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芷韵+邵蔚
【摘要】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各项业务中将获得更大的自主权,与此同时,丧失了利率管制下固定的利差收入,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正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研究以招商银行为样本银行,通过分析其经营现状与转型业务发展现状,为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转型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股份制商业银行 招商银行 转型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仍存在资本充足率、中间业务占比较低等问题,而招商银行自成立以来,领先于国内商业银行实施经营调整战略,加快发展其优势零售业务、公司金融业务以及同业金融业务,进入“二次转型”的新阶段。因此,研究对于寻求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下转型发展方式及未来方向的探索,有着极为重要意义。
二、文献研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资本市场与商品市场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主要是依據麦金农和爱德华·肖的理论。麦金农[1](1973)在《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中提出了“金融抑制论”,在发展中国家中政府严格管制下理论偏低,使得贷款供给小于需求,资金配置效率低下。麦金农和爱德华·肖(1973)在“金融抑制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金融深化论”,认为政府放弃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过度干预,推行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深化政策,才能实现金融与经济的良好发展。麦金农和爱德华·肖主要说明放松对利率的管制,实现金融自由化。欧美、日韩等国家以逐步渐进的方式实现了利率市场化,而阿根廷等国家在经济不稳定的背景下开展,快速放开利率市场化,导致国内通胀高企、银行资金外流等不利局面。我国借鉴国外经验,采用“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的改革思路以及渐进稳行的方式实现利率市场化。
利率是产品的价格,涉及利率传导机制,而最著名的利率传导机制是凯恩斯[2]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的利率传导机制,具体表现为货币供给增加,人们减少自身的货币持有,增加投资需求,使得利率下降,刺激投资增长,而由于货币乘数效应,使得产出成倍增加。但由于我国的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尚未完善,利率传导机制更加复杂。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于利率市场化背景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研究方向主要分为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力、中间业务及盈利模式等的研究。徐海昆[3](2007)利用“逆向效应”证明了利率市场化使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加大,导致利率水平非理性程度显著升高。雷洪光[4](2014)引入价格竞争与非利息收入占比的交乘项,认为利率市场化下非利息收入占比提高一定程度上能降低价格竞争带来的风险,提倡大力发展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李英、陈册[5](2007)采用经典的罗伯特·C·希金斯的可持续增长模型研究分析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收益留存率、期初权益与期末总资产的乘数这四个参数,以招商银行实证研究股份制商业银行需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加强银行治理意见合理权衡收益留存与股利支付的关系。在普遍认为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威胁大于机遇的情况下,方益[6](2013)则通过对招商银行昆明分行的固定存贷收益、浮动利率受益和理财产品收益的比较证明贷款业务浮动利率作为银行主要收入,不完全是威胁,更大的是机遇。焦欣欣[7](2014)针对商业银行的主动性、业务发展、金融创新和风险防控四个方面提出商行面对利率市场化的措施。而在研究数据选取上,何曼[8](2015)采用2007年~2015年招商银行与国内其他银行的年报数据,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分析,探究利率市场化在利率风险管理、收入结构以及客户结构三个方面的影响。
二、招商银行的转型发展现状
(一)经营现状分析
1.资产负债分析:资产负债规模趋于持平,盈利稳步增长。截至2015年底,招商银行的资产规模已达到54749.78亿元,负债规模为51132.20亿元,资产负债规模趋于持平。自2011年以来,招商银行资产规模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但在2012年后,资产增速下降,平均增速为17.89%,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资产增长率达到了21.94%,招商银行资产规模和负债规模的增长率始终保持相平的增长水平。另外,净利润的增长率逐年下降,2011年和2012年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40.2%和25.31%,公司利润处于属于高速增长状态,随后3年,招商银行的净利润增长率为14.29%、8.32%及3.51%,说明在资本市场大幅波动、过剩产能仍待出清的经济背景下,招商银行利润增速承受着巨大压力。企业贷款占贷款和垫款总额的比重由2011年的61.03%下降至2015年的55.12%,下降幅度不显著,而零售贷款却一直保持着上升的势头,零售贷款占贷款和垫款总额的比重由2011年的34.38%上升至2015年的40.41%,说明招商银行的主体业务“零售业务”持续健康发展,公司的“一体两翼”转型卓有成效。(数据来源:招商银行2011~2015年年度报告)
招商银行2015年的ROAA与ROAE分别为1.13%和17.09%,近5年来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AE和平均总资产收益率ROAA均在上市银行中名列前茅。招商银行经营效益稳步提升,实现了盈利的稳步增长。
2.收入结构分析:收入结构优化,轻型银行成效不断显现。2012年以来,招商银行进一步促进收入结构优化,积极推动新兴及跨境中间业务的发展。受益于“二次转型”的有效推进,招商银行逐步建立起了较为丰富的产品体系和日益稳健的收入结构。在营业收入中,收入结构以利息收入为主,非利息收入为辅。净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营业支出等构成了招商银行的主要盈利来源。
2011年至2015年间,招行净利息收入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在营业收入中的平均占比为73.46%,但5年以来净利息收入占比开始趋于下降,由2011年的79.36%下降至2015年的67.87%。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逐年攀升,由2011年的16.25%上升至2015年的26.51%,而成本收入则由2011年的36.19%下降至2015年的27.67%。(数据来源:招商银行2011~2015年年度报告)
尽管净利息收入处于下降趋势,但仍是招商银行营业收入的最大组成部分,主要原因是生息资产规模扩张。而非利息收入占比的上升则表明招商银行持续推进轻资产经营,坚定不移开拓创新,资产负债结构进一步优化,轻型银行成效不断显现。
(二)业务转型发展现状
面对经济持续下行和利率市场化的挑战,招商银行主动适应外部形势变化,稳步推进战略转型。招商银行以零售金融业为“一体”,以公司金融、同业金融为“两翼”,加强零售的主导作用,加大公司、同业“两翼”的协同作用,着力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深入推进业务结构调整。在2015年,招商银行确立了“互联网金融”发展战略,逐步建立起了互联网支付体系,开通多种跨行、便捷支付渠道,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1.零售金融业务:逐渐占据主导地位。2016年上半年,该行零售板块贡献了全行税前利润的49.27%,成为中国首家零售贷款余额过万亿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零售贷款利息收入超过对公贷款。2016年上半年,零售业务税前利润269.57亿元,同比增长36.68%,在业务条线的税前利润中占比达49.27%。招商银行在零售业务上有较强的定价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由于规模产生的利息收入差距。在市场齐呼“资产荒”的当下,招商银行资金投放最多的便是零售業务,零售业务投放资金占贷款和垫款总额的44.69%,零售贷款增量占全行贷款和垫款增量62.28%。在资产质量方面,截至今年上半年,招商银行零售贷款不良率降至1.03%,在同业中的不良率最低。
经过“一体两翼”的持续推进,招商银行在2015年实现了较快增长的零售金融业务利润及税前利润。2015年税前利润达到750.79亿元,较上年增长了22.44%,较2011年增长了59.33%。零售业务的营业收入在2015年已达347.9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46.34%,比2014年增长了19.54%,较2011年增长了246.96%,可见招商银行视零售业务为重点发展业务,在财富管理、私人银行、零售信贷及消费金融等核心零售业务领域方面,招商银行具备显著的竞争优势。(数据来源:招商银行2011~2015年年度报告)
2.公司金融业务:占比下降,助力零售业务。招商银行的“一体两翼”战略在进一步凸显零售金融业务战略地位的同时,更加强调“两翼”助力“一体”。2015年招商银行公司金融业务营业收入744亿元,同比下降3.81%。公司金融业务占比由2013年的59.64%下降至2015年的16.66%,可见招商银行一直以来整体偏向零售业务,充分体现“两翼”助力“一体”的战略目标。2015年,招商银行报告期内私钻客户转介对公客户853户,小微客户新开有效对公户8891户,公司金融业务以自身的快速发展为零售金融业务这一“主体”增长打造坚实基础。
3.同业金融业务:呈良好发展态势。作为“两翼”的另一翼,同业金融资产管理业务重视把握市场动向,根据零售客户的差异化投资需求和风险偏好,提供理财产品,助力零售金融业务发展。2015年,招商银行面向零售客户发售的理财产品为3527支,金额为72356.03亿元,期末存续规模9073.84亿元。2015年招商银行同业金融业务营业收入229.83亿元,同比增长40.28%,同业金融占比也从2013年的13.32%上升至2015年的30.61%。
招商银行同业金融业务以“大资产管理和金融市场交易”双轮驱动创造新的盈利增长点,同业票据业务、资管业务、托管业务、金融市场等均呈良好发展态势。
4.移动支付及互联网金融业务:创新升级,发展态势迅猛。一向以“创新”著称的招商银行,目前开发的手机银行及“掌上生活”两个APP已在更新换代。另外,招商银行互联网支付体系建立了“一网通”互联网轻账户、跨行支付,“一闪通”线下支付等导流体系。同时,招商银行开展技术创新,推出“刷脸取款”与Apple Pay支付项目,适时推出“网上转账全免费”,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移动支付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将直接提升招商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依托产业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转型发展,招商银行将有望提升其公司的未来估值,实现“轻型银行”的发展目标。
三、应对措施
(一)加强联动经营,打造“轻型银行”
招商银行在其“轻型银行”的经营战略下,加强业务联动,运用“融资+融智”方式,为客户提供综合服务;全能型银行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运用“商行+投行”模式,在提供贷款的同时也要管理财富、组织资金;运用“表内+表外”等模式,合法经营同时也灵活经营,从而实现商业银行盈利的“弯道超车”,如大力营销养老金、代发工资等零售业务。
(二)传统动能挖潜,发展零售贷款
发展零售贷款不仅是招商银行的如今转型的最大特色,同时也是商业银行扭转眼下局势的突围之路。大力发展零售贷款能抵抗周期性、避免“金融非中介化”作用,并且具有“轻资本”的效应。构建合理的零售贷款结构,比如招商银行以低收益低风险的住房按揭为主,辅以高风险高收益的信用卡贷款和小微贷款,争取在小微贷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上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三)创新专属服务,提升客户价值
在互联网+时代,商业银行应紧握核心业务,运用新的工具,结合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已微信、微博、APP、二维码等方式搭建吸引更多大众客户的平台。在零售端上,以手机、PDA等移动端为介质,在不断更新服务的过程中稳住旧客户、激活睡眠客户、拓展新客户并提高新老客户粘性。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成果,灵活结合行业经验,将业务延伸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玩乐等各个方面,为客户提供高便利服务,提高零售业务的竞争力。如招商银行的“云按揭”、FinTech业务等。
四、研究总结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商业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国内外学者对于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大量具有参考性的研究,如商业银行转型发展可从盈利模式、中间业务等方向着手;另外,招商银行作为国内独具特色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开展“一体两翼”、“轻型银行”及“移动支付及互联网金融”等业务,是银行业转型发展的学习典范之一。本研究对于利率市场化的文献分析、样本银行的案例分析及应对措施的提出,直观且简洁,理论意义与实际与意义并重,不失为研究当前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绝佳方法。当然,研究中还存在较多不足之处,望后者能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Ronald I.Mckinnon.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John Maynard Keynes.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 and Money[M].1936.
[3]徐海昆.利率市场化对招商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中南大学.2007.
[4]雷洪光.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5]李英,陈册.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可持续增长问题研究[J].《东北大学》.2008.
[6]方益.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招商银行贷款定价策略分析[J].云南大学.2013.
[7]焦欣欣.商业银行基层服务资源配置优化措施[J].中国人民银行廊坊市中心支行.河北金融.2014(02).
[8]何曼.利率市场化对招商银行业务经营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新疆财经大学.2015.
作者简介:莫芷韵(1995-),广东肇庆人,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三年级学生,专业:金融学;邵蔚(1996-),安徽宿州人,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三年级学生,专业: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