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中的汉沽

2017-03-31 20:52李瑞林
天津史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抗震房屋

李瑞林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唐山、丰南一带发生强烈地震。汉沽受到严重波及,裂度为9度,致4507人死亡,重伤2582人,90%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水电断绝,交通瘫痪,电讯中断,地面冒沙浆,付庄一带地面下沉2.0米多,大神堂一带海岸上升0.5米。惊心动魄的场面,经历过的人40年后回忆起来,仍然有遇见妖魔鬼怪般的余悸。按比例计算,汉沽“伤亡惨重”,比起震中的唐山不轻。人员生命及财产受到重大的损失,沿海岸边小渔村多被夷为平地。

政府迅速派飞机空投食品,派医疗队来到汉沽,转移伤病员去陕西等地医治。灾民及时得到党和政府的妥善安置,得到了全国各地的全力支援。

坍塌民居房屋的木料绝大部分被收捡,由政府出面,统一建了简易住房。

为保证震灾重建的需要,政府在当年11月征蓟运河西岸农田,建河西居民区。用国家下拨的救灾款建房,无偿分配给了受灾居民居住。

图为遭受地震后的汉沽卫生局门前状态

图为新闻媒体报道的京山线汉沽段铁路地震后的状态

1976年的抗震救灾期间,我在汉沽房管所做宣传工作。为了配合加固震损房屋工作,激励、鼓舞大家的干劲,我编印了“抗震快报”(“抗震快报”四个字是请地方书法名人杨景生先生写的),及时公布抢修房屋的进度,宣传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及时报送给上级领导、单位领导、下发给各班组,起到上情下达,互相沟通的作用。虽然“抗震快报”用纸的颜色、薄厚、大小规格各异,仅油印了16期,但它记录了在当年地震中,在很多人失去亲人的情况下,汉沽房管所一百多名职工干部,依靠自己的力量,出色地完成了3000多间震损公产居民房的加固任务。记录了汉沽人民不畏艰险,勇于和大自然抗争的奋斗精神。

我每天深入施工现场、搜集整理文章所用内容,把刻蜡版的任务交给了与我同时复员、继续在单位做医疗卫生工作的韩润强同志代劳。

残废军人、党支部书记汪瑞涛,拖着一条假腿,坐着油漆工干活用的小三轱辘车,每天深入渔、农村,慰问遭受伤亡的职工家庭。

复员军人崔兰军的妻、子遇难,他料理完后事,全身心投入到震损房屋的加固工作中。

设計人员积极采纳大家的意见,提出“在墙体边缘、犄角浇灌加固垛是最佳方案”,在木盒子板面包铁皮、刷机油,既延长盒子板的使用寿命,又减少了沙灰抹面的工序,还能保证混凝土的表面光滑,且垛力浑然一体。

把营城、汉沽、寨上三个房管站“一包到底”的施工方法改为支盒子板、绑轧钢筋龙骨、浇筑混凝土专项施工队。速度大大加快,又能互相监督,确保施工质量。

老工人王德龙在清理坍塌的民居中拾得有数百元现金的布包,主动寻找失主。

家居唐山农村的老工人王汉,没黑天没白天的扑在单位干,对自家遭灾的事没吭过一声。工会主席秦锡惠在家访中得知他家地震中房倒屋塌,借给他300元钱建简易过冬房,银行错给他3000元,他回单位问明情况后,及时退还,说:“国家遭了这么大的难,还想着我一个普通工人,我感恩不尽,决不能做对不起国家的事”。

党、团组织发挥党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给要求进步的同志挑重担,放在第一线锻炼。

干部和管理人员全部“插队”参战。

在没有与天津市房地产管理局有隶属关系的情况下,天津市房管局的领导亲临汉沽慰问,支援大量的建材和经费,使汉沽区震损房屋的抢修加固工作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

汉沽房管所的职工干部团结奋战,保质超量的超额完成了415间、38192.33平方米的公产房屋加固任务。在烤火期到来时,保证了这部分公房住户入室过冬。

图中方块区域为震后在蓟运河西岸农田地里重新规划建设起来的民居及配套建筑图

在唐山地震十周年之后的1986年7月28日,在汉沽蓟运河右岸、滨河路西侧,寨上大桥东北侧落成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人”字形的“抗震纪念碑”。碑高15.36米。碑座圆形,直径26米,镌有碑文,由书法家唐运来先生挥毫。全文如下:

公元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凌晨,7.8级的唐山大地震波及汉沽,十里城区顿作废墟,城乡建筑震毁者达百分之九十。地裂砂涌,堤坝沉降,桥涵断裂,铁路扭曲,水电断绝,通讯中阻,公共设施损坏惨重,震亡者四千五百余,震伤者近二万。当其时,霪雨霏霏,余震频频,人方露处,衣食不济,生产停顿,各业瘫痪,全区人民陷入空前劫难。

翌年,按照新的城乡规划蓝图重建家园。汇集设计、施工队伍万人,耗资五亿九千万元,建成住宅、厂房、公共设施二百余万平方米,开辟两平方公里的新区于蓟水西岸,改造八个居民小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远远超过震前水平。喜看今日汉沽,旧貌尽改,城区新楼,鳞次栉比,道路纵横,绿树成荫,百里盐滩,银山迭起,渔农之乡,瓦舍生辉,丰衣足食,一派生机,十载辛劳,结成硕果。

党和政府对灾区关怀备至,神州十亿鼎力支援,人民军队一柱擎天,全区上下万众一心,汇成万钧回天之力,除危排险,救死扶伤,安顿生活,恢复生产,整饬秩序,维护治安,并肩携手,团结奋战,谱写了抗震救灾的壮丽篇章。

时值抗震十年之际,回顾已往,悲歌慷慨,瞻望前程,辉煌灿烂,爰立此碑,以慰英灵,昭示子孙,为建设繁荣美丽文明的新汉沽,为振兴中华,实现共产主义大业,再展宏图。

天津市汉沽区人民政府

一九八六年七月廿八日

在地震发生十周年后,区政府在原营城北炮台南、八一盐场北旧址割地划建震亡公墓,内立震亡公墓碑一尊,碑身高76厘米,宽140厘米,厚18厘米,钢筋混凝土底座,大理石碑体,正面书有:“震亡公墓”,背刻碑文,全文如下:

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唐山大地震波及汉沽。倾刻之间,千年盐城顿作废墟,全区死难者4500余人。

如此劫难,亘古未有。

为寄托哀思,有950名死难者遗体迁葬至此,定名为“震亡公墓。”

此处滨河枕海,地势平阔,云蒸霞蔚,气象万千,九泉有知,当可瞑目。

逝者已已,生者萋萋,十载流光,百废俱兴,故乡易色,柳暗花明,堪可告慰。

爰立此碑,以志纪念。

天津市汉沽区人民政府

一九八六年七月廿八日

(作者单位:汉沽区房管局)

猜你喜欢
抗震房屋
桥梁高墩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会建造房屋的石蚕
房屋漏水后的“奇观”,实属罕见
暴雨过后房屋渗漏,接水“神器”们责无旁贷
底框结构工程的抗震设计解析
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设计
奇怪又有趣的房屋