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凝聚在上海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一种特色文化资源,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海派文化精髓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同。上海市黄浦区是海派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黄浦区开发“海派文化”这一特色文化资源,创新学习形式,发展社区教育,服务民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上海创新市民终身学习模式的一项重要举措,2013年,经上海市教委评审、授牌,黄浦区成功申报并建立了“市民海派文化体验基地”。近三年来,在教育部的关心下,在市、区两级领导的指导下,“市民海派文化体验基地”逐渐走出了一条服务全区、面向全市、辐射全国的实践探索之路,并努力向着国际化的道路迈进。
二、基本目标
本着循序渐进的建设目标,依托“市民海派文化体验基地”,开发设计体验项目,首批以“外滩老码头、三山会馆、文庙、红房子西菜馆、天宝龙凤金银珠宝旗舰店”五个体验点为主体,开设十个体验项目。采用逐步吸纳、有序完善的方式,建设一批“海派文化体验点”,推出一系列具有海派文化特色的体验项目。
三、主要做法和经验
作为“市民海派文化体验基地”的承办者,黄浦区社区学院以这个项目为抓手,以“三个合作”(即:院企合作、院馆合作、院校合作)为建设路径,推动了社区学院与老字号企业、老城厢文化场馆、社区学校和中小学校之间的深度合作。这一举措,通过顶层设计强化了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建设,实现了社区教育学习资源的创新整合、服务人群的广泛覆盖,同时开创了社区教育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新局面,使之成为黄浦区学习型城区建设的新常态。
(一)院企合作,三种转变
院企合作(社区学院与老字号企业),双方互相开放资源、共同开发课程及体验项目,并由此培育出“相约老品牌”“相会新时尚”等特色项目,有效地实现了三个“变”,即“变店堂为学堂”“变企业经营者为教育服务者”“变资源为课程”,拓展了学习型城区建设的广度与深度,是挖掘与整合区域优质学习资源、探索企业参与学习型城区建设的一种新方法。
1.实体建设:变店堂为学堂
将企业店堂转变成学堂,让居民有机会走进名企名店,感受名企名店文化氛圍,店堂也可作为一种隐性的课程资源,潜移默化地从环境体会企业文化的独特魅力。当然,店堂变学堂最为重要的前提是与企业充分协调好上课时间,避免上课时间与经营时间的冲突。
2.师资队伍建设:变企业经营者为教育服务者
企业优中选优,指派企业中的业务能手和行业精英作为授课者。专业的教师队伍为课程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社区学院也有意识地引导企业管理者参与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习活动中来,提升他们对社区教育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学习型企业管理者。
3.课程项目建设:变企业文化资源为社区教育课程
课程和体验项目建设是企业类体验点的重点工作,社区学院发挥理论引导、实践指导的作用,首先改变企业没有书本教材就没有课程资源、没有专业教师就无法开展活动的想法,以居民学习需求为基础,引导他们进行潜在学习资源的自我挖掘,特别引导老字号企业开展对自身企业文化和发展历程的提炼,为体验项目充实人文历史气息。
通过这关键的“三变”,学院与企业开设出了《简易西式餐饮与制作》《茶文化与鉴赏》《中医养生与保健》《珠宝鉴赏与保养》等贴近生活、实用性强、特色鲜明的文化休闲类课程和系列体验活动,课程现已全部进入上海市学分银行体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红房子西菜馆的“大厨教西餐”、劲松参药店与中医药大学合作的“郭老师养生课堂”等已拥有了相当数量的“粉丝”学员。这些不仅满足了居民们的学习需求,也让他们与“老字号”、名企业更加亲近;同时帮助企业经营者填补了最初对社区教育的认识盲点,让他们更加懂自己的企业,合的有效通道,实现了社区学院、企业、居民之间的良性互动。
(二)院馆合作,两种方式
院馆合作(社区学院与老城厢文化场馆),双方互相开放资源、组织活动并提供公共文化资源信息,定期举办主题教育活动,向居民开放活动场地和学习资源。在文化场馆类体验点的打造上,学院与区域内具有传统建筑特色的上海文庙、三山会馆、豫园世春堂建立了合作关系。
针对上述文化场馆开发的体验项目,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运作:
1.独立运作
每个场馆类体验点至少有一个独立设计运作的项目,这类体验项目的特点是充分利用该体验点的特色展现海派文化的主题。例如三山会馆——“城里城外看上海”的大家谈频道、“会馆古戏台秀风采”的大家演舞台等。
2.跨界运作
不同的体验点和项目结合起来运作,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最为典型的是“四季音乐汇”项目。为了让该项目更加贴近居民,学院将上海交响乐团的音乐家们请出音乐厅,让他们走进上海文庙的明伦堂,走进三山会馆的古戏台,更好地诠释海派文化“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精髓,也得到了市民的认可。
(三)院校合作,一体发展
院校合作既包括各街道社区学校,也囊括了区域内的中小学校。社区教育要实现“人人、时时、处处”的发展目标,首先就要打通各类教育机构之间的壁垒,促进院校之间的合作共赢。社区学院以“市民海派文化体验基地”为抓手,为社区学院与社区学校、中小学校之间深度合作提供了便捷,促成了院校合作、一体化发展。
针对社区学校特点,发挥社区学院的沟通指导作用,充分利用各体验点优质资源,将“市民海派文化体验基地”打造成为社区学校的校外实践基地,将体验点开设的《基础绒线钩编入门》《实用摄影技术》《简易西式餐饮与制作》等优质课程面向社区学校学员开放,通过院校合作进一步提升社区学校课程质量,满足学员更高层次的学习需求。
在关注社区学校发展的同时,社区学院也重视与区内中小学校之间的合作。社区学院以“市民海派文化体验基地”为依托,以弘扬“老城厢传统文化”与“中华老字号企业文化”为主线,围绕“畅游老城厢”与“走访老字号”的主题,联合海派文化体验点,开展了融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为一体的中小学生海派文化实践与体验活动。学院借助黄浦学习网、黄浦学生社会实践护照、黄浦区“文文明明幸福行”微信平台、上海市博雅网“海派文化体验基地”专栏等多种媒介,对活动进行宣传预告和信息
发布,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开放;开通了面向全市中小学生的网上预约通道,制作了《畅游老城厢,走访老字号》的专题宣传片,在各体验点播出,活动受到了《教育时报》《新闻坊》《新民晚报》等有影响力的媒体的关注,得到了参与活动的学生及家长的好评,加强了社区学院与中小学校之间的沟通。
四、创新点分析
“市民海派文化体验基地”植根于“传承经典、打造精品”的黄浦精神,秉持“教育惠民、幸福同享”的终身教育理念,致力于将区域特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社区教育学习资源,为社区教育服务。它是集浓郁老城厢场馆文化、汇精致老字号企业文化、聚民族工业文化和现代文化艺术为一体,服务市民终身学习的、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体验基地。“市民海派文化体验基地”通过下设的各体验点,面向市民开设课程、开发体验项目、开展体验活动,逐步探索出社区教育开发与利用特色文化资源的新模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特色文化资源整合开发策略与方法,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着力打造了“市民海派文化实践体验”品牌项目,拓展了社区教育服务的人群,丰富了社区教育服务的形式,满足了市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专家点评:
上海市黄浦区“市民海派文化体验基地”项目,以“外滩老码头、三山会馆、文庙、红房子西菜馆、天宝龙凤金银珠宝旗舰店”为基础,以院企合作、院馆合作、院校合作为路径,建设了一批“海派文化体验点”,推出了系列具有海派文化特色的体验项目;紧紧抓住企业店堂变为学堂、企业经营者变身教育服务者、企业文化资源转化为市民体验学习的课程资源三个主要环节,以科研为引领,以课程为载体,以市民参与为根本,实现了以项目引领社区教育特色发展,以创新推动社区教育优质发展的目的。
这是一个特色鲜明、业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创新案例。
点评人:陈乃林(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
(责编 陈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