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氮磺胺吡啶与微生态制剂联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及安全性

2017-03-31 23:15尹学瑞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7期
关键词:微生态制剂溃疡性结肠炎安全性

尹学瑞

【摘要】 目的:分析柳氮磺胺吡啶(SASP)与微生态制剂联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

9月-2016年9月收治的116例U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8例。对照组予SASP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微生态制剂,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的79.31%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0%,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腹泻、腹痛、黏液血便及里急后重主要症状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介素-6(IL-6)、白介素-18(IL-18)水平明显降低,白介素-10(IL-10)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幅度均優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90%、8.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SP与微生态制剂联用治疗UC能显著提高疗效,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柳氮磺胺吡啶; 微生态制剂; 溃疡性结肠炎; 疗效; 安全性

doi:10.14033/j.cnki.cfmr.2017.7.0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7-0030-02

溃疡性结肠炎(UC)为消化内科常见病,是一种多病因引发的、异常免疫介导的肠道慢性及复发性炎症,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及其下层,呈弥漫性连续性分布,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病程长,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中以内科治疗为主,柳氮磺胺吡啶(SASP)因疗效确切、价格低,仍是轻、中度UC患者的首选药物。近年来,肠道微环境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微生态制剂治疗UC也成为关注热点[1]。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116例UC患者分别采取SASP与微生态制剂联合及单纯SASP治疗,以探讨联合用药的疗效及安全性,现作以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116例UC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58例。观察组男32例,女26例,年龄20~69岁,平均(39.12±6.25)岁,病程0.51~9.45年,平均(4.73±0.95)年;对照组男31例,女27例,年龄22~68岁,平均(39.10±6.24)岁,病程0.47~9.49年,平均(4.75±0.96)年。纳入标准:(1)符合《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中诊断标准[2];(2)为轻、中度活动期UC患者;(3)停用其他治疗药物至少1周;(4)自愿参与研究,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1)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及内分泌、血液系统疾病者;(2)活动性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及消化道肿瘤者;(3)妊娠、哺乳期妇女及精神疾病者;(4)对水杨酸制剂过敏者。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补充蛋白质,改善全身营养状态,并予卧床休息和全身支持治疗。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山西同达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2874),1 g/次,4次/d,进餐时服用为佳;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微生态制剂,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0950032),420 mg/次,3次/d,饭后0.5 h温水服用。4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间间隔1周,共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变化情况,症状评分为腹泻、腹痛采用3分制,黏液血便、里急后重6分制,0分为无明显表现,3分或6分为持续不耐受表现,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2)于治疗前后采用免疫组化法对患者肠黏膜局部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8(IL-18)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检测,记录数值变化;(3)进行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及大便常规检查,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溃疡愈合,黏膜大致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控制,大便常规检查未见脓血,无明显腹泻、腹痛,结肠镜检查黏膜炎症、溃疡明显好转;无效:以上各指标均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的79.31%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0%,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腹泻、腹痛、黏液血便及里急后重主要症状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比较

治疗后两组IL-6、IL-18水平明显降低,IL-10水平升高,观察组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出现恶心、厌食各2例,头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2%(5/58);观察组恶心2例,头痛、搔痒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0%(4/58)。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12,P>0.05)。

3 讨论

UC在我国的发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其病因仍未完全明确,以往研究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为:黏膜屏障自身缺陷导致部分因子较易穿过肠黏膜,引起组织损伤;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于最初损害部分聚集,随着一系列炎症递质的产生,炎症被逐级放大,最终诱发UC,其是遗传、环境、免疫因素等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3]。

目前临床对于轻、中度UC患者以药物治疗为主,主要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等,其中SASP为本病的经典、常用药物,该药经口服后在肠道内分解成5-氨基水杨酸(5-ASA)和磺胺吡啶,其药理作用的发挥主要通过5-ASA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清除氧自由基及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等,从而起到抗炎效果[4]。但同时由于SASP具有抗菌作用,加之UC患者对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使细菌对SASP的分解受到抑制,5-ASA在肠内浓度不高,一定程度上限制疗效。

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内菌群失调在UC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刘志威等[5]研究显示,UC组患者大肠杆菌数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活动期高于缓解期,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则明显减少,活动期少于缓解期,说明肠道正常菌群对黏膜免疫系统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微生物制剂对肠道黏膜屏障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1)改变肠道菌群组成,与微生物病原体进行受体竞争,减少致病菌及其所致炎症,改善肠功能;(2)参与肠道局部细胞和体液免疫,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等;(3)抗菌、抗病毒作用可与黏膜上皮细胞结合,提高屏障防御功能;(4)通过释放细菌素、乙酸等,抑制病原体生长[6-7]。本研究中采用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由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及粪肠球菌组成,可直接补充活性益生菌,抑制肠道中致病菌,减少肠源性毒素,减少炎症刺激,还能合成机体所需维生素及促进营养物质吸收,提高免疫力。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的79.31%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0%,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IL-6、IL-18是促炎症因子,可激活炎症反应,常引起机体内环境紊乱,IL-10为炎症抑制因子,主要抑制促炎症因子释放及抗体产生,维持细胞因子网络平衡[8]。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观察组IL-6、IL-18水平较对照组更低,IL-10水平则更高。提示联合使用微生态制剂能更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抑制炎症反应,显示了其优越性,且研究中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SASP与微生态制剂联用治疗UC能显著提高疗效,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赛,周国华.氨基水杨酸类联合微生态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维持治疗进展[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5,18(4):463-466.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2007,12(8):488-495.

[3]屈冬冬,金世禄.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3):184-187.

[4]冯建东.美沙拉嗪、柳氮磺胺吡啶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对照观察[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4,19(2):131-133.

[5]刘志威,王学群,李甜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临床意义[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6,25(5):554-556.

[6]张晓明,徐洪雨.肠道微生态及微生态制剂与溃疡性结肠炎[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24):4791-4793.

[7]余雷,易星航.柳氮磺胺吡啶聯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8):1076-1078.

[8]崔路佳,王裕宣.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改变与炎性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海南医学,2014,25(20):3014-3016.

(收稿日期:2016-11-20)

猜你喜欢
微生态制剂溃疡性结肠炎安全性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西药临床应用中合理用药对其安全性的影响
关于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问题的几点思考
微生态制剂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作用
美沙拉嗪口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
血浆置换术联合口服微生态制剂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
肠炎清对ICUC大鼠结肠组织TLR4、NF—κB蛋白表达、TLR4mRNA的影响
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
全氢罩式炉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