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农业现代化之路

2017-03-31 09:13赵超
中国经贸导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四平市农业

赵超

2016年11月13日至19日,新华社党校2016年秋季干部进修班二支部一行8人赴吉林省四平市,以“粮食主产区的农业转型升级”为主题进行调研,先后到四平市下辖的铁东区、铁西区、梨树县、伊通满族自治县、辽河农垦管理区,深入乡镇、村屯和和农户,考察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产业化项目,与干部群众座谈交流。一路走来,且看且感,且行且思,黑土地上正在进行的农业转型升级成果令人欣喜,农业现代化的未来充满希望。

一、四平市农业发展现状

四平市地处松辽平原腹地,吉林省西南部,位于辽、吉、蒙三省区交界处,幅员面积14080平方公里。全市农业人口182.2万人,占总人口数的55.5%,农村劳动力118万人。

四平市粮食生产优势持续巩固。四平拥有广阔的黑土地资源,现有耕地面积1368.68万亩,户均耕地面积达到21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三倍。四平自然条件较为优越,是东北三大粮仓之一和国家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突破750万吨。四平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黑土肥沃,日照充足,雨热同季,气候宜农,盛产玉米、水稻、大豆和杂粮杂豆等优质农产品,所辖公主岭市、梨树县、双辽市、伊通满族自治县均为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

四平市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稳步改善。四平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市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左右。农田水利建设扎实推进,农田灌溉面积268万亩,节水浇灌面积达到163万亩。农田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建成高标准农田174万亩,有效提升了农业防灾抗灾能力。

四平市农民收入持续增加。2015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281元,接近全省平均水平。2010年至2015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了年均11.4%的增速,远高于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的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幅缩小,两者之比由2010年的2.5∶1下降至2015年的1.97∶1。

与此同时,四平市农业大而不强的特征依然显著,农业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组织化程度与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仍有一定距离,农业仍然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农业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制约农业转型升级的一系列问题亟待破解。

二、四平市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探索与经验

(一)坚持农业立市战略方针不动摇,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对粮食主产区来说更是如此。四平市确立了“五市联动”的发展战略,即农业立市、工业强市、商旅兴市、生态育市、文化铸市,牢牢抓住了农业这个根本,强化了农业的基础性、全局性地位,为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强的政策保障。四平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市上下要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不松劲,全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首先,明确定位。四平市农业转型升级的总体定位是打造“全省规模效益型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引领区”,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其次,精准施策。2016年初,四平市制定了“十三五”农业现代化规划,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行动纲领。第三,落到实处。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调研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四平市从上到下,从市委书记到村支部书记,从农业相关部门负责人到普通农民,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普遍共识,形成了浓厚氛围。

(二)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四平市的粮食生产以玉米、水稻为主,其中玉米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90%,结构较为单一,导致抵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为此,四平市今年调减玉米种植面积45万亩,适当增加了水稻、杂粮杂豆、高粱、花生等高效作物种植面积。目前,四平市正着力培育提升粮食、畜产品、水产品、园艺特产四大优势产业集群,加快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棚室蔬菜保护地、林下经济基地、规模化牧业小区、特色渔业基地建设,推进农林牧渔产业向集群化、标准化、规模化方向迈进。

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客观上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蓬勃发展。调研中我们来到距梨树县城7公里的梨树镇高家村,站在村部二楼平台放眼望去,一排排温室大棚一望无际。村支部书记高华告诉我们,高家村为黑钙土质,地势平坦,地下水丰富,发展棚膜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高家村有耕地面积5700亩,农户302户,2006年至今已建成温室大棚960栋,2015年蔬菜总产量达到4500万斤,实现产值4500万元,年人均纯收入达3.1万元,全村已经拥有小汽車114台。我们还看到,村里专门建立了人力资源市场,每到农忙季节,每天能够吸引周边乡镇劳动力1000多人。

这几年,四平市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扶持、典型带动,大力培育和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预计到2016年末,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将分别发展到7650个和2400家,比2011年分别增长2.16倍和8倍,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超过13.2万户,入社率达到33.6%。

同时,四平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不断发展壮大。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四平市鼓励、支持和指导农民以转包、互换、出租、转让、股份合作、代耕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目前,全市流转土地面积204万亩,占家庭承包面积的33.1%,是2011年的2.67倍。

(三)发挥一二三产业融合乘数效应,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过程中,四平市树立起大农业观念,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引导产业集聚,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业产业价值链,不断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一是深化“农+工”。四平市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了玉米、大豆、水稻、花生、生猪、肉禽、梅花鹿、中草药等10条农产品加工链条,构筑了粮食、畜禽、特产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打造出一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在我们走访的几家农业产业化企业中,吉春药业利用四平市独特的梅花鹿养殖资源,形成了药品和保健品品牌优势,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新天龙酒业利用当地丰富的玉米资源生产酒精,建立起“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实现年加工转化玉米100万吨,带动种植农户近8万户,实现农民增收4000多万元。目前,四平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272户,形了大企业引领、中小企业梯次跟进的良好局面。今年,四平市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预计突破600亿元,同比增长8%以上。

二是推动“农+游”。四平市围绕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深入挖掘山水田园景观、地域文化、乡土民情等特色资源,积极培育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农家乐旅游等新业态。我们在梨树县梨树镇霍家店村看到,这里利用土地流转开发建设北方巴厘岛景区,实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2015年游客接待量达到80万人次,当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其中约70%来自旅游业和休闲农业。下一步,四平市将推进农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依托地域特色、民族文化、乡土风情,加快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建设,形成特色显著的农业旅游产品体系。

三是助力“农+网”。四平市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积极发展农业电商、“互联网+”等新型业态,促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建立了“三农红E邮”、“指尖上的财富”等本土网络销售平台,实现了伊通鹿产品、叶赫白蘑、双辽杂粮等大量四平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在伊通满族自治县调研时,我们来到建筑面积达4200平方米的伊通电商大厦,六层楼分布着物流配送中心、特色产品展示馆、小微电商孵化器、信息服务中心等,实现了对全县187个村的电子商务服务全覆盖。在“十三五”规划中,四平市将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构建农产品进城与农资和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

(四)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整齐的房屋,干净的街道,安静的乡村,红火的日子……在梨树县蔡家镇,我们领略了东北乡村的独特魅力。今年年初,蔡家镇决定利用当地清代柳条边遗址和关东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建设关东农耕博物馆。仅仅三个多月时间,占地4.5万平方米、展出藏品2500多件的博物馆就建成了。随之而来的既有慕名前往的游客,还有乡村面貌的改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蔡家镇实施了农户改厨、改厕工作试点,已完成280户改造任务,极大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

蔡家镇是四平市利用实施农业转型升级和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四平市通过树立“小城镇、大战略、特色化”观念,实施小城镇带动战略,突出抓好各类特色镇、功能镇等小城镇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培育产业支撑,加强精细管理,提升品质品位,增强了小城镇承载力和吸引力,把小城镇打造成城乡一体化的链接点、交汇点、融合点。目前,全市1159个行政村中,自来水受益村达525个,占45%;通有线电视村1099个,占94.8%;通宽带村1113个,占96%;建设完成农村道路7844公里,乡(镇)和行政村通水泥(沥青)路率均达到100%; 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882处,解决了62.65农村居民和8.16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时,加快推进农村垃圾、污水、畜禽粪便、柴草、街巷边沟等综合整治,改造农村危房13849户,建立无害化厕所3万个,建设农民文化活动场所17.5万平方米。

三、四平市实施农业转型升级的难点困惑与对策建议

总体来看,四平市已迈入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现代农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发生了阶段性转变。破解农业现代化诸多瓶颈制约,进一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迫切需要顺应经济发展新要求和农业发展新趋势,为农业发展插上新的翅膀。

综合分析来看,以下几个问题制约着四平市农业转型升级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一是农业投资动力不足与基础设施薄弱并存。四平市单位农业劳动力与单位耕地面积的农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均远低于全国和吉林省平均水平,金融资本投入农业的制度瓶颈仍未突破,由此导致农田水利设施普遍老化失修,旱区农业仍然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存面。

二是农业结构调整动力不足与产业体系不完善并存。受市场、政策、资金和经营主体等因素影响,四平市农业种植品种依然较为单一,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够完善,农业大而不强、产业链条多而不长等问题仍然存在,粮食精加工与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低。

三是规模经营阻力较大与农民增收形势严峻并存。四平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以上依赖于家庭经营性与工资性收入,城镇规模偏小,聚集和辐射通力不强,城镇化进程、农业劳动力转移速度均趋于放缓,土地流转成本增长过快对农业规模化经营带来较大阻力。

四是新型经营主体素質偏低和运行管理不完善并存。四平市功能完善、运作规范、竞争力与带动力强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并不多,市场营销能力的短板制约明显,品牌建设长期滞后,抵抗自然风险和市场内险的能力有待提升。

五是生态资源刚性约束与资源利用方式不合理并存。四平市农业资源利用方式较为粗放,水资源约束明显,存在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问题,导致黑土地生态平衡失调。

面向“十三五”,坚持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四平市进一步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我们提出四点建议。

(一)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因地制宜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国农业中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难题,突出表现在结构方面,主要是在供给侧。四平作为粮食主产区,应当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实现农产品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

要按照种养结合的思路,稳步调减非优势产区的玉米种植,发展青贮玉米、鲜食玉米,适度扩大水稻、杂粮杂豆等种植规模,坚持稳粮增收,使农产品供给数量上更充足、品种和质量上更契合消费者需要,形成结构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体系。要调整农业种植区域结构,加快划定与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重点发挥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带动作用,推动不同区域统筹发展,协调互动。要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固定资产投资重点领域,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大力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形成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强化农田抗旱与治涝设施,加强农田水利设施保护力度。要强化农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支持,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加快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保障体系和农业信贷担保体系。

(二)强化市场目标导向,着力发展品牌农业绿色农业

以“市场定价、价补分离”为核心的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已经打响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硬仗。四平市实施农业转型升级既要发挥政策信号的指挥棒作用,更要发挥市场信号的导航灯作用,加快推动农业优质产品向优质品牌转变,确保农产品质量提升,实现向品牌农业和绿色农业强市的转变。

要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加大优质农产品和食品品牌创建力度,加快四平玉米、双辽大米、伊通鹿茸等地理标志产品的申报认证。要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农产品综合利用转化能力,加快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向精深化延伸,提升全产业链效益。要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扩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园艺作物标准园、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规模,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可追溯制度。要切实加强耕地和黑土地保护,推进土壤改良、地力培肥和养分平衡,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長,让黑土地重放光彩。

(三)积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增强农业科技支撑能力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孕育兴起,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四平市在农业发展中应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尽快推动农业发展由依靠物质要素投入驱动向依靠科技进步驱动转变,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要构建农业协同创新与转化应用平台,促进农科教对接、产学研协作,充分发挥正在建设的中国农业大学梨树实验站的研发与创新能力,探索设立农业科技创业投资基金,鼓励风险资本进入农业科技领域,推动重大科研成果的商业转化。要稳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在主要粮食作物生产中加快普及应用深松整地、免耕播种、机械收获等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加快推进农机装备制造升级,大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领先的农机装备。要积极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更大规模地将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引入农业产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订单直销等现代流通方式,实现农业产业经营组织方式的变革。

(四)打造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方式方法,整合相关培训项目和渠道,以务农技能为培训核心内容,实现从生产决策到产品营销的全过程培训。要把青年农民作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主体,扶持引导有志投身现代农业建设的返乡农民工、农技人员、退役军人等加入职业农民队伍,打造一批创业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带动作用大的职业农民典型代表,发挥其带动作用。要实现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职业农民实施差异化的认定标准,明确相应的扶持措施,推动农业补贴和项目建设向其倾斜,不断增强职业农民的综合实力与自主发展能力。

(作者单位:新华社国内部)

猜你喜欢
四平市农业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张北“未来农业”
Change and constancy: Reflections on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Literature in the Forming Mechanism of Western Literary Classics
2017年春季四平市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四平市经济型酒店发展现状
四平市老年人乒乓球运动开展现状分析
四平市高校健美操现状与对策研究
四平市全力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