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创新创业 实现“光谷梦”

2017-03-31 09:07
中国经贸导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光谷东湖科技成果

一、示范区基本情况

东湖高新区于1988年创建成立,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2001年被原国家计委、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2007年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2009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1年被中组部、国务院国资委确定为全国四家“中央企业集中建设人才基地”之一。2015年,武汉列入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东湖高新区列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核心区。2016年获批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并获批为中国湖北自贸区核心区。

目前,高新区规划面积518平方公里,下辖八个街道,人口120多万。区内集聚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42所高等院校,是中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目前高新区已形成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和高技术服务业等“131”结构的主导产业。2015年,高新区企业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达10062亿元),增长18%。目前,高新区已注册市场主体6.2万家,其中企业4.5万家,形成了光谷生物城、未来科技城、东湖综合保税区、光电子产业园、中华科技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现代服务产业园、光谷中心城等8个产业集聚园区。

二、主要探索

(一)营造最优创新环境

一是完善法制环境。2015年3月1日起,《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颁布实施,这是高新区的根本大法,确立了东湖高新区法律地位,固化了30年改革创新的政策措施,以法规形式保护改革者,激励创新者。

二是优化政策环境。我们研究出台“黄金十条”、“创业十条”、“互联网+十条”、“对外开放十条”等政策,形成人才、资本、产业等6大政策体系,有力促进了东湖高新区科技成果转化,降低创业成本,提供便捷创业服务。

三是改革政务服务环境。我们大力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三条线”、“三个清单”的高效管理模式;成立政务服务局,实现一个部门管审批;上线运行“智慧光谷·政务云平台”,创新政务服务,方便企业办事,提高服务效率。

四是健全創新生态体系。建成孵化器53家(国家级13家)、众创空间55家(国家级24家),孵化面积430万平方米,集聚创业服务机构1000余家,举办创新创业活动2000多场,形成了方便创新创业者“找人、找钱、找技术、找场地、找市场、找圈子”的创新孵化生态体系。吸引和集聚了一批有梦想、有才华、有技术的科研人员和青年学生到示范区创新创业。高新区成为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摇篮,大学生创业的乐园。

五是培育创新文化环境。光谷自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弘扬“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积极营造“让创业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创新变成一种人生追求”的氛围,形成一种“创业—成功—再创业”、“创业—失败—再创业”的光谷文化和潮流。

(二)聚集全球创新要素

一是集聚人才。我们紧紧围绕创新链聚集人才链,研究出台建设“光谷人才特区”专项政策,聚集326名“千人计划”、152名“百人计划”、1200名“3551光谷人才计划”,4000多个海内外人才团队、4万多名硕士以上人才到高新区创新创业,为东湖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二是集聚资本。我们紧紧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推动设立16家区域要素市场、16家科技支行、600多家股权投资、风险投资机构。境内外上市公司3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00多家,推动3000余家企业通过创新产品融资超过800亿元。

三是集聚创新平台。我们紧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对接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建成工研院8家(在孵团队超过200个)。对接企业技术创新,建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51家,建成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216个。

四是实施国际化战略。我们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累计74家企业在51个国家实现投资,9家企业海外上市;2015年完成出口63亿美元,同比增长15%。最近,我们推动实施光谷瞪羚企业海外游学计划,组织光谷瞪羚企业组团赴硅谷世界顶级科技公司就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等互动交流。同时,投资1500万美元设立硅谷创新中心,促进光谷人才、团队走向世界,链接硅谷创新要素和资源,使光谷创新与全球同步。据介绍,除硅谷外,光谷还将在伦敦等地积极筹建离岸创新中心。积极引进世界500强等,已集聚霍尼韦尔、IBM、辉瑞等104家世界领先企业研发(创新)中心、共享中心等,700多家外资企业到高新区投资兴业。

(三)释放蓬勃创新活力

一是经济保持快速增长。 “十二五”期间,东湖高新区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企业总收入年均增长25%,连续跨越三千亿、五千亿、八千亿、万亿元大关。2015年,企业总收入达到10062亿元,是2010年的3.44倍,千亿产业达到四个;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173亿元,是2010年的2.01倍;公共财政收入达到165.9亿元,是2010年的2.61倍。

高新区重大产业项目推进顺利,总投资240亿美元的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正在稳步推进,总投资160亿元的武汉华星光电国内首条第6代LTPS显示面板生产线项目即将量产,总投资120亿元的武汉天马第6代低温多晶硅(LTPS)显示面板生产线建设顺利,全球首个模块化药厂—喜康生物制药工厂正式运营;奇宏光电项目一期基本建成;华为项目、摩托罗拉(武汉)产业园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此外,高新区新兴领域发展势头良好。“互联网+”领域,盛天网络、斗鱼、卷皮等一大批新晋互联网企业快速成长为行业领头羊,光谷成为我国互联网创业“第四极”。人工智能和工业机器人领域,中高档数控系统、超重型数控机床、3D打印、工业机器人等方面形成一定竞争优势,拥有相关企业200余家。AR/VR领域,涌现秀宝软件、湾流科技、铃空网络、众飞虚实等重点企业70余家。智慧能源领域,拥有国网武汉南瑞、风脉能源、日新科技等重点企业50余家。

二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2015年申请专利1.6万件,是2010年的3.02倍,占武汉市50%以上。已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9项(主导制定17项、参与制定2项),约占武汉市数量的70%,国家标准321项,行业标准413项,约占武汉市数量的61.2%。涌现了万瓦级光纤激光器、“超速超大超长”光传输等一批世界级自主创新科技成果。推动高校院所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试点,一大批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其中武汉大学研发的“数字摄影测量软件系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液态常压储氢技术”等一批单项价值过千万的科技成果实现转移转化。

三是市场活力加快迸发。光谷·青桐汇、华科启明学院等成为国内创投创业界知名品牌,“天天有咖啡、周周有路演、月月青桐汇”深入人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处于全国第一方阵。2015年新注册企业数量9621家,是2010年的2.7倍,是整个“十一五”期间注册数量的1.4倍。

四是战略地位不断提升。高新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不断提升。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高新区,充分肯定了光谷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方面取得的成绩。2016年5月,李克强总理视察高新区,勉励高新区不仅要做中国光谷,更要做吸引天下英才的“天下谷”。

猜你喜欢
光谷东湖科技成果
我爱东湖
水墨东湖
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东湖古柳
线上平台解决“转化难”
福建省:出台新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Nothingness: the Destination of Harry’s Self—actualized Pilgrimage
武汉光谷有轨电车开展多交路全线通车试运行
国家食药监总局:促进监管科技成果转化
管家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