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角度浅谈父亲教养研究

2017-04-01 21:41李颖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教养方式

李颖

摘 要 以往我们通常是从母亲的角度来研究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而对于父亲教养方式的研究及其应用则相对较少。本文主要探讨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其中主要讨论如何利用父亲教养方式的特点促进幼儿的发展。

关键词 教养方式 父亲教养方式 母亲教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C912.6 文献标识码:A

教养方式(parenting styles)主要是指父母在对子女进行抚养和教育的日常活动中传达给子女的态度以及由父母行为所创造的情感氛围的集合体。在童年早期或学前阶段,幼儿的生理和认知发展远未成熟,父母作为主要照看者对于幼儿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美国研究者区分出四种典型的父母教养方式类型,即权威型/专制型(Authoritative parenting style)、民主型(Democratic parenting style)、放任型(Permissive parenting style)、忽型型(Neglect parenting style)。盡管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这些类型的划分依据得到了验证,但是目前有关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发现仍然很难明确地将个体划分为某种教养方式类型。此外,并不是父母的某种教养方式就会塑造出某种类型的儿童。实际上,儿童的气质也会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二者是交互作用的。例如,陈陈(1996)对3-6岁的学前儿童的调查显示,儿童的气质类型显著影响父母的教育方式。此外,父母教养方式所具有的文化意义被社会接受又或是拒绝,能够反映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父母教养方式是如何影响幼儿的。例如,孙可平(2012)在探讨中美不同文化背景下儿童对“虎妈”的意义理解中发现,美国儿童比中国儿童更加认可权威。然而目前,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对象主要还是面向母亲,并长期使用母亲教养方式的测量作为父母教养方式或家庭影响的数据来源。其实,在同一个家庭当中父亲教养和母亲教养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诚然,父母教养方式也很可能存有差异之处。

1父亲教养与母亲教养的情感表达差别

首先,父亲教养在情感表达或情感依恋关系上弱于母亲教养。例如,王世嫘(2013)使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VU),以大学生为对象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父亲教养在“情感温暖-理解”和“拒绝-否认”这两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低于母亲教养,而父亲的"惩罚-严厉"这一因子显著高于母亲教养。这个结论与我们大多数家庭当中“慈母严父”的教养模式相匹配。再比如刘国艳(2008)的研究显示,父母在采用接纳、惩罚和拒绝等的维度上存在教养方式的差异。母亲会更多采用接纳的教养方式,而父亲对幼儿的教养方式更多采用的是拒绝和惩罚。

2不同性别的儿童父母的教养方式的差异

对于不同性别的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别会比较明显。以考察“父母控制”这一因素为例,B. F. Piko · M. A ′ .Bala′zs(2012)对匈牙利地区的2394名中高年级(7年级-12年级)的学生研究显示,母亲会对女儿给予更多的控制以及责任感的培养,母亲会选择权威性教养方式,父亲亦然;而对于儿子的教养,Farah Jabeen and M. Anis-ul-Haque(2013)在对194名12-15岁的儿童及其家长的调查中发现,父亲常常会选择权威型教养方式,母亲则会选择允许纵容型教养方式。在实际生活中,男孩子会从父亲身上学到责任、胆识与气魄,会更具有男子汉气概;女孩子在与父亲进行互动时则会学习如何同异性交往,更具有女性美。父亲的纪律性、独立性和承担生活压力的能力都为儿童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造成父母教养方式出现差异的可能是因为:首先,因为父母的社会角色不同。有些父母教养方式比较一致,有些则是相互补充,这就说明在家庭当中存在教育角色的分工。母亲给予幼儿的更多是生理上的照顾与关心,而父亲更多是负责幼儿的教育问题,相对于母亲的基本照顾,父亲会更多地带孩子参加社会活动、指导孩子的学习。因此,父亲教养缺失就意味着家庭中某种教育角色的缺失或教育职能的不足。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单亲家庭的教育偏激现象。与此同时,在新时代背景下,女性更多进入职场工作,父亲也更多参与家庭养育。因此,我们需要对父亲教养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父亲教养方式的主要类型是否与母亲教养相似。同样是情感表达,如考察"温暖-理解"(EMVU)这一维度父亲教养和母亲教养的得分是一样的吗?同样都是惩罚,父亲和母亲在"惩罚"(EMVU)这一维度上是一样的吗?此外母亲教养与幼儿的安全感相关联,而父亲教养更多与幼儿的社会信念或价值观有关。幼儿与父亲之间保有一定的情感联系会帮助幼儿在日后有更好的表现:认知发展水平更高或更具有社会竞争能力。而且在父母共同养育中,父亲在亲子互动中对幼儿表现出的生理照顾以及温暖关怀都会降低婴儿认知迟滞的可能性。

3父亲教养研究的思考

在研究方法上,以往研究大多使用问卷和行为观察取样编码方法进行研究。无论何种测量方式,对于父亲教养的测量维度大多与母亲相同。例如,Alyssa和Stephanie(2015)对父子活动的拼图任务进行行为编码时,采用的是《支持行为编码表》,包括以下四个维度:(1)父亲是否能根据儿童的需要对任务进行干预和调整,为孩子创造机会迎接挑战;(2)父亲能否在儿童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给予鼓励、给予积极暗示或提出建议,并随时可以为孩子提供帮助;(3)父亲能否站在儿童的角度做出灵活的调整,努力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务;(4)父亲能否跟随孩子的步伐,提供更多机会让孩子选择,强调孩子的主导地位。这些维度与母亲编码的维度侧重点不同,原因在于父亲与母亲本身在性格等的方面会有差异,自然体现在对幼儿的教育上也会有差异。举例来说,尽管父母都“惩罚”这一维度上的评价,但在这一因素上,父母在各自的教养方式中的所占比重有所不同:父亲的第二个因素是惩罚,而母亲的第二个因素是过干涉、过保护,第四个因素是惩罚。由此可见,需要研制更适合评价父亲教养的问卷和编码提纲,从更多维度、更多有利于评价父亲教养的维度进行测量。

猜你喜欢
教养方式
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幸福感的影响
不同的教养方式对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影响
留守初中生看护人教养方式对问题行为的影响:自控能力的中介作用
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