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
一、2016年工作及成效
一是着力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2016年是贯彻落实国办发[2015]93号文的第一年。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启动实施“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范工程,举办两期专题培训班和两次专题新闻发布会,推荐安排专项建设基金400多亿元,支持了700多个农业园区、农业企业项目,带动社会投资3000多亿元。在各方面的努力下,产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农村创新创业的热点和亮点,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方面的作用和效果日益显现。同时,我们还研究起草并以国办名义印发《关于完善支持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系统地提出了促进农民增收的目标任务和政策体系。
二是着力强化整体谋划,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和质量效益提升。编制并印发《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与农业部联合编制《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并报国务院印发实施,同时编制完成一批农林水气专项规划。深入研究新时期粮食安全、粮食价格政策改革、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等重大问题,并对提高稻谷、小麦等十二个主要农产品竞争力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牵头起草并上报国务院《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继续支持国家级玉米、水稻制种基地以及糖料蔗生产基地建设,实施种养业良种工程及奶牛、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项目。
三是着力加大投入补短板,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去年,“三农”投入继续保持总量不减少、比重不降低。我们编制印发了《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新开工引江济淮等21项重大水利工程,超额完成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已累计开工106项,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超过8000亿元,有14项工程基本建成或主体工程基本完工。继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力度,预计全年新增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累计完成4.8亿亩,占规划目标(8亿亩)的60%。在江苏泰州市、山东齐河县开展“债贷投”组合建设高标准农田试点。在中期评估的基础上,研究起草《关于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意见》上报国务院。拟定并报国务院审议通过了《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和城市排水防涝补短板行动方案》。推动农村沼气转型升级,支持建设了552个大型沼气工程和22个生物天然气工程试点项目。新增改善23万多户国有垦区、林区职工居住条件。继续实施气象卫星、天气雷达、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等项目建设。加大脱贫攻坚工作力度,印发《关于支持贫困地区农林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切实做好水库移民脱贫攻坚工作的指导意见》,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开展小水电扶贫工程试点。
四是着力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开展新时期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主要任务研究,支持重点防护林、天然林资源保护、京津风沙源、石漠化、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等工程建设。设立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专项,支持部分省区市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黑土地保护、已垦草原综合治理试点。编制印发《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2016—2030年)》,协调出台《退耕还湿实施方案(2016—2020年)》《退田还湖试点方案》等。牵头编制印发《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編制《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十三五”专项建设方案》,推动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五是着力深化改革创新,促进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起草《关于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上报国务院,研究制定了推进农业、林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推进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第一批试点,两次召开会议集中交流和督导,目前已有5个项目基本完成引入社会资本工作。全年推荐安排三批专项建设基金1900多亿元,用于重大水利、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江河治理和重点水资源配置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进一步打通金融资本流向实体经济的通道。优化“十三五”时期农口中央投资专项设置,集中用于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重大项目建设。继续简化重大水利项目审批程序,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按照“一专项一办法”的要求对所有投资专项制定了管理办法。开展农口中央投资精细化管理试点,探索建立“全过程、一条龙、报账式”管理模式。与财政部共同牵头启动了省级、市县级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制定下达黑龙江省的涉农资金整合工作任务清单。积极配合做好玉米临时收储制度和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农村产权制度、国有林区和国有林场、农垦、供销社等改革工作。
二、2017年工作思路和要点
2017年,我们要贯彻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发展改革工作会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特别是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增收保供为主要目标,以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途径,着力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努力实现农业结构调整有新成效、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活力进一步释放。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把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统筹调整农产品种养结构。一是启动“两区”划定工作。按照三年完成划定任务的目标,会同有关部门细化分省划定面积、标准、规程和工作要求,率先将高产稳产口粮田划入粮食生产功能区。各地发展改革委也要牵头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确保“两区”划得实,建得好、稳得住。二是将玉米种植结构调整作为重点。在巩固去年玉米调减成果基础上,继续引导玉米生产向主产区、优势区集中;支持非优势区增加优质食用大豆、薯类、杂粮杂豆种植。各地特别是生产区要密切关注玉米市场化收购情况和农民种植意向变化,及时反映情况并提出政策建议。三是促进种植业和养殖业协调发展。大力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牧草生产,建设现代饲草料体系;继续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支持种养大县整县推进,降低养殖成本,提升养殖水平。四是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牵头制定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建立评价标准和技术支持体系,鼓励各地争创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林特产品优势区。
第二,大力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招数,重点抓好三个方面10项任务。一是搭建一个机制、三个平台,即建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强化试点示范平台、构建培训指导平台、创新宣传交流平台。深入推进“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范,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紧密结合,打造一批农字号的特色小(城)镇,总结遴选印发百佳案例。召开现场会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峰会,继续举办专题培训班。组织新闻媒体开展专题宣传报道,加强跟踪评估,编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报告》。二是强化四个抓手,即继续加大专项建设基金支持力度,研究采取贴息方式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园区建设,支持地方组建产业投资基金,研究设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企业债券专项。三是完善两项政策,即研究出台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建设的政策意见和保障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政策意见。请各地方发展改革委结合本地实际,大胆探索创新,特别是要注意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三产融合的有效途径,确保农民从中受益。
第三,继续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一是按照19日张勇副主任主持召开重大水利项目审批部际协调机制会议的有关要求,突出抓好云南滇中引水等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实行动态管理、滚动推进,确保实现年内再开工15项重大水利工程,在建投资规模超过9000亿元。对新增列入《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大型水库等其他重大水利工程,各地也要统筹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强工程技术经济、环境影响、征地移民等关键问题论证,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和节奏。二是抓紧实施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根据国务院批准的《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和城市排水防涝补短板行动方案》,目前,水利部已细化编制了建设实施方案,近期将会同我委征求地方意见。请各地抓紧做好衔接,细化实化本地区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目标任务,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多方落实建设资金,做好开工准备和施工组织。三是推进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建设,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四是继续统筹推进大中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型水库以及其他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增强城乡防洪、供水和水生态安全保障能力。我们近期将下达第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和中小河流治理投资计划,各省级发展改革委按要求抓紧转发和分解下达,并督促做好年度投资计划执行工作,确保重大水利工程完成90%以上、中小河流治理完成80%以上。
第四,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今年,要按照即将印发的《关于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意见》,加快建设步伐,力争完成1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各地发展改革系统要围绕构建“四个机制”发挥好牵头作用:一是构建部门联动、上下衔接、省负总责的工作机制。强化专项规划衔接和资金整合,形成工作合力。二是构建统一的监管机制。建成后要统一上图入库,形成全国“一张图”,实现资源共享、全面监控、精准管理。三是构建建后管护机制。按照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要求,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确保建成后长久发挥作用。四是构建投融资新机制。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使用专项基金等方式,吸引各方面资金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建设标准,充实建设内容。
第五,努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一是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综合考虑各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需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人口数量等情况,“十三五”期间,我委拟安排中央投资220亿元,根据各地规划任务、工程进度等情况分年度下达。此部分中央投资为定额补助性质,由我委会同水利部切块下达到省,由地方按规定统筹包干使用。各地要进一步多渠道筹集落实资金,保障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二是深入推进农村沼气转型升级。这是解决大规模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问题的主要方向。我们即将印发《全国农村沼气发展“十三五”规划》并下达2017年年度投资计划。请各地在做好规划实施和年度任务的同时,要认真开展阶段性总结工作,探索可推广的经验,进一步完善促进沼气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三是抓好水库移民村产业发展试点,指导地方加快贫困水库移民脱贫解困。各地要切实做好新建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核定、扶持资金拨付和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工作。四是继续支持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气象卫星、天气雷达、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等工程。
第六,全面加强生态建设与治理。一是着力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围绕京津风沙源区、岩溶石漠化区、黄土高原、西藏生态安全屏障、青海三江源等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积极落实“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三大战略中的生态保护和修复任务。二是积极推进新时期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要在实施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工程时,更加注重规模化,着力打造一批百万亩造林工程,持续扩大森林資源总量和提升森林质量。三是通过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专项,支持南方水网密集区典型流域和重要水源地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东北四省区开展黑土地保护试点、农牧交错带6省区开展已垦草原综合治理试点。请相关地方在督促好项目实施的同时,进一步做好经验模式的总结工作,我司拟会同相关地区,研究形成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典型经验和模式汇编”。四是推进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各地要抓紧制定本地区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或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分解落实各项任务措施,按照规划确定的时间表、路线图,因地制宜,系统推进。五是启动实施《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建设永定河绿色生态廊道,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在生态领域尽快取得突破。
第七,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一是落实即将印发的《关于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着力构建农村多元化投融资新格局、完善农村建设管护新机制、激发社会资本投入“三农”领域。启动农业和林业领域PPP试点,完成水利第一批12个PPP项目试点,制定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设重大水利工程操作指南,用好过桥贷款、开发性金融、专项债券等金融支持政策,探索通过股权债权融资、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扩大融资规模。二是多层次多形式推进涉农资金整合。总结黑龙江“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省市县3级涉农资金整合试点经验,充分发挥规划统筹引领作用,研究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随着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范围不断扩大,对我们系统投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视,坚持牵头做好涉农建设性资金的统筹整合,切实把工作重点转到规划编制、工作清单制定、任务督导检查上来。三是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体制机制创新。今年将着力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四是继续深化水利项目审批改革,推动进一步简化前置审批环节,下放审批权限,提高审批效率。
三、希望各地密切关注和积极配合的几项工作
做好新常态下的农村经济发展改革工作,需要全系统上下联动,共同努力。
第一,加强形势分析和政策预研。这是我们做好“三农”工作的基础。系统要坚持开展农村经济形势定期会商和联合调研,定期开展春耕备耕、夏收粮油、早稻、秋粮以及秋冬种生产等监测分析,及时了解主要农畜产品价格、消费情况,密切关注农民增收、农业结构调整、产业融合发展等形势,跟踪农产品价格政策和收储制度改革等进展情况,努力做好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的跟踪预判,形成“三农”重大政策预研机制。农经司经常通过纵向网等请各地提供形势分析材料,请各地高度重视,及时向我们报送有关数据,反馈相关信息。
第二,加强重大问题研究。今年我们将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就加快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构建耕地休养生息制度、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以及农村产权制度等问题开展专题研究。我们将进一步创新调研方式,改进调查研究方法,强化纵横联动。各地也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重大问题的研究上来,及时沟通有关情况,提供鲜活的典型经验,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第三,认真做好中央投资精细化管理。去年我们选取重大水利工程、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湿地保护等3个专项,依托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重大项目库),开展了精细化管理试点。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投资管理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包括项目储备、资金申请、计划下达、项目实施、进展报送、监督检查等多个环节,希望各地切实树立起投资管理全链条的理念,在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争取中央投资的同时,也要下大力气抓好项目执行、搞好进度报送、督促问题整改,切实避免“只顾头不顾尾”的工作方法,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第四,抓好有关试点示范经验总结和推广。今年,我们将继续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生态保护与建设、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农业节水、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建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开展试点示范。做好这些试点工作需要系统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各地要抓住试点示范关键环节,加强对试点项目的指导和推进工作,做好试点示范后评价和绩效评价,通过典型示范,总结成功经验,形成可复制模式,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本文为作者在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