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贞燕
摘 要:培养学生搜集作文素材的能力,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正确指导学生搜集素材的方向方法,不断给学生创造一些搜集整理素材的机会,引导学生搜集素材,运用素材,勤于练笔。
关键词:搜集素材;作文;方法;练笔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1-007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1.045
中小学生由于生活阅历浅,学习涉猎范围窄等原因,在作文时最大的难题就是缺乏素材,每当老师把作文题布置下来,学生头脑中往往是茫茫然的一片空白,总觉得没什么东西可写。大多是在老师的“威逼”下,不是抄写“范文”人云亦云的仿作,就是胡乱编造一些俗套的、不真实的故事,敷衍交差。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写一些发自肺腑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呢?通过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培养学生搜集素材的能力,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此我进行了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正确指导学生搜寻素材的方向方法
在指导学生搜寻素材时,我强调不一定是“跳坑救人”“入火抢险”等所谓的大事,平平淡淡才是真。平常生活中哪能光有“大事”发生呢?搜寻素材要从自己身边的“小事”找起,其实“范文”大多也是如此。如《背影》一文中写的只不过是“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小事而已;再如:《我的老师》一文中提到的七件事中,没有一件事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这就启发我们搜寻作文素材不要只注意事件的大小,关键是要善于发现它们的“闪光”点,对其行动、感受进行具体地描绘。究竟应该往什么方向搜寻素材呢?我引导学生从身边寻找素材:如从家庭见闻、集市贸易、老师同学、亲戚邻里、课间活动、卫生值日等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小事”、“常见事”中搜集,课堂教学中,我经常教育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培养他们不断从现实生活中搜集积累写作素材的能力及习惯。
仅仅给学生指定了搜寻素材的方向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去搜寻,搜寻什么等具体方法。例如我在指导学生从课间活动中搜寻素材时,要求学生注意:1.同学们都玩了哪几种游戏?2.玩哪种游戏的人最多?3.同学除了玩游戏是否还干其它事?4.上课铃声响后同学们的神情有何变化?等等,老师不仅要把学生扶上“马”,还要送一程。
二、不断给学生创造一些搜寻素材的机会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时为了工作需要,有时也为了作文需要,我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公益劳动,参观一些“名所”,访问一些“名人”,组织他们看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电视等,启发学生从中发现“闪光”点,注重事件的独特性与全局性,教育学生及时把对写作有用的东西记录下来,从中汲取对作文有帮助的素材。活动方式多种多样:有的先出文题后活动,有的先活动后出文题,对二者的指导方法应有区别,我对前者指导稍微粗放,重在要求,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后者指导稍微细致,重在启发,激发学生在回忆中发现有意义的东西。
有一次我在看电视报时发现某电视台要播放电影《地道战》,于是对学生先讲了一些有关抗日战争的故事,再出作文题《观<地道战>有感》,然后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看前我强调了两点:一是注意看抗日军民不屈不挠与敌人斗争的革命精神;二是注意看电影中抗日军民与敌人斗争中所展现出来的才能与智慧。其余的我没多说,结果学生在作文中发挥的很好,不仅对地道的形式进行了详细描绘,对抗日军民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多加称颂,而且还谈了自己的感受。大部分学生写得有声有色,情感恳切动人。
三、教育、引导学生不断积累素材、勤于动笔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强调学生必须坚持写日记,不断为作文积累素材,要求学生不得间断,对此我真抓实管。初期,定期检查,适时提出褒扬与批评。等稳定下来后,指出日记的保密性,就不再随意检查了。在指导时不但要指导日记的格式如何,写什么,还指出凡是有名望的不平凡的人都写日记,必要的时候还给学生摘读某人(当然是能公开的适合学生听的内容)的日记,强调每天必须写,哪怕是写一两句话也要写,学生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写日记的好习惯,为以后的作文积累了不少的素材。
我还引导学生多写书信,对外地的亲戚朋友要求真写实寄;对父母、老师遇到特殊情况,要适时提笔留言;对同学伙伴多进行书面互诉衷肠。比如两个同学有了矛盾,我并没有简单地对他们加以斥责而了事,也不追究谁对谁非,而是要他们各自把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及自己的认识等写下来,我看后指出他们各自的缺点,令他们互换“纸条”。然后,再叫他们都给对方写一封短信,承认自己的错误,请对方原谅。这样不但解决了矛盾,而且使他们彼此沟通,既消除了误会,又增多了理解,还由仇人变友人,从作文的角度来说,他们也自觉不自觉地提高了作文水平。
读书,是很多学生的爱好,但大多数学生读书往往是以看热闹为主的,他们读书大多数是走马观花,尤其是他眼前的书越多这种现象越严重,就好像小猴子进了西瓜地,一会儿抱起这个一会儿扔了这个又抱起那个,结果一节课下来看的书目不少,而实际收获却很少。针对学生这种情况,我对学生进学校图书室读书是有严格要求的:第一,进图书室只给五分钟的选书时间,并且每次只能选1—2本,剩余时间就是必须坐下来读书,每个学生必须有读书笔记本,边读书边做笔记。由于有具体的指标要求,所以学生在图书室里读书都特别认真,收获也颇丰,对学生作文的帮助更是显而易见的。
另外,我还组织学生多次参加文体活动,回来后每次都要求学生写心得体会或记录活动过程等。总之,只要有利于学生积累素材的活动都要努力引导学生去做。
素材就像未加雕琢的宝玉,有了素材,写作时只要从中选择适合于某次作文的内容,对其进行“精雕细刻”就不难创造出精妙绝伦的优秀作文来。至此,作文对学生来说,不仅不再是一件感到困惑的难事了,还是一件心有所盼、乐于去做的趣事了。
参考文献:
[1] 潘家荣.如何将生活化作文进行到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11):
40-41.
[2] 郭澤南.活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写作能力[J].学苑教育,2014(22):41.
[责任编辑 齐真]
学周刊·上旬刊2017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