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芳
[摘 要]在高职院校中设立地方文化课程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很好的途径。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地方文化课程受到了不少制约。针对这一困境,将地方文化课程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提升学生对于选修课的兴趣;加强地方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加强地方文化课程的教学方式改革;加强地方文化网络课程的开发。
[关键词]高职地方文化课程;选修课;教学方式改革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7073
1 前 言
在全球化趋势下,虽然在经济发展上越来越互相融合,互相依赖,但是在对于地方文化的问题上,大家却一致认同地方文化作为人类几千年精神文明的产物,必须得到很好的保护和支持。正如20世纪80年代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佩雷斯·德奎利亚尔指出说:面对人类辉煌的历史和不可预知的未来,发展再也不能被看作一个单一的、整齐划一的、直线的路径。如果这样做,不可避免地将会忽略人类的文化多样性和不同的文化经验,从而限制人类的创造能力。[1]目前,国内很多地方成立了地方文化研究机构,专门研究地方历史和民俗,尤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倾注了大量的财力和精力。著名民俗学学者陈勤建教授曾经说过:“我们民族文化的DNA,存在于民俗、民间文化之中。”[2]在这种背景下,一些高校率先开设了地方文化课程,对于地方文化的研究起到了很好的理论支撑作用。高职院校大多是为了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而设立的,为此,不少学校也在近几年开设了地方文化课程,大多是作为选修课程来开展。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得到迅速的发展,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均有较大的提升,尤其是在订单式教育方面做得非常成功。从大学生毕业后就业的情况来看,高职毕业生由于技术过关、专业素质能力强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喜爱。然而,在职业素质方面、人文素养方面、可持续发展方面却普遍不如本科毕业生。不少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了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高的相关性。传统文化中的各地地方文化是民族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土壤,也是大学人文学科课程建设的重要素材和依据,更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宝贵资源。[3]因此,在高职院校中设立地方文化课程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很好的路径。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地方文化课程受到了不少制約。笔者将对高职院校地方文化课程的困境和出路进行分析。
2 高职院校地方文化课程的困境
21 作为选修课的困惑
高校选修课虽然被定位为承担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任”,但是在学校课程设置上的地位有待改善。目前高校选修课程通常分为两类:①专业选修课,也称指定选修课,指学生须在所学的专业领域内从一组课程中选取其中的几门;②非专业选修课,也称公共选修课,课程的选择则不受所学专业的限制,在全校范围内可完全自由选取。[4]地方文化课程在一般的高职院校中往往属于公共选修课。公共选修课是面向全校的,因此公共选修课的考勤、纪律和考核一直是老师难以进行管理的问题。并且,公选课的开课老师经常会因为选课人数是否达到标准人数而放松教学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不重视导致缺勤、迟到、早退、课堂上玩手机吃东西等现象屡屡发生。基本上所有高校对于选修课的管理相对专业课来说都比较松弛。选修课的时间选择也往往在下午或晚上。对于不少大学生来讲,选修课的意义在于学分的获取。综上所述,选修课的困惑来自学校、来自任课老师也来自学生。如果要走出困境,三个方面都必须加以改进。
22 公共选修课程不够吸引人
虽然一些院校极少数课程属于“一课难求”的现象,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体育类、艺术类等课程较受学生欢迎。文化类课程因为理论性强而容易被大学生所忽视。尤其是文化类课程由于本身涉及历史知识较多,不为大学生所接受。网络时代的背景下,很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能从网上轻易搜索到。并且,在网络上有许多写得生动活泼的历史书籍,比如《明朝的那些事儿》等,如果老师还是采用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方法,势必无法吸引大学生的兴趣。
23 地方文化课程在考核上存在一定困难
文化类课程由于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往往是以“老师讲学生听”的方法进行教学,期末考核也主要是以提交论文、调查报告或开卷考查为主。目前网络发达,学生要拼凑一篇数千字的论文或调查报告并非难事,任课教师也很难去检验其抄袭率。因此,选修的学生大多不会主动学习,任课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也不够积极。选修课的考核在大学里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任课老师和学生都对考核内容和方式比较随意。
24 学校对于学生选课管理不够完善
由于现在大多数选课都是通过网上进行,系统的完善程度往往影响着学生的选课。一些学生由于使用电脑不方便使得无法按时完成选课;一些系统不允许教师上传较多的内容简介,导致不少学生根本不了解该课程的内容和意义;一些学生错过了选课时间很难再次选择,尤其是不少学生对于学校选修课的计划和程序表示疑惑。
3 高职院校地方文化课程的出路
31 将地方文化课程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于选修课的兴趣 高校的选修课往往很难维持很久,一门课程的教学资源由任课教师辛苦开发出来,但是往往没有开课几个学期就因为没人选择而被人所遗忘,从一定程度上说,对老师的积极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如何让课程为大家所熟悉所喜欢无疑是选修课一个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通过多方面的改革和努力,将地方文化课程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实现地域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能有效提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效能。[5]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广博,地方文化课程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进行宣传和教育。例如,笔者在地方文化课程教学中,结合高职院校实际,通过学院每年举办的技能节这一平台,举办以“地域文化”为主题的比赛活动。一方面宣传了掌握地域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由此激发了大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同学们自己在网络上搜索资料,自己制作PPT并准备材料到最后上台演讲,一系列的步骤能大大提高高职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了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有很大的帮助。
32 加强地方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
高职地方文化课程属于人文类课程,课程内容囊括了哲学、史学、教育学、社会学、宗教学等不同学科,教学内容主要有思想文化、艺术文化、科技文化、宗教文化、教育文化、商业文化、军事文化等。人文类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是教授完整的人文科学知识与人生素养,这就意味着在采用教学方法上应该以“讲授法”为主。并且,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接受程度可能会略逊于本科大学生。因此,地方文化课程的改革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更新教学内容,能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用现代人的思维来解读历史无疑能更加为高职大学生所接受。这就需要地方文化课程教师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当下年经人的想法和理念,使用大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对历史进行阐释。例如现在不少大学生热衷于电脑游戏,网游已经成为一种大学生社交、娱乐甚至是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媒介。作为为学生传道授业的大学教师,应该以全新的理念去看待现代社会,网络已经深入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网游虽然也有可能使人迷惑甚至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但是正如西方谚语所说:“任何的硬币都有两面。”事实上,网络游戏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手段,其实也是道德文化最好的宣传、教学和模拟手段,是一种新兴网络文化。通过合理的游戏情节设计,可以向游戏玩家宣传民族文化与社会公德,可以增长玩家的知识,锻炼玩家应变能力,网络游戏已成为传统文化得以传播的有效方式。[6]网易就曾经围绕《西游记》大做文章,推出了《大话西游》《梦幻西游》《快乐西游》等几款西游记题材的游戏。作为地方文化课程的任课教师,完全可以通过游戏作为一个切入口来解读传统文化,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3 加强地方文化课程的教学方式改革
在高职院校中,地方文化课程基本上属于公选课。并且,高职院校特别重视与行业接轨,注重订单式的培养模式。因此,在课程上设置上一般将地方文化课程安排在下午或晚上,公共选修课和普通课程的安排有一个很大的区别,那就是普通课程往往是两节课作为一个单元,而公共选修课是以三節课为一个单元的。虽然只是多了一节课,但是如果站在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就会发现有很多问题。从教师的角度来讲,连着三节课都充满激情地讲述同一门课程内容无论从体力上还是情感上都有点勉为其难,因为人文课程需要教师充沛的情感输出。从学生的角度讲,连着三节课都听取同一门课程容易产生审美疲劳。然而,地方文化课程和那些艺术类、体育类课程不一样,艺术和体育类课程非常注重实践,因此学生会比较乐于接受三节课上同一门课程。地方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非常广泛,涉及文化的方方面面,有些方面如文学、教育、饮食等因为从小就有涉略所以比较熟悉,就算组织讨论也能说出一些内容来。但是有些内容例如宗教、科技、商业、非物质文化等,如果不是特别关注,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是很难讨论出什么结果来的。并且,选修课对于大学生来讲,往往是以一种放松的态度来学习的,如果再布置很多作业要求看诸多课外书,不太切合实际,也不利于选修课的长期发展。因此,必须在这中间取得一种平衡,一方面,让学生在三节课中不至于产生审美疲劳,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学习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课外准备一些资料,自己制作PPT,自己到讲台上给同学讲一种地方文化,比如就浙江来说,金华的同学可以讲讲义乌的“红糖文化”、绍兴的同学可以讲讲“黄酒文化”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找资料、做课件、上讲台等过程,本身就提高和培养了高职大学生自学和展示自我的能力。并且,在教师讲了以后穿插学生的演讲,缓解了学生的审美疲劳,也因为是自己同学的演讲反而引起大家的关注。
34 加强地方文化网络课程的开发
目前,随着网络的普及,很多高校开设了网络课程。2015年,“互联网+”被纳入国家战略,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被寄予厚望。“互联网+教育”也因此迎来新的机遇。[7]高等教育也以MOOC为平台,推出了许多课程。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高等教育的移动化应用相比互联网的其他细分市场更具活力。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开发网络课程。这对于选修课教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地方文化课程教师要充分把握机会,认真进行网络课程的开发和研究,精心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合理编排慕课内容。慕课内容的编排通常要遵循注意力集中的原则,通过对知识点的精炼与碎片化加工,控制视频时长在10~15 分钟,从而保证高效的学习效率,同时便于学习者在移动环境下学习。[8]
注释: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编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全面发展[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1
[2]颜星,田景春,何光文地方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浅谈传统文化课程资源的构建[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71
[3]钟舟海,钟育楠,王敬华浅论地方文化资源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8(4):45
[4]高秀蓉大学选修课现状之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1):88-89
[5]张音宇内涵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转型[J].职教论坛,2016,(26):38
[6]任建东网络游戏与传统文化的传播[J].伦理学研究,2010(6):111
[7]云亮,赵龙刚,李馨迟智慧教育: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大转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28
[8]彭常明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一般结构与学习案例研究[D].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2014: 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