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岚
【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地屈孕酮加宫腔镜电切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生育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81例作为本次试验观察对象。根据不同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40例)及对照组(41例)。观察组采用地屈孕酮+宫腔镜电切治疗,对照组采用醋酸甲地孕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癌治疗总缓解率、CA125水平及1年内复发率等。结果:观察组子宫内膜癌治疗总缓解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CA125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方法选择地屈孕酮+宫腔镜电切,可以使得疾病缓解率显著提高,使得疾病复发率显著降低,针对患者的生育能力进行有效保护,显著提高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地屈孕酮; 宫腔镜电切; 早期子宫内膜癌; 生育功能
doi:10.14033/j.cnki.cfmr.2017.7.06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7-0128-02
近几年,患有子宫内膜癌的患者例数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并且逐渐趋于年轻化,诸多疾病患者不具有生育史,对此针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表现出显著的价值。临床选择激素+宫腔镜电切的方法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治疗,针对患者的生育功能可以有效保留,可以获得显著的临床预后效果[1]。为了探讨采用地屈孕酮+宫腔镜电切的方法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本文主要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本次试验观察对象,采用地屈孕酮+宫腔镜电切的方法对观察组40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加以治疗后,在提高内膜癌治疗总缓解率及改善血清CA125水平方面,获得效果显著,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81例作为本次试验观察对象。根据不同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40例)及对照组(41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3~31岁,平均(27.35±3.03)岁;对照组患者年龄25~32岁,平均(28.36±3.05)岁。所有患者全部满足子宫内膜癌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的PR(孕激素受体)水平表现为阳性;患者的CA125(血清糖链抗原125)水平在35 U/ml以下。对患者实施MRI(磁共振成像)检查,患者未表现出宫颈受累或者表现出肌层浸润的情况。对患者实施免疫组化检查,最终发现患者的孕激素受体表现为阳性;患者具有强烈的生育要求。排除标准:子宫畸形患者;子宫脱垂患者;月经不规律患者;全身性疾病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临床选择醋酸甲地孕酮分散片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80 mg/次,2次/d。临床选择地屈孕酮+宫腔镜电切的方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临床选择扩宫棒(10~12号)对患者实施扩宫[2]。选择甘氨酸溶液(1.5%)充盈患者子宫,控制压力保持为70 mm Hg,完成后将电切镜(10 mm)有效导入,对患者实施电切割环,控制输出功率保持为100瓦,对患者的子宫内膜病灶进行切割,将病灶下子宫浅肌层进行切割[3]。完成手术后选择地屈孕酮对患者实施口服治疗,10 mg/次,3次/d[4]。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完成3个月的治疗后,临床对患者实施血清CA125检查、宫腔镜下活检及妇科检查。检查频率为1次/3个月。对患者手术后1年血清CA125水平进行准确记录,对患者疾病复发率进行准确记录。针对相关的用药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准确记录。疗效判定标准:CR(完全缓解),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肿瘤实体表现为全部消失,患者的临床症状获得缓解,未表现出新型病灶的情况;PR(部分缓解),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肿瘤实体最大直径同患者最大垂直直径二者的乘积,同准备治疗前进行比较,缩小的程度在50%以上,患者的转移淋巴结未表现出任何的变化;SD(无效),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肿瘤实体最大直径同患者最大垂直直径二者的乘积,同准备治疗前进行比较,缩小不超过50%,增大不超过25%。PD(疾病进展)为治疗后患者肿瘤实体最大直径同患者最大垂直直径二者的乘积,同准备治疗前进行比较,增大超过25%[5]。缓解率=(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缓解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CA125水平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A125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内膜癌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40例患者中,疾病复发1例(2.50%);对照组41例患者中,疾病復发5例(12.20%),观察组子宫内膜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子宫内膜癌作为一种上皮性恶性肿瘤,主要于患者的子宫内膜出现,对于围绝经期女性及绝经后女性存在较高概率患有此种疾病。诸多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在用药治疗过程中,均会表现出雌激素依赖的情况[6]。在未表现出孕激素拮抗条件下,长时间选择雌激素对患者进行治疗后,会导致患者出现子宫内膜增生的情况,最终导致患者出现了癌变的情况。对于内膜癌患者,治疗过程中,宫腔镜电切术获得极为广泛的应用[7]。通过宫腔镜,针对患者的颈管情况以及患者的宫腔情况可以进行认真观察,一经发现病灶的现象,可以立即对患者实施活检,针对患者表现出病变的范围及患者宫颈管累及的情况可以有效明确。针对患者治疗过程中,患者表现出的出血量较少,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可以获得较高的治疗安全性,可以将患者的子宫内膜损伤显著降低,从而针对患者的生育功能进行有效保护[8]。
孕激素作為一种激素药物,在子宫内膜癌疾病治疗过程中获得广泛应用,其主要针对患者的子宫内膜进行有效作用,有效改变分泌期,针对凋亡可以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针对肿瘤生长可以发挥显著的抑制作用。地屈孕酮作为一种激素药物,对子宫内膜癌疾病患者在实施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针对患者的脂代谢不会表现出严重的影响。
本次研究中采用地屈孕酮+宫腔镜电切进行治疗的观察组子宫内膜癌患者,同采用醋酸甲地孕酮进行治疗的对照组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获得较高的内膜癌治疗缓解率,成功改善了患者的CA125水平,显著降低子宫内膜癌疾病治疗后复发的概率,未表现出不良反应增加的现象,突显采用地屈孕酮+宫腔镜电切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加以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方法采用地屈孕酮+宫腔镜电切,针对患者生育能力的保护可以发挥显著效果,最终显著提高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小毛,杨晓辉,叶辉霞,等.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腹水细胞学检查阳性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31(8):591-595.
[2]安奇,杨靖,朱越,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增强扫描在早期子宫内膜癌分期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2,34(5):486-491.
[3]李春梅,罗颖,毛邱娴,等.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孕激素对早期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8例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3):224-226.
[4]陈红,雷婷婷,李玉红,等.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近期临床效果及对性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5,6(12):1992-1995.
[5]王容.宫腔镜电切术配合中药调理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15,7(7):1016-1018.
[6]曹冬焱,俞梅,杨佳欣,等.大剂量孕激素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的妊娠结局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3,48(7):519-522.
[7]黄灵芝.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5,7(2):114-116.
[8]韩娜娜,薛峰,王娟,等.传统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9(17):4862-4863.
(收稿日期:2016-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