正好是教师课前所做的准备,生本课堂的前置性作业(即预习)是学生上课前所做的准备。这样的结合,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能使学生深入文本挖掘阅读资源,让自主阅读落到实处。
余映潮的板块教学让繁琐无趣、沉闷的课堂变得简单清晰,重点难点突出,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至高追求。根据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训练的过程,包括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训练。教学目标是否明确,主要指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目标是否明确。需要教授哪些知识,进行哪些语文基本功训练,每一项知识、训练达到什么程度,都应十分明确、具体。因此我们在课堂设计上应该遵循这些要求,将课文内容和单元训练进行有效结合,归纳成几个部分进行课堂教学。
如在设计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心中那盏灯》时,我根据这个单元写人的文章,让学生体会父亲用爱心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我在设计第二课时时,把教学分成四个板块:活动一是温故知新,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文生字新词,为进一步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掌握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活动二是走近父亲,体会父爱。通过学习对父亲做冰灯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体会深深的父爱,并让学生明白写人的方法是通过人物动作、语言描写来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活动三是说说自己心中的父亲,联系生活实际,推己及人,想想父亲为自己做了什么,让学生通过父亲的动作、语言来表现父亲对自己的爱。活动四是积累父爱的名言、诗歌。让学生在上这节课前,通过上网、学校阅览室去阅读与父爱相关的内容,扩展知识,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在小组内分享,在课堂上自信表达展示。这样一看,清晰明了,自己教起来简单,学生学起来也容易。
所谓“生”指的是学生。课前预习以学生为主,即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是“生本”理念中的自学,学生需要完成课前的预习任务即前置性作业。
如在学习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奇异的植物世界》(第一课时)时,学生预习需要读课文2遍,画出生字词语,利用拼音读正确生字词语,并借助字典给生字组词,积累相关好词好句。这些内容学生都能轻而易举地去完成,在课堂上展示时,他们信心满满。但也会有粗心的学生犯错误,比如“摘”字里面的“古”字,容易写成“八”字和“口”字。在课堂展示时,师生的评价,会让他印象深刻,同时其他学生也会及时改正。学生读错的字词也能及时在课堂上得到纠正。学生的“学”就很好地促进了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了以“学”促“教”的目的。
又如前面《小草之歌》的前置性作业,我是这样设计的:(1)读课文三遍,做到正确流利。(2)预习生字词,在文中画出生字词语,在预习本上给每个生字组两个词语。(3)思考诗歌每个小节写了什么。(4)背诵自己喜欢的一小节诗,仿写赞美小草的一节小诗。(5)阅读与这首诗歌相似的诗词或者作者写的其他诗歌。学生不仅在家认真阅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还进行了思考、积累和仿写训练,阅读了大量的诗词。而且,在课堂上还能滔滔不绝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对学生进行了扎实的语言训练。
以上是我在语文研究实践中获得的一些关于板块教学与生本课堂的认识与做法,现提出来希望能够与大家更好地改进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真正做到让学生学得开心快乐,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