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在梅 姚金斌
2013年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旨在规范全国中小学书法课堂教学。书法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认真学习和贯彻《指导纲要》和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精神,切实提高书法课堂教学的水平。那如何才能有效提高书法课堂的教学效率呢?下面谈谈自己在书法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书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之一主要体现在有效的教学模式上,它是促进书法教学有计划进行的重要保障。有效的教学模式应着眼于书法特色教学,构建实用的班级授课制的书法课堂教学模式。如我在书法课堂教学中尝试利用“四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四化”即书法教学模式的构建要以“简易化、专业化、科学化、趣味化”为原则,即:易于书法的学习、掌握;要体现书法教学的专业性;书法的教学要符合教学规律;通过各种手段使得书法学习有乐趣。“四化”书法教学优化了书法课堂模式,可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提高书法教学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在教育教学中被广泛运用,成为了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指导纲要》指出:“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书法教学可采用书写实践、作业展示、欣赏评价、讨论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鼓励学校、教师、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丰富的书法教育资源,加强交流,构建开放的网络书法教学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生动活泼的书法教学。”书法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演绎字体结构的动态教学和灵活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同时也便于教师书写示范,提高教学效率。
在实际书法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性,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重点、难点。在教学中对于语言不能讲述清楚而又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可利用自制教学软件等手段来完成,既解决了书法教师语言无法讲清楚的难题,又使学生比较直观、简易地听懂了书法教学内容,并从理性上提高了认识,从而突破书法教学的重点、难点。比如在传统书法教学中,教师用毛笔示范书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教师书法基本功千差万别,书写不易把笔画写到位,二是由于某些遮挡导致学生不易看仔细教师的书写过程。要克服书法教学的这些缺陷,实现省时高效,可以借助实物投影仪,将教师的范写过程进行投影,使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体验汉字的书写过程。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就能迅速地掌握汉字书写的规律。如在教学中讲解“水”的结构时,教师根据“水”字的结构用多媒体制作几个小动画,在竖钩上先画一条射线,通过这射线,竖钩端正、挺拔的特点不言自明;在横折的转折处显示一个闪烁的光环,横折的书写关系一目了然……制作“水”字多媒体课件有利于汉字书写教学的分合动画效果,剖析字体结构特点恰到好处。
《指导纲要》指出:“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识字写字,是学生系统接受文化教育的开端,是终身学习的基础。中小学书法教育要让每一个学生达到规范书写汉字的基本要求。”一个班有几十个学生,他们的书法基础参差不齐,对书法的接受能力也有差异,教师把“人人学习书法,人人学不同的书法”教学理念置于书法教学目标中,充分利用分层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整体性均衡发展。在制订书法教学目标时,学校既要坚持教学的统一课程标准,确保学生打好坚实的书法基础,又要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突出目标的层次性,做到“整齐性”与“层次性”相辅相成。对于学优生,允许他们超进度学习;中等生则要稳步提高;对学困生则要求“低起点”,经过“小步”快进,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分层练习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形式作业的方法。在书法作业、练习的布置上,也应分类要求,既要让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完成,又要让学生不会步入应付状态;要让学生反复练习,螺旋上升,努力提高自身书写水平。如在书法课堂的练习中,教师应至少布置三个层面的作业:一是临帖;二是临写教师指导过的字;三是在临帖的基础上,把教师指导的字融进书法作品中形成作品。
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给不同层次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展示学习书法的成果时互相促进。在课堂教学中,同一书法学习小组的学生应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促使他们互相学习,帮扶结合,从而共同提高。每组中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为“小老师”,让他们在完成自己书法学习任务后,帮助其他同学。利用小助手既节约了教师的教学时间,又使得个别学生快速进步。分层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整体性均衡发展。
《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书法教育评价要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旨在激励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水平和审美情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评价改变了以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教师不重学生的教育观念。在实际书法教学评价中,教师应重过程性指导,抓细抓实教学的流程,有效提高教学的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1.评价要着眼于学生导练。评价落实在书法学习方式上,如出现执笔的姿势、书写的姿势、临帖的方法上的错误等问题。作为书法教师,不应该忽视这些小节,应该从小处着眼,认真地对待学生书写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予以指出并纠正,从而使学生在评价中有所收获,爱学,乐练,会学,不断增强书写能力。
2.评价要立足于对学生行为的纠偏。要面向全体学生,评价学生书法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如,笔画是否正确、字体是不是端正、大小是不是适中、结构是不是均匀、是不是整洁美观等,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应如何来避免,通过评价指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技巧,促进书法教学效果的巩固和提高。
3.评价重点要体现在创新意识的培养上。要想在课堂上有效地实现书法教学的目标,真正让学生学到东西,就需要在创造性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书写能力等方面下功夫。
4.评价要落实在对教学行为的巩固上。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懂得了对与错,就要让学生及时巩固,通过多次练习让学生来检测自己的纠偏或纠正能力怎样,教师再布置一定量的作业,来让学生自己检测评价,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提高。教师充分利用评价机制从真正意义上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5.评价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书法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教育通过对书法作品的书写、欣赏、创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接受审美的熏陶,激发其情感,培养审美情操。通过对介于抽象美与具象美之间的造型美书法艺术的线条之美、气韵之美、意境之美的欣赏式评价,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我们还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尤其应该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活动,从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在书法课堂教学中恰当选择评价策略,最终起到反馈、矫正、鼓励和引导的作用,不断提高书法课堂的教学效果,努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书法课堂教学,应该以《指导纲要》和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为指南,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生长特点,遵循教学规律,做到由浅入深,既较好地指导学生进行书法练习,又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