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建筑杂志》视角下的近代东北工业建筑

2017-03-31 18:42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满洲东北杂志

刘 威

(辽宁大学 历史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36)

《满洲建筑杂志》视角下的近代东北工业建筑

刘 威

(辽宁大学 历史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36)

通过分析《满洲建筑杂志》上的相关史料,了解近代日本和东北的建筑业发展情况,为中国近代东北的工业发展史、工业建筑史,以及相关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并为研究东北的建筑文化、工业史和沦陷史提供新的视角。

日本; 工业建筑; 满洲建筑杂志

早在满铁经营东北时代,日本就开始了对东北的文化渗透。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文化入侵步骤,逐渐形成了“满铁、关东厅、关东军司令部三足鼎立”[1], 以此对伪满洲国实行文化统制。在这一过程中,大众传媒成为日本推行文化入侵的重要工具,报刊、广播、电台等将日本殖民文化传播到东北。各种行业期刊也在推行日本的“先进经验”的同时,充当着文化入侵的先锋。

作为日本侵略较早的地区,东北保留了众多日本修建的近代建筑,工业建筑在其中占据了相当的数量。在当时由日本建筑师创办的满洲建筑协会出版的会刊《满洲建筑杂志》中,保留了许多关于工业建筑的史料。通过对这些史料的分析,可以了解当时日本修建工业建筑的相关资料,为人们研究中国近代东北的工业发展史、工业建筑史以及相关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也从不同侧面为日本侵华的史实做出佐证。

一、 《满洲建筑杂志》的出现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了长期占领东北,非法炮制了伪满洲国政权,并充当支持国和保护国,借以建立日本在东北地区特殊的地位。在此基础上,为了构建日本扶植下的“近代文明国家”,日本开始对伪满洲国进行大规模的建设。

日本对伪满洲国的建设主要依托东北地区的日本建筑师。日俄战争后,日本击败俄国控制中国东北,并获得了原中东铁路长春以南地区,命名为南满铁路,开始大肆修建南满铁路附属地,此后日本建筑开始大规模出现。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扶植了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并在东北地区修建近代城市,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了一批新的建筑。这些建筑中包含官厅建筑、民用建筑、商业建筑以及工业建筑等。

日本为了长期占领东北,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侵略。文化入侵是日本占领东北后进行的一项长期的侵略活动。在这一方针之下,日本文化被多渠道、全方位的强行植入东北的各行各业。作为文化侵略的先行军,近代出现的报刊成为传播文化最便捷的途径,也成为日本展示其“优越性”的宣传工具。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的建筑师一方面在东北的土地上修建着他们心目中新的伪满洲国的样子,一方面充分利用他们手中的工具宣传日本殖民化的文化。《满洲建筑杂志》就是1924年由满洲建筑协会创办的会刊。从创刊开始,上面所刊载的文章 “对东北地区的勘探、规划及发展构想暴露出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进行殖民侵略的野心。”[2]此后,这本刊物成为展现日本殖民文化的舞台。从创刊到1945年伪满洲国灭亡,东北境内主要的建筑,包括官方建筑、军事建筑、民用建筑、商用建筑、公共建筑以及工业建筑等建筑概要,被作为“成就”刊登在刊物上以大肆宣扬其文化。通过期刊这一大众传媒,“促使社会交流传播过程加速、范围扩大,容易形成受众对新事物的认同感,形成社会共识”[3],进而形成文化上认同,实现其侵略的目的。

二、东北的近代工业建筑

工业建筑的出现源于日本对东北资源的掠夺。日本占领东北的原因之一就是东北的资源。作为中国工业基础较好的地区,东北特别是辽宁地区拥有一定的工业基础,而且丰富的煤炭、钢铁等资源是日本这个新兴工业国家发展所必需的。占领东北,就可以为日本工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原料。同时,东北潜在的市场也是日本工业制成品倾销的地区在众多的城市建筑中,工业建筑呈现出集中和分散的特点。东北的工业建筑主要集中在几个城市。以奉天(沈阳)为首,鞍山、本溪、抚顺等工业城市,以及大连、新京(长春)和哈尔滨等地域中心城市。其他的中小型城市只是零星分布着一些工业,因此工业建筑相对较少。在《满洲建筑杂志》的文章中,就刊登着东北重要资源城市的工业建筑修建详情。这些史料为人们研究近代东北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为东北的14年抗战史提供史料依据。

工业建筑的出现是近代工业文明催化的结果。日本在控制了东北之后,为了大肆的掠夺资源,根据不同的城市特点发展工业。以鞍山、本溪为代表的是钢铁工业,在这些城市中,与冶炼相关的行业迅速发展,成为这些城市的主体,因此,这些城市的工业建筑也清一色的表现为与钢铁相关的行业建筑。另外一些资源型工业城市,以抚顺、阜新等为例,这些城市主要以提供资源型原材料为主,其城市的工业主要是初级的加工型工业,因此,整个城市的工业建筑也都是为这些城市的资源服务的行业建筑,抚顺煤矿是日本在东北地区重要的煤炭产地,因此在修建抚顺煤矿时,广泛的使用近代建筑技术,建筑材料和建筑工艺采用了当时日本所掌握的最先进的技术,在主体建筑之外,“电气设备、电话电铃、瓦斯设备、暖房装置、卫生器具、排风装置、给水装置、下水装置”[4]21-22等一应俱全,构造上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打地基,钢筋作为支撑钢梁,并使用烧砖修建主体。”[4]21为了突出抚顺煤矿的重要性,其整个建筑的修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也是该建筑的特色,即“千金建物(消耗了大量金钱的建筑物)”[4]22。奉天(沈阳)作为辽宁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同时还承担着这一地区的商业中心和工业中心的重要身份。现今的沈阳铁西工业区,曾是日本控制东北时期重要的钢铁加工工业所在,也是重要的军工业聚集地。大连是东北重要的港口城市,同时也是南满铁路的起点。除了与海运相关的行业之外,船舶的制造和加工以及一些依赖交通的新兴工业都选择在了大连,大连码头的仓库因为经常要存储工业制成品,在修建过程中也十分注意安全问题,还装备了“电动防火装置和消火栓”[5]51。

在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国的殖民统治之下,东北的近代工业呈现了快速的、畸形的发展。偏重发展军工业、重工业,而这些工业的出现主要是为日本的殖民扩张服务,即提供重要的军事工业和战争资源。

三、 日建工业建筑的特点

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地走上近代化的道路。成为近代亚洲地区唯一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这一过程中,日本十分注重的就是“脱亚入欧”,在几乎所有的行业中,都强烈地表现出这种意图来,尤其是在建筑行业。日本的近代建筑业在融合了传统的日本文化和近代西方建筑艺术之后,形成了近代的日本建筑风格,即和洋式。这种样式的日本近代建筑大规模地出现在日本占领地区,工业建筑亦在其中。

日本为了从建筑样式上表现出脱亚入欧,外观上采用了明显的西方建筑样式。从日本早期学习西方形成“拟洋风式”开始,在日本的近代建筑中,就采用着西方建筑的外观,特别是工业建筑本身就是西方工业文明的产物,因此,这些工业建筑都采用了“洋式外观”。《满洲建筑杂志》上也经常刊出建筑师刚刚参与修建的和洋式建筑的图片及相关文章。1938年时,作为东北重要的工业城市,沈阳的铁西工业区厂房外观无一例外的采用了近代的洋风式[7]。

近代建筑工艺的使用是日建工业建筑的重要特点。在日本所修建的工业建筑中,大量地使用钢筋、混凝土等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物,也将近代西方建筑工业文明通过日本带到中国,同时一些焊接工艺、铸造工艺、成品建筑构件以及耐寒剂等使用,为近代建筑的顺利建造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工业建筑因生产需要,对室内跨距的要求比较高,过多支撑柱的存在会占据室内空间。日建工业建筑的跨距都得到了合理的解决,一方面是因为近代建筑工业的发展,推广钢筋混凝土建筑,一方面就是建筑工艺的成熟,而技术的交流在建筑业的发展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在新技术的推广过程中,《满洲建筑杂志》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在刊物上积极的刊登各种新技术,为建筑业的发展推波助澜。焊接技术为钢筋搭建房屋框架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日本的建筑从1924年地震后开始使用钢结构的电弧熔接技术,并推行到满洲地区。”[8]这些已经成熟的技术在东北地区的广泛使用为需要室内空间较大的工业厂房建筑的修建提供了保障。

毫无疑问,日本修建工业建筑的目的在于掠夺东北的资源,是为日本的战争服务的。

四、 殖民建筑文化的构建

为了区别旧时代的建筑文化,日本在东北地区修建的工业建筑表现出全新的建筑文化。“作为日本侵华的伴生产物,《满洲建筑杂志》从创刊之初就在为日本侵华服务。”[9]他们构建的新的建筑文化也包含了工业建筑的选址,工业建筑修建的行业标准以及工业建筑样式等方面。

在工业建筑的选址上。日本所修建的工业建筑,保留了西方近代工业建筑的特点,不仅要体现近代工业文明的特点,还要注重工业未来的发展,因此,从建筑的选址上,就非常注意上述方面。在《满洲建筑杂志》上,详细地记录了日本在东北地区修建工业建筑所倚重的标准。日本修建的工业建筑的选址会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原料和制成品的输送要靠近铁路、道路、河流、海港、航空港等;靠近水力和电力等能源;便于建设送气、上下水道等公共设施;工人可以方便到达;气候适宜;地质条件要适合修建建筑;季风;建筑法令;城市规划以及废弃物的处理。”[10]这也是日本修建工业建筑选址的重要依据。

在工业建筑施工标准上,日本则依据在东北制定的建筑行业标准。《满洲建筑杂志》作为在东北的建筑从业者的会刊,充当了行业标准传播者的角色。在《全满工事标准化的提倡》[11]一文中提到了关于建筑所使用的材料,实施的工艺和建筑设计的样式等方面的内容,并形成了工事标准化的样式书,为全行业定下了标准,也使工业建筑的修建有了基本的参考标准。

为了全方面支持日本不断扩大的对外殖民侵略扩张,依靠东北地区丰富的资源弥补日本薄弱的工业。日本在控制伪满洲国后,加快了工业基础设施的建设。除了正常的春夏秋三个季节,为了追赶进度,日本方式果断地尝试在冬季施工进行工业建筑的修建。东北的冬季漫长而寒冷,特别是冬季的时候,建筑使用的各种材料因为气候的因素无法使用,特别是混凝土无法快速冷却。而日本为了加快掠夺资源,不惜大胆地尝试冬季施工,并在工业建筑方面取得了成功,进而推广到全行业的建筑施工中。这些都被详细地刊登在《满洲建筑杂志》中,以供在东北地区工作的建筑师们进行参考。满洲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的甘井子硫安工场为了赶工期不得不在1月中旬到1月下旬施工,这时正是东北最为寒冷的时候,不仅建筑施工无法开展,而且地表已经冻结,连基本的材料运输、堆放都受到限制。为了不耽误工期,日本建筑师尝试了多种方法,“对重要的部件进行保温,并在施工现场北方及东西两面竖起了高4米的高墙以阻挡冬季的寒风。”[12]并在混凝土中掺入耐寒药剂,“耐寒药剂包括了盐酸钙、食盐、水硝子、珪弗酸盐类、纯碱等其他各类特需品,在施工中有效的起到了作用。”[13]通过这次施工,尝试了在东北冬季构建钢筋骨架中使用“对骨架材料加热”[14]从而实现钢筋混凝土建筑在寒冷的冬季建成的可能。

在工业建筑的相关附属设施的构建上,更多地考虑与工业建筑本身相匹配。工业建筑往往包含了工作区、办公区、生活区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在一些附属建筑的选址、设计和施工上,这些附属设施也遵从同一的行业标准。以《满洲建筑杂志》上所刊登的满洲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的住宅建筑的修建为例。作为当时大连地区重要的化工厂,满洲化学工业株式会社选址在今天大连市的甘井子区,从1935年投入生产开始,就大量地生产硫酸等产品。后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因海外扩张的需求,将工厂改为军工厂,大量生产火药硝盐等,为此,日本还专门在甘井子修建了第二码头。到1942年的时候,员工已经激增到2 000多人,为了解决这些员工的居住问题,保证工厂的正常运作。满洲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从建厂之初就不断修建员工住宅。这些住宅根据设计、施工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等级的独立小楼和单身宿舍楼。这些住宅充分体现了日本在近代建筑业方面的成就。在选址上,“新修建的住宅的最大特色就是克服了建材运输上的不便和土木施工的不便,而选址在了甘井子山的高台处,位于山里背面的斜坡面上是最为卫生的选择。”[15]17不仅距离厂区较近,方便工人工作,在山的背面还避开了化工厂的空气污染,充分的将近代的环境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当中。

建筑样式广泛地采用了欧美的近世式。《满洲建筑杂志》每期都有相对固定的篇幅以照片的形式宣传在东北修建完成建筑,直观地展示了日本在东北所修建的具有典型的欧美风格建筑,如“抚顺煤矿建筑(1934年第7期)”“南满洲瓦斯株式会社建筑(1935年第11期)”“齐齐哈尔发电所(1935年第12期)”等,还有一些专门的文章详细论述建筑样式。以满洲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的住宅为例,这些建筑的外观采用了“大块石头垒砌腰身,并辅以烧砖制作墙壁,墙壁的外观还用涂料进行粉刷装饰”,“屋顶采用木质的平顶和斜面,用红色的瓦片覆盖,屋顶下用钢筋进行支撑”[15]15。这样修建起来的建筑,虽然保留了日本和式建筑的风格,但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的框架,使房屋更为坚固、耐用。并用人造石对外观进行装饰,使这些建筑有了近代西方建筑的外观,又符合日本近代建筑文化的特点,即“欧洲建筑上的时代思潮,与日本古代建筑样式相融合的折中样式”[16]。有的采用日本建筑风格融合了西方建筑的特点,如大连码头仓库的建筑样式采用了“东洋基础与西方幕壁式”[5]52。有些建筑则直接采用日本学习西方建筑的成果,如抚顺煤矿建筑主体采用了“近世式自由型”,其建筑主体也广泛使用了“花岗石腰身并以涂料粉饰墙体”[4]21。这些建筑极力展示日本所学习到的近代建筑文化,进而烘托出日本是近代国家代表的深层含义。

建筑的细节则充分地体现了日本近代建筑文化的发展。在《满洲建筑杂志》上经常刊登一些论述建筑细节的文章,主要以讨论在传统的建筑之外,对人们生活品质改观的文章,包括抽水马桶、浴室、排风系统等。传统的古代建筑中,无论是卫生间还是洗浴间,都是远离人们居住的场所。而近代建筑中,这些都成为人们生活的建筑本身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洲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的社宅建筑中,充分地展示了日本习于西方的近代建筑文化成就。“甲种以上的宿舍,以及独身宿舍安装有水洗式厕所(抽水马桶)和污水净化处理设施。”同时“上水道与甘井子街区的供水相连接,由其分支水道送水,并考虑到水压的关系,对高度超过40米的宿舍采用西方超过70米的宿舍设计,一旦停水,可以利用蓄水池送水。”并通过“南满洲瓦斯株式会社特约提供的管道输送瓦斯,也可利用工厂生产使用的丰富的煤炭资源烧水加热。”[4]21解决宿舍的洗浴问题。此外,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工业建筑自身也有一些特殊的细节设计,三井物产生产车间的投料口“修成倾斜角63度,直径一米,内径900毫米,以保证砂糖等原料在三百斤以下能安全通过。”[17]

虽然是工业建筑的附属设施,但这些建筑的基本功能始终是住宅,因此参考了日本近代住宅的风格。在日本近代化的过程中,受到美国等国建筑文化以及关东大地震的影响,住宅更为坚固、耐用和方便,“住宅当然为钢筋混凝土造的集合住宅……附有厨房和冲水厕所。”[18]此后的日本建筑师深受这种观念的影响,他们在东北试验建成了日本近代建筑文化下的东北近代建筑,将他们的构想变成现实。而这一过程中,却在新建筑当中保留日本传统文化,就是为了体现他们在殖民地区的特殊地位,这种新的建筑文化的出现,实质上是日本实行文化入侵的产物。

五、 结 语

日本为了占领和控制东北,掠夺资源,继续扩大战争,在东北进行了长期的建设。在这一过程中,众多的建筑师带来了西方工业文明下的近代建筑业。《满洲建筑杂志》作为东北建筑业发展的展示平台,既是日本炫耀的成果,也是他们侵华的罪证。这些工业建筑都是为日本侵华掠夺资源、提供军工产品服务,也是日本占领东北,以战养战的直接表现。

作为东北近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建筑直接反映了当时日本所掌握的建筑技术。从工业建筑的选址到设计施工,再到其他相关设施的建设,都表现出日本在近代化过程中所学习到的近代建筑业,他们将日本的文化融入其中,形成了全新的建筑文化,并把这种理念带到了东北,以东北为试验场,将新的建筑文化付诸于实践。东北的许多城市现在还保留着工业建筑遗址,祭奠着城市逝去的历史。

[ 1 ] 马依弘.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在我国东北殖民文化活动论述[J]. 日本研究, 1992(4):57-62.

[ 2 ] 刘威. 浅析1920年代的《满洲建筑杂志》[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3(9):48.

[ 3 ] 孙梦诗. 民国广告与上海现代性社会表征[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18(2):260-264.

[ 4 ] 抚顺煤矿新筑工事概要[J]. 满洲建筑杂志, 1934,14(7).

[ 5 ] 大连码头内第十号仓库新筑工事[J]. 满洲建筑杂志,1930,10(8).

[ 6 ] 蔡淑频,周兴文,马阗. 城市老旧小区改造的模式与对策:以沈阳市为例[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16(6):723-726.

[ 7 ] 奉天铁西工场地带状况[J]. 满洲建筑杂志(卷头画版), 1938,18(2):2-3.

[ 8 ] 中泽洁.建筑与熔接[J]. 满洲建筑杂志, 1937,17(6):1.

[ 9 ] 刘媛媛,刘威. 《满洲建筑杂志》对建筑文化的传播[J]. 青年记者, 2016(14):125.

[10] 室井修,译. 工业建筑[J]. 满洲建筑杂志, 1940,20(7):45-46.

[11] 贝濑谨吾. 全满工事标准化的提倡[J]. 满洲建筑杂志, 1932,12(12):1-3.

[12] 铃木正雄. 甘井子满化硫安工场工事冬季施工[J]. 满洲建筑杂志, 1934,14(6):1.

[13] 满洲建筑协会. 寒冷气候中混凝土的施工与方法研究报告[J]. 满洲建筑杂志, 1935,15(临时增刊).

[14] 满铁中央试验所沙河口研究所. 甘井子满化硫安工场工事冬季施工中混凝土内部温度测定[J]. 满洲建筑杂志, 1934,14(6):9.

[15] 永野纹三郎,大泉一. 满洲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社宅工事概要[J]. 满洲建筑杂志, 1935,15(3):17.

[16] 建筑学会. 建筑学会小册子:第2辑第9号[M]. 近代建筑样式概观, 1929:96.

[17] 三井物产株社会社混合饲料工场及仓库新筑工事概要[J]. 满洲建筑杂志, 1935,15(5):30.

[18] 藤森照信. 日本近代建筑[M]. 黄俊铭,译.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0:304.

【责任编辑刘洋】

ModernIndustrialBuildingsinNortheastChinafromPerspectiveofManchurianArchitectureMagazine

LiuWei

(HistorySchool,LiaoningUniversity,Shenyang110136,China)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elevant historical data inManchuriaArchitectureMagazine,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modern Japan and northeast China is studied. It provides important clues for the study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history,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history and related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modern northeast China; and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studying the architectural culture, industrial history and history of the fall of northeast China.

Japan; industrial building;ManchurianArchitectureMagazine

K 304

: A

2017-03-09

201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6BZS070); 辽宁省2015年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5CZS001)。

刘 威(1982-),男,辽宁开原人,辽宁大学讲师,博士。

2095-5464(2017)04-0454-05

猜你喜欢
满洲东北杂志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东方养生杂志征稿函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杂志介绍
大东北的春节
《竹叶亭杂记》中的满洲萨满遗风
横田文子“在满”期间的创作
“满洲”文学与作家探究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