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大户“没钱赚”总想退租别处干

2017-04-01 16:58
农业知识·百姓新生活 2017年3期
关键词:大户早稻种粮

“我家的玉米和黄豆刚收获完,这几天我正忙着旋耕土地,准备种小麦。”安徽省太和县原墙镇种粮大户周红旗告诉记者,他流转了35公顷地,去年受特殊天气影响,粮食产量减产得厉害。“减产直接导致种粮效益下滑,整体算下来一亩地亏200元左右。”他说。

种粮效益的增与减,直接影响种植意愿和粮食产量。记者近日赴皖黑粤赣吉鄂湘等地的粮食主产区,深入田间地头,走访数十位基层干部和种粮大户。他们普遍反映,受产量减少和价格下跌等因素影响,去年的种粮效益出现下滑,一些地方亏损严重,大户心态呈消极观望、减租退租和安全感低等特征。

减产价跌致局地亏损严重

又到秋收秋种时,全国各地一片繁忙景象。然而,当和记者谈及去年的种粮“效益账”时,种粮大户们的心情略显沉重,减产和价跌备受他们关注。

安徽、黑龙江、江西等地一些种粮大户均遇到减产的“烦恼”。黑龙江省富裕县龙安桥镇种粮大户袁凤波去年经营了近200公顷地,种植以玉米为主。“现在看667平方米(1亩)地收400千克,往年是650千克,减少了250千克,咋能不赔钱。”他说。

袁凤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玉米潮粮按每千克一元、每公顷按7500千克算,毛收入是7500元。加上补贴约2000元,毛收入约9500元。现在包地是每公顷6750元,加上种子、化肥等4100元,成本约1.1万元,“1公顷地要赔1500元,我有近200公顷,赔的钱就得30万元”。

影响种粮效益的还有价格下跌。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水步镇种粮大户易家明租了10多公顷水田,前年早稻6月底收割卖3.2元/千克;前年晚稻10月底卖了3.26元/千克。去年早稻分了两批卖,第一批4公顷地,大概卖3.2元/千克,卖的是干谷;第二批碰上天气不好,没有地方烘干,只好卖湿谷,价格只有2.1元/千克,“这个肯定亏本,但亏本也得卖呀,湿稻谷也没地方存放”。

易家明说,以去年早稻计算,辛苦劳作大半年,他和两位家人共赚5920元,如果出去打工,他们三个人半個月就能赚回来。“这里的生活成本约2000元/月,如果除掉六个月的生活成本,我种半年早稻倒贴6000元左右。”他说。

记者从江西省价格成本调查监审局了解到,为掌握江西省2016年早籼稻生产成本收益情况,该局对省内30个县(市、区)的266户调查户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去年江西省早籼稻单产、价格、成本及利润齐降,其中价格降幅较大,利润缩水严重。调查户已出售的早籼稻平均价为2.42元/千克(大部分为粮贩上门收购价),同比降4.96%,已连续第二年下降。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联圩镇种粮大户熊反生在外租田十多年了,去年在宜春市奉新县租了60公顷田。早稻种得不多,主要是一季晚稻。早稻亩产400千克,卖了2.2元/千克,一亩毛收入800多元,基本上没钱赚。

“去年种田天灾严重,早稻雨水太多,晚稻没有雨水,太干旱,稻子不结实,空谷较多,大概减产20%左右,而且稻价也低。”熊反生说,这样下去,种田的人可能都要上岸了。这几年,种田最好的年份是2012至2013年,2014年也还可以,稻谷价在2.8元/千克左右,去年已降到2.2元/千克,500千克稻谷就要相差300多元。“去年这个形势,种得多亏得多。”熊反生说。

种粮大户现“减租退租”窘境

记者发现,当前种粮大户心态呈多个特征,其中包括“消极观望”。与前几年种粮效益稳定时大户积极投资不同,不少种粮大户看淡前景,有的甚至不敢投入基础设施和购置农机。

“我现在是不敢做,也没精神做,但是又不得不做。”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一位种粮大户无奈地告诉记者,现在合同毕竟还剩下两年,那就先看看再说吧。他现在有三台拖拉机,还有插秧机,农机的投资就超过30多万元。“按照以往的年度,这两台拖拉机都到了该更换的时期了,但是看到现在这个粮食行情,我不敢再继续卖旧换新,两年后还种不种田都很难说。”

记者了解到,亏损导致大户出现缩小规模或放弃耕种现象。安徽省农委种植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受2015年和2016年粮食种植效益下滑影响,部分经济承载能力较弱的种粮大户表现减租和退租意愿。“我周边的种粮大户前年还有扩大规模的,去年效益不行了,有不少退耕或缩减规模的。”安徽省阜阳市一位种粮大户说,“我也准备逐年缩减流转规模,去年退了约6.67公顷。”

袁凤波表示,去年这种情况下,今年只能改种别的作物了。明年计划压缩耕地面积,从现在的近200公顷压缩到30多公顷左右。现在面积大,但干得不精细,今年准备少雇佣点人,争取就用家里人,节省点成本,还能干精细些。

此外,耕地流转不稳定是种粮大户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影响了一些人的长期流转积极性。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对种粮大户生产经营情况调查与分析显示,大户承租耕地期限普遍较短,通常为1至3年,谁出价高就给谁承包,大户普遍缺乏安全感。合同不规范,大多数地方以口头协议为主,容易发生纠纷,转让双方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不利于土地的正常流转。

“从表面上看,种粮大户流转土地与老百姓都有签订了合同,但这往往都不算数。”安徽省滁州市一位种粮大户向记者表示,早期667平方米地流转费用定300元,后期涨到500元,去年涨到600元,前两天来了个流转户说明年涨到700元,“过去不算数就算了,现在能否签一个算数的合同,由司法部门见证,若违背合同怎么处理,否则让人没法安心干事创业”。

亟待创新政策让种粮有利可图

多位受访者表示,在农业生产规模经营渐成趋势的当下,种粮大户在稳粮增粮中发挥主力军作用。为扭转种粮效益下滑态势,提振信心、稳定效益乃当务之急,各地应从生产、流通等环节发力,让种粮有利可图。

“我们希望政府部门能营造稳定的土地流转环境。”多位受访种粮大户呼吁,各级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土地流转纠纷调解仲裁机构,推动土地流转费用在合理范围,切实为转让双方提供信息沟通、法律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等系列服务。与此同时,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等工作,确保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流转,解决种粮大户的后顾之忧。

基层反映,目前部分农业补贴政策不利于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江西省农业厅政策法规处处长胡仲明表示,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农业补贴直接发放给农民,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本上拿不到,还要支付土地流转费用和承担所有风险,不利于其发展壮大。一些刚起步的新型主体由于规模小难以获得政府资金项目的支持,很难做大做强。

还有受访者建议,构建种粮大户专项补贴机制。易家明、安徽省全椒县农委市场信息科科长晋茂胜等认为,当前不管种没种粮,都能拿到补贴,粮食补贴似乎成了一种“福利”。他们建议按照“谁种粮、谁受益”原则,将政府的种粮补贴补到粮食生产上,同时设立种粮大户专项补贴资金,鼓励多种粮、种好粮。

“实行粮食预约收购。”种粮大户们期盼,应对大户售粮进行预约,减少排队等候费用,降低整体成本。同时应改进收购级别价格制度,尽量做到分品种优质优价收购,激发大户推广高产、优质无污染粮食。此外,国家保护价收购时间应接近收获初期,避免因无法仓储低价销售给粮贩的行为。(经 参)

猜你喜欢
大户早稻种粮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 比2020年增产72.3万吨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宋代早稻若干问题探讨
画画就如种粮
技术营销要抓住种植大户的“痛点”
种植大户为什么不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