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
【摘 要】本文根据《大学俄语课程教学要求》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务实的角度提出培养高素质俄语人才的教学观点。旨在进一步明确俄语在现代的地位及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俄语的应用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及需求。
【关键词】一带一路 高素质 俄语人才培养
“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逐渐得到世界各国尤其是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的广泛认可。新疆作为实现该战略的“桥头堡”,担任着建立“核心区”的艰巨使命,亟待新疆高校输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俄语人才。
2014年5月28日,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中央明确表示,以通道建设为依托扩大新疆对内对外开放,立足区位优势,把新疆建设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建设“核心区”的建设为新疆高校提供了巨大的人才输出市场,时代的浪潮促使新疆俄语教学动力实足。但目前“急功近利”式的培养模式使教学质量日趋下降,学生在社会各岗位的认同度也随之降低。面对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外市场激烈的竞争,只具备单一的专业知识已不能适应目前社会对俄语人才的需求。新疆要扮演好“一带一路”建设“桥头堡”的角色,就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培养具备知识、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俄语人才。对此,我们就高校教师如何在建设“核心区”大背景下培养高素质俄语人才提出几点建议。
一、认清时局,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一带一路”建设的提出为新疆建设核心区域,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开展深度合作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潜能。历史告诉我们,在中国俄语较之其他外语发展态势有着独特的优势。时代的浪潮将俄语人才推向发展的前沿,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承担、去改进、去创造。作为高校俄语教师,我们要摒弃旧念,从务实的角度出发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改变教学策略,重新理解“专业”二字究竟能给学生带来多少实际性的帮助。例如,将词汇进行分类,对于生僻、过时的词汇对学生不作过多要求。对于使用频率较低的语法知识点可略讲。此外,通过翻转课堂、自主学习平台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把丰富课程内容、提升学习兴趣放在教學首位。
二、适应社会,适度渗透文化教育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不仅涉及各国间的经贸合作,而且涵盖更高层面的文化往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各国都十分重视本国文化符号的构建,希望更多的国家能够了解和认同,在此基础上彼此的合作领域才能进一步扩大。在学科建设上建议适度渗透文化思想教育,做好“分层管理”。例如,口语课程一般都是外教授课,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要求外教讲授关于俄语国家的文化、历史、民俗等知识,通过他的视角让学生们深入理解其文化内涵。再者,商务俄语课程的精髓在于实践性。以往的商务俄语课程只是一味地讲授书本知识、背诵词汇、编练对话等,未从市场角度对于俄语人才的需求方面考虑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建议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法、词汇的基础上,商务俄语教学应以时事新闻、财经报道甚至是以“一带一路”“亚欧博览会”为主体教学,以教材为辅助教学,融入交互式教学、任务型教学及情景教学等策略,帮助学生在自然的状态下全面升华俄语技能。
三、迎接挑战,积极加强自我修养
“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构想的提出为中国俄语人才培养带来契机。与此同时,俄语学科传统的培养模式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当今时代是信息高速迅猛发展的时代,高校教师应摒弃自己曾经学习俄语的套路,改变观念,与时俱进,积极学习深造,丰富专业知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思路是宽广的,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微信、微博等途径来了解相关专业知识。面临信息化时代的冲击,高校教师应积极探索机会进行深造。不仅要深入学习本专业知识,还应拓宽视野,了解交叉性学科知识,积极与其他专业的教师、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借助翻转课堂、在线教学平台等新型教学手段全面提升自我修养,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俄语人才。
总之,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具有强劲的经济辐射力和深远的国际地缘政治影响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强化西部沿边建设十分重要。这需要新的视野和思维模式进行全方位的创新。目前,俄罗斯、中亚国家及蒙古国都积极与中国新疆开展经贸、旅游、人文合作。新疆高校俄语教师应抓住时代契机,以全新的视角提升教学质量、完善学科建设、丰富师资队伍,为新疆的“核心区”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俄语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俄语组.大学俄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刘福军,成文章.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依托丝路建设 创新俄语教育”专栏[J].中国俄语教学,2015(03).
[4]В.Г.Костомаров.О.Д.Митрофанова. Методическое руководство для преподавателей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иностранцам [M] М. : Русский язык,1998.
[5]Э.Г.Азимов.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коммуникационные технологии в преподавании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как иностранного [M]. М.: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Курсы,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