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原始彩陶装饰纹样对中国早期绘画的影响

2017-03-31 15:21李甜
丝绸之路 2016年22期
关键词:装饰纹样

李甜

[摘要]原始彩陶的装饰纹样极其丰富多彩,常见的有动物纹、植物纹、人物纹、几何纹等。彩陶的装饰纹样,无论是怎样的一种形式,也不管其装饰的意义在哪,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增加器物的外在形式美感。但是,在它的原始创作中也有着某种象征的意义,这种意义既体现着最初的审美意识,也为之后中国早期绘画的形成作了基础的铺垫。

[关键词]原始彩陶;装饰纹样;早期绘画

原始彩陶的装饰纹样丰富多彩常见的有动物纹、植物纹、人物纹、几何纹等。彩陶的装饰纹样,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增加器物的外在形式美感。国画一词起源于我国汉代,是我国的传统绘画形式,主要指的是以毛笔蘸水、墨和矿物颜料为主,画在绢、宣纸、帛上的一些绘画,自古就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科。国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之一,在原始彩陶中我们也看到很多以线造型的纹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绘画是对彩陶纹饰艺术的一种传承,它们之间有着潜在的渗透和传承关系。

一、原始彩陶的装饰纹样及其美学意义

彩陶指的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用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刻画,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体上呈现出赭红、黑、白各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的一种陶器。彩陶代表着我国原始陶器中的最高艺术水平,是我们研究史前艺术的重要实物证据。这些彩陶的烧制,无论从器物特征还是各种纹样的构成上,都展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原始彩陶的装饰纹样主要有动物纹、植物纹、人物纹、几何纹等。原始彩陶就是一件美术作品,是以彩陶作为画面,以各种纹饰为绘画内容。在这样的绘制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布局、留白甚至气韵和意境等传统绘画的思想都被呈现了出来。这里

的动物纹,可以看做是早期花鸟画的一个起源,动物纹饰中有鸟、鱼等。

我们完全可以找到这些纹饰中的早期绘画痕迹,有花鸟,也有人物和山水。诚然,面对一件原始彩陶作品,我们很难说出它究竟属于绘画、雕塑,还是工艺美术,因为它们都包含了太多的内涵,从而具有更多的功能。这些彩陶大面积的装饰着动物纹、波浪纹、人物纹等,内容繁密多变,色彩多以黑红相间,热烈和谐,造型挺拔沉稳,浑圆流畅,融绘画、雕塑于一身。其中,还有舞蹈纹彩陶盆,如上图,在盆内沿绘三组舞蹈纹带,每组五人,携手欢舞,传达出一种欢快的气氛,是原始的绘画杰作。

在许多杰出的原始彩陶作品中,呈现出原始社会的审美文化,陶器纹饰的内容与表现形式、器型与传达的精神、实用性与艺术性之间达到了很好的和谐统一。当然,不可忽视的是,它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实用性、功利性的巫术、祭祀等,才是这些纹饰表现出来的主要目的和原因。 考古学家张光直曾经指出,中国自远古始一直存在一种传统:原始的圣王以艺术为手段沟通天人,垄断权力。但是,不可否认,这种功利性也恰恰促进了艺术的发展进程。

二、中国绘画的缘起

中国绘画源于旧石器时代,原始先民所创作的各种图形,虽然主要出于宗教和巫术目的,而不是为了审美和欣赏,但仍可以作为其起源。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说:“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像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天地圣人之意也。”他将中国绘画的起源追溯到了传说时代,指出象形文字即是书写和绘画的统一。为了更清楚的表达意思和观其外形,图形和文字分离,成为一种艺术,绘画由此起始。严光禄云:“图载之意有三:一曰图理,卦象是也;二曰图识,字学是也;三曰图形,绘画是也。”他认为绘画的意义显示为了卦象,再是为了字学,三才是其图形。可以看出,绘画的起源与宗教、巫术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如果早期的绘画都是为了装饰和实用,那么,先秦时期则是绘画从装饰性向主题性迈进的重要历史时期。殷墟出土的壁画残块已经出现了用红、黑两种颜色在墙上绘制着对称的图案,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装饰意味。商周时期的壁画中出现了几何图案。春秋战国的壁画题材已经开始有了自然景物、山川、古代圣贤等。1949年,在湖南长沙楚墓出土两幅公元前3世纪带有旌幡性质的帛画——《人物龙凤帛画图》该帛画可以说是我国较早的、真正意义上的绘画作品,分为上下两层,有人物,也有龙、凤、鸟、鱼、云纹,均以单线勾勒,线条圆劲,人物造型比较准确。值得注意的是,其凤鸟形象概括生动。与图1的《鹳鱼石斧图》中的鸟和鱼却有异曲同工之处。虽不完全相似,但其表达形式却基本一致。即使最初的创作意图都不是为了审美和欣赏,但结果却使我们看到了图腾崇拜背后的艺术渊源。

三、原始彩陶装饰纹样对早期绘画的影响

原始社会审美文化影响着彩陶艺术的形成,也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形成的基础。原始彩陶艺术奠定了中国绘画的基本面貌。可以说,抽象的彩陶纹样就是最初的中国画。可以看出,最初的彩陶纹样其实就是各种线面的组合,而以线造型在一开始就成为了中国画的重要造型手段,线条成为了中国绘画的骨架和精髓。画师们通过起笔、行笔的速度和力度,线条的粗细、长短、疏密和墨色浓淡深浅的变化,来表达对艺术的感知。另外,我们说书画同源,主要应该在于其造型都是以线为主的渊源。彩陶纹饰也具有某种象形意义。

彩陶纹饰中用粗细不等、长短不一的线条刻画着各种各样的几何纹饰、动物纹饰、人物纹饰等,这也为中国绘画的重笔墨、重线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从长沙出土的战国楚墓帛画中完全可以看出,不管是在身着绘有卷云纹的宽袖长袍的妇女,还是在空中腰佩长剑、驾驭一条状似舟形长龙的墓主人,画中人物形象写实,线条挺拔优美,游走如丝,兼用淡彩渲染,富于美感,是一件 早期传统绘画的精品。这种以线为主的白描淡彩画是目前我们见到的最早的帛画的依存,也是最早的人物画动物、画的一个缘起。彩陶纹饰中流畅生动的线条、刻绘鱼纹尖锐的笔触、线面结合的人物舞蹈纹,更说明了我国线描技法与绘画技法的相似之处。原始彩陶上的各种纹饰,也可以看成中国早期绘画的一些形式要素的起源。彩陶纹样的装饰性特征、某种象征性的的意味、以线造型的特点,从一开始就具有了超于现实的成分,在审美意象上也和中国早期绘画一样具有宗教感和神秘性。

中国画的分科中以人物画起源和成熟最早,是在一个不具有独立绘画意义的题材基础上展开的。因为在它的背景中往往有山水和花鸟画的同时出现。而那些散见于原始彩陶上的装饰纹饰,舞蹈纹饰则通常被看作中国最早的人物画,因为它确实反映了人的活动和精神状态,反映了美术作品中对人的生活状态的关注。动物纹饰现也被认为是花鸟画的一个最早出现,各种几何和云水纹则预示了山水画的源起。不管是较早的人物画还是较晚的花鸟画,其造型的基础和彩陶纹饰的基础是基本类似的。彩陶纹饰就是最早的绘画作品,而早期的绘画就是对其的一种传承。

四、结语

原始彩陶纹样对于中国早期绘画的影响不仅有着内容上的相似性,更多的在于其创作手法和观念意识上传承和潜移默化。如其对于线的运用和线面结合的表意手法,其后一直是中国绘画的基本造型手段,也为早期的墓室壁画提供了样本和依据。同时,彩陶造型的古朴、自然,纹饰的多样、自由和随意,也反映了人类最初创造艺术的自然本性。中国早期绘画也正是基于这种对自然界獨特的感知方式和艺术表现形式,促成了它在一开始就有着与西方绘画完全不同的造型方式、色彩表现和审美思想。

参考文献:

[1]严文明.仰韶文化研究[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

[2]程金城. 远古神韵: 中国彩陶艺术论纲[M]. 上海: 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

[3]李泽厚. 美的历程[M]. 北京: 文物出版社,1981.

[4]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5]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5.

[6]甘肃省博物馆.甘肃彩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7]徐发顺.浅议我国原始彩陶装饰的文化内涵 [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2,(1).

猜你喜欢
装饰纹样
明代官民窑青花瓷装饰纹样刻画表现对比分析
浅析哈萨克族民族服饰装饰纹样的形式特征
以纹样观西南民间蜡染艺术之审美
梅山传统民居装饰纹样的审美及文化内涵
中国万字纹的艺术美
明式家具装饰纹样及其文化探析
清代后妃氅衣植物装饰纹样探微
中国明清家具装饰纹样的研究
彝族“耶玛”的形式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