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共享工程地方资源项目建设实践与思考

2017-03-31 05:29卢家林��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重庆市重庆图书馆

卢家林��

关键词:文化共享工程;地方资源建设;服务推广;重庆图书馆

摘要:文章以重庆图书馆的地方资源建设为例,总结其资源建设与服务推广的情况,分析其当前资源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思考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3-0077-03

自2006年加入文化共享工程省级资源建设试点行列以来,重庆市共享工程地方资源建设先后经历了由外购到自建与共建,再由自建与共建到社会化建设的两次转变。其资源建设扎根于巴渝地方特色文化,贴合群众文化需求,相继取得了一批特色鲜明、制作精良的资源成果,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体系、实现文化共享工程初衷做出了不懈努力。同时,重庆市共享工程资源建设工作紧跟时代发展趋势,积极拓宽资源推广渠道,创新资源服务方式,在实际工作中积极践行建用结合的原则。

1地方资源项目建设的总体情况

1.1资源总量统计

由重庆市文化委员会牵头,重庆图书馆(文化共享工程重庆市分中心)具体负责,于2006年起向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发展中心”)申报地方资源建设项目。重庆图书馆分别于2006年、2008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分8次申报了58个地方特色资源项目。截至目前,重庆图书馆已完成2006—2014年度共39个地方资源项目的建设工作(2015年度项目未建设完成,未列入统计范围),资源总量达6.7TB,专题片共3,603集,时长800小时,照片3.6万余张,文字约370万字。

1.2建设思路与框架

重庆图书馆自开展地方资源项目自主建设以来,即按照巴渝歷史文化、抗战文化、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大系列进行分类,以巴渝历史文化为脉络,以抗战文化为重点,以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切入点,反映重庆市历史文化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特色。重庆图书馆根据发展中心2013—2015年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建设规划要求,结合重庆地方文化特色,深化内涵,强化精品意识与品牌效应,在原有四大系列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资源框架,着力构建巴渝文化记忆资源库群,重点建设抗战、历史、非遗、艺术、建筑、风俗等内容,以重庆图书馆(文化共享工程重庆市分中心)为依托,联合文化系统有关单位,引进社会优秀力量,通过若干年的持续建设,逐渐形成具有重庆市独特文化品质的地方资源精品,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建设工作不断向品牌化、专业化、持续化推进。

1.3资源建设方式

1.3.1外购粗加工向自主建设、合作共建转变。2006—2008年,重庆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主要采取购买成品的方式,直接向电视台、影视公司购买成品及版权,再进行简单的后期加工与制作。如:“重庆民间故事专题资源库”“重庆老照片专题资源库”的建设都是采取这种方式。2011—2012年,重庆图书馆开始进行自主建设,依靠自身团队与技术力量,先后策划、实施、完成了若干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资源项目[1]。如:自主策划、建设的《重庆抗战史迹》专题片,以系列化、专业化思路聚焦全市抗战遗址资源,分片区、分年度持续建设。截至2015年年底,《重庆抗战史迹》系列专题片已全部完成建设内容,囊括了沙坪坝、渝中、南岸、北碚、江津、江北合川地区重要的抗战遗址遗迹,在全市的资源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3.2由自建、共建向社会化建设转变。自2013年开始,在重庆市文化委员会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重庆图书馆率先在全国开展资源项目的社会化征集,开门搞建设,邀请重庆市文化委员会委属单位、区县支中心、高等院校、社会文化单位及影视机构参与资源的申报与建设。截至2015年年底,共征集到50余家单位的122个项目,这些项目内容广泛,提升了资源项目的建设质量。

2资源成果服务推广现状

2.1服务活动情况

2.1.1积极参与,找准需求,争取奖励。重庆图书馆带领全市公共图书馆积极参与共享工程的各项活动,包括春节期间的“大年小戏闹新春”系列活动、“文化中国”微视频征集评选活动、周期性举办的摄影展等。其在活动中逐渐摸索出经验,首先,明确活动发起单位需要什么、活动最终要达到怎样的目的,根据需求制定活动目标和方案,做到重要活动重点做、常规活动借力做,既能较好地完成活动任务,又能根据全市区县图书馆各自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工作,确保资源推广活动的执行力和可持续性。其次,注重加强活动中的横向联系,不做重复劳动,整合资源,统一策划和宣传。近年来,重庆市各级公共图书馆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及培训,多次获得发展中心的奖励,这些奖励极大地激励了参与活动的图书馆和工作人员。

2.1.2整合资源、加强共建,品牌创建初见成效。重庆图书馆结合文化共享工程资源服务的特点,近几年着力打造了五个服务品牌:①针对进城务工群体打造的“重庆市文化共享工程农民工服务联盟”。②针对留守儿童打造的“蒲公英梦想书屋——重庆市公共图书馆乡村留守儿童服务联盟”。③针对重庆市工商联所属的大型民企务工人员打造的“公共图书信息资源进民企”。④针对普通市民结合新媒体技术打造的“重庆城市e动阅读系统”。⑤针对区县公共图书馆资源数字化业务共建打造的“重庆市区域性公共图书馆联盟”。

2.2宣传推广情况

2.2.1逐步规范宣传工作流程。负责执行活动的工作人员逐步养成宣传与服务活动并重的意识,活动前进行媒体预约及活动预告,活动中媒体跟踪报道及相关新闻素材收集,活动后新闻总结及存档,初步形成了较规范的宣传工作流程。

2.2.2重大活动采用“市馆统筹、区县馆承办”的联动方式。以近几年重庆图书馆联合区县图书馆开展的品牌活动为例,重庆图书馆进行全面统筹,制订活动计划,联合各区县馆共同参与活动宣传和组织。在每次活动的参与及观摩过程中,区县馆了解了活动宣传的理念、流程,从而在自己承办活动时能独立完成活动,不仅增强了区县馆的活动组织能力,同时节约了市馆的人力与费用。

2.2.3多渠道的信息报送机制。近几年,重庆图书馆在共享工程活动的宣传工作中与电视媒体、纸媒、网站等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重庆图书馆每次的重要活动不仅有各媒体的及时报道,也分别向发展中心、重庆市文化委员会报送,同时还在“共享工程重庆市分中心”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自媒体上及时进行分享与推送,通过多渠道的信息报送机制最大限度地提升活动宣传效果[2]。

3资源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资源建设部分环节缺乏统筹与监管

目前,重庆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流程大致分为申报、建设、验收、使用等环节。发展中心与各省级分中心对项目的申报、验收都制定了流程和管理办法,但对项目建设过程与后续使用的监管有所欠缺。项目怎么建设,要实现怎样的预期目标,采用哪种推广方式,如何界定服务人群,如何妥善保存成果等问题都还没有明确和统一的应对措施与标准,这也造成了重建轻用的现象,不利于资源建设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3]。

3.2服务推广缺乏专项经费及专业人才

资源成果的服务推广与资源建设同等重要,建而不用或重建轻用都有悖共享工程的初衷与目标,只有通过各种渠道将资源送到群众手中,为民所用,才能实现资源的价值。目前,资源建设的项目经费仅包含实际建设费用(包括调研费、专家费、文稿费、拍摄费等)及设备费用(包括硬件设备的购买、租用等),而后续的服务推广工作并未列入专项经费。同时,各项专业人才也是图书馆队伍建设的重点,如:影视制作人员、运营推广人员、活动策划人员的培养均未得到重视,服务推廣的专职人员也相对缺乏。由此可见,经费和人员两方面的因素都极大地制约了资源服务推广工作的实施与发展。

3.3新技术新渠道开发应用有限

重庆图书馆的服务培训、服务推广更多的是依靠传统的方式,主要通过集中培训、市区联动、打造服务品牌等方式来实施。面对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与全媒体时代阅读环境的深刻改变,资源成果与新技术的结合不够紧密,服务推广活动对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及新渠道的开拓运营着力不多,尚有大幅提升空间;资源成果对移动终端的适配性还有待提高,在对现有成果进行改进的基础上,实现资源成果的轻量化与片段化,以满足全媒体环境下读者的碎片化阅读习惯。

4资源建设与服务推广的思考

4.1加强内容建设,提升资源质量,吸引群众使用

资源建设是共享工程的核心,要在资源的“建”“传”“用”“管”四个环节做好相关工作的统筹规划:①建。不论是外购还是自建,都要针对受众的需求、工程的要求进行专家论证和整体规划,尽量减少资源建设的盲目性,不浪费参与资源建设各级单位的资源。②传。化繁为简,调整现有的网络、软硬件平台,以方便使用、满足终端用户多样性需求为目的,加快部署,打通资源传输渠道。③用。重视对资源的揭示,本着“方便找”“容易用”的目的,让基层工作人员及终端用户用好资源。④管。重视地方资源的长期保存问题,解决承载数字资源的软、硬件设备本身的使用寿命及故障率对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制约;解决数字资源对资源发布平台依赖性较强,资源的移植、复用困难的问题;解决元数据标准不统一导致不同数据源的数字资源难以整合的问题。

4.2建立评估机制,引入数据分析定位群众需求

引入大数据分析技术,收集、记录读者的数字资源使用行为并加以分析,建立并不断完善科学的评估反馈机制,准确定位读者对地方资源的内容、服务手段、服务方式的需求,作为不断调整和完善数字资源服务的指导。

4.3寻求政策支持,保障经费投入及人才队伍建设

共享工程大量的宣传推广活动需要有充足的专项活动经费做保障,缺乏各类专业的策划人员也会制约各级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拓展[4]。笔者建议文化部、发展中心在“十三五”期间出台相关政策,为基层图书馆在经费保障、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提供法律支持。

4.4紧跟技术发展,促进科学技术与资源成果的融合

资源需要便捷的技术手段推送出去,因此必须紧跟技术发展趋势,依托大型项目,应用新技术手段、拓宽传输渠道、消除传输瓶颈,解决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使群众能方便使用。如:2016年,重庆市计划依托重庆图书馆大数据分析试验系统项目(文化部2015年度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实施“重庆城市e动阅读系统”,通过在商圈、轻轨站点、电影院、咖啡厅等公众场所,利用无线网络、二维码扫描、触屏技术设置类似数字资源加油站的“e站阅读”终端机,使数字资源“走出去”。

参考文献:

[1]华东杰.文化共享工程地方特色资源建设探讨[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2):126-128.

[2]吴高.地方公共数字文化特色资源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特色数字资源建设为例[J].图书馆建设,2016(1):39-46.

[3]隋林晶.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地方资源建设探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5):14-18.

[4]张君超.探索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地方特色省级分中心建设模式: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新疆省级分中心建设情况分析[J].图书馆建设,2008(2):66-68.

(编校:徐黎娟)

猜你喜欢
重庆市重庆图书馆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 2020年立法计划
数说:重庆70年“账本”展示
图书馆
重庆新一届地方国家机构领导名单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
去图书馆
重庆市首届市民健康知识有奖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