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艳
[摘 要]依据高职院校的教育属性以及环境保护的行业属性,高职环保人才培养的利益相关者是多方面的。通过多维分析法,确定了高职环保人才培养的权威利益相关者、核心利益相关者、紧密利益相关者、边缘利益相关者等角色定位。
[关键词]高职环保人才培养;利益相关者;角色定位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7080
1 问题的提出
从高职院校的教育属性来看,作为一种非营利性组织,高职院校的每一个人或每一类人(如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都不能获得学院的剩余利润,都不能对其行使独立控制权,高职院校只能由利益相关者共同控制。因而,高职院校是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其人才培养无法回避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从环境保护的行业属性来看,与其他行业不同,环保行业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是一种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写入党章,国家非常重视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当前,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更进一步地向中小城镇及农村推进,环保机构下移,相应地对高职环保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大。同时,目前环保产业的内涵和外延正在发生变化,相应地影响高职环保人才培养的利益相关者因素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但是从目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现有的研究只是零散地提到了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等利益相关者合作模式,缺乏专门从利益相关者视角解决高职环保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这两方面的研究都不多。现有研究的不足为本研究留下了空间,研究出影响高职环保人才培养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定位势在必行,这不仅是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的内涵式发展。
2 高职环保人才培养利益相关者的核心概念及分类依据21 核心概念
(1)高职环保人才培养。从人才层次上看,高职环保人才属于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区别于中职层次(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应用型本科层次(应用性本科职教人才)、研究型本科层次(研究性本科学术人才)的专科层次人才。
从人才内涵上看,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10号)文件精神,高职环保类专业主要包括: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农村环境保护、室内环境检测与控制技术、环境工程技术、环境信息技术、核与辐射检测防护技术、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评价与咨询服务、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清洁生产与减排技术、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技术,等等。高职环保人才培养应是与以上专业相关的人才培养。
(2)利益相关者。弗里曼在1984年对利益相关者进行普遍性定义,即“利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上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能够被组织实现目标的过程影响的人”。[1]受弗里曼思想的影响,将利益相关者引入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研究的最具代表性人物是美国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前院长亨利·罗索夫斯基,在The University—An owners Manual一书中,他提出了大学“拥有者”概念,指那些与大学有密切利益关系的人——大学的利益相关者。[2]文章认为高职环保人才培养的利益相关者是指对高职环保人才培养有一定“投入”和“受益”基础上的具有一定影响的各类主体(个人或群体)。
22 分类依据
文章根据多维分析法来对高职环保人才培养的利益相关者进行角色划分。多维分析法是由美国学者米切尔和伍德提出来的,即从合法性、紧迫性和权力性三个维度进行利益相关者分类。主要方法是從合法性、紧迫性和权力性三个属性上对可能的利益相关者进行评分,然后根据分值的高低来确定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以及其类型。[3]所谓合法性,是指相互之间具有合法来源的利益关系;所谓紧迫性,是指相互之间具有紧迫感的利益关系;所谓权力性,是指相互之间具有足够影响力的利益关系。
根据以上划分依据,高职环保人才培养的利益相关者可分为权威利益相关者、核心利益相关者、紧密利益相关者、边缘利益相关者等。权威利益相关者及核心利益相关者在高职环保人才培养中具有较强的合法性、紧迫性和权力性,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起决定性作用,但权威利益相关者有政策导向的权威性;紧密利益相关者与高职环保人才培养有密切的联系,拥有合法性、紧迫性和权力性三项属性的两项及以上;边缘利益相关者与高职环保人才培养联系不是非常紧密,但有一定的关联性。
3 高职环保人才培养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定位
31 权威利益相关者
权威型利益相关者具有合法性、紧迫性和权力性,他的需求必须得到首要关注并及时得到回应。[4]高职环保人才培养的权威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立法机构等。具体来说,与高职环保人才培养息息相关的政府机构主要包括国务院、教育部、环保部、人社部、财政部、省人民政府、省教育厅、省环保厅、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等。权威利益相关者主要通过立法、颁布政策文件、财政拨款等方式对环保类高职院校进行指导。权威利益相关者对高职环保人才培养进行宏观管理、综合协调、统筹规划等。
目前,与高职环保人才培养息息相关的最新政策文件有《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4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5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中发〔2010〕12号)、《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教发〔2014〕6号)、环境保护部《关于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实施的意见》(环办〔2013〕38号)等,以及省教育厅、省环保厅等地方政府下发的一系列政策文件。这直接影响环保类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等。
在我国,政府充分发挥规划、监督、管理、协调、服务等功能,通过生均拨款、重点项目建设等措施,直接控制高职院校的主要办学经费来源。同时,我国环保高职教育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中央集权管理(部分职业院校直属环保部)、地方环保部门管理、省部共建管理等管理模式,与政府环保职能部门联系相对紧密,行业型高职院校居多。但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和绿色制造人才需求的增多,还需进一步加强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和合作。
32 核心利益相关者
高职环保人才培养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为教师、学生。清华大学著名校长梅贻琦先生指出:“所谓大学,非大楼,有大师之谓也。”教师是高职环保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从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性、影响力、紧迫性等三个维度来分析,教师都处于高职环保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是“主动型利益相关者”,即教师(特别是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对高职环保人才培养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都有绝对的主动控制权,对高职环保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起着关键作用。
学生是高职环保人才培养的对象,是高职院校存在的理由,也是人才培养的直接受益者。环保高职教育的质量水平直接反映在环保高职学生的成长、就业、创业等方面。按照高职环保人才培养的利益相关者规律来讲,学生应该处于主动地位。但是,结合目前高职环保人才培养的现实情况,从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性、紧迫性、影响力等三个维度来分析,学生属于“依赖型利益相关者”,即学生对高职环保人才培养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影响力有限,处于被动状态。[5]这种状态有待改善。
33 紧密利益相关者
高职环保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低最终是由用人单位来检验的,但与本科及以上层次教育不同,高职院校的用人单位更多的是行业产业、企业等。因而,高职环保人才培养的紧密利益相关者为环保产业、企业等,具体如下:①环保产业单位:“十三五”时期,我国环保产业投资额将实现突破,预计超过15万亿元。到“十三五”中期,环保产业投资在GDP中的比重预计接近3%;到“十三五”后期,环保产业投资将突破3%,产业发展重点由环境污染控制转向环境质量改善。毕业生在环保产业单位主要从事环保设备生产、销售、服务等;②工业企业单位:随着清洁生产的持续推进,工业企业所需的环境保护岗位越来越多,主要从事清洁生产、排污节能等工作;③环境服务及技术咨询机构:近年来,环保服务业作为新兴服务行业不断被广泛看好,环境咨询、环境监理、环境监测等第三方服务的崛起使得环保产业前景更加明朗。毕业生在这类岗位主要从事环境设计、环境咨询、环保设备运营服务等。除以上三类以外,也有少数毕业生在政府部门主要从事环境管理与规划、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等工作。
但是,目前高职环保人才培养的紧密利益相关者的角色还未真正扮演好,高职院校与环保产业、工业企业等用人单位的紧密联系还有待加强。
34 边缘利益相关者
高职环保人才培养的边缘利益相关者为学生家长、校友、捐赠者、市民、媒体、银行等。这类利益相关者能为高职环保人才培养提供各种办学资源,但联系并没有前几类那么紧密,有些是通过间接作用产生影响的。学生家长作为教育的购买者,其利益诉求基本上是通过学生来反映的,也基本与学生是一致的,但与高职院校的联系相对没那么紧密。校友、捐赠者作为环保高职院校的潜在影响力,对高职环保人才培养产生了一定影响,校友、捐赠者的正面宣传、帮助就业、增加办学经费等作用不可小觑。市民、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对高职环保人才培养产生了一定影响。市民的口碑、媒体的报道可以影响高职院校的招生、就业等。银行主要在办学经费方面与环保高职院校有合作,包括工资发放、办学经费贷款等,也是高职环保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边缘利益相关者。
文章列举了与高职环保人才培养联系相对紧密的几类利益相关者,但还有其他一些利益相关者,这有待更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杨瑞龙,周业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129
[2]胡赤弟,田玉梅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10(6):15-19
[3]陈宏辉,贾生华企业利益相关者三维分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4(4):80-90
[4]汤燕利益相关者视域下高等教育评价主体分析[J].中国培训,2016,(12):79-80
[5]柏檀,周德群高等教育質量的利益相关者动态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86(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