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植谊
摘 要: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企业明确核心价值观,实现企业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与行、固化于制的渐进发展过程,更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探寻企业文化建设的合理路径,本文从误区、原则、途径三个方面展开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系统性分析,试图通过对企业文化建设误区的反思探究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并基于时空维度提出企业文化建设的两大基本原则,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三个主要层次及四个关键步骤,进而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客观规律,以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误区;原则;途径
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难以被复制或模仿的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正在于通过群体氛围及共同意识引导企业成员的价值追求与行为选择,培育企业成员共享价值观,进而增强团队凝聚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探寻企业文化建设的合理路径,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成为实现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
当前,许多企业已逐渐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开始关注并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然而,在具体的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对企业文化的合理构建仍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解和掌握,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仍存在误区,导致企业文化建设实践出现一系列偏差,如:企业文化建设口号化、手段化;企业文化建设与社会文化、企业战略脱节;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领导文化、职工文化建设等等。究其根源在于没有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进行思考,而是用简单的实体思维,即“片面化”、“既定化”的思维来理解并指导企业文化的建设,从而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空间上的全局性和深入性以及时间上的长期性和动态性。
第一,企业文化建设“片面化”。当前,不少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可以独立于企业的其他方面,把企业文化建设当作单一的项目来运作,将其与企业内部经营条件、外部竞争环境完全割裂开来,最终导致设计并培育起来的企业文化往往缺乏与企业内外部各要素的有机结合,难以真正实现企业内外部的全面有效整合。例如,在實际工作中,一些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当做“形象工程”,仅把精力放在企业物质文化建设上。不少企业认为外请几位专家,讨论交流一下,提出口号、张贴标语,印刷成册分发下去,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部了。其实,企业物质文化只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企业文化落地的关键还需要实现文化能内化于心,进而贯彻落实到每一位组织成员的行为上。
第二,企业文化建设“既定化”。在实际工作中,不少企业认为企业文化手册的定稿印刷、VI设计的全实物化呈现即标志着企业文化建设的完成。其实,企业文化建设是具有长期性、动态性和生成性的。然而,不少企业始终没有从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来审视其动态发展性,没有从根本上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动态规律,仍将企业文化建设视作固定不变的模式化存在,而没有看到其不断运动变化、自我生成的动态过程,更没有将其视作充满开放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实践性存在。
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不是独立于其他部门之外的一个临时项目,更不是贴标语、喊口号、发册子,而是需要企业成员共同参与、深入调研,从而逐步推进的一个全局性、长期性、动态性的组织行为。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两个基本原则
企业文化建设涉及企业内外部各要素、各环节并贯穿企业生存发展的始终。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兼顾空间上的全局性与时间上的长期性。
1.全局性原则
企业组织是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的有机统一,企业文化建设也必须具有兼顾内外的全局视野以促进二者的统一。
(1)外部性
从外部性来看,企业是根植于社会系统并与社会系统中的子系统相互渗透、相互交换、相互影响的社会组织。任何企业文化都会受到独特的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的影响和制约,都不能脱离社会文化而孤立地存在。因此,中国当代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根植于特定的中国社会文化母体,在借鉴国外成功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的同时,整合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不断发掘我国社会文化传统的内在价值,构建契合中国当代社会发展构想的企业文化。
(2)内部性
从内部性来看,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建设不是孤立的部门行为或项目行为,而应该是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和终极价值目标,各部门成员共同参与的一种企业行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兼顾企业内部各部门在价值目标、思想观念、行为准则上的协同统一。企业文化是企业各部门成员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由全体成员认同、内化并共享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也必须紧密结合企业内部的各个方面,全面考虑企业内部各部门在思想上、行为上的协同性,绝不能与企业其他方面的发展割裂开来。
2.长期性原则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企业文化本身是具有稳定性的,而企业文化建设则不仅是企业理念的提出,物质文化载体的展示,更重要的在于企业文化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而这需要企业文化长期持续的构建,决不能凭空想像,更不可能一蹴而就。企业文化建设应贯穿企业生存发展的始终。企业的生存发展通常会呈现成长期、高峰期、衰退期和低谷期四个时期的循环往复。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也必须遵循长期性的原则,在四个时期应当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建设重点。例如,当企业处于成长期、高峰期这种上升时期时,应尽可能地构建延长企业成长期和高峰期的文化理念;同时,应具有忧患意识,提前为可能到来的衰退期做好文化微调的准备。当企业处于衰退期、低谷期这种下滑时期时,则需依据客观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甚至企业文化的变革。
因此,不论是从企业文化根植的社会文化土壤、自身内部结构的横截面,还是从企业生存发展的纵向历程来看,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遵循全局性与长期性的基本原则。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1.企业文化建设的三个层次
(1)企业精神文化层构建
企業精神文化是指导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的价值观念,是对企业一系列核心价值问题所确立的最基本的判断准则;反映了企业的基本信念和价值追求,体现了企业独特的、鲜明的经营理念与管理风格,是企业群体意识的集中表现。企业精神文化更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在企业文化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企业精神文化构建必须明确企业使命、确立核心价值观、践行企业经营哲学,谨守企业道德,从而有效引导企业行为文化建设与企业物质文化建设。
(2)企业行为文化层构建
企业行为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活动文化,是企业精神、共有价值观的具体表现,主要包括企业与消费者、股东、政府、社区等利益相关者互动过程中的行为方式。企业行为文化构建必须建立企业行为准则、人际关系规范和企业公共关系规范,其中企业家行为、企业模范人物行为、企业员工群体行为是企业行为文化构建的重点。因此,企业行为文化构建是企业制度体系及行为规范构建的过程,主要包括企业制度体系、企业习俗与仪式、企业行为规范的构建等。
(3)企业物质文化层构建
企业物质文化是企业精神文化在物质载体上的外化体现,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对象的表层文化,是企业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载体,主要包括企业标识设计、企业环境设计和企业用品设计等。企业物质文化作为由企业成员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构成的器物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物质形式,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的表层文化。因此,在构建企业物质文化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第一,品质文化原则,即始终强调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要求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必须对产品或服务质量高度重视,将顾客利益放在首位。第二,顾客满意原则,即顾客对价值满意、品质满意、态度满意。第三,兼顾实用与审美的原则,即任何产品或服务的存在须具备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统一的原则。
2.企业文化建设的四个关键步骤
第一步,企业文化测量与诊断。企业文化测量与诊断是一切企业文化实践与研究的基础,旨在通过构建企业文化测量、诊断模型,对企业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现状进行全面调查研究,从而实现对企业文化的可操作化的、定量化的诊断,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科学系统的策略与方法,最终实现企业文化的改进和提升。因此,这一步骤的主要任务是明确企业文化建设主体,通过大量访谈和数据收集,对企业内部现状与外部环境态势进行分析,进而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第二步,企业文化设计与构建。这一步骤主要任务是扎根社会文化母体,对企业使命、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等进行反复征集和讨论,总结、梳理、提炼出企业成员一致认可的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第三步,企业文化方案实施。这一步骤主要任务是构建企业文化建设方案实施的保障体系,明确各级人员的责任制度,确保各项活动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统一,持续推进企业文化的系统传播。第四步,企业文化评估与调整。这一步骤主要任务则是评估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成效,并与预定目标进行比较以检测偏差并及时纠偏。
综上,企业文化建设应当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坚持全局性和长期性的基本原则,从企业经营管理的客观实际出发,遵循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对共同价值观、文化传统的反思与批判,梳理、提炼出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并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文化载体加以宣贯、继承和发展。从而使企业成员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与企业目标保持一致,将企业文化培育成企业成员认同的共享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实现文化自觉,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确保企业持续生存与发展,实现企业的基业常青。
参考文献:
[1]曹凤月.企业文化学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2]黄河涛.企业文化学概论.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3]李健.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3);22-25.
[4]刘光明.企业文化.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5]刘明明,肖洪钧.企业文化测量研究综述[J].经济管理,2011(2):176-181.
[6]杨洪兴,张冠男.当代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哲学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9,(05).
[7]张冠男,杨洪兴.当代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哲学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9,(05).
[8]中国经济时报.企业文化建设八种误解与八个误区.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40551/3312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