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磊
(安徽师范大学 政治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0)
为灌输教育法正名
----基于历史和现实的考察
黄 磊
(安徽师范大学 政治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0)
阐述了灌输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最基本的方法,它以灌输理论为理论依据,在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时期,为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认为虽然时代发生了改变,但灌输教育法在今天依然有着巨大的价值。注重灌输过程的互动性、保持灌输内容的科学性、促进灌输方式的多样性是实现灌输教育法当代价值的现实理路。
灌输教育法; 历史依据; 当代价值; 现实理路
灌输教育法又称理论教育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或由受教育者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的教育方法。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灌输原理为理论依据,是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1]。灌输教育法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在今天却备受责难。新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还需不需要灌输教育法,如果需要,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和方式进行灌输教育。从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对灌输教育法进行考察可以发现,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灌输教育法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方法,只是随着环境的变化,灌输教育法需要有所变化和调整。
灌输教育法以灌输理论为理论依托,而灌输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者们继承发展的过程。
灌输的思想最早由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写道:“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2]这里,马克思论述了群众掌握理论的重要性,而群众如何掌握理论,只能依靠灌输,这是马克思关于灌输理论最早的思想萌芽。1844年,恩格斯在与马克思的信中直接使用了“灌输”一词。在信中,他表达了对自己境况的忧虑,怕自己会变成一个“把庸俗习气灌输到共产主义运动中去”[3]的俗人。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灌输的思想还体现在其《共产主义在德国的迅速进展》一文中,他欣喜于德国共产主义的发展,并高度赞扬了许布纳尔的画在宣传和灌输社会主义思想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他写道:“从宣传社会主义这个角度来看,这幅画所起的作用要比一百本小册子大得多。……这幅画在德国好几个城市里展览过,当然给不少人灌输了社会的思想。”[4]此外,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其他诸多著作中也有灌输思想的体现。可见,马克思、恩格斯是灌输思想的最初提出者。
考茨基进一步阐述和发展了灌输思想。他认为工人运动不会自发形成科学的政治理论,“社会主义意识是一种从外面灌输到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去的东西,而不是一种从这个斗争中自发地产生出来的东西。因此,……社会民主党的任务就是把认清无产阶级的地位及其任务的这种意识灌输到无产阶级中去”[5]326。在论述向无产阶级灌输科学理论的必要性时,考茨基批判了英法工人运动中工人领袖未将科学社会主义灌输到运动中去从而致使工联主义盛行的情况,从反面论证了将科学社会主义意识灌输到工人运动中的重要性。考茨基对这些问题的阐发使得灌输理论初具雏形。
列宁是灌输思想的集大成者,在俄国革命的特殊背景下,正式提出了灌输理论并将其践行到本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列宁关于灌输理论的思想在《怎么办?》一文中得到了最为系统全面的阐释。在文章中,列宁指出:第一,工人阶级的实际运动不能自发地产生科学社会主义,只能自发地产生经济主义和工联主义。“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5]317。第二,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和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存在着尖锐对立。“问题只能是这样:或者是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或者是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这里中间的东西是没有的”[5]326。第三,科学社会主义意识的确定必须依靠灌输。“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5]317。第四,无产阶级政党要重视理论斗争,善于把革命理论和群众实践相结合。“我们应当既以理论家的身分,又以宣传员的身分,既以鼓动员的身分,又以组织者的身分,‘到居民的一切阶级中去’ 。”[5]366列宁在这篇文章中系统回答了当时俄国革命理论斗争中灌输的主客体、灌输的内容、灌输的方法和灌输的意义等问题。列宁对灌输思想的进一步论述,使灌输理论正式形成。
灌输理论是灌输教育法的世界观,灌输教育法是灌输理论的方法论。在世界无产阶级运动中,灌输教育法曾发挥了巨大的功效。在俄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当时的工人阶级知识水平不高,宣传渠道有限,宣传科学社会主义十分困难,各种不科学思想对工人运动的侵蚀使得宣传科学社会主义变得紧迫而重要。在这种情况下,灌输教育法是当时最适宜的宣传手段。历史事实表明,正是灌输教育法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大众化,为其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最终推动了革命的胜利和建设的发展。同样,在我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过程中,灌输教育法也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功绩。革命战争时期,人民群众虽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渴望救亡图存,但因为受教育水平和政治地位低,思想觉悟不够,要想赢得革命的胜利,必须有科学理论作指导,而当时灌输教育法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指导革命的胜利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建国初到“文革”期间,灌输教育法的践行虽然出现了偏差,但后期也得到了调整。新时期,灌输教育法被继承发展并广泛运用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循着历史的长河,探索灌输教育法的印记,可以发现,灌输教育法不仅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今天,灌输教育法依然有着强大的当代价值,坚持和发展灌输教育法,对个人来说,有利于塑造人格,全面发展;对社会而言,有助于凝聚思想,集中力量;对国家而言,有利于坚定原则,保证方向。
1.塑造人格,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先进科学的思想是不可能自发在头脑中产生的,健全人格的养成和科学文化知识的获得离不开灌输和教育。借助灌输教育法,灌输主体通过理论讲解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灌输给个体,个体才能养成健全的人格。只有将社会的基本准则、法律规范以及不断变化的新思想、新情况传达给个体,个体才能实现社会化,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样,也只有将正确的政治意识、科学的理论、生存和发展的技能灌输给个体,才能不断提高个体的各项能力和素质,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灌输教育法在个体的成长与进步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
2.凝聚思想,集中力量
思想文化阵地,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意识形态阵地的维护是每个国家最重视的事务,意识形态的阵地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当前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图谋依旧存在,他们借助强大的科技手段向我国输入资本主义的思想,企图动摇人民群众对共产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信仰。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我们必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灌输力度,凝聚全体人民思想,共同筑牢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
我国现阶段的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集中全国上下的力量。但是由于人民群众的受教育水平不同,社会地位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造成他们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和认同度也不同。更为重要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存在着矛盾,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也造成了人民内部的一些矛盾。如何在这个关键时候凝聚全社会的力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携手共进,只能依靠灌输教育法这一有效手段来增强全体人民对党和国家政策的认同度,使全体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断开拓进取。
3.坚定原则,保证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不仅给人们的收入带来了量的提升,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质的飞跃。一方面,人们不再只满足于吃饱穿暖,更多地希望提升生活品质、追求自我发展;另一方面,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腐朽思想也甚嚣尘上,腐蚀着人们的心灵。这种时候,只有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灌输、传达给人民群众,才能启发和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使他们理解并且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坚定各项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各项事业总的指导思想,它提供的是方向上的保证。我国各项社会主义事业能否沿着正确方向向前推进,很大程度上受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程度的影响。虽然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但西方国家从未放弃过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的图谋,稍不注意,我国的各项事业就有可能偏离方向。因此,只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以中国化、大众化的方式灌输给人民群众,才能坚定全体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才能保证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可见,是否坚持和发展灌输教育法是一个立场问题,是非问题,在这一点上,决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灌输教育法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如今灌输的诸要素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加上对灌输教育法的误解,“否定论”“强制论”和“无用论”等非议不绝于耳。但通过历史和现实的双向考察,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今天依然需要坚持和发展灌输教育法,只是面对新时期、新情况,应研究如何坚持和发展灌输教育法,最大程度地实现它的当代价值。
1.注重灌输过程的互动性
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由于人民群众的受教育水平低,他们自身无法产生科学的理论,形势使得将科学社会主义意识灌输到工人运动中成为必要。当时的灌输对象构成简单,多为工人和农民,这又使灌输成为可能。现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个性增强,社会更加开放,思想交流更为活跃,灌输对象的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往灌输教育法中生灌硬输的做法遭到批判是正常的。因此,当下在使用灌输教育法时,要关注灌输对象,注重整个灌输过程的互动性。
首先,灌输主体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过去我们曾对马克思主义存在着教条式的理解,过分强调国家和社会,忽视了个人,造成部分灌输对象对马克思主义的反感,这是灌输主体的过失。事实上,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建立在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基础之上的,灌输主体在灌输的时候要把马克思主义体现的人文关怀揭示出来,不管是灌输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还是党的具体路线方针和政策,都应该关注“人”的价值,体现“人”的意蕴。其次,要关注到灌输对象的现实需要。人是现实社会中的人,有着多种多样、不同层次的需求。灌输主体必须关注到灌输对象的现实需要,结合灌输对象的实际生活,回答和解释灌输对象的思想困惑,而不能照本宣科,脱离现实生活。最后,要讲究灌输过程中的交流和互动。进入新时代,灌输对象的个性增强,单向的灌输已经不合时宜。灌输主体在灌输过程中应该与灌输对象有交流和互动,灌输对象就自己困惑和质疑的问题向灌输者请教,灌输者运用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进行解答,通过数次的互动,灌输效果才会得到提升。
2.保持灌输内容的科学性
灌输教育法在今天广受诟病的另一个原因在于灌输内容陈旧、空洞、缺乏时代性。如今人们的知识水平普遍提高,批判性思维增强,再加上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都要求灌输的内容更具科学性和时代性。因此,当下我们要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其增添新的时代内容。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针对我国现实国情的科学思想,今天的灌输内容体系必须囊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以及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战略规划。此外,科学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理论的说服力取决于解决现实问题的效果。所以不论何时,灌输的内容体系都必须紧密结合实际、扎根生活。只有保证灌输内容的科学性和时代性,才能提高人们对灌输内容的认同度和接受度,才能实现灌输的预期目标。
3.促进灌输形式的多样性
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受条件的限制,灌输的形式比较单一,但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是因为当时的工人群众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了解或知之甚少,但又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随着时间的推移,灌输的环境和主客体的情况都发生了巨大改变,相应地,灌输的形式和途径也应该更加多样化。长期以来,人们都将灌输理解为“说教”,其实这是对灌输教育法的误解。灌输教育法虽然以理论说服的形式为主,但并不是不注重渗透,虽然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并不是不注重灌输对象的现实情况。因此,要实现灌输教育法的当代价值,必须改变对灌输教育法的误解和误用,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促进灌输效果。具体来说,可以将硬性灌输和软性灌输相结合,把灌输融入到灌输对象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当中,借助灌输对象常用的现代通讯工具来宣传党的理论和思想。还可以鼓励和支持民间组织创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图片展览、读书节和知识竞赛等,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其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接受需要灌输的内容。总之,就是要改变过去在运用灌输教育法时不合时宜、脱离实际的情况,善于借助现代传媒的力量,以群众接受度高的形式进行灌输,使灌输的内容和方法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坚持和发展灌输教育法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其自身的内在要求。基于当前的现实情况,注重灌输过程的互动性、保持灌输内容的科学性和促进灌输形式的多样性是实现灌输教育法当代价值的可行路径。当然,灌输教育法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调整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一个不断调整、不断适应的动态过程,主体要做的就是在继承灌输教育法合理内核的前提下,与时俱进,敢于创新,让灌输教育法真正发挥其内在价值。
[1] 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219.
[2] 马克思.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M]∥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9.
[3] 列宁. 论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恩格斯是共产主义底创始人之一)[M]∥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 第1卷. 北京:三联书店, 1957:4.
[4] 恩格斯. 共产主义在德国的迅速进展[M]∥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7:589-590.
[5] 列宁. 怎么办?我们运动中的迫切问题(1901年秋—1902年2月)[M]∥列宁选集:第1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责任编辑祝颖】
RectificationofNameforInculcationEducation:BasedonHistoryandReality
HuangLei
(SchoolofPoliticalScience,AnhuiNormalUniversity,Wuhu241000,China)
It is expounded that, the inculcation education is the most basic method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hich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doctrina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proletarian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inculcation education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spread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It is considered that, although the times have changed, the inculcation education still has great value in the present. It is the realistic way to realize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the indoctrination education law by focusing on the interaction of the indoctrination process, keeping the scientific content of inculcation, and promoting the diversity of inculcation.
inculcation education; historical basis; contemporary value; practical thoughts
A 81
: A
2017-04-1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3CKS038)。
黄 磊(1992-),女,安徽六安人,安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2095-5464(2017)04-043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