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香凤
【摘 要】阅读过程是学生吸收知识和积累知识的过程,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学生将会极大地丰富语文知识,得到充裕的文学修养训练,文学修养也将因大量的课外阅读而得到极大提高,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说写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159-02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的最根本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如何利用好每一节课的40分钟呢?下面就谈谈我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
要抓住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特点,或析文引导、或让学生读书陶冶、或写文抒情,把情感教育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如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文章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写出日子来去匆匆,稍纵即逝。为帮助学生具体地领悟“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一句子,我让几个学生去做一件具体的事来感受时间的流逝。学生们选择了“洗手”。于是,计时开始,几个学生打水、洗手、擦手、倒水,整个过程下来,将近5分钟的时间过去了,有的同学甚至连擦手、挂毛巾用了几秒都记录得一清二楚。事后让学生们谈自己的感受,学生们谈了很多:“洗手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没人把洗手这件事专门列入日程安排中,但它的确占用了我们每天的许多时间。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课程,与生活有着天然的联系。
二、阅读教学能够提高说话和作文能力
阅读教学,凭借词、句、段、篇,着重进行理解书面语言的训练。诚然、朗读、默读、思考等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但聆听别人是怎样理解的,彼此交流个人的理解,就离不开问答、讨论、口述等方式,必然使听说能力不。断得到培养和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不仅理解课文内容,受到思想教育,而且逐步理解和积累词语,认识用句子表达思想感情的种种方式,了解作者是怎样确定中心,怎样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怎样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并从中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提高认识能力。阅读教学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学生阅读了教科书中的几百篇课文和自渎课文中的大量文章,了解了大千世界中形形色色的事物,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必将活跃思想,提高认识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
三、给予学生充裕的读书时间
学生想读书,有书读,但没时间,读书还是一句空话,更别说形成习惯。为了保证学生有专门的阅读时间,使其阅读兴趣不断的得到满足,我们需要在给学生一些固定的阅读时间。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需要把大阅读课列进课表,并根据学生的兴趣设置课程纲要。大阅读课上,学生是绝对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读物,拥有充分的阅读自主权。但为了教学目标的达成,一定要坚持做到“三抓”:(1)抓阅读指导;(2)抓读书笔记;(3)抓课中交流。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学生的时间观念,引导学生学会挤时间阅读。如根据季节变化、天气的长短,对学生提出不同的倡议:春秋“晨光诵读二十分”、夏日“阳光午后好读书”,冬天“睡前温馨亲子读”。慢慢的,学生们就会知道,只要合理安排,时间还是有的。并会逐渐形成自己固定的阅读时间表,不再为找不到时间阅读而苦恼。
四、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性阅读
低年级课本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目,是一个个饱含知识的载体。一篇课文往往有一个至几个重点段,一段话一般有一个至几个重点词,学生读书时也会自然而然地觉得这儿是精彩之处。这些词、句、段及精彩、疑点之外就是阅读的重点,就是需要下功夫感悟的地方。①把握读准语气。低年级课文中有许多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中一般有人物的对话及人物的心理叙述。这些对话和叙述能够很好地体现人物的特点,这就是课文的重点。如《坐井观天》一文通过写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表现了青蛙的无知及小鸟的耐心与见识,由此,启发学生读好他们之间的对话就可以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②把握语速与语调。学生能用合适的语速语调朗读课文,意味着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深度。如《丑小鸭》一文的最后一句:“原来我不是丑小鸭,而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这句话真实地再现了丑小鸭惊讶、兴奋、激动的心境,是丑小鸭历经不幸后理想实现的美好结局。教学时,我这样来启发学生:(1)默读课文,画出写丑小鸭心里想法的句子;(2)自由尝试朗读、体会丑小鸭的心情;(3)比赛性朗读。通过比较,让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自己辨别领悟丑小鸭当时的心境,真正应验了“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的古今共识。
五、努力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在小学阶段,尤其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就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大有所获。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包括一边读,一边圈、划、记的习惯。好习惯需要在我们老师的长期指导下培养和纠正的。
总之,由低年级到中年级再到高年级,无论是理解能力还是阅读技能和阅读习惯,都要经历分阶段,有层次的训练,只有经过这些训练过程,才能使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得到逐步提高,才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做到得心应手。阅读训练的方法还很多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孟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五法[J].湖南教育,2006.(31).
[2]龙博.新课标视野下如何增强小学语文课堂的生命活力[J].学周刊,2013.(23).
[3]王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对策探索[J].才智,2011.(11).
[4]李文.如何营造趣味盎然的生活化小学语文课堂[J].文理导航,2013.(09).
[5]蔡艷.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模式探究[J].才智,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